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餅是廣東的特色小吃,它的外皮烤成誘人的金黃色,裡頭層層油酥薄如棉紙,香酥可口,一咬下去碎屑飄飄,內餡是飴糖和冬瓜糖的鋪陳,每一口都嚼得滋味香甜。
不過,在吃老婆餅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這樣開玩笑:老婆餅裡沒有老婆,夫妻肺片沒有夫妻,熱狗裡面沒有狗,魚香肉絲沒有魚。
真是聞者傷心,吃者流淚。但是等等,今天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其實老婆餅是有老婆的!這位老婆大人就是發明老婆餅的那個老婆!
關於老婆餅的由來,眾說紛紜,就像中華美食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代一代的傳承創新中早已模糊了當初的樣子。總體而言,有三種說法流傳較廣。
01故事一:和朱元璋的老婆馬氏有關。
相傳,元末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得很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火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東跑西走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冬瓜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原料做餡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甘香可口,這就是老婆餅的始祖了。
02故事二:和一位賣身救父的老婆有關。
在很久以前,有一對非常恩愛但是家庭很貧窮的夫婦。或許是老天嫉妒他們的恩愛吧!有一天,丈夫的父親得了重病,家中沒有錢財醫治。就在這時,妻子賣身進入了地主家,用賣身的錢來給丈夫的父親治病,終於父親的病好了。但是失去妻子的丈夫並沒有因為失去妻子而氣餒。他沒有忘記妻子,更想把妻子贖回。黃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研製出一種味道奇好的餅,最終以賣餅賺到的錢贖回了妻子,他們夫妻兩人重新過上了幸福生活。
他做的餅,後來便被人們稱作「老婆餅」。
03
相傳在清朝末年廣州蓮香樓剛開創不久,為做出精美的糕點食品,聘請了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他把老婆在家鄉自製的冬瓜餅帶給酒樓其他師傅嘗試,其他師傅覺得好吃,於是蓮香樓便將之改良並推出,由於這是潮州師傅的老婆製作,便把它名為「老婆餅」。
在三個故事版本中,這一個版本是最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見,老婆餅的發源地是廣東潮州。實際上,它屬於潮式酥皮月餅中比較簡單的一種。作為中式酥皮點心,老婆餅擁有層層酥軟的外皮,與香甜軟糯的內餡。與之對應的還有老公餅,製作方法類似,不過它是用肉餡製成的鹹味點心。
最初的老婆餅,內餡主要成分是冬瓜蓉與糯米,現如今老婆餅餡料的選擇變得更加豐富起來,比如豆沙餡、紫薯餡、奶黃餡等。但無論怎麼變化,那口地道的糯米餡,始終是記憶中的經典。
傳統的冬瓜蓉是將冬瓜切碎,然後加糖炒制而成,再將它與糕粉、油、糖等其它原料混合即可成為老婆餅內餡。如果嫌冬瓜蓉製作麻煩,也可以直接用熟糯米粉、水、油、糖混合成團使用,在工藝上省事不少,口感也不會差太多。除了以上主要原料,可以再往餡料中加入椰蓉、芝麻,這兩者都能帶來令人愉悅的香味。
這三個關於老婆餅的故事,你比較認同哪一個?歡迎留言。
今天的美食故事就分享到這裡,我是秋刀魚,關注我了解更多美食背後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