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筍越難挖就越好吃

2020-12-19 中食報大健康產業

坐標:江浙

冬筍越難挖就越好吃

我國南方盛產竹,南方的冬天,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冬筍,尤以江浙為甚。每個江浙人的冬天,多多少少都會吃幾餐冬筍做的菜,比如混合著鹹香五花肉的醃篤鮮,湯白汁濃,冬日裡喝上一碗,渾身都暖和了;還有鹹中帶甜的油燜冬筍,味道極為鮮美,就著冬筍可以吃好幾碗飯。

筍一年四季皆可食,唯冬筍珍貴,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自古被視作菜中珍品。中華食筍史可謂源遠流長,《詩經》裡「其簌維何,維筍及蒲」就是對筍的記載。因為「冬筍與其搭配食物中無論葷素,皆可調和,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

冬筍做菜,其色澤清爽淡雅,其味道清馥芬芳;嫩、雅、淳、脆、香、甘、爽,怎麼形容都不過分。冬筍吃法有很多,葷素皆可搭配。由於冬筍含天冬醯胺,配合肉類烹飪更加鮮美。筍尖嫩,爽口清脆,適合與肉等其他食材同炒;筍衣薄,柔軟滑口,適宜與肉禽同蒸或煲;筍片味甘肉厚,與肉品燉食最美味。

老一輩人常說:「冬筍非常有靈氣。」這是因為冬筍總是生長在最好的位置——陽光好、土層相對鬆軟的地方,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竹子與其搶地盤。冬筍就這樣靜靜地生長在山中土壤中,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純淨,被一層一層薄薄的筍籜錯落有致地包裹著,歷盡成長磨礪,最後華麗變身成玲瓏剔透、純白淡香的美味珍饈,清香淡雅的風味,充滿著大自然的氣息。

正是因為冬筍藏在深處,所以並不是很好挖。而在江浙人眼裡,越難挖的冬筍就越好吃。據浙江松陽的小賀回憶,自己家有一片竹林,每年冬天都要跟著父親上山挖筍,然後賣到當地市場。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挖冬筍依舊只能靠人工,機器是替代不了的。而且也不是想挖就能挖到。小賀最開始跟老爸學挖筍的時候,根本找不到什麼竅門,就是在山上亂挖,結果被老爸教育一通,說破壞了竹根以後就長不出筍子了。

後來還是老爸親自教了他好多次,才發現挖筍的講究竟然還挺多——不但要會看竹子,還要會選地方。此外,挖的時候要小心翼翼,要挖到竹根和筍的交接處才行,最後挖好了還要把土埋上,明年筍才會接著長。

和小賀一樣,很多人回憶當年挖筍也是千辛萬苦。常常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不說,還根本挖不到幾根冬筍。每次挖完筍,感覺渾身像散了架一樣,要休息好幾天才能恢復。難以想像,那些以挖筍為生的人都是怎樣扛過來的。只有在吃到那口極鮮的醃篤鮮時,才終於明白「越難挖的冬筍就越好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王寧 整理)

