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燜雞相信大多人都有吃過,十幾二十元黃燜雞搭配一份米飯就是學生黨或基層白領的可口正餐。黃燜雞市場普及很廣,但要說它是屬於什麼菜系,是湘菜?粵菜?川菜還是其他什麼菜系或許很多人都難以敲個準音兒。
事實上,黃燜雞應屬於魯菜,對於黃燜雞的起源,有很多個版本,眾說不一。其中有兩個比較知名的版本:
一說是清朝末年,濟南府開的小店,喚作「福泉居」,其主打菜就是黃燜雞;四十多年後,黃燜雞被改良,當地顧客吃完,紛紛叫好。又過了二十多年,公私合營,成立了「泰豐園」飯店,由原來「福泉居」的路鵬鶴擔任掌案師傅,在此期間,路師傅將黃燜雞製作手法教給了兒媳孟氏。又過了幾十年,孟氏又到外孫楊曉路手裡,又經過不斷改良,就成為了現在的黃燜雞。
另有說法稱民國時期,濟南有一家叫「吉玲園」的知名飯店,當時生意遇到了困難,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新菜品了。為了扭轉頹勢,廚師們苦思冥想,推出主打菜「百草黃燜雞」。可誰也沒有想到,黃燜雞瞬間火遍全城;軍閥韓復榘品嘗後,讚不絕口。
具體哪個版本更接近於黃燜雞的真正起源,莫衷一是,反正每個品牌都說自己是最正宗的。但有一點基本可以確定,黃燜雞起源於山東濟南。
黃燜雞的製作方法簡便,最核心的是醬料。 雖然不同品牌會有區別,但也不會相差十萬八千裡。最基本的操作流程不難掌握,甚至網上都有。正常人,學個半天就OK了。正因為門檻低,簡單易學,黃燜雞米飯才有機會爆炸式增長,市場拓展速度極快。真正的難度在醬料的配製,傳統配製方法需採購多種材料按相應搭配,材料及工序較為複雜,但得益於科技的發展,現在黃燜雞店面老闆都基本不會去自己調製醬料,而是選擇加盟或直接購買成品黃燜雞調味醬,如千廚黃燜雞調味料就是在廣東地區推行較廣的一個。
曾經,「一隻雞的傳說,一道菜的餐廳」的宣傳語,讓黃燜雞紅極一時。各大店面裡也相應推出香菇黃燜雞、腐竹黃燜雞、土豆黃燜雞等等,但換來換去,萬變不離其宗,總歸還是「做雞」。可是,再美味的食物,天天吃、經常吃,總有膩的時候,當味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你還剩多少動力?所以千廚黃燜雞調味料在研發當中採取綜合措施,可一料多用。不在單純的燜雞,而是燜豬、燜鴨、燜牛、燜魚。各項食材皆可依樣燜之,且味道皆屬上品。
黃燜雞當初之所以能夠火遍全國,在乎其定位、口感和利潤的多重優勢。
一份黃燜雞十幾二十塊,價格適中,味道尚可,一碗飯一道菜,有葷有素,像傳統的正餐。比之幾十塊錢吃個肯德基、麥當勞顯然要划算得多,口感上也更契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開店利潤上,黃燜雞也有很大優勢,首先操作簡單,食材容易獲取,雞肉、醬料和一些香菇、青椒之類的配菜,夫妻檔完全可以駕馭,不用請廚師,也不用僱其他人,人工成本降低了。店面30平米,小一點也沒關係,可以送外賣。如此就讓其在開店成本上贏得了不小的優勢,店面更容易經營起來。
怎麼樣?不知道您想不想自己也開個黃燜雞店,自己做老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