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老北京的年俗:過年包餃子 初二祭財神(圖)

2020-12-19 未成年人網

  包餃子

  過年包餃子,至今還是北京人過年的習俗。除夕夜,各家各戶剁餡兒聲此起彼伏,主婦們在廚房裡忙著和面,和餡兒,包餃子。雖然年菜早就備好了,但除夕這頓餃子必須年三十現包。這一天,一家老小齊上陣,不管是奶奶、小姐還是使喚丫頭,全都得上手包。  

  年夜飯

  年夜飯各家有各家的拿手菜,但兩樣東西不能少,一個是火鍋,一個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象徵來年紅紅火火;魚則取「年年有餘」的好彩頭。最後一道菜多是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平日不喝酒的人也得意思意思,有酒有菜才算過了年。  

  鞭炮

  放鞭炮是除夕的保留項目。傳說中「年」是吃人怪獸。「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所以過年這天大家都要放鞭炮把「年」趕走。子時一過,餃子下鍋,鞭炮大作,別提多喜慶了。

  節節高

  「芝麻開花節節高」。一進臘月門兒,北京郊區的農人們就把芝麻秸捆成捆,往城裡各家各戶送。除夕夜,大人孩子把成捆的芝麻秸置於院中燃燒,寓意來年紅紅火火。

  拜祖守歲

  老北京除夕夜最大的禮儀就是拜祖先、拜父母。除夕夜,各家供桌設好。子時一過就下餃子,吃過餃子拜祖先,拜罷了祖先拜高堂。這時,家家戶戶大門敞開,傳說是等待諸神下界。臘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爺也該回來了。開著門那是怕神仙們進不來。為了不衝撞神仙,除夕夜一家老小都得在大堂守歲。就算小孩也不能睡覺,萬一尿了炕,衝了神仙,那可不得了。  

  踩「祟」

  除夕家家戶戶把芝麻秸鋪在過道裡,人們進進出出踩在芝麻秸上噼啪作響。「碎」與「祟」諧音,寓意把邪魔歪祟都踩碎,踩得越碎來年越平安。芝麻秸踩上去聲音清脆悅耳,小孩兒們專門在上面蹦來蹦去。據說小孩踩過「祟」,一年不生病,長個兒快。   

  除夕

  置辦好年貨,忙完年,這大年夜可就到了。不光在北京,全世界華人圈中,除夕也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人都說北京人老禮兒多,這大年夜的禮兒就更多了。

  中國人講究吃,大年夜頭一件事就是吃團圓飯。就算平日裡在外闖蕩,年夜飯北京人必定要趕回家吃。您看吧,除夕這天,天一擦黑兒,大街上就沒人了。各家各戶砧板響成一片,大街小巷鞭炮聲聲。熱氣騰騰一桌年夜飯擺上桌,老家兒當中一坐,看著一家老小其樂融融,共敘天倫,那就是最幸福的時刻。人都說中國年是團圓年,不管時代怎麼變,過年和和美美、一家團圓的氣氛變不了。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是祭財神的日子,為取新年進寶得財之意。初二當天早晨的家宴必須有餛飩,也叫「元寶湯」。因為餛飩的形狀像元寶。吃餛飩就是招財進寶,取財源如湯水滾滾而來的意思。

  在老北京的習俗中,到了正月初二這天,人們喜歡一早就雲集到五顯財神廟「借元寶」。「借元寶」與請財神一樣,說是借,實際是花錢從廟裡買紙元寶。第二年要還紙元寶,而且要多還,以表示感謝財神。