相關焦點

  • 大江南北 冬令時蔬情結之冬筍越難挖就越好吃
    坐標:江浙冬筍越難挖就越好吃這是因為冬筍總是生長在最好的位置——陽光好、土層相對鬆軟的地方,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竹子與其搶地盤。冬筍就這樣靜靜地生長在山中土壤中,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純淨,被一層一層薄薄的筍籜錯落有致地包裹著,歷盡成長磨礪,最後華麗變身成玲瓏剔透、純白淡香的美味珍饈,清香淡雅的風味,充滿著大自然的氣息。  正是因為冬筍藏在深處,所以並不是很好挖。
  • 冬筍越挖來年春筍越多,不挖就爛在地裡了,老農民告訴您真相
    農村老人說冬筍越挖來年春筍越多不挖就爛在地裡了,是真的嗎?現在正是冬筍開挖的時候,其實冬筍每年的農曆十月份就開始開挖了,它是楠竹(楠竹)的地下莖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它都是埋在土裡,所以才叫冬筍,而到了春天,露出地面的就是春筍。
  • 冬筍好吃難挖,農村小哥教你如何找到冬筍容易挖回家
    到哪裡有竹子,農村的人就知道是挖竹筍,冬天叫挖冬筍,春天叫挖春筍來區別。春天的嫩芽長出來很容易找到,但是冬筍藏在地下。與兩者相比,冬筍更受歡迎。山上有許多竹子樹。每當你看到有人挖出一個冬天的竹筍,而生活在農村的人想嘗試它,有些人空手而歸,無法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它。當你失去你的心時你會做什麼?朋友們不用擔心,今天就告訴你們如何找到冬筍容易挖回家。
  • 在農村挖冬筍是上午挖好還是下午挖好?怎樣才能找到冬筍?
    冬筍,具有嬌嫩清脆、口感帶甜,是很多消費者喜歡的綠色食材。冬筍是楠竹在立冬前後發育生長成的筍芽。而楠竹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小趙前兩天曾寫了一篇《為什麼會有冬筍,冬筍如果不挖走,會長成竹子嗎?》,反響強烈。
  • 挖冬筍學會幾招,冬筍吃不完
    它雖然不畏寒冬,但也遲遲不肯露地面,它就是冬筍。冬季的冬筍味道鮮美,筍湯更加可口。興許很多夥伴現在在市場上已經可以購買到冬筍了,卻不知道這冬筍是如何從竹林中挖取出來的。很多朋友想嘗試著自己去挖冬筍,下面一起來聊一聊冬季挖冬筍的一些技巧:帶好挖掘工具,來到竹林地以後,要想獲得不破土而出的冬筍,首先是要學會通過竹葉辨別竹齡,來判斷該棵竹子是否能長出冬筍。
  • 俗語「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啥意思,冬筍不挖會爛嗎
    俗語「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啥意思?冬筍不挖會怎樣文/農夫也瘋狂每年到了冬天的時候,農村裡有一件事特別的好玩,充滿了樂趣,很多人也樂意去幹,那就是挖冬筍。因為挖冬筍不僅具有挑戰性,要想找到冬筍是需要經驗和技術的。這個就和大傢伙喜歡玩遊戲一樣,很多人喜歡去挑戰。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可以有美食可吃,如果比較多的話,還可以拿去集市上賣錢,為家庭增收。有的人會有疑惑,那就是冬筍挖了,會不會第二年春天的春筍就少了呢?在民間流傳的俗語「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話「冬筍好吃不好找」,怎樣才能快速找到冬筍?
    農村老話「冬筍好吃不好找」,怎樣才能快速找到冬筍?老農說了三方法文/農夫也瘋狂在大冬天的時候,農民朋友也是沒什麼事情可做的。而在以前農民閒暇的時候會去山裡抓野味吃,現在因為禁獵了,也不允許抓野雞、野兔和野豬吃了,所以很多人現在都會在冬天的時候去山裡挖竹筍。但是就像老話說的那樣:冬筍好吃卻不好找,要想挖冬筍真的是技術活,不然別人輕輕鬆鬆能挖一大籮筐,而你一下午可能就是碰運氣只是挖到幾個。那怎麼樣才能快速找到冬筍呢?我們來聽聽老農說的這三個方法,大家看看管不管用!
  • 在農村的竹林裡,怎樣才能挖到未出土的冬筍?
    冬筍,作為農村裡特有的食品,很多也很普及,冬季未出土的筍,味道甘甜、不帶澀味,愛吃它的人也多,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好吃野生的食材畢竟量少,要靠人工去野外找挖,可懂得挖、會挖得人還真的不多。首先,要能辨別竹子的年齡,越老和剛長出來的竹子,長竹筍的機會都不是很大。新的竹子都去長軀幹和竹鞭,地底下的竹鞭要兩到三年才會有育筍的能力。老竹子和老竹鞭,竹子木質堅硬,根系雖說發達,但是都已經老化。就是有育筍的能力,筍都是特別小,根本沒有什麼價值。新竹、兩年竹,其實很好辨認,竹子特別翠綠、竹節上有很多白色的灰。
  • 「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什麼意思?啥時候挖冬筍好?
    前天在集市上看到有人賣很小一個的冬筍,居然要25元一斤。可是賣冬筍的人少,還是被人一次性買走了,說是為了嘗鮮,哪怕價格貴一點也能接受。聽賣筍的老人說,在去年一小時就能挖到幾十斤,今年一天也就挖到幾十斤,冬筍的個頭不但下,而且產量也低了很多,這也是今年冬筍價格偏貴的原因。那俗語「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是啥意思?如何尋找冬筍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有一種過年叫「回老家,挖冬筍」,冬筍好吃不好找,怎麼能找到?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過年習俗,有一種過年叫做「回老家,挖冬筍」,過年的味道是由一盤冬筍炒臘肉開始的。冬筍好吃不好找,怎麼才能快速找到呢?冬筍,顧名思義,就是長在冬天竹林裡的竹筍。冬筍鮮美可口,吃起來很脆,我最喜歡的就是冬筍炒臘肉,可好吃了。但是想挖到冬筍卻沒有那麼容易,小時候看到爺爺上山挖冬筍,很輕易就能挖到很多,這次回家我親自上山去挖,卻沒有找到幾個。
