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華為高薪挖角臺灣代工廠高管,還說PC要百萬出貨量?這步棋很難走!

2020-12-17 虎嗅APP

據臺灣媒體報導稱,華為開出比現有水準高「數倍」水準的高薪,挖角臺灣代工廠高管。對於那些2014年關注聯想的人來說,華為這個模式非常眼熟。要知道,那時候聯想就在從臺灣挖人了,而且薪酬提高的幅度也幾乎是一樣的。

時至今日,臺灣一直是高新技術區,高水平相關從業者比比皆是。一些業內專家更表示華為此舉「不意外」。與此同時,大施拳腳的華為被傳:2017年PC出貨量預計超過百萬。可我覺得這個目標對於華為來說有些遙遠。

為何達不到百萬出貨量?

先來宏觀地看一下整體,PC市場自2016年第二季度回暖過後,後又出現了疲軟態,這對於所有PC廠商來說都是不友好的。IDC報告中指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6800臺,較上年同期下滑3.9%。

緊接著到了市場瓜分,聯想佔有率21.3%位居第一,惠普21.2%。截至前5為止,72.6%的市場已經被傳統PC品牌搶奪,那剩下的27.4%中還有像是宏基微軟等廠商坐鎮,而華為這種突然殺入的舉動在業界人士眼中則顯得非常魯莽。當然,不排除華為掠走傳統PC廠商那72.6%的市場,但是PC市場產業鏈比較長,供貨商、代工廠、經銷商鐵三角格局難以打破,與其說華為是在挑戰權威,倒不如說更像是迎頭撞門,撞得還是大鐵門。

在時間沉澱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為自己的手機業務,即使現在國內市場遭到OV二廠反超,但是自Mate 8開始的崛起大家都有目共睹。那麼華為手機一共做了多少年?據可靠信息,該產品線起底為2003年。就算把出貨量為10萬臺左右的MateBook也劃到華為PC業務內,那麼華為電腦也不過是兩年的產品線,顯然這百萬出貨量,高於1000%增長的目標有些操之過急。

還是回到產業鏈上,傳統巨頭坐穩,品牌溢價、渠道關係等等都已打牢。比如當年柳傳志出山挽救聯想業績,據傳是只用三招就搞定了各大渠道:刷臉、吃飯、茶會。華為在PC產業鏈各對應接口上能否有這樣的解決辦法,我想可能會沒有那麼完善。

最後說到產品本身,華為如果選擇這種高薪挖角的辦法,那麼他們接下來要走的我覺得也是細分、拆分這種模式。先推出標準款,再依照用戶畫像出垂直產品,說不定還會跟風出個遊戲專用款,總之不太存在玩出新花樣的可能性。因此,如果華為不能打出一套完全差異化當前市場的產品組合,百萬出貨量看來並不靠譜。

提到用戶畫像,華為消費者業務群體還是比較龐大且好定義的,這將決定了華為PC業務前期的機型。不過換做我的話,我會把PC業務做成企業採購機型,然後推薦給華為雲計算業務上的客戶。這樣一來競品就少了很多,此外,和IBM剛正面的話可以用成本價作為核心競爭力。

提點建議

沒有內容,設備是蒼白的。不怕別人說我打廣告,華為消費者產品的品質是相當不錯的,我手裡這臺摔過兩次還完好無損的Mate 9(自費購買,有收據)就是證據。然而,當我打開華為市場的那一剎那隻想說:是你們逼我下第三方分發應用的。引用一位App設計者的話「下載量高就是好遊戲?」這裡點到為止,希望以後能有所改進吧。

尤其是現在,消費內容的消費者好像也不是少數了。比起生產製造,內容方面的投入不會更低,只會更高。我知道華為一些像是行動支付保護功能等都是從內容角度出發的優秀功能,即便如此,我認為還是欠缺,欠缺那種「我一看就想買」的殺手級內容。

