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05日訊「每條街道都有關門的店鋪,不是偶爾一家在裝修,而是無數家店關門。義烏地下商城驚現關門潮。」在義烏本地論壇上,這則帖子迅速引發了網友的關注。
義烏世紀商城(俗稱義烏地下商城),曾經是義烏最繁華的購物場所,又地處市中心最熱鬧的市民廣場下方,往年都是一鋪難求。這樣一座地下商城,出現關門潮是真的嗎?為什麼現在生意不好做了呢?記者展開了調查。
記者調查
生意不好
很多店不開了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地下商城。市場人氣不旺,但是整體氛圍還是井然有序。
關門的店鋪並沒有網貼中所描述般的誇張。以地下商城2街為例,記者數了數,68間店鋪,有5家店鋪大門緊鎖,門口掛著大鎖,貼著招租廣告,還有4家店鋪在裝修。
祝老闆就是裝修大軍中的一員,因為原先的男裝店鋪過兩天就到租期了,祝老闆打算過兩天就搬到6街新租的一間店鋪。
針對「關門潮」一說,祝老闆表示,確有其事。
「從去年開始,大家生意就不好做。但是房東們還是不願意降租金,很多人自然就不做了。」祝老闆說,原先好幾條街的店鋪都關門了,現在因為不少房東終於將租金下降了,不少租客才逐漸回歸。
「我原先有一間店鋪,1年租金就要15萬元,想讓房東便宜點,房東死活不同意,所以只能另找地方。如今不少房東鬆口了,大家這才陸陸續續回歸。」
800多間店鋪
高峰時有110家關門
吳圻漢是義烏世紀商城管理辦公室主任,在他看來網上流傳的有關「關店潮」的傳言雖然並不屬實,但也暴露了一些實際問題。
「800多間店鋪,最高峰的時候大概有110家關門,佔了1/8,比例說多並不多。」吳主任說,關門的主要原因是統一租約到期日為8月27日。但經過這幾天的續約和招租,目前只剩30多間店鋪沒有租出去。
即便如此,這也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世紀商城開業11年來,從來都是一鋪難求。」吳圻漢介紹。商城佔地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9萬平方米。
曾經是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地下商場。地下第一層為商業步行街,東、西方向街道11條,每條街道長約200米;南、北方向的街道2條,長約150米。共有800餘間店鋪,一間店鋪的售價從30多萬元漲到過300多萬元。地下二層為1.8萬平方米的大型綜合性超市,人氣不錯。
對於如今部分店鋪關門的情況,吳圻漢卻並不擔憂:「這是正常的市場現象,如今有網上購物,又有那麼多新的市場和商城開門營業。」
危機原因
租金成本高,附近服裝市場搶生意
為什麼現在地下商城的生意難做呢?在地下商城經營10年內衣店的江女士認為,距離地下商城僅有數百米遠的篁園市場開業是誘因。
江女士說,篁園服裝市場距離地下商城只有兩三百米。篁園服裝市場不僅批發而且兼顧零售,而且夜間也營業,加上貨品檔次和地下商城雷同,自然吸引了大批客人。另一個原因則是地下商城的租金太高。
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潘小姐的認同。23歲的潘小姐2009年開始在地下商城工作,起先她是幫別人看店,2011年有了一些積蓄後,在地下商城4街租下了一間店面,賣起了女裝。
「篁園市場沒開的時候,生意還可以。但他們也搞零售以後,我這邊生意都沒了。」潘小姐透露,自己店裡有很多衣服都是到篁園市場淘的,但是那邊零售和批發比起來差價才20多元。而這邊算上房租,每天的成本就要500多元,因此根本沒錢賺。
「經常會有顧客到我們這試衣服,試好了再到篁園買。」對此,潘小姐也相當無奈。
盛小姐是義烏佛堂人,今年4月份剛才從地下商城搬到篁園市場來,賣的還是女裝零售。
盛小姐為此算了一筆帳:「我現在的店鋪攤位費是6萬多元,稅費什麼的加起來是9萬多元。可我以前在地下商城的店鋪,面積只有現在的一半,租金卻差不多,位置也沒這裡的好。再說利潤,以前我一個月淨賺3000多元,現在差不多有5000元,所以還是這邊好。」
市場調節
店鋪租金價格普遍下降2~4萬元
雖然經營戶們普遍認為租金太高,而一些房東則認為,部分租客是在聯合壓價。
2003年,義烏的吳先生花了28萬元買下了義烏世紀商城4街的一間店面。10年過去了,租金也由原來的1萬多元,漲到了現在的18萬元。
吳先生說,以往每到租期這間店面都會被人搶著要,但今年情況卻讓他懊惱。
「去年,我的店租出去是18萬元,今年那人想續約。我讓他開價,他竟然說7萬元,我當然不同意。」
吳先生說,這些年他一直在莫斯科做襪子生意,這個店面以前根本不用他操心,出租都是電話裡溝通的,今年要租店的人雖然也很多,但開價都低得離譜。
「去年和今年價格差了10萬元,還不只我一家這樣。我了解過了,肯定是商家聯合起來在集體壓價。」
9月4日下午,吳先生從國外趕回了義烏。他說:「我隔壁的店面已經租出去了,19個平方米14.3萬元。我的店有25.8平方米,面積大位置又在大通道邊上,沒有15萬元我是不會租的,我寧願讓它空著。」
對於房東和經營戶之間的拉鋸戰。吳圻漢說:「商鋪的租金價格自然要由市場來調節。商鋪前幾年租金一直呈現虛高,最高時一間商鋪一年租金就要20多萬元。現在租金價格普遍下降2~4萬元,也回歸到了正常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