  • 冬筍什麼時候挖合適?在哪些地方的冬筍最多?
    而如今禁獵了,野兔、野雞、野豬都成為了保護動物,所以這些不能吃了,但是冬筍卻是可以吃的。不過冬筍好吃不好挖的,它是長在地底下的,沒有經驗的話,是一般找不到的。那冬筍在什麼時候挖最合適呢?在哪些地方的冬筍最多呢?我們不妨聽聽有經驗的農民怎麼說。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竹林的地下都是有冬筍的,一般只有在兩三年以上的楠竹林子裡,也就是毛竹林子裡才有。
  • 又到挖冬筍季,婁底大媽上山挖冬筍,結果……
    又到一年一度吃冬筍的季節,冬意漸濃,山上的冬筍也已經悄悄孕育生長了!冬筍是立秋前後由毛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末出土,筍質幼嫩,是一道人們十分喜歡吃的菜餚。一想到美味的冬筍炒臘肉,就讓人垂涎三尺,引得人民紛紛上山挖筍。
  • 天越熱,家人越饞這菜,不加一滴水,比冬筍還清脆,好吃
    天越熱,家人越饞這菜,不加一滴水,比冬筍還清脆,好吃。烈日炎炎,地面散發著熱浪,讓人沒了食慾,這樣的天氣需要一些開胃小菜,小炒黃花菜就是不錯的選擇。這時消了暑氣,開了胃口,長了精神。黃花菜既可以當作花來觀賞,曬乾後還能入菜,真是一舉兩得。
  • 又到挖冬筍季節,如何尋找冬筍?哪裡的冬筍最多?看完心裡有數了
    摘要:又到挖冬筍季節,如何尋找冬筍?哪裡的冬筍最多?不懂方法和技巧,那一天也挖不到幾個。那如何尋找冬筍呢?哪裡的冬筍最多呢?看完心裡有數了!進入12月份以後,是挖冬筍的好時節,一般有楠竹的地方都有冬筍。不少人也有誤區,認為竹林大的才有冬筍,一些小竹林就沒有冬筍。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越是小的竹子反而都容易長冬竹筍。而要想挖冬筍,首先就要學會找冬筍。因為它不像春筍會長出地面,是長在地裡面的。
  • 冬筍哪裡去挖?餘杭山裡人傳授這樣挖: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
    冬天上山的人少,也無人打理,雜草很多,冬筍難挖難找,要有訣竅。  挖冬筍  當開始挖筍時,挖筍人的姿勢非常重要。    山裡人在挖完冬筍後,都會自覺地把挖開的泥土封回原處,用鋤頭頓緊,以便竹鞭能休養生息,也告誡我們外來人千萬不要挖傷或挖斷竹鞭。
  • 農村自家挖的冬筍吃不完怎麼辦?冬筍怎樣保存的時間長?
    冬筍一般可以保存多長的時間,吃不完的冬筍該怎麼保存好?文/農夫也瘋狂在大冬天的時候,最好吃的野味莫過於冬筍了。如果自家有一片竹林,那在冬天的時候去山裡挖冬筍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不過冬筍好吃卻不好挖,如果沒有經驗的話,那就全靠運氣了,一下午可能也就挖一兩個。而有經驗的話,那往往一挖一個準。也是由於挖冬筍樂趣多,所以常常一挖就一大籃子,然後一時間又吃不完。如何保存冬筍不腐爛呢?這個也是一個很讓人頭痛的問題。那麼冬筍一般可以保存多長的時間呢?吃不完的冬筍該怎麼保存好?冬筍能放多久,這個也要分情況而定。
  • 冬天當然要吃冬筍,這樣做脆爽鮮嫩,越嚼越有味!
    每年春節的前後,正是吃冬筍的大好時節。雖然一年四季都有筍,但是相比於春筍,夏筍,冬筍的品質最佳,筍肉肥厚,剝去筍殼後,可食用的筍肉更多。而且營養也最高,常吃有助於消化,對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 農民教你挖冬筍,簡單省事又省心
    而在農村裡面,說到吃火鍋,那必須要搭配冬筍呀,洗乾淨的冬筍下到火鍋裡面,味道簡直是好極了,脆脆的、很新鮮,非常爽口。但是這麼好吃的食材,在農村怎麼才能得到它呢?關於這個事情我專門去請教了一個很會挖冬筍的老農民,他告訴了我挖冬筍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只要注意這些事情,可以讓我們一天挖一籃子的冬筍都不是什麼問題。
  • 挖冬筍看起來好難,掌握這幾個技巧,一天可以挖上百斤
    正月農村的餐桌上偶爾會看到那碗冬筍炒腊味,這個菜也不是每家每戶都可以吃到,因為好多人不會挖冬筍,即便把整個山頭都找個遍也挖不到幾個筍,人還累壞了。下面我把我爺爺教我挖筍的技巧告訴大家。葉子呈暗綠色,甚至帶點枯黃,那是老竹,過多的老竹表示沒有多少冬筍。要找那些3年左右的竹子,葉子茂盛,竹皮青裡泛黃,甚至透紅,竹身光亮,節細,竹子有點彎曲的幅度,說明竹鞭發達,竹鞭上才會長有冬筍。竹子是有公母之分,有的人可能還不會相信,那是真的。
  • 挖冬筍,你有什麼好辦法?
    冬筍,就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子是多年生常綠禾本科植物,竹子原產地是中國,不但品種多樣,分布範圍也很廣,它的嫩芽可以食用,且在古代就被當作珍貴的菜餚,在詩經中就有提到,作為傳統的美食,它的食用和栽種歷史極為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