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動畫電影中的——「妖」,本文適用動漫領域的同學閱讀,畢竟文字寫得有點天馬行空。
胡巴的形象靈感來自《山海經》,酷似蘿蔔,《山海經》的作者已不可考,但小編覺得,他一定是一位能看到微觀世界的人,他的眼睛應該是一隻顯微鏡,因為,小編憑直覺臆斷猜測——「妖」的概念就是微生物。
我們需要藉助一些資料在輔助說明一下。
首先,形態依據,從顯微鏡問世以來,人們看到了微觀的世界,而那些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都生長著觸鬚或鞭毛,這與胡巴的四肢(其實是六肢)吻合,都是柔軟的,能夠遊動和感知環境。
其次,病理依據,被妖迷惑以後,整個人神志不清,其實是人體內的微生物在作祟(病毒或細菌感染誘發所致),只不過古代的醫學無法解釋,就迷信地認為是妖附了身。
其三,佛學依據,早在近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說過,人的體內有八萬四千蟲,釋迦牟尼佛生有慧眼,比X光還厲害,可以洞察大千世界和微觀世界,所以他能看到這些所謂的蟲,而這些蟲,可不止蛔蟲、蟎蟲……這其中就包含了病毒和細菌,這對當時還不能理解佛義的世人來說,就是妖。
其四,宿主依據,我們常說,狐妖、蛇妖,為什麼妖會與野生動物聯繫上呢,其實應該是這樣的,當時的古人由於上山打柴、臨水捉蝦,在身體上接觸過狐狸呀蛇呀野豬呀什麼的,而這些野生動物身上就有細菌或病毒(一如蝙蝠),之後,人感染了它,就把這種解釋不了的現象,推到它的宿主身上,於是產生了狐妖、蛇妖……這些對應的說法也就產生了。
其五,變化依據,妖是善於變化的,這與微生物的變異,就顯得「毫無違和感」了。
其六,隱身依據,由於古人沒有顯微鏡,憑肉眼看不到微生物,而妖也是看不到的,於是就把眼睛看不到事物的投射到心理作用上來。
於是又產生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常常說,被妖魅惑了,要請道士下山降妖?
我們都從電視電影或動畫中了解到,道士做法,使用的硫磺和銅器,是對微生物具有殺傷力的,關於這一點,可以用現代科學加以解釋:
一,硫磺能夠破壞細菌表面的有機保護膜,使其死亡。
二,銅器表面的銅離子具有殺菌作用,銅離子還可以用於殺毒。
這在道士的秘笈中有記載,只不過道士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罷了。
古人對於解釋不了的事情,就賦予它超自然的屬性,而定義這些屬性就需要一些概念詞彙,比如說,上文提到的「妖」字。
在動畫電影《捉妖記》中,為妖平反,假設妖就是微生物這個理論成立,那我們就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妖(微生物)都是壞的,都是具有破壞性的,現代科學解釋了,微生物的世界有它的自然法則,有破壞性的微生物,就有建設性的微生物,不破不立,相對而已,有攻擊性的,也就有防禦性的,矛盾關係.
所以,胡巴應該就是有益菌的代表,可愛的胡巴,孩子們喜歡,孩子們的腸胃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