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期,我們親切地稱蘇聯為「老大哥」。不僅是因為蘇聯帶領一眾發展中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更是因為,這位大哥擁有保護一票「小弟」的強悍武力。蘇聯存在期間,軍事實力世所共睹,與美國之間快節奏的軍備競賽,令兩極以外的第三世界國家嘆為觀止。
昔日,二戰前蘇俄海軍的攻擊型潛艇數量,據統計,非核動力攻擊潛艇數量在300艘上下,二戰後更是逼近400艘。攻擊核潛艇數量也有近百艘。而今俄羅斯海軍現役裝備中,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僅21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僅24艘。當然不排除舊艦退役所以數量減少,但也證明這麼多年間,俄羅斯軍事建造速度趕不上蘇聯時期艦艇退役速度。這是縱向對比。
橫向對比昔日蘇聯的難纏對手美國,差距就更為明顯。畢竟美國一直在前行,雖然當前發展也出現了一定問題,但至少還是世界先進水平。具體來看,單說航母就現役11艘。另根據美國海軍文件內容,截至2019年2月,美國海軍現役攻擊型潛艇中,「洛杉磯」級潛艇就多達40艘,並正計劃建造下一代攻擊潛艇「維吉尼亞」級,可以說數據上簡直完勝如今的俄羅斯。
近日,著名俄羅斯軍事專家、海軍上校康斯坦丁·西夫科夫談到了蘇聯海軍力量的變化,他表示,儘管盡了最大努力強化海防建設,但是與蘇聯時期相比,今天的俄羅斯海軍正在倒退一步。他用最近俄羅斯的閱兵舉例,海軍閱兵式上出現的最大艦艇只是驅逐艦,算上大型反潛艦和飛彈巡洋艦,都是蘇聯時期的作品。
西夫科夫說,「我記得蘇聯閱兵式當中出現了4艘航母和3艘飛彈巡洋艦,很明顯當時的軍事力量比現在強多了。」另外,他還提到蘇聯海軍能夠派出大量的艦艇,而俄羅斯甚至未能擁有如此多的艦艇。這表示,俄羅斯海軍艦隊的發展正在往反方向走,因此,如果想恢復元氣,俄羅斯可能需要改變海軍發展戰略。
關於具體該怎麼做,西夫科夫認為,俄羅斯應該把精力集中放在更為廣闊的大海,而不應滿足於沿海作戰部隊的建設,減少建造排水量只在幾百、一千噸的小型船隻,轉向大型驅逐艦、航母的研製。但這是理論上應採取的措施,西夫科夫指出,現在的俄羅斯軍事建造能力,還無法關注到大型驅逐艦和航母,甚至蘇聯之後,俄羅斯至今沒有建造出1艘排水量8000噸的軍艦。
此外,俄羅斯的標誌性戰艦「基洛夫」級巡洋艦和「庫茲涅佐」號航母,正在大修,且進程相當緩慢。而正在籌劃當中的大型兩棲艦建造項目,基於6000噸級的「彼得·莫爾古諾夫」號,搭載拉維納直升機,預計需要10年時間才能完工。因此,俄國海軍前景可謂頗為渺茫。
近幾年,俄羅斯「老大哥」轉身向中國買軍艦的消息傳入國內,國民反應強烈,大部分網友認為,還是應該買一買中國軍艦的。細想也不是沒有道理,雖然經濟比較困難,但相比於漫長的製造過程而言,直接買入還是比較現實的,或可參考印度。
雖然有一說一,俄羅斯軍事技術水平是依然存在的,只是國力不濟。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也不知道如今的俄羅斯多久才能緩過勁來。如果俄羅斯自身難保,很難說,它會不會為了利益而有所改變、這一聲「老大哥」是否還如當年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