相關焦點

  • 利潤10年最低:臺灣PC代工廠紛紛另謀出路
    但臺灣各PC代工廠商卻表示,至少近期內還不大可能進行較大規模的兼併重組,且各廠商已開始進軍其他業務領域,以減少自身業績對於PC業務的嚴重依賴性。花旗集團(Citigroup)亞太區科技、媒體和電信業務研究主管尼基爾·埃本(Nikhil Eapen)對此表示:「從理論上講,臺灣科技產業應該採取行業整合措施,只是他們不會這樣做——這些公司的CEO本身也是公司創始人,他們不願意將自己親手創建的公司出售給他人。」以出貨量為標準,全球5大PC代工商皆來自中國臺灣,他們分別是廣達、仁寶、和碩、緯創和英業達。
  • 臺灣手機代工廠雲集內地卡位大陸
    而在歐洲市場上,明基通過同02等運營商的合作,每個月出貨量達到近30萬臺,今年底,該公司還將在歐洲推出自己的3G手機。此外,在高速增長的印度市場,明基的銷量僅次於諾基亞、摩託羅拉和三星;在南美市場上,明基手機銷量—直保持第三位的地位。  雖然在中國內地的銷量不高,但黃漢洲稱,這9個多月的時間,明基的手機渠道鋪設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主要是省包、地包然後直達零售終端的模式。
  • 【2018湘股高薪榜】93位湘股高管年薪過百萬,第一高薪還是她
    【2018湘股高薪榜】93位湘股高管年薪過百萬,第一高薪還是她 [作者:唐志勇]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2018-05-04 15:24:55
  • 既要高薪挖人 也要制度留人
    歲末年初,又是券商等金融機構跳槽挖角的關鍵時刻。高級管理人員、明星分析師等「轉會」往往伴隨著高額的「轉會費」,動輒百萬年薪讓不少「打工人」感慨不已。毫無疑問,金融行業作為智力密集型行業,頂尖管理人、分析師往往可以憑藉一己之力讓一個團隊甚至一個業務線快速崛起,這也是各家機構不惜重金挖人的核心動力。
  • 證券時報頭版評論:既要高薪挖人 也要制度留人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既要高薪挖人 也要制度留人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歲末年初,又是券商等金融機構跳槽挖角的關鍵時刻。高級管理人員、明星分析師等「轉會」往往伴隨著高額的「轉會費」,動輒百萬年薪讓不少「打工人」感慨不已。毫無疑問,金融行業作為智力密集型行業,頂尖管理人、分析師往往可以憑藉一己之力讓一個團隊甚至一個業務線快速崛起,這也是各家機構不惜重金挖人的核心動力。在當下證券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強烈的背景下,高薪挖角核心人才顯然成為一些中小券商彎道超車的有效手段。
  • 臺灣五大PC代工廠利潤下滑 紛紛另謀出路
    臺灣五大PC代工廠近10年的平均毛利率網易科技訊 3月20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利潤率不斷下滑,臺灣各大PC代工廠紛紛另謀出路,投資核心業務以外的領域,如隱形眼鏡生產、塑料回收等等。臺灣的PC承包製造商們稱,合併不大可能發生,至少短期來看會是如此,但它們有意涉足其它領域,以幫助降低對PC業務的依賴。花旗銀行亞太區電信、媒體與科技部門主管尼克希爾·伊彭(Nikhil Eapen)表示,「整體來說,臺灣的科技行業應當進行整合,但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它們的CEO都是創始人,不想賣掉自己的公司。」
  • 二季度華為出貨量 以5500萬部首超三星
    不同品牌的手機都有人使用,特別是每款手機都有自己的特色,隨著手機更新換代的飛速,不少人買手機都有自己的要求,華為就是大家熟知的品牌之一了,近日有二季度華為出貨量出爐了,具體是多少呢?對於全球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都是艱難的一年,不過華為二季度手機出貨量或超三星問鼎全球第一,我們一起來看看!華為手機出貨量據最新的消息了解到,多家調查公司的統計顯示,4月至5月三星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比上年同期減少約四成。
  • TrendForce:中國大陸液晶電視代工廠崛起
    TrendForce旗下光電事業處WitsView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臺灣液晶電視代工廠總出貨量為3396萬臺,同比衰退4.6%。
  • 2019全球手機出貨量排行榜出爐,前十中國佔七個,華為第二
    毫不例外,三星、蘋果、華為這三大巨頭繼續霸佔前三位置,三星已2億9650萬的絕對優勢奪冠,佔據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20%的出貨量。不過此次的第二名卻被華為反超,在過去的一年,華為雖然在海外市場受挫,但是其在國內市場增勢非常迅猛,以將近17%的增速反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出貨量手機品牌商,以2億3850萬臺出貨量,16%的市場份額佔比,領先於蘋果。
  • 臺灣五大代工廠營收喜人,這一因素造就利潤損失慘重
    說到代工廠不得不提中國臺灣,臺灣代工廠擁有全球知名的品牌電子客戶,依託中國市場及完整的復工復產能力(疫情控制得當),迅速向全球交貨,保障疫情下全世界人們的在線工作、學習、生活得以繼續。說到大名鼎鼎的代工廠,鴻海(富士康)、和碩、仁寶、廣達、臺積電、緯創等這6家代工企業,涉及到晶片、電腦、手機等產品的代工,在全球都是如雷貫耳。同時,這幾家代工廠都是世界500強企業,富士康更是華人第一科技公司,2020年排名500強第26位。
