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設定很有意思,恐遠古時代恐龍是有語言的統治者,人類剛從原始哺乳動物進化成類人(當然這違反進化史,而且裡面類人會狼嚎)。裡面的翼龍都是剛剛進化的。這點也就不奇怪了。很多小幽默,不是大團圓也算圓滿。是一部傳統歷險記,有家人的溫情,有朋友的義氣,有自我的歷練突破。裡面的細節很真實,皮克斯甩中國動畫一個銀河系,沒有強行煽情,劇情展開合理,冒險中有敵人有好人,每個人配角都很飽滿有趣。比如獲得了新力量的翼龍表面上很友善,卻改不掉嗜血的本性,老實本分的三角龍全靠依賴他人的幫助苟且,兇狠的霸王龍地位高大,外表兇狠,卻是有愛的好人,尊重弱小,自身的霸氣也是一步一腳印換來的。推薦大家有空看看。
在20世紀初期,動畫片一直是以短片的形式作為其他劇情長片放映之前的搭配而存在的——直到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此之後,動畫電影開始了它的蓬勃發展,一系列的優秀動畫劇情長片作品噴湧而出:《木偶奇遇記》《幻想曲》《小飛象》《愛麗絲夢遊奇境》等等。這些經典作品產生的影響毋庸置疑,然而,它們所存在的問題也同樣明顯:它們似乎使得動畫片越來越面向小觀眾。就像被我們所詬病的國產動畫一樣,其他的國外動畫片實際上也經歷過低齡化這一階段。令人欣慰的是,從幾年前的《魁拔》,到前段時間的《大聖歸來》《小門神》,再到不久後即將上映的《大魚海棠》,國產動畫似乎已經終於明確要將作品面向所有觀眾的想法了。然而,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需要的可不僅僅是擺正態度——這只是最基本的東西——國產動畫依舊還有許多需要進步的地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其他的優秀動畫電影是如何吸引觀眾們的。
《恐龍當家》。1.想像力皮克斯的作品——無論是長片還是短片——永遠都不缺乏想像力:他們或是賦予所有事物以生命(檯燈、玩具、汽車、雨傘等),或是讓其他非人類生命擁有情感和思想(昆蟲、鸛鳥、海洋生物等),最近更是直接將人類情緒擬人化(《頭腦特工隊》(2015))。我們完全可以說,腦洞有多大,皮克斯就能走多遠。多少年來,我們一直都在猜想,假設在6500萬年前,恐龍並沒有滅絕,地球將會是怎樣一番場景?於是,在皮克斯的最新一部作品中,如今被大多數所肯定的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撞擊並沒有發生——那塊淘氣的隕石它跑偏了,而在隕石划過地球大氣層,燃起絢爛的花火時,作為地球霸主的恐龍們,也僅僅只是呆萌地抬起頭來集體行上三秒鐘的注目禮,便繼續埋頭吃東西了。順理成章,在未來的幾百萬年間,恐龍也繼續進化,它們學會了利用工具,學會了耕種,學會了畜牧,學會了建築……它們,哦不,是他們,還有了自己的語言,他們成為了高級動物。2.合理性除了豐富的想像力,皮克斯的作品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合理性:只要是存在於影片當中,就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無論是現實世界的規律,還是影片所營造的世界的規律。於是,我們看到草食性的雷龍成為了農場主,我們看到肉食性的霸王龍成為了草原上的漢子,我們看到恐龍——這些地球霸主們依舊沒有學會直立行走——因為他們強有力的尾巴,以及他們是用嘴來使用工具。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發現,本來暴戾無比的霸王龍變得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嗜血,面對其他的恐龍們,他們並不主動攻擊,即使是在幫助阿洛的過程中一口咬下的翼龍,他們也給放走了。這簡直就和人類如出一轍:當生存問題得以解決,進入真正的文明之後,物種內的獵食已經不允許存在了。與此同時,本應該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就成了恐龍世界中的低等動物,一種類似於狼,並且很有可能會被進一步馴化成寵物的動物——點點的一舉一動都表明了這一點。
