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很憋屈的王朝,皇帝一個比一個厲害,最後還是落得滅亡的下場

2020-12-18 小成熟an

當人們談到歷史的時候,對於那些封建王朝,大多數時候是持不同的觀點。有些人對某一朝代非常喜愛、崇拜,有些人則非常憎恨這個朝代,甚至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批評。但在這些古老的封建王朝中,有一個王朝卻讓絕大多數人非常認同,而且都認為這個王朝的滅亡很可惜,這個王朝就是大漢王朝。

看看其他朝代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在這些朝代的歷代皇帝中,只有少數皇帝可以稱得上是明君,而其他的皇帝則是一些昏庸之輩。有些朝代甚至沒有一個明君,所以朝代很快就滅亡了。看得出一個朝代能出明君很重要,能經常出明君更重要。

並且漢朝是一個明君眾多的王朝,從西漢開始,在經歷了初期的一些動蕩之後,很快就出現了明君,而且是連續三代都是明君。第一代明君是漢文帝和漢景帝,這對父子在位時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國家得以發展,人民減輕了很多負擔,為以後漢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至於後輩明君的那一代,漢武帝的功績自然不必多說,儘管他後期的決策有很多失誤,但總得說,他的功績實在太耀眼了,對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讓漢朝走向盛世,漢武帝自然是稱得上明君。

此後,又出現了漢宣帝、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等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明君,這種情形實屬罕見。亦正因如此,才使漢朝保持了極強的國力,王朝的疆域極廣,在其他方面也居世界之首。因此,在美國的歷史辭典中,都把漢朝稱為漢帝國,而在西方的其他記載中,也把漢帝國稱為世界帝國,可見這一個四百年昌盛的王朝確實令人讚嘆。

但再強大的朝代,最後還是走向了滅亡。但漢朝的滅亡則更為獨特,簡言之,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滅。這種強大,就是指對外界的強大,漢朝除了在建國初期被匈奴壓制,以後就再也沒有被外族壓制,舊敵匈奴更是被殺得不敢再惹漢朝。即使漢朝內部出現各種動亂,周邊的異族也沒有機會入侵中原,漢朝始終被其勢力所牽制。你要知道,歷史上有很多王朝是因外族入侵而滅亡的,比如宋、明。