  • 全球手機第三季度出貨量,華為超過蘋果,最大黑馬卻是它!
    全球手機第三季度出貨量,華為超過蘋果,最大黑馬卻是它!手機的市場從來不缺少競爭者,畢竟全世界的手機廠商多如牛毛。知名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公布的2018第三季度的手機銷量排名中,華為在世界的排名中是第二的位子,已經超過了蘋果,而且是前三名中漲幅最多的公司。第一名依然是三星,三星第一的位子從未旁落。全球手機第三季度出貨量,華為超過蘋果,最大黑馬卻是它!
  • 全球PC出貨量第一名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它!臺灣品牌位居第五名
    乾枯許久的PC市場,迎來了一場及時雨~Windows 10更新,促使了商用需求提升,加上美中貿易戰讓各家廠商提前備貨的帶動下,市調分析公司Canalys公布報告,全球PC (個人臺式機、筆記型電腦) 在第三季出貨量持續成長達7,090萬臺,比去年同期成長了
  • 中國市場出貨量不及華為16%,三星手機大敗局不可避免
    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數據已經出來:華為依舊遙遙領先,成為市場第一;其次是OPPO/VIVO這對姐妹花,第四名是小米手機,這個在第二季度逆勢反彈的手機廠商;而蘋果不可避免的陷入衰退,僅位居第五名;三星更是找不到蹤影。
  • 華為地位不保,或將被小米超越,全球出貨量僅1%差距
    提到智慧型手機品牌,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三星、蘋果、華為,也是被公認的高端品牌,不過今年手機市場發生大轉變。根據Counterpoint發布的2020年3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顯示,排名前三的品牌有所變化,三星佔有率為22%,依舊排在首位;華為(榮耀)佔有率為14%,排在第二位;小米佔有率為13%,上升到第三位,而且和華為只有1%的差距;蘋果下滑到第四位,佔有率為11%;OPPO和vivo佔有率為8%,分別排在第五和第六的位置。
  •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2020年第三季度出貨量同比下跌4%,小米份額跟華為...
    打開APP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2020年第三季度出貨量同比下跌4%,小米份額跟華為只差1% 朝暉 發表於 2020-12-18 10:58:07
  • 外國機構繼續看衰蘋果 iPhone一季度出貨量落後華為三分之一
    iPhone近日,外媒援引投資公司Goldman Sachs的數據稱,蘋果2019年年底的iPhone出貨量將低於華爾街其它公司預測的6700萬部,僅為6100萬部,比預測銷量低了8%。報導指出,造成的出貨量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蘋果已經無法保持iPhone在中國市場的熱賣態勢,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本土品牌吸引力的日益增強,已經實際的威脅到了蘋果,換句話說中國市場的用戶對iPhone正失去興趣。
  • 手機市場巨震 第三季度華為出貨量6年來首次下跌
    在華為調整中低端手機業務的第一天,資深手機業內人士如此感嘆。京東「雙11」數據也顯示,手機銷量排行榜上中低端手機佔據大部分。事實上,從三季度開始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格局已迎來巨震。華為第三季度出貨量出現6年來首度下跌,三星、小米趁勢而上。
  • 2018年Q1全球PC出貨量報告
    4月12日,國際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傳統PC(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及工作站主機等)出貨量報告。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傳統PC的出貨量共計6040萬臺,同比增長0%。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今年Q1傳統PC增長保持不變,但這一業績好於市場分析師此前預計的同比下滑1.5%。
  • 路透社:8英寸晶圓短缺嚴重影響未來手機、電腦和汽車的出貨量
    據路透社12月17日報導,受到8英寸晶圓產能不足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未來全球手機、電腦等電子消費類產品和汽車的出貨量將不及預期。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從新冠病毒危機中走出來的大國,手機、電腦、汽車的需求量開始急速反彈,相關產品的訂單也在不斷增加。Omdia高級分析師凱文·安德森(Kevin Anderson)表示:「由於(這些產品)都在爭奪相同的晶圓製造廠的資源,所以這些部門都面臨著同樣的供需不平衡的現象。」
  • 2008是低價筆記本電腦年 臺灣代工廠樂開花
    【12月4日太平洋電腦網訊】據臺灣媒體的報導,目前臺灣代工廠緯創穫得了惠普追加的2008年約200萬臺低價筆記本的訂單,宏基也要撥款100萬臺低價筆記本,而這些低價筆記本價格都在600美元(4400人民幣)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