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個人基因檢測逐漸興起,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遺傳門診)
專題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蔣雋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謝菁菁 蔣雋
通訊員 歐曉芳 餘廣彪 李曉珊
一滴血測腫瘤、3.5萬元基因檢測告訴你68種疾病風險和274種用藥指導、20萬元全基因檢測告訴你健康風險……個人基因檢測正成為「唐僧肉」。想要知曉自身甚至後代患病風險的人在考慮,測還是不測?怎麼判斷什麼是靠譜的基因檢測?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都開設了遺傳門診,主要針對乳腺癌、卵巢癌、腸癌、胃癌等腫瘤疾病,對於高風險人群給予基因檢測及醫療評估和解讀。遺傳門診的作用在於,對遺傳腫瘤患者,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對攜帶基因但未發病者,早檢查早預防;對攜帶基因要生娃者,做試管嬰兒,讓孩子別輸在胚胎前。
案 例
媽媽姨媽都患癌,姐妹倆心驚膽戰
48歲的玲姐和45歲的芳姐是一對親姐妹,儘管人到中年經濟條件都不錯,姐妹倆頭頂卻一直籠罩著一個陰影。原來,她們的媽媽50歲時發現卵巢癌,手術切除後化療;她們的姨媽十幾年前發現了乳腺癌,切除了整個乳房但還是不幸去世。由於有家族史,她們倆屬於高危人群,隨著年齡逐漸增大到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發年齡,姐妹倆非常擔憂。
今年初,聽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了遺傳門診,姐妹倆過去就診。醫生了解家族史、既往病史、高危因素,做了風險信息評估後,覺得姐妹倆的確是高風險人群,給她們做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姐姐攜帶了致病基因,可以考慮吃藥或手術等預防性治療,每3個月密切複查;而妹妹沒有攜帶,每年做一次常規體檢就可以。
妹妹告訴記者,「知道結果後,我是解放了、輕鬆了,可又替姐姐發愁,她現在心理壓力很大,在糾結要不要做預防性的手術。」
13個家人,8人帶致病基因
陳先生的爺爺、叔叔還有他自己,都是腸癌病人,發病年齡分別是45歲、43歲和52歲。他們到南方醫院遺傳門診進行基因檢查,檢測出和結腸癌相關的遺傳性變異基因。
醫生建議家庭成員排查,結果13個家人中有8人攜帶腸癌變異基因,陳先生的女兒也是其中之一。研究顯示,攜帶這個變異基因的,到70歲前得腸癌的機率高達八成。這一結果引起陳先生的憂慮:「女兒有一個5歲的孩子,會不會也遺傳了這個基因?女兒如果生二胎會不會有同樣風險?」
對此,醫生建議,基因攜帶成員作產前診斷或是選擇第三代試管嬰兒基因檢測,以規避同樣攜帶MSH2基因胎兒的出現。
母患癌7年後,26歲兒子也發病
26歲的男生小林因肚子痛到醫院就醫,做腸鏡發現了結腸癌,CT檢查發現腹盆腔多發種植轉移。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主任醫師丁培榮給他做了遺傳諮詢,追問家族史發現,小林的母親7年前曾患結腸癌,在其他醫院經手術治癒。於是,醫生給小林做了林奇症候群的篩查,最後診斷為林奇症候群。但因為小林的腹腔已存在廣泛的轉移,已失去手術機會,只能進行姑息化療。丁培榮說,「非常可惜,如果他媽媽就診的時候,醫生對這個遺傳性腸癌有深刻的認識,並推薦家屬進行定期篩查,這種悲劇完全有可能避免。」
現 象
南方醫院:率先成立腫瘤遺傳諮詢門診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設了遺傳門診。這種門診一周通常只開設半天,大多需要預約就診。
今年2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遺傳諮詢門診啟動,成為國內首家掛牌成立的腫瘤遺傳諮詢門診。記者了解到,該遺傳門診自2月開診以來,接待門診病例已有57例。
看遺傳門診到底是「看」什麼? 「規避可能存在的遺傳病的發生是門診設立的最主要目的。」據南方醫科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臨床細胞基因組遺傳診斷專家陸國輝介紹,與傳統的門診不一樣,遺傳諮詢門診的過程首先是發現先證者,「即對家族裡第一個患者或者懷疑患病者,通過相關基因檢測作出診斷,隨後對先證者進行遺傳諮詢,由專家進行家系分析,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專業評估,確認需要開展相關基因檢測的家族成員,建議他們進行基因檢測,最後給出基因檢測診斷書以及隨後的遺傳諮詢。」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設3種腫瘤的遺傳諮詢門診
