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的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商家要賠這麼多!

2020-12-27 北京日報客戶端

去年10月,張先生通過「微店」購物平臺向位於杭州的某商家購買了原產於西班牙的火腿。收貨後,張先生發現產品無中文標籤,也未取得進口許可,屬於禁止銷售的違法食品,因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退貨退款,並且支付十倍於購物款的賠償。庭審中,商家辯稱產品購自上海一家授權經銷商,來源合法,且在入境時已經通過檢驗檢疫,是合法的進口產品。但商家提供的帶有中文標籤的產品照片等證據,與張先生購買的貨品並不一致。經過審理,最終法院判決商家退貨退款,並且支付張先生賠償款95968.3元。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法官介紹,本案的爭議焦點首先是商家銷售的火腿產品來源是否合法。商家在庭審過程中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購銷協議》以及產品標籤照片等證據,但上述三證據中記載的品名與涉案食品品名均不一致,無法證明與涉案食品存在關聯性,因此也無法證明食品來源合法。

另一個爭議焦點是商品是否具有中文標籤。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籤;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籤、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並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張先生主張該產品無中文標籤,商家對此持否定意見,但未提供有效證據證明。商家提供的照片顯示的產品是去骨火腿,而被上訴人收到的產品為帶骨火腿,且照片記載的品名與訂單上的不一致,因此法院對該證據的真實性和關聯性不予確認。

最後一個爭議焦點是張先生是否可以要求十倍賠償。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案件若干問題規定》,商家明知涉案商品沒有符合規定的中文標籤而銷售,應屬於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支付所購價款十倍的賠償。

