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是中國傳統民俗接財神的日子!
可是你知道嗎?財神天團裡有一位曾經是「瘟神」!
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財神眾多,比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幹、範蠡,武財神關公、增福財神(財帛星君)李詭祖、五路財神和佛教布袋和尚、黃財神、大黑天財神,以及劉海蟾、招財童子等多位與財有關的偏財神。
其中,趙公明(玄壇元帥)被道家尊為華夏第一正財神,但其最初的形象卻是瘟神之一。
東晉幹寶的《搜神記》記載了趙公明:
「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
可見,此時的趙公明還是鬼王。
梁代陶弘景的《真誥》記載:
「天帝告土下冢中直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
此時,趙公明又變成了掌管墳墓的五方諸神之一。
元代成書,明代完本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隋文帝曾經看見五位力士出現在天空中,並問太史張居仁「這五位是何方神聖?」
張居仁回答:「他們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稱作『五鬼』,在地上稱作『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無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此時趙公明秋季瘟神的形象定型,隋唐時確有在五月五日端午節祭祀五瘟將軍的習俗。
秋季五行屬金,這可能是趙公明變為掌管財富的財神原因之一。
而趙公明最終由「瘟神」進化為「財神」與道家的崇拜及《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的廣泛流傳有關。
元代《搜神廣記》記載:張天師煉丹時,龍神奏請玉帝派一神將護法。於是趙公明下凡,封號為「玄壇元帥」。張天師飛升後,趙公明永鎮龍虎山。這就是道家「龍虎玄壇趙元帥」的由來。
元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崇尚神仙術和道教,對道家的神仙非常崇拜,於是趙公明的形象也與時俱進,契合了當時百姓的信仰。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還記載:
「(趙公明能)除瘟剪瘧,祛病禳災。如遇訟冤伸抑,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合和,無不如意。」
這樣,在元朝統治者的信仰和道家的推動下,趙公明就從原本的鬼王、瘟疫之神變成了祛病禳災、求財宜利的財神了。
趙公明在《封神演義》中是通天教主的大弟子,其的形象是「身下騎著黑虎,手中握著金色鞭子,身體環繞著二十四顆定海神珠。」
他曾協助商朝的聞太師戰敗過周武王和姜子牙,但最終被姜子牙打死了。
後來,姜子牙「封神」,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這也是五路財神的原型。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至此,趙公明的財神形象正式定位。
迎財神之俗盛行於明清,流傳至今。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人們正月初五迎財神的情形:
五日財源五日求,
一年心願一時酬。
提防別處迎神早,
隔夜匆匆抱路頭。
大年初五,家家戶戶在這天要包餃子、放鞭炮、敬財神,很多商家這天還會宴請員工,總結上半年的收成,為接下來的日子鼓勁。
為何是大年初五迎接財神呢?
一種說法是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北宋興化軍仙遊縣慈孝裡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東宅村)人。
另外一個說法,則與王元寶有關。
王元寶,唐朝開元間人,富可敵國,靠販運琉璃發家。王元寶的許多生活習慣如正月初五拜財神、吃髮菜等對於中國民風民俗有深刻的影響,流傳至今。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這應該是中國百姓正月初五拜財神的美好祈願吧。
拜了財神爺,真的能得到財神爺保佑,財源滾滾嗎?
對於這點,《財神真經》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焚香要帶誠意燒。跪拜須將過改盡。
富貴多行慈善事。貧人安命守本分。
綾羅綢緞雖好看。一絲一命要知情。
棉麻葛布天上賜。製成衣服格外溫。
殺生害命貪口腹。來世便是貧賤身。
有財無子善不足。財多子多有前因。
今世富貴須行善。不做善事保不成。
今世貧賤須安命。勤儉持家種善因。
金銀原是國之寶。川流不息付與人。
能聚能散方為貴。分多潤寡貴平勻。
很多人會說,別人供奉財神,我也供奉財神,為何人家是億萬富翁,我卻是身無餘錢呢?
趙公明元帥之所以被奉為財神,就是因為他謀財有道、樂善好施。
關老爺關公之所以被奉為財神,也是因為他義薄雲天、重情重義。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人間財富無窮,並非人人可得,惟有道之士、行善之家、誠信義士方可如願。
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德載財,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