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西餐廳,是儀式感,也是經典的飲食文化!
西餐文化雖然不算很傳統,但是我們日常生活裡也經常會接觸到。特別講究一些儀式感的時候,我們選擇進餐的地方通過都會是西餐廳。記憶裡的西餐廳就是有熱騰騰豐富的鐵板牛扒,牛扒上面有蔬菜有意粉,鐵板上還發出滋滋的響聲,散發出醬汁與牛肉的香氣。牛扒通常會配著一碗羅宋湯,羅宋湯是用牛肉、番茄、土豆以及洋蔥熬燉了幾個小時候濃稠的湯,喝起來有番茄的甜酸味,但是有牛肉以及其他蔬菜的鮮甜味,是西餐裡面最經典常見的一碗湯。
湯一般也會配著麵包或是法包,麵包是搭配牛油來吃,或是有些客人喜歡用麵包來蘸取湯汁吃,這樣麵包泡軟後又吸收了湯汁的味道,吃起了是另一種風味。西餐的甜點也是讓人很期待的一個環節,西餐甜點都比較精緻,一般都是蛋糕類,最經典的一款可以說是一款軟綿綿的蛋糕上鋪滿了奶油,蛋糕上面會放些水果,一般選擇放的是櫻桃或是草莓,最早期的話還會放一個小雨傘這樣的裝飾品。不過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麼經典的甜品的,但市面還是存有著很經典的西餐廳,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三家經典的餐廳。
太平館這個名字是很多人都已經很熟悉的了,是一家經典老字號的西餐廳了。無論是裝修還是菜式都維持了原先的經典,但也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改善著自己的出品。徐錫安是太平館的第5代傳人,他的創業態度是「 力求保持,不求創新」,堅持用新鮮食材並使用原汁原味的烹調方法,照足老祖宗的方法原樣繼承家業。翻開菜牌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大半都是經典的菜式,光看名字的時候,腦補到菜式的模樣,已經能知道那種美味了。
太平館的經典菜品「瑞士雞翅」,到店的客人幾乎每一桌都會點到這款瑞士雞翅,這款菜式其實是醬油雞翅,吃起來的時候會有點甜味,因為用的是甜醬油來醃製的,但是西餐的菜品名字都比較外國化些,所以起名為瑞士雞翅。太平館的甜品「舒芙釐」是很出名的一款菜式,儘管點這款菜式需要等下兩個小時,但是依然有很多客人願意花費這個時間去等待,正所謂細工慢做。舒芙釐之所以要等這麼長時間,一因為它是現點現做的,它需用到7個蛋白以及需要人工攪發30分鐘以上才行。太平館的乳鴿醬汁也是無法複製的,因為這麼多年以來,他們醬汁堅持是用豬皮來熬製的,吃起來就是只有太平館才獨有的味道。即便是百年老店了,但是太平館在出品上還是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用心。
王家衛的西餐廳在拍電影的時候,餐廳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這家餐廳叫金雀餐廳,位置是在香港的銅鑼灣。因為電影的關係,很多粉絲也來吃飯時間回憶感受下電影的氛圍。前期的金雀是以夜總會的方式營業的,裡面有一個大舞池可供客人跳舞,燈關設計比較昏暗有情調,客人跳完舞后可以在這裡喝杯咖啡或者吃些甜品,這裡的懷舊的環境以及西餐也一直是人們心中的經典,很長一段時間,朝偉和曼玉鋸扒談情的位置是一位難求。
哥登堡餐廳是一家三十多年的西餐廳了,餐廳咖啡色皮質卡座、磚形窗花、啡白階磚地如餐廳名字一樣摩登經典。餐廳的牛扒套餐性價比很高,之前經常是一些情侶家庭來吃,現在多數是學生。這裡有一款番茄肉醬的意粉是人氣菜品,肉醬是當天採用新鮮的肉質製作的,番茄醬用的不是罐頭番茄醬,而是廚師用番茄洋蔥熬製出來的濃稠醬汁,吃起來特別新鮮。雜果賓治和椰汁紅豆冰也是到店客人必點的甜品,紅豆冰是將煮好的紅豆加上牛奶以及冰塊,喝起來香甜冰爽。
對於這種西餐飲食文化,我們有的不僅是儀式感更是一份溫暖的親切感。回憶裡面有著舒服的卡座、服務員們紳士的態度、混著煙肉粒、蒜蓉的醬汁,還有那些經典的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