今年3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設了3種腫瘤的遺傳諮詢門診,分別是乳腺癌、腸癌和胃癌。
「腸癌的遺傳諮詢門診從2015年就開始了,只不過主要是面對患者。」該院結直腸科主任醫師丁培榮介紹,25%的大腸癌患者大多有家族史,更有5%~10%的患者發生腸癌與遺傳有關,這被稱為遺傳性大腸癌。
「已經確認,有的基因例如APC基因、MMR基因是跟腸癌有關的,而且這些基因還跟甲狀腺和腦部腫瘤、骨瘤、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等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相關。也就是說,攜帶這些基因的人,也有得這些癌症的風險。」丁培榮說,「普通腸癌從息肉到腫瘤,平均耗時10年;但是遺傳性的,11個月就能從息肉發展成腫瘤。」
遺傳性腸癌患者的家屬,發生腸癌及遺傳性腸癌相關腫瘤的風險顯著高於普通人群,並且發病時較年輕。丁培榮說,「我們一年大概治療1500名腸癌病人,按10%計算,有150名病人是遺傳性腸癌,把他們找出來並告知家族風險,就能進行必要的遺傳篩查及腸癌相關腫瘤的篩查,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幹預,從而改善預後。」
丁培榮舉了個例子,醫生追問一名55歲結腸癌女患者的病史發現,「6年前她患過子宮內膜癌,女兒有子宮內膜癌,侄子有結腸癌。術後基因檢測發現她是林奇症候群患者。對其家屬進行高危癌種的篩查,發現小女兒有結腸絨毛狀腺瘤(癌前病變),給予腸鏡下的息肉摘除,並建議1~2年複查腸鏡及其它相關檢查。」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開設乳腺癌遺傳諮詢門診
今年春節以來,每周二下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開設乳腺保健及遺傳諮詢門診,進行BRCA1/2基因高通量測序檢測服務,普通人群可據此「查三代」,看自己及後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發病風險如何。
據介紹,適宜接受該檢測的人群主要有:家族中有人先後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發現雙側癌症;家族中有兩人或以上在50歲之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本人已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需要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其他BRCA1/2基因突變高風險人群。
據該院細胞分子診斷中心副主任歐陽能太介紹,該院的基因檢測平臺完成了從FISH、螢光定量PCR、Sanger測序到高通量測序等的多層次檢測技術體系建設。
知多D
基因檢測價格:500~6500元不等
南方醫院專家腫瘤諮詢門診的諮詢費用不到100元,掛號費200元,面診的時間不少於45分鐘。一個大範圍的基因包檢測,常規檢測的有近百個基因,檢測費用為6500元。如果有目的地作某類腫瘤檢測,例如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包含30~35個基因的精選基因包檢測,費用為4500元;如果腫瘤臨床診斷明顯,排除特定遺傳性腫瘤,例如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則選用幾個特異性腫瘤基因檢測,費用為2500元;如果只對某一單個遺傳性腫瘤基因認證檢測,通常是500~800元。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基因檢測分兩個套餐,只做BRCA1和BRCA2的是3600元,測全部21個基因的是4600元。
(原標題:個人基因檢測逐漸興起,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遺傳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