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特稿 每一部成功的動畫片,都少不了故事與技術的加持,但是製作動畫的過程卻是動畫電影最基礎的內容,也是最關鍵的程序。近日,時光網走進了皮克斯總部,《恐龍當家》的兩位動畫師凱文·奧哈拉和羅伯·湯普森的向我們解讀他們如何為萌感十足的小恐龍阿樂和小男孩點點注入生機,如何表現出主角們的喜怒哀樂。
大象是片中恐龍的藍本
四張圖片引出全篇動畫
《恐龍當家》描繪的是早已經在地球上滅絕的恐龍,如何逼真地再現恐龍的每一個行為和身體變化,成為皮克斯動畫師的頭等難題。凱文·奧哈拉和羅伯·湯普森就以大象為藍本,在動物園觀察它們的動作和習慣,通過這些資料來創作恐龍的運動模式。
「任何一個動畫師都會告訴你,製作動畫面臨很多挑戰,但如果要製作四足行走動物,那對於動畫師來說就很可怕了,因為運動部位實在太多了。」於是,動物的連續動作在動畫師的頭腦中被分解成一幅幅靜態畫面,這個程序正好與動畫的製作過程相反。
動畫師會把這些複雜的運動簡單分成四個基本的動作圖像,四副圖畫記錄了阿樂的四種關鍵姿勢,分別是它抬起不同腿時的姿態。凱文·奧哈拉和羅伯·湯普森在完成四張基礎分解圖後,會把它們分給不同的動畫師,其他人將以這些圖片作為基礎,製作出恐龍更複雜的運動動畫。
動畫展現角色性格和情緒
男孩點點自帶有昆蟲、松鼠和浣熊屬性
動畫是承載故事的器皿,也能表現出角色的性格喜怒哀樂。 「我們會為進行一系列的測試,比如在阿樂的動作中加入更多的擺動,讓它顯得更年輕,相比之下,它的爸爸在走動時會更加沉穩。」凱文·奧哈拉表示。羅伯·湯普森補充道:「對時間的把控也很重要。基於這些基本姿勢,我們還可以表現悲傷的走路姿勢,只需要把這些畫的間隔時間拉長,從普通的步調變成慢步調。」
在為一個角色設計動作時,動畫師需要提前搞清這些角色的個性,而一個角色的動作也能反過來影響角色本身的性格。小男孩點點的誕生過程就見證了劇本和動畫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影片中,點點是個「寵物男孩」,陪伴阿樂經歷一段段冒險。從預告片和片段中,我們不難發現點點擁有一些小狗的行為特性。當初面對這一角色設定時,動畫師們並不想讓點點只像一隻小狗,而在他身上嘗試了松鼠、昆蟲等其他一些動物的習性。甚至因為動畫師們對浣熊的爪部動作和行為比較熟悉,還把這種小動物的屬性注入到點點身上。
羅伯·湯普森認為,這一改變平衡了男孩點點身上的犬類習性,也讓這個角色的層次更顯豐富:「當他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時,或是表現勇敢、堅持不懈的時候,我們會儘量凸顯他像小狗的一面。而當他出現在篝火旁邊,與阿樂互相分享故事時,我們就會把他設計得更像人。所以他是只小狗,但在內心深處他是個男孩。」
動畫師成故事編劇
用動畫為角色「加戲」
動畫師們將這些結合了角色不同情緒和個性元素的關鍵姿勢放在一起,根據需要添加更多的分解姿勢,組成一個比較粗糙且不流暢的動畫,這種動畫被稱為Blocking。作為整部電影的總指揮,導演彼得·索恩會與動畫師們一起討論每一段Blocking動畫的情節。當然這些粗糙的動畫並不是最終的成品,動畫師們還需要根據索恩的想法,結合其他同事的意見進行修改、加工。
在Blocking動畫完成之後,動畫師就可以開始為這些粗略的動畫添加更多的場景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一些簡單的背景和角色運動過程中的細節會被融合進來。這個經歷再加工的動畫作品被稱為InProgress。
現場凱文·奧哈拉和羅伯·湯普森為我們展示了關於影片某個片段的InProgress動畫。動畫師傑米·蘭迪斯在展現阿樂爬上山頂的一個鏡頭中,通過改變小恐龍四肢和尾巴的擺動表現出它精疲力竭的精神狀態。有趣的是,蘭迪斯還自行設計了阿樂被絆到的情節,這個動作沒有出現在劇本裡,純屬動畫師的心血來潮,卻得到導演的認可並最終被保留在成片裡。在凱文·奧哈拉看來,完成InProgress動畫的過程能讓整個情節變得更加自然:「我們可以把恐龍的一切動作簡化成四個關鍵姿勢,但這會讓它們的運動顯得非常機械化。動畫師不僅要理解這些關鍵姿勢,同時還要在其中融入創意,讓它顯得自然不生硬。」
InProgress動畫完成後,模擬團隊會參與到動畫製作中,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潤色一些視覺細節。「模擬團隊會為角色加入各種身體反應,比如說阿樂邁出一步,他們要保證阿樂的腿就像我們的手臂一樣,具有真實感。他們要強化阿樂的皮膚質感。」在這個程序結束之後,畫面的逼真度會得到瞬間提升,電影的基本動畫製作環節也畫上了句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