正因有強漢之說,華夏族人才改姓漢族,並沿用至今,可見漢代有多麼深入人心。無論什麼時候談到強大的王朝,人們都會感到遺憾。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崇禎皇帝不僅沒有挽救明王朝還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在崇禎皇帝繼位起當時的大明王朝以屬於末年,全國各地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女真蠻族,也躍躍欲試隨時準備對明朝進行偷襲,崇禎皇帝朱由檢嘔心瀝血,誓要光復河山,但是大明王朝已經腐朽到骨子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最後北京城還是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崇禎皇帝也在煤山自縊,陪伴他走完最後一程的只有一個太監
  • 大明王朝滅亡,錯不在皇帝卻又因皇帝,朱元璋:我棺材板壓不住了
    導語:大明王朝滅亡之謎:真是錯不在皇帝卻又因皇帝,朱元璋的威望,朱棣的能力,後任皇帝:我們差遠了,還有它;朱元璋:我棺材板壓不住了大明王朝是歷史值得濃墨重彩讚賞的朝代,明朝前期的皇帝都是比較英明神武,因此,明朝前期也是社會國家極為穩定的時代;但自我宮廷之亂,亂在內部,亂在朝綱
  • 金國滅亡後,宗室下場有多慘?皇帝戰死後,屍體被分成兩半瓜分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而古代的國家攻伐,王朝更替,將這種殘酷演繹到了極致。平民百姓深陷其中,命運悽慘,而曾經享受榮華富貴的宗室子弟,更是首當其衝。歷數古代歷史,一個王朝滅亡後,宗室子弟很難有倖存者,大多都被屠殺殆盡,落得個國滅身死的下場。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大金王朝滅亡不是宋蒙聯盟導致而是通貨膨脹
    >聯蒙滅金,你忽略了地緣政治因素,在蒙金戰爭南宋非常清楚,金國已經不是敵人而是屏障,蒙古想聯合宋夾擊金國,宋朝都是冷處理,即使金宣宗時候入侵南宋宋軍也只是把金兵趕出宋朝地界並沒有乘勝追擊,因為他們清楚還要靠金國抵禦蒙古,宋朝決定出兵時候已經是金哀宗的金國已經被打的山窮水盡了不在具備屏障的能力才出兵,想利用蒙古剛打完金的空窗期為自己爭取時間,還能順便把國境線再往北推,這個戰略沒有錯只不過南宋後邊幾個皇帝嗎實在不稱職
  • 大寫的憋屈!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大寫的憋屈!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間:2020-12-15 17: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寫的憋屈!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協從出生開始就經歷各種挫折,能當上皇帝也是實屬不易,身在皇家,卻生逢亂世,在位期間做過幾家梟雄的傀儡,在寥落中隱忍偷生,他算是在所有皇帝中最無奈最倒黴的了。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   原標題:大寫的憋屈!
  • 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歷代皇帝畫像
    公元前324年,孔雀王朝建立,後世一般把孔雀王朝視為印度第一個歷史朝代,此後印度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公元1526年,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建立,直到公元1858年亡於英國,歷17代皇帝,享國331年。圖為莫臥兒王朝極盛時期疆域。
  • 皇帝想建設大同社會,遭到官僚士族反對,落得被分屍割舌頭的下場
    古代皇帝是國家權力最大的人,地位高,權力重,身邊還有無數漂亮的妃子圍繞著悉心伺候。在世的時候非常風光,但是到死的時候不一定會被按照最高葬禮標準厚葬。甚至有的皇帝下場十分慘烈,有被毒死的,有被逼上吊的,死相非常悽慘。南宋皇帝宋理宗的下場就非常悲慘。
  • 這個王朝滅亡時,一位皇帝自縊,一位皇帝戰死,很悲壯
    說起古代王朝的亡國之君,可能一些人會想到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明朝滅亡時,崇禎皇帝自縊而死,終年三十四歲。其實,在崇禎皇帝自縊而死的410年前,有一個皇帝看到自己的王朝大勢已去,同樣選擇了自縊。
  • 一代名將周亞夫為何最後落得個絕食而死的下場
    相信大家對於那位漢代的周亞夫都有一定的了解,作為名將的兒子,他同樣是沒有辱沒了家門的威風,平定戰亂,可以說沒有周亞夫的話,大漢能不能繼續存在都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但是,就這樣一位挽救大漢危亡的英雄,最後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賜卻落得個極為可笑的慘死下場,可以說是對於整個漢朝相當的諷刺了
  • 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出現幾個昏君,加速國家的滅亡。就像現在人們經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越往後的子孫後代就越會敗家,皇帝也是如此。開國皇帝往往是最懂得保持鬥爭精神的,而後面的子孫一代代傳下來,逐漸就變得荒淫無道。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 金朝滅亡後皇族的下場有多慘?男性被成吉思汗殺光,女性生不如死
    金朝滅亡後皇族的下場有多慘?男性被成吉思汗殺光,女性生不如死金人在歷史上曾風光一時,他們四處徵戰,有些人只要是聽到他們的名號以後就聞風喪膽,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能夠做到這個地步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女真人在隱忍很久以後,完顏阿骨打率領士兵開始反抗遼,這時的遼國早就沒有了以往的輝煌,他們已經被都沉迷於酒色當中,因此女真人節節勝利,最後滅掉了遼。在滅掉遼國以後,他們繼續南下,打開了北宋的大門,而北宋的兩位皇帝就這樣被俘虜了。
  •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初建立,國號大明,初期定都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時,將都城遷往北京。自1368年創立,到1644年滅亡,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大明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很神奇的朝代,主張: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明朝歷任皇帝都很有血性!
  • 女性專權的神秘西夏王朝,皇帝短命內亂不斷,滅亡是必然嗎?
    後來西夏的國都中興府被圍,李睍又堅決反抗,不但拒絕成吉思汗的幾次招降,反而誓死不屈,戰鬥至最後一刻彈盡糧絕,而此時又遇大地震,瘟疫橫行讓軍民毫無還手之力,許是認清現實,許是為了百姓一絲生機,李睍最終迫於無奈才選擇了投降。可投降了的他最後還是被成吉思汗的一紙遺令而殺死,王朝的所有皇族也全被蒙軍所屠盡,西夏王朝就此絕種亡國,党項人也消失於歷史的滾滾車輪之下。
  • 古代王朝滅亡的原因,除了人為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秦朝建立後,華夏大地進入了封建王朝時代,從此開始,封建王朝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時間,一直到清朝滅亡。中華文化能夠得以流傳下來,最主要的就是因為有文字的出現,其次就是這些歷史被史書所記載。文字是一個文明最好的證明,中華文明從夏商周就開始發展,一直到現如今,都沒有出現過斷代。這一點是外國文明所不具備的。
  • 大明王朝最後6個皇帝的所作所為,及其對於明朝發展走向影響
    並不是說從他開始由強轉衰,也不是說從他開始由弱變強,而是從他開始皇帝個個"個性十足"。明世宗嘉靖皇帝,一生潛心修道,甚至連裝扮和宮內起居都像是一個道士在統治王朝。在位長達四十五年,只在剛登基時表現的類似一個賢君,後面基本都在迷信方士中度日,內閣則交給嚴嵩把持長達二十多年,也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裡的故事。
  • 中國最短命的正統王朝,總共只有2位皇帝,創建不到4年便滅亡
    據格瓦拉同志統計,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中,出現過的政權有幾百個,但是按照正統的標準,按照疆域大小,按照威望強弱,可以稱為王朝的政權只有二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朝代中,最「短命」的非劉知遠創立的後漢朝代莫屬,立國不到4年就滅亡了,前後只有2個皇帝。所以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後漢這麼「短命」?所有,都要從劉知遠的經歷說起。劉知遠,晉陽人,生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出身於沙陀族貧民家庭,年幼時隨養子李嗣源(後唐)到河東節度使李克部下當馬卒,生活十分艱苦,30多歲時搶到農家女子李三娘為妻,才算是成家。
  • 明朝的16位皇帝,他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明朝的歷史共有276年,明朝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在這276年的歷史中,明朝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明朝皇帝們的名字,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名字,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 清朝滅亡後,倘若12個皇帝在地府相聚,努爾哈赤第一個要抽誰耳光
    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掌權開始,才有了清這個國號,但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1616年建立的後金。而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總計296年時間裡,清朝總共出了12位皇帝。
  • 明朝的滅亡如果要找主觀原因,最後這幾任皇帝該算到誰頭上?
    萬曆皇帝死後,其長子朱常洛繼位,成為大明王朝第十四位皇帝。也就是說在他身後再有兩任,明朝就要滅亡了。明朝的滅亡與這個倒數第3任有多大關係呢?咱們需要來看一下他在位期間的表現。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個人的脾氣秉性會深深影響一個王朝的發展走向。他的父親萬曆作為大明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足足有48年之久,但其中有28年是不上朝的。雖然在內閣的主持下,王朝得以正常運轉,但必定缺失的皇權會帶來許多弊政。最關鍵的是萬曆皇帝崇尚道教,潛心修煉。朱常洛小時候根本得不到所謂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