相關焦點

  • 說說老北京的年俗:過年包餃子 初二祭財神
    說說老北京的年俗:過年包餃子 初二祭財神 發表時間:2012-01-24   來源:>北京日報   包餃子
  • 大年初二是指農曆一月二日祭財神,回娘家都是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
    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關人民過年,疏於防範之際,裡應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殺戮,死傷慘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習俗本應該熱熱鬧鬧地過年,可家裡死了人要辦喪事,怎麼辦呢?大家相約,第二天(初一)先把喪事擱在一邊,等過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辦喪事。於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舊按往常一樣,到親朋家逛門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閉門辦喪事,家中沒有喪事的也不出門,以免衝撞。
  • 正月初二「祭財神」,吃元寶餛飩,招財進寶寓意好,味美湯鮮
    正月初二「回娘家」、」祭財神」。大年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子要和自己的夫婿回娘家過年,也稱「迎婿日」。大年初二還有「祭財神」的活動,大家,祈福招財進寶、財源滾滾。正月初二「祭財神」,吃元寶餛飩,招財進寶寓意好,味美湯鮮。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款可口快手的餛飩。
  • 2018大年初二:團聚是最美的年味
    初二一早放了鞭炮,男女勞作不再禁忌,開始帶上禮品走親訪友。很多地方在這一天有回娘家的習俗,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二要祭財神、送家堂……大江南北風俗不同,相同的卻是對中華傳統的傳承。祭財神(圖片來自視覺中國)祭財神是初二傳統的節日習俗。北方各家各戶在這一天要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財神印刷畫焚燒掉。祭財神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你回去,老老實實的在正月初一這天給你公婆拜個年,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然後讓自己的小女兒回去了。從那時起,出嫁的女兒開始在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一直延續至今。女兒回娘家,豐厚的禮品和紅包肯定是不能少。好事成雙,所以禮品數量必須是雙數。禮品中必有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 「春節習俗」大年初二祭財神!
    恭喜發財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 早年,過年要是包了這種餃子會犯大忌
    武財神趙公明關雲長也成了財神而關羽、關雲長是商家供的財神。現在咱們到有些私營的商店去,包括飯館,還供著關羽。實際上我覺得現在他們供關羽和原來的理念已經不一樣了。老北京商家供關羽,因為關羽是忠義千秋,就是義字當先,絕不是見利忘義,而是最講義氣。商家往往是見利忘義,追求利益最大化。
  • 春節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
    習俗二: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 年俗文化丨正月初五:迎財神
    這一天在北方年節中異常忙碌的餃子又要登臺亮相了。其實「破五」這天除了吃餃子還有很多別的講究。破五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舊時,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許多多的規矩和禁忌需要百姓遵守,到了初五,上述禁忌才可以打破,因此,有了「破五」之稱。
  • 大年初二禁忌多,流傳至今的三大習俗,有一習俗卻讓窮人很惱火!
    大年初二禁忌多,流傳至今的三大習俗,有一習俗卻讓窮人很惱火!新年的鐘聲漸行漸遠,煙花爆竹還在腦海中閃爍,大紅燈籠隨風起舞,過年的熱鬧氣息依然濃厚!中華民族關於過年的風俗源遠流長,特別是過年期間的每一天都有很多禁忌和規矩。大年初二就要到了,你知道有哪些不可不知的習俗嗎?這其中有一個習俗讓窮人很惱火,你知道嗎?習俗一:回娘家。
  • 古人過年真講究!傳統年俗中的祈福與禁忌
    年,是一場時間更新的過渡儀式。 告別舊歲,邁入新年,新的一個四季輪迴的時間重新獲得,而人的生命也將進入一段新的旅程。中國俗話裡把「年」稱為「年關」,難免透露出這樣的意思:過年過年,其實並非一個那麼容易通過的時間閾限。 中國的年俗很豐富,其中也有不少禁忌,需要人們恭謹地去對待和實踐。老人們會說:「過年是一天天做過去的」。
  • 正月初二除了回娘家之外,還有其他什麼春節習俗?講究真多!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說,年初二是要吃麵的,但有些地方則是要吃開年飯。有人說這天迎女,又有人說這天迎婿,到底如何,一起跟小編來了解下吧。
  • 正月初二 | 回門日
    很多地方在這一天有回娘家的習俗,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二要祭財神、送家堂……大江南北風俗不同,相同的卻是對中華傳統的傳承。回娘家回娘家是大年初二最有特色的風俗之一。這一天對已經出嫁的女兒來說最為期待,封存在記憶中娘家的鞭炮聲、娘家的年夜飯、娘家的過年味在這一刻尤為濃烈,精心打扮、置辦禮品、攜夫帶子,回門團聚此刻更是頗具儀式感的歸寧。
  • 春節習俗:大年初一接財神,財神都有誰?過年時接的是哪位?
    春節習俗:大年初一接財神,財神都有誰?過年時接的是哪位?眼看著春節越來越近了,每家每戶都開始準備貼對聯,張燈結彩,過春節的氣氛也是越來越濃烈了。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的前一個星期,大家就多多少少為春節做準備了,其中請神送神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 新春話年俗|大年初五財神到我家門口 附嗨玩攻略
    「破五」這一民俗時至今日,就演化成「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迎財神,開市貿易。  在海南不少市縣的風俗會選擇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 杭州老底子的年俗,你家還剩幾樣
    對杭州人來說,放鞭炮、寫春聯、發壓歲錢,包春卷什麼的規定動作,如今還在繼續,也就是因為年年如此,這年味,好像越來越淡了。想來想去,是老底子有意思的細枝末節淡忘了,也是我們忘記得太快了。我們採訪了幾位老杭州歷史研究者,林正秋、曹曉波、孫昌建、仲向平,試著重新拾起杭州人的年俗,過去的,現在的,還在的,消失的,一網打盡,莫失莫忘。年市年俗這件事,不是說很現實得從年初一開始,臘月裡,也就是這幾天,已經開始醞釀情緒了。杭州人會早早採買年貨。
  • 初五到,迎財神
    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說法一:蔡京:宋朝蔡京富有,中國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中國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說法二:五顯財神或五路財神:傳說有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 宿遷人的年俗「知識點」都在這裡
    對於過年,每個人都會生出不同的感悟,既有著對往年的美好回憶,又會流露出對「年味兒」的嚮往。「年味兒」真是個妙不可言的存在。在這喜慶的節日裡,人們總會自覺地遵守著各種各樣傳統的習俗,以求自己來年能夠身體健康、事事順遂,這就是年俗。今天就跟著記者一起來盤點下宿遷的那些地道的年俗,看看什麼叫有「年味兒」。
  • 嶽飛也是財神爺,過年拜財神藏掃帚,說說各地過年關於財的禁忌
    這種風俗來源極早,可追溯到古代的「送窮鬼」,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寫及送窮鬼之俗。這宗風俗至今尚有存留。如在河北北部、山西雁北一帯,稱正月初五日為送窮日,家家都要在五更天起床,掀開炕席,把炕底塵土掃淨,倒在門外,並大放鞭炮,稱為「倒五窮」。在陝西合陽一帯,人們還要填補家中牆壁、窗紙、物品上的窟窿,叫「填窮窟窿」並吃餛飩等食品,因為人的喉嚨也是窟窿之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