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基因檢測逐漸興起,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遺傳門診

2020-12-19 網易新聞

(原標題:個人基因檢測逐漸興起,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遺傳門診)

專題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蔣雋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謝菁菁 蔣雋

通訊員 歐曉芳 餘廣彪 李曉珊

一滴血測腫瘤、3.5萬元基因檢測告訴你68種疾病風險和274種用藥指導、20萬元全基因檢測告訴你健康風險……個人基因檢測正成為「唐僧肉」。想要知曉自身甚至後代患病風險的人在考慮,測還是不測?怎麼判斷什麼是靠譜的基因檢測?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都開設了遺傳門診,主要針對乳腺癌、卵巢癌、腸癌、胃癌等腫瘤疾病,對於高風險人群給予基因檢測及醫療評估和解讀。遺傳門診的作用在於,對遺傳腫瘤患者,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對攜帶基因但未發病者,早檢查早預防;對攜帶基因要生娃者,做試管嬰兒,讓孩子別輸在胚胎前。

案 例

媽媽姨媽都患癌,姐妹倆心驚膽戰

48歲的玲姐和45歲的芳姐是一對親姐妹,儘管人到中年經濟條件都不錯,姐妹倆頭頂卻一直籠罩著一個陰影。原來,她們的媽媽50歲時發現卵巢癌,手術切除後化療;她們的姨媽十幾年前發現了乳腺癌,切除了整個乳房但還是不幸去世。由於有家族史,她們倆屬於高危人群,隨著年齡逐漸增大到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發年齡,姐妹倆非常擔憂。

今年初,聽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了遺傳門診,姐妹倆過去就診。醫生了解家族史、既往病史、高危因素,做了風險信息評估後,覺得姐妹倆的確是高風險人群,給她們做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姐姐攜帶了致病基因,可以考慮吃藥或手術等預防性治療,每3個月密切複查;而妹妹沒有攜帶,每年做一次常規體檢就可以。

妹妹告訴記者,「知道結果後,我是解放了、輕鬆了,可又替姐姐發愁,她現在心理壓力很大,在糾結要不要做預防性的手術。」

13個家人,8人帶致病基因

陳先生的爺爺、叔叔還有他自己,都是腸癌病人,發病年齡分別是45歲、43歲和52歲。他們到南方醫院遺傳門診進行基因檢查,檢測出和結腸癌相關的遺傳性變異基因。

醫生建議家庭成員排查,結果13個家人中有8人攜帶腸癌變異基因,陳先生的女兒也是其中之一。研究顯示,攜帶這個變異基因的,到70歲前得腸癌的機率高達八成。這一結果引起陳先生的憂慮:「女兒有一個5歲的孩子,會不會也遺傳了這個基因?女兒如果生二胎會不會有同樣風險?」

對此,醫生建議,基因攜帶成員作產前診斷或是選擇第三代試管嬰兒基因檢測,以規避同樣攜帶MSH2基因胎兒的出現。

母患癌7年後,26歲兒子也發病

26歲的男生小林因肚子痛到醫院就醫,做腸鏡發現了結腸癌,CT檢查發現腹盆腔多發種植轉移。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主任醫師丁培榮給他做了遺傳諮詢,追問家族史發現,小林的母親7年前曾患結腸癌,在其他醫院經手術治癒。於是,醫生給小林做了林奇症候群的篩查,最後診斷為林奇症候群。但因為小林的腹腔已存在廣泛的轉移,已失去手術機會,只能進行姑息化療。丁培榮說,「非常可惜,如果他媽媽就診的時候,醫生對這個遺傳性腸癌有深刻的認識,並推薦家屬進行定期篩查,這種悲劇完全有可能避免。」

現 象

南方醫院:率先成立腫瘤遺傳諮詢門診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設了遺傳門診。這種門診一周通常只開設半天,大多需要預約就診。

今年2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遺傳諮詢門診啟動,成為國內首家掛牌成立的腫瘤遺傳諮詢門診。記者了解到,該遺傳門診自2月開診以來,接待門診病例已有57例。

