一個站在國家意志上的發展鴻篇
一個衍生在南中國的時代驕傲
一個與海洋共生的土地崛起傳奇
這一次,輪到海南,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光發亮
……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42周年,也是中央作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海南開始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與窗口的34周年。海南由此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國家發展的偉大道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始終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海南,承擔著中國擴大開放的「新標杆」和開拓者的使命。為我國建立並引領國際貿易和投資新規則提供「海南方案」,海南國際自由貿易港橫空出世。
海南自貿港世界新中心
2020年6月1日,我國正式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提出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等11個方面、共39條具體政策,同時明確了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目標;
到2025年,將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
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海南將對標香港、新加坡、杜拜等世界最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港,著力打造成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這意味著未來海南自貿港將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加強與各國交流和合作,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或將超越香港!
自貿港前港大陸南門戶
自貿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香港緊挨內地,市場腹地縱橫千裡;新加坡背靠全球貿易網絡中最繁忙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杜拜港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交匯點,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自由貿易港。成功的自貿港無疑都有著深厚的航運基礎與廣闊的腹地依靠。
海南自貿港的發展,勢必離不開內陸的支持。與海南一衣帶水的徐聞,正處於海南自貿港向國內拓展的最前沿,大陸聯通自貿港的咽喉要塞,未來將打造成為自貿港前港,定位為服務自貿港、聯通大陸的橋頭堡。
《徐聞縣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5)》中提出:將縣城規劃範圍從143平方公裡擴大到310平方公裡,提出把徐聞確定為湛江市副中心、對接國家級戰略區域的重要門戶,明確城市定位為大陸連結自貿港的前港樞紐與南門戶。
高標交通網對接自貿港
徐聞海安作為徐海連接的咽喉之地,海南90%物資供應需從海安登島通過,1/3的人流量通經瓊海海峽。作為貫通粵瓊兩省的重要陸島交通樞紐,徐聞南山港綜合交通樞紐中心設計年吞吐能力為車輛320萬輛次、旅客1728人次,總投資約17.12億元,實現公路、水路、鐵路、城市公交無縫對接,通過瓊州海峽的航運時間將縮短為約1個小時。
張家界至海口高速鐵路通道是一條承載國家戰略的高鐵通道,設點徐聞,連通海南,根據規劃在海口境內,將引進徐聞粵海鐵路北港碼頭交通樞紐,建成後將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瓊州海峽經濟帶及北部灣城市社會經濟建設,開啟高鐵登島新時代!
據徐聞口岸部門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經徐聞海安前往海南的過境客流量約1800萬,未來,隨著徐聞港的完工開通、跨海高鐵的通車,海安必將成為大陸連接海南自貿港的核心交通樞紐。
抓百年機遇 造海安新城
徐聞海安,位於海南對岸,僅12海裡之隔,是全國海陸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地處黃金北緯20°,與世界著名濱海度假盛地夏威夷、邁阿密 、加勒比海等幾乎處於同一緯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舒適宜人,更擁有長達372公裡的海岸線、珊瑚礁群,南極村、菠蘿的海、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等一批旅遊資源。
為承接海南自貿港,徐聞政府重點發展城市化建設,提速縣城擴容提質,配套持續提升,
圖書館、文化館等相繼落地,為居住方式提供多樣化的體驗,打造海安為濱海居住及休閒旅遊區。
未來,海安將以多維的立體交通、革新的旅居版圖,成為粵瓊兩省的樞紐中心,迎接新的城市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