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江浙
冬筍越難挖就越好吃
我國南方盛產竹,南方的冬天,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冬筍,尤以江浙為甚。每個江浙人的冬天,多多少少都會吃幾餐冬筍做的菜,比如混合著鹹香五花肉的醃篤鮮,湯白汁濃,冬日裡喝上一碗,渾身都暖和了;還有鹹中帶甜的油燜冬筍,味道極為鮮美,就著冬筍可以吃好幾碗飯。
筍一年四季皆可食,唯冬筍珍貴,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自古被視作菜中珍品。中華食筍史可謂源遠流長,《詩經》裡「其簌維何,維筍及蒲」就是對筍的記載。因為「冬筍與其搭配食物中無論葷素,皆可調和,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
冬筍做菜,其色澤清爽淡雅,其味道清馥芬芳;嫩、雅、淳、脆、香、甘、爽,怎麼形容都不過分。冬筍吃法有很多,葷素皆可搭配。由於冬筍含天冬醯胺,配合肉類烹飪更加鮮美。筍尖嫩,爽口清脆,適合與肉等其他食材同炒;筍衣薄,柔軟滑口,適宜與肉禽同蒸或煲;筍片味甘肉厚,與肉品燉食最美味。
老一輩人常說:「冬筍非常有靈氣。」這是因為冬筍總是生長在最好的位置——陽光好、土層相對鬆軟的地方,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竹子與其搶地盤。冬筍就這樣靜靜地生長在山中土壤中,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純淨,被一層一層薄薄的筍籜錯落有致地包裹著,歷盡成長磨礪,最後華麗變身成玲瓏剔透、純白淡香的美味珍饈,清香淡雅的風味,充滿著大自然的氣息。
正是因為冬筍藏在深處,所以並不是很好挖。而在江浙人眼裡,越難挖的冬筍就越好吃。據浙江松陽的小賀回憶,自己家有一片竹林,每年冬天都要跟著父親上山挖筍,然後賣到當地市場。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挖冬筍依舊只能靠人工,機器是替代不了的。而且也不是想挖就能挖到。小賀最開始跟老爸學挖筍的時候,根本找不到什麼竅門,就是在山上亂挖,結果被老爸教育一通,說破壞了竹根以後就長不出筍子了。
後來還是老爸親自教了他好多次,才發現挖筍的講究竟然還挺多——不但要會看竹子,還要會選地方。此外,挖的時候要小心翼翼,要挖到竹根和筍的交接處才行,最後挖好了還要把土埋上,明年筍才會接著長。
和小賀一樣,很多人回憶當年挖筍也是千辛萬苦。常常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不說,還根本挖不到幾根冬筍。每次挖完筍,感覺渾身像散了架一樣,要休息好幾天才能恢復。難以想像,那些以挖筍為生的人都是怎樣扛過來的。只有在吃到那口極鮮的醃篤鮮時,才終於明白「越難挖的冬筍就越好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王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