3.兒童需求無論如何,正如孩子們需要動畫電影,動畫電影也依舊需要兒童觀眾。眾所周知,真正支撐動漫產業的,並不是票房和收視率,而是周邊產品,而這些周邊的大部分受眾,正是孩子們。只有當生存不再成為問題,創作才能繼續。因此,動畫電影中的人物們是如此有趣:呆萌的原始恐龍們、剛出生就叼著根棍子亂打一氣的巴克、被一群家禽嚇到大喊大叫的阿洛、整天鬥嘴打鬧的納什和拉姆西,當然還有點點——那個野蠻卻又可愛的人類小男孩。因此,動畫電影的故事才會如此溫馨:阿洛的家庭生活搞笑而甜蜜,與霸王龍巴奇一家的相處場景也讓人不禁心頭一暖,和點點之間的感情發展更是令觀眾無不為之動容。因此,迪斯尼這樣的動畫製作公司才會宣稱:「為孩子製作電影。」4.成人特徵如果說動畫電影中的兒童元素是其產業得以生存的必需品,那麼其中的成人特徵則代表了動畫電影的思想。動畫電影也是電影,一部優秀的電影,就需要有思想來作為它的靈魂。創造出系列奧斯卡獲獎動畫影片《超級無敵掌門狗》的英國動畫導演尼克·帕克曾經說過,他個人拒絕使用迪斯尼音樂動畫片中的某些標誌性元素:「聖潔單純的故事和甜美發膩的人物。」而那些他自己創造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中特有的滑稽而不帶情感色彩的幽默感,就是他作為影片製作者思想的表達。從自己的第一部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開始,皮克斯的作品中就不斷地表現著他們的成人特徵:《玩具總動員》中阿薛的拆裝玩具,表現了人性陰暗的一面;《海底總動員》的劇情從一條鯊魚的襲擊開始,是暴力與血腥的體現;《超人總動員》中對於當代生活的諷刺,也是面向成人觀眾的。而在《恐龍當家》裡,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在我看來,是人類與恐龍之間的存在關係。
當恐龍們沒有滅絕,他們便依舊是食物鏈頂端的霸主,而人類則成了他們眼中的「動物」:他們抓到偷糧食的「動物」,可以直接打死;他們看到野生的「動物」,可以隨意吃掉;他們覺得「動物」可愛,可以強行帶在身邊餵養。這一切,根本就與人類所做的事情無異。好在阿洛並不是這樣,他並沒有打死點點,見到翼龍吞食動物會感到不適並去阻止他們獵殺點點。最重要的,當他看到點點和自己的同類在一起時,他知道點點需要「它」的家庭。通過角色的互換,影片似乎想要告訴我們,人類並不是地球絕對的主人,現在的人類文明,也只不過是一次偶然,我們也可能成為其他生物眼中的「動物」。我們永遠不會想要被當作「動物」而任其他生物宰割,其他的物種又何嘗不是呢。真正的和諧相處,並不需要去做到多少,但求不過分幹涉就足夠了。在最後阿洛和點點分別的那個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點點和「它」的同類們已經開始學會直立行走——「它們」也將成為「他們」。那麼,在地球上同時出現兩個物種的文明,又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似乎,這便是最終的和諧相處吧。完。最後再說兩句。其實昨天是有刷了好幾部動畫電影,而《恐龍當家》也其實並不是個人覺得最喜歡的一部,之所以會拿出來說純粹就是覺得其中的一些東西是值得國產動畫學習一下的,畢竟從去年來看,動畫電影的票房似乎已經不存在大的問題,而技術方面更是不用說了,所以真的希望國產動畫電影製作者們能夠用心創作,拿出好的作品,而不是讓那些一直奮鬥著的「國漫良心」們感到委屈哦。好了,再加上現在這句,就正好是兩句了,不信,你數一數句號就是了。
畫面美哭,長跪不起……廢柴恐龍和人類寵物的回家之路,主題就是簡單的家庭和勇氣。故事線更是低幼兒童向,獅子王的影子。但是成人恐怕會覺得笑點哭點變得很低,我後面的妹子半程就開始哭了……雷龍養雞種菜,霸王龍牧場養牛。猴子寵物(不確定,某種靈長目)的作用是"prevent me from unrealistic dream". 人類還沒學會直立行走,神通廣大能上能下可萌可猛。故事再簡單也遮蓋不了天馬行空的想像。不是我囉嗦,畫面真的美瞎啊!不犯賤,不討好,不刻意賣萌,不沒事兒吐槽,踏踏實實的講故事,老老實實的煽情……唔,好像自相矛盾了,有別於現在流行的極盡討好觀眾動畫片和電影,請領會精神。片頭導演出來感謝主創和觀眾,說的深得我心。不知道只是提前場和首映出現,還是一直貼片的。一年兩部也不失水準,依然是我們熱愛的皮克斯。
皮克斯新品「恐龍當家」(The Good Dinosaur) ,故事依舊簡單(有蠻多「獅子王」的影子),畫面依舊美哭,特效趨近極致,情節依舊催淚……小恐龍阿樂自幼膽小,如何克服和戰勝內心的恐懼,成了他以及爸爸的重要一課。最後爸爸為了救他,用自己的死點醒了他。其實每個孩子特別是男孩成長路上也是如此,這時候特別需要爸爸們陪在左右,因為只有爸爸才能帶給他們媽媽們所沒有的:勇敢、堅毅、探索、挑戰、抗挫折、權威等等。正如恐龍爸爸在片中多次鼓勵小恐龍所說的:You are me and more。當塵埃落定,當我們都能獨當一面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告別和接受以後,當我們都克服恐懼成為更好的自己以後,我們才終歸可以在自己的家園裡,度過完整的一生。
看完電影後按照慣例水了豆瓣的相關影評 對這部電影表達了無限喜愛 至少和我一樣喜愛的人並不多 更多的人在懷念Pixar過去的製作水準。作為一個非電影專業純粹喜愛看電影的人 我只在乎畫面精美(草地上的螢光簡直不要太美)和能夠借著產生了共鳴這樣的理由哭阿笑阿得釋放一場 所以The good dinosaur is a good animation film, definitely and absolut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