法官提醒

消費者在選購海外產品時要仔細甄別商家資質,必要時可以要求商家提供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檢疫證明及原產地證明等資質文件。在售前諮詢中,要向商家詢問商品是否有中文標籤、說明書、溯源碼等包裝信息。糾紛發生後,消費者要積極保存證據,及時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跨境電商因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被訴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跨境貿易法庭自成立以來,已受理多起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糾紛,為數字跨境貿易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8月1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跨境貿易法庭受理一起「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交易糾紛案件。
  • 買進口紅酒發現無中文標籤(圖)
    部分紅酒無中文標籤    消費者: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    「住進新房吃第一頓飯,準備買幾瓶高檔葡萄酒招待朋友,但瓶身上全是英文,不知如何挑選,很擔心買到假酒。」最近,喬遷新居的消費者劉先生向本報反映,他在洪城大市場的一些商鋪選購進口葡萄酒時,發現瓶身上沒有任何中文標籤,只能全憑商家口頭介紹。
  • 進口紅酒無中文標籤 消費者要求退一賠十
    千龍網北京3月14日訊  據海澱法院網消息,消費者楊先生前往某超市選購了六瓶進口紅酒,共花費900元。後發現紅酒外包裝上並沒有中文標籤,沒有標註產品的中文名稱、配料表、儲存條件、食品添加劑信息、原產國國名等信息,亦沒有標示「過量飲酒有害健康」的警示語、更沒有正確標示酒精度、淨含量。
  • 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購買者可以獲得10倍賠償嗎?
    8月14日,餘某收到可可粉後,發現商品外包裝無中文標籤,遂以進口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在外包裝未加貼書面中文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由,要求被告寶博中國有限公司承擔退一賠十的責任。被告認為,商品系跨境食品,已在商品頁面信息上詳細展現了中文電子標籤,同時在消費者下單前已履行告知義務,明確該商品無紙質中文標籤,可在商品頁面查看電子標籤,故不存在食品標籤瑕疵。在商品無質量問題情況下,被告不應承擔法律責任。
  • 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會被處罰
    時下,進口食品頗受廣大消費者歡迎,不過不少商家忽略了進口商品的中文標籤。日前,椒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了一次反走私專項行動,對銷售未貼中文標籤進口食品的商家進行處罰。  原來,所有進口食品在海關過關的時候,都會得到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和該商品的中文標籤,作為其在國內銷售的依據。
  • 顧客買進口紅酒缺中文標籤 商家被判十倍賠償
    來源標題:紅酒缺標籤 商家判賠十倍張某花13萬餘元購買的48瓶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起訴要求退還貨款並十倍賠償。一審法院認定,商場構成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並據此承擔十倍賠償責任,商場不服提出上訴。近日,北京市二中院二審維持了原判。
  • 跨境貿易法庭新受理|跨境電商因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被訴
    跨境貿易法庭新受理|跨境電商因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被訴 2020-08-20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進口食品缺少相應中文標籤 質量問題讓人擔憂
    @yaoyao1993:越來越多的進口食品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但不是所有號稱「進口食品」的產品產地都源於國外,大家在購買進口食品時應看清標籤,通過標籤上的商品條形碼確定產地,對於沒有中文標識的進口食品,大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謹慎選購!
  • 代購商品無中文標籤 多名海外代購遭同一「客戶」十倍索賠
    因顧客委託,代買自製海馬酒,反被其以無中文標籤為由十倍索賠敲詐10萬元。這個以惡意敲詐為目的的職業索償人團夥近日被打掉。但一些專做海外代購的商家或許沒想到,代購的商品多無中文標籤,自己卻因此成了碰瓷對象。代購商小麗就向網友求助,稱其客戶在她這裡購買了日本產品,並以無中文標籤、廠址廠商為由起訴,接到法院傳票的她不知如何應對。
  • 銷售進口無中文標籤紅酒 一商家被罰1萬元
    商報訊 (通訊員 應佳恩 記者 盧莎莎) 經銷的進口紅酒沒有中文標籤,近日,蕭山區蜀山街道的一家食品商行為此付出代價。不但貨值近6000元的紅酒被依法沒收,還領到了1萬元的罰單。日前,蕭山區市場監管局市郊所在轄區蜀山街道開展進口食品專項檢查,發現一家食品商行違法經營無中文標籤的進口紅酒。
  • 出售無中文標籤進口紅酒 一商家被查處
    近日,海寧市場監管局長安分局接到消費者胡先生的投訴,稱其在長安鎮農發區某超市購買的兩瓶進口紅酒無中文標籤。  接到舉報後,長安分局執法人員依法對開設在海寧農發區的該超市進行了檢查,發現內有標稱「PALAISDELAFLTE」的葡萄酒兩瓶,玻璃瓶裝,750ml/瓶,商品無中文標籤,價格標籤上標稱「2004葡萄酒,售價270元,貨號500113,產地:見包裝」。執法人員現場調取了這款紅酒的銷售記錄,發現至案發日,共銷售兩瓶,庫存兩瓶。
  • 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 大象先生被處罰5000元
    信網12月26日訊 近日,信網(0532-80889431)從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青島嶗山區大象先生麗達商店(以下簡稱:大象先生)因經營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預包裝食品,被處5000元罰款。
  • 進口產品無中文標籤 被索十倍賠償
    北京晨報訊(記者 顏斐)網上購買日本保健品,收貨後發現沒有中文標籤,且產地為日本核輻射地區。李先生為此將商家訴至法院,要求退貨並十倍賠償。近日,經通州法院調解,李先生將產品退還店主王女士,且對方賠償李先生1.7萬元。
  • 銷售無中文標識的進口食品 重慶商家遭罰近2萬元
    市食藥監近日發布執法案例,有商家因「代購」無中文標識的食品受到處罰。市食藥監局提醒,看似包裝精美的外國食品,如果沒有中文標識,無法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圖片來源網絡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16日,有市民張強(化名)投訴稱,他在「北山園」淘寶店上購買的日本進口宇治抹茶粉100g「祝白」產品無中文標籤,口味也跟朋友從日本帶回的不同
  • 超市購義大利麵卻看不懂說明 進口食品渠道多標籤混亂
    據了解,《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完整的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進口食品產品標籤混亂12月10日,小編走訪了合肥多個超市及零食專賣店,發現部分進口食品標識不清,產地多為廣州、珠海等地,而且大多數商品都註明了原產地:美國(泰國、越南),中文標籤大都是用紙條貼在外包裝上面。
  • 山東首次發文規範進口食品銷售 無中文標籤不得進口
    規範明確要求,市場銷售的進口預包裝食品要有中文標籤,沒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籤、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不得進口。  《規範》規定,山東省從事進口食品市場銷售的批發商、零售商等進口食品經營者應當遵守該規範。該《規範》要求進口食品經營者要「亮證經營」,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擺放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健康證。  《規範》要求,進口食品經營者做到「三查驗」。
  • 北京: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商家承擔十倍賠償責任
    隨著國際貨物貿易的飛速發展,進口紅酒如今已成為老百姓熱衷的商品之一,許多人甚至認為只有英文標識的進口紅酒才更能體現「國際性」。殊不知,如若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可能引起法律糾紛。近期,二中院就審結一起因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籤商家被判十倍賠償的案件。
  • 濟南喜來登酒店經營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被罰1萬
    (原標題:濟南喜來登酒店經營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被罰1萬) 齊魯晚報
  • 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 可索10倍賠償 附十大典型案例
    附:標籤瑕疵賠償責任糾紛十個典型案例   1.進口產品的外包裝或標籤應當用中文準確標識產品信息   基本案情:蘇某某在重慶某超市購買了1箱紐西蘭進口的奇異果,產品外包裝入庫標籤標示:「到貨日期:2015年5月1日」,產品價格標籤標示:「生產日期:2015
  • 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消費者可以主張賠償嗎?
    本文轉自【山東高法】;我們選擇進口食品時,有的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示和中文說明,對此心中難免有些疑惑,其實從法律上講這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妻子說,這酒瓶上的標籤怎麼沒有一個中文,誰能認出是法國酒呢?劉先生原以為全是外文的標籤才能體現出全進口,經妻子提醒,劉先生上網查詢,發現法律有規定,進口食品必須張貼中文標示。於是,劉先生與賣酒的公司協商退回所買的酒。這家公司以符合食品安全為由,拒絕退貨。 為此,劉先生訴至人民法院,要求被告某公司退還貨款並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