看遺傳門診到底是「看」什麼? 「規避可能存在的遺傳病的發生是門診設立的最主要目的。」據南方醫科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臨床細胞基因組遺傳診斷專家陸國輝介紹,與傳統的門診不一樣,遺傳諮詢門診的過程首先是發現先證者,「即對家族裡第一個患者或者懷疑患病者,通過相關基因檢測作出診斷,隨後對先證者進行遺傳諮詢,由專家進行家系分析,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專業評估,確認需要開展相關基因檢測的家族成員,建議他們進行基因檢測,最後給出基因檢測診斷書以及隨後的遺傳諮詢。」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設3種腫瘤的遺傳諮詢門診

今年3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設了3種腫瘤的遺傳諮詢門診,分別是乳腺癌、腸癌和胃癌。

「腸癌的遺傳諮詢門診從2015年就開始了,只不過主要是面對患者。」該院結直腸科主任醫師丁培榮介紹,25%的大腸癌患者大多有家族史,更有5%~10%的患者發生腸癌與遺傳有關,這被稱為遺傳性大腸癌。

「已經確認,有的基因例如APC基因、MMR基因是跟腸癌有關的,而且這些基因還跟甲狀腺和腦部腫瘤、骨瘤、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等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相關。也就是說,攜帶這些基因的人,也有得這些癌症的風險。」丁培榮說,「普通腸癌從息肉到腫瘤,平均耗時10年;但是遺傳性的,11個月就能從息肉發展成腫瘤。」

遺傳性腸癌患者的家屬,發生腸癌及遺傳性腸癌相關腫瘤的風險顯著高於普通人群,並且發病時較年輕。丁培榮說,「我們一年大概治療1500名腸癌病人,按10%計算,有150名病人是遺傳性腸癌,把他們找出來並告知家族風險,就能進行必要的遺傳篩查及腸癌相關腫瘤的篩查,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幹預,從而改善預後。」

丁培榮舉了個例子,醫生追問一名55歲結腸癌女患者的病史發現,「6年前她患過子宮內膜癌,女兒有子宮內膜癌,侄子有結腸癌。術後基因檢測發現她是林奇症候群患者。對其家屬進行高危癌種的篩查,發現小女兒有結腸絨毛狀腺瘤(癌前病變),給予腸鏡下的息肉摘除,並建議1~2年複查腸鏡及其它相關檢查。」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開設乳腺癌遺傳諮詢門診

今年春節以來,每周二下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開設乳腺保健及遺傳諮詢門診,進行BRCA1/2基因高通量測序檢測服務,普通人群可據此「查三代」,看自己及後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發病風險如何。

據介紹,適宜接受該檢測的人群主要有:家族中有人先後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發現雙側癌症;家族中有兩人或以上在50歲之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本人已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需要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其他BRCA1/2基因突變高風險人群。

據該院細胞分子診斷中心副主任歐陽能太介紹,該院的基因檢測平臺完成了從FISH、螢光定量PCR、Sanger測序到高通量測序等的多層次檢測技術體系建設。

知多D

基因檢測價格:500~6500元不等

南方醫院專家腫瘤諮詢門診的諮詢費用不到100元,掛號費200元,面診的時間不少於45分鐘。一個大範圍的基因包檢測,常規檢測的有近百個基因,檢測費用為6500元。如果有目的地作某類腫瘤檢測,例如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包含30~35個基因的精選基因包檢測,費用為4500元;如果腫瘤臨床診斷明顯,排除特定遺傳性腫瘤,例如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則選用幾個特異性腫瘤基因檢測,費用為2500元;如果只對某一單個遺傳性腫瘤基因認證檢測,通常是500~800元。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基因檢測分兩個套餐,只做BRCA1和BRCA2的是3600元,測全部21個基因的是4600元。

(原標題:個人基因檢測逐漸興起,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遺傳門診)

本文來源:大洋網-信息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首都兒研所多科室聯合開設遺傳門診
    2018年4月13日,首都兒科研究所內分泌科、神經內科、遺傳研究室牽頭正式啟動遺傳門診。該遺傳門診屬於多學科聯合門診,主要針對疑難病例的先證者,建立多學科會診、轉診、幹預治療和遺傳諮詢。圖為兒研所內分泌科陳曉波主任(右)和遺傳研究室張學教授討論患者報告單 (楊淑霞/攝)據了解,來此門診就診的每例患者,首先由相關專業的臨床主任醫師對就診患者進行詳細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描述既往檢查結果;遺傳室研究人員陳述患者的基因變異結果,張學教授、宋昉研究員就基因變異進行致病性評價,給予實驗室診斷;然後臨床主任醫師再次核對患者表型和實驗室診斷是否符合
  • 【基因檢測】疾病可被診斷,治療卻無手段
    名為燕子的年輕女孩患上了怪病,每兩個月都會定期發作,像觸電一樣不停抽搐十幾天,不能吃飯、不能睡覺並逐漸喪失語言和行動能力。燕子的父母帶著她求醫十餘年,卻一直得不到確診。終於,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燕子的病情得到滬上多家醫院關注。
  • 北京22家市屬三甲醫院將設「專病門診」
    今年,北京22家市屬三甲醫院均將開設專病及症狀門診,解決患者多科掛號仍無法確診的問題。近日,北京市發布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方案,4月8日起3600多家醫療機構將參與改革。昨日,記者從北京市衛計委及北京市醫管局了解到,為實現醫改平穩過渡,市屬大醫院將在門診預約、診療等多方面優化服務。
  • 廣東三甲醫院全國第一!廣州351個最強科室領跑全省
    與2018年11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9489個,其中,醫院增加149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956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1788個。122家!廣東三甲醫院佔全國第一在省級區域劃分中,山東、四川、河北這三個人口大省的醫院數量為全國前三位,分別有2607、2412、2115家醫院。
  • 廣州天河區黃村街社區醫院核酸檢測多少錢?
    是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單位、廣州市創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先進集體、廣東省預防接種規範單位、中山大學雙向協作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三院和華僑醫院對口幫扶衛生服務機構;承擔黃村街8個居委、5萬多人口的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 年底前寧波市級醫院將逐步取消簡易門診 市民配藥還方便嗎?
    不過隨著我市分級診療工作的推進,方便門診今後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根據市衛計委要求,年底前所有市級醫院都將逐步取消簡易門診。  6月起,寧波康寧醫院在全市率先取消了簡易門診。鄞州人民醫院則從今年4月起減少了方便門診的開診天數。那麼,方便門診取消後,市民配藥、做檢查還方便嗎?社區衛生中心能否方便門診患者的所有需求?
  • 廣州核酸檢測預約入口(紅會醫院+市一醫院)
    廣州普通人核酸檢測預約入口有哪些?想要自費測核酸的廣州小夥伴,可通過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官方平臺預約新冠核酸檢測。  廣州核酸檢測預約入口  1、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訂閱號,依次點擊「門診服務」或「醫療服務」→「我要掛號」→「復工體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選擇預約檢測時間→"門診繳費", 微信支付檢測費用。
  • 南京四成人睡不好 三甲醫院紛紛開設失眠門診
    失眠的人越來越多。統計發現,在南京就有4成人患有睡眠障礙。失眠該看心理精神科、神經內科還是內科?很多患者找不到北。就在本月,江蘇省中醫院將開設失眠專病門診,專門配備腦病醫生和心理醫生的研究團隊。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南京三甲醫院紛紛開設失眠門診。除了失眠專病門診之外,南京有幾百名醫生坐診治療失眠。
  • 腫瘤醫院專家: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因此,醫學界認為BRCA1和BRCA2是引起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的重要基因。而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多個家族成員患有乳腺癌、卵巢癌或兩者兼有」的特徵。  2016年由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率先牽頭完成的全國多中心研究顯示,在中國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變概率高達28.5%。
  • 求臻醫學推出泛癌種基因檢測方案
    原標題:求臻醫學推出泛癌種基因檢測方案   8月28日,首屆腫瘤診療黑科技大會於線上召開,經開區
  • 重慶再添3家三甲醫院!
    重慶再添3家三甲醫院!隨著以上3家醫院的正式獲評,重慶三甲醫院數量達到39家,全市醫療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巴南區人民醫院外景 院方供圖巴南區人民醫院於2015年正式啟動三甲創建,今年5月新院投入試運行,該院設置有標準病區36個,能承擔日均住院病人1500餘人、門診病人3000—5000人次同時就醫。
  • 2017國慶中秋假日重慶三甲醫院門診安排,快收藏備用
    慢新聞—重慶晚報消息,還有2天就到國慶節了,9月28日重慶晚報記者從重慶市部分醫院獲悉,國慶期間門診安排已經出爐,大部分醫院假期門診正常開展,部分科室應診時間有調整,市民前往醫院就診請提前查看。專家提醒,今年國慶和中秋假期在一起,市民節假日要注意飲食,切勿暴飲暴食,別讓「節日病」纏上,要勞逸結合!
  •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成功阻斷罕見遺傳病 健康寶寶平安誕生
    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技術,俗稱「三代試管嬰兒」,是指利用遺傳學檢測技術對體外受精的胚胎染色體或基因進行檢測,將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宮,從源頭阻斷致病基因突變向子代傳遞,從而實現優生優育。首先,專家團隊採用基因檢測技術進行家系驗證,明確遺傳病基因。
  • 廣州南部戰區總醫院白雲院區核酸檢測怎麼做?
    為進一步做好醫院核酸檢測工作,根據廣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醫療防治組《關於進一步落實新冠肺炎核酸「願檢盡檢」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就部分患者檢測事項再次進行調整:  1.發熱門診:負責發熱患者、經預檢分診處甄別出需篩查的患者、外籍人員的核酸採樣。  採樣地址:發熱門診。
  • 節後首個周一 重慶多家三甲醫院破紀錄
    醫生提醒:根據往年經驗,節後就診高峰還將持續一周左右西南醫院1.8萬人次就診、新橋醫院1萬人次就診、市中醫院僅皮膚科就接診了1900多人次……這是昨日重慶幾家三甲醫院7小時的就診數據。新橋醫院院務部軍務科警務保障隊負責人李承梁說,昨日上午7點剛過,新橋醫院1200個停車位就已停滿。因為湧入車輛實在太多,從早上7點多到上午10點,醫院一直處於塞車狀態。最後只得增加協警,但依舊有很多車輛因為找不到位置而到處打轉。昨日上午,記者在新橋醫院門診部看到,門診大廳掛號收費窗口、取藥窗口、諮詢臺、休息座椅上,全是等待的人群,各樓層的候診區同樣人滿為患。
  • 廣州南部戰區總醫院就診要做核酸檢測嗎?
    答:並非都要做核酸檢測。);  5、門診各專科容易產生「氣溶膠」的診療項目(由接診醫師明確);  6、所有需辦理住院手續的患者。  推薦閱讀:廣州越秀區核酸檢測三甲醫院匯總  溫馨提示:  關注廣州本地寶(ID:bdbguangzhou)微信公眾號,回復【核酸】,即可
  • 春節長假後第一個周一 重慶多家三甲醫院破紀錄
    西南醫院1.8萬人次就診、新橋醫院1萬人次就診、市中醫院僅皮膚科就接診了1900多人...這是2月6日,幾家三甲醫院7小時的就診數據。2月6日,春節長假後的第一個周一,各大醫院就診出現「井噴」,多家醫院就診量刷新紀錄。
  • 不靠譜的網癮基因檢測
    在國內,則由數十家基因檢測公司,不但檢測疾病,還檢測早戀、網癮甚至「金婚配」等驚人「神奇」項目。2009年11月,聯合基因集團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博星基因推出「金婚配」檢測項目,號稱花3600元測DNA就可以找到最佳伴侶,引來諸多爭議。基因檢測科學性難確定那麼,基因檢測的科學準確性有多高呢?又是如何進行檢測的呢?
  • 三問國內消費基因檢測行業:蛋糕有多大?結果科學嗎?競爭關鍵在哪裡?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張海妮國內消費基因檢測行業正逐漸起步。日前,艾瑞諮詢和安我基因聯合發布的《消費基因檢測行業白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行業白皮書)顯示,2014年~2019年,國內消費基因檢測公司累計獲得48筆融資,累計披露融資金額超過7億元。
  • 北京發熱門診「升級」:234個社區醫院已建發熱篩查哨點
    多家醫院發熱門診「升級」北京世紀壇醫院西門,一棟新的感染樓近日啟用,迎來首批發熱患者。五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平房。今年6月,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暴發,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多輪衝擊後,北京各醫院的硬體改造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