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出道第一件事為什麼是趕鬼

2020-12-09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1章,第六段,趕逐汙鬼。

作者說,到了迦百農,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眾人很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在會堂裡有一個人,被汙鬼附著。他喊叫說,拿撒勒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滅我們麼。我知道你是誰,乃是神的聖者。耶穌責備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來吧。汙鬼叫那人抽了一陣瘋,大聲喊叫,就出來了。眾人都十分驚訝,以致彼此對問說,這是什麼事,是個新道理阿。他用權柄吩咐汙鬼,連汙鬼也聽從了他。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路加福音版本在4:31-37。

在聖經書上沒有寫馬太福音引用這段話,不過實際上馬太福音是將其改寫、擴充成了好幾章。馬太福音沒有在4:23-25沒有寫趕鬼,只是說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訓人、傳福音、醫治百姓各種病,說他的名聲傳遍了敘利亞,比馬可福音寫的傳遍加利利範圍更大了許多倍。要知道在幾百年前,整個猶太地曾長期被敘利亞王統治,所以在新約時期,猶太地的人都說亞蘭語。馬太福音說耶穌名聲傳遍了敘利亞,相當於說傳遍了敘利亞和猶太地,所以後面他還寫,從猶太地的各個地方有許多人來跟隨耶穌。當然這只是吹牛皮不用本錢。像後面說耶穌使五千人吃飽、使四千人吃飽,真的有那麼多人跟隨的話,就算吃飯真的不是個問題,官府也早已要派兵攻打他們。

第21句說到了迦百農,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馬太福音4:23就改成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訓人、傳福音。

接下去馬太福音第5章又把教訓人的地方改到山上,教訓人的具體內容馬可福音沒有寫,馬太福音則整整列了第5、6、7章共3章。

第22句說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這句話正是在馬太福音第7章的結尾。

馬可福音的作者沒有想到太多理論性、指導教徒如何生活處事的東西,只想到編「耶穌傳道」的故事梗概,大家讀了馬可福音,只知道要信耶穌,卻不知道除了信之外,具體該怎麼做,馬太福音的這幾章「訓道」的內容,對宗教信仰來說,是補了馬可福音的不足。

在這話裡,作者寫耶穌出道做第一件神奇的事就是趕鬼。如果翻看後面,我們可以見到,作者寫耶穌行的神跡大部分都是趕鬼。怎麼那個時候鬼竟然有那麼多嗎,卻都是些什麼鬼呢。

在舊約裡,只寫耶和華禁止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但是從來沒有寫耶和華趕鬼,或者先知趕鬼。既然以前就有交鬼的,那麼鬼這個概念應該是早就存在的。在舊約裡的鬼,應該是指死人的亡靈。交鬼,就是與死人的亡靈說話溝通,能讓亡靈附在他的身上與其它人說話的意思。這點我們中國人也都很熟悉,因為直到現代,各地都還有些人說自己能交鬼。

在古時候,人因為恐懼死亡,不希望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就由靈魂想出鬼魂,但是同樣因為人恐懼死亡,人們又很害怕看不見摸不著的鬼魂。我們中國人把「見鬼」說成是見到不乾淨的東西,以色列人同樣也是把鬼魂當作不乾淨的東西。

不過在舊約的時候,人們顯然沒有把「鬼」看得很重,那時人們把災禍都想成是神的懲罰,不是把所有運氣不好都怪到「鬼」的頭上。到猶大滅亡,因為先知書幻想出救世主將會來拯救以色列人,後來有點政治意圖的投機分子就說自己是救世主。說自己是救世主總得顯示點本事吧,他們就顯示出趕鬼、治病等本事出來。其實這些本事就是裝神弄鬼和合夥騙人,也就是舊約裡說的交鬼和巫術。

這些舊約中所禁止的事情,在新約時代改頭換面,就成了神的權柄。那時不止作者編出來的這個「耶穌」會「趕鬼」,各個「救世主」、各個「耶穌」都會「趕鬼」。這麼多人都會「趕鬼」,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當然也會,甚至外邦人也會。所以作者最重視的這項耶穌的本事,在當時來說其實根本沒什麼了不起的,也沒有吸引到很多的猶太人。

對猶太人來說,鬼本來應該也和我們一樣,是指人死後的陰魂。撒母耳記上第22章說掃羅請交鬼的婦人找死去的撒母耳,就可說明這點。馬可福音5:12寫耶穌治好格拉森(馬太福音8:28改為加大拉)被鬼附的故事中,說那被鬼附的人從墳墓裡出來,潛意思也是指鬼是死人的陰魂。不過在新約之後,他們普遍把鬼解釋成撒但或者其它墮落天使,所以基督教徒大多已不認為鬼是指死人的陰魂。

在福音書裡,趕鬼是耶穌主要的本事,也是最重要的本事。光馬可福音就提到耶穌趕鬼十幾次,趕出的汙鬼則更多,因為附在一個人身上的可能不止一個鬼。馬可福音16:9寫耶穌從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趕出七個鬼,第5章的趕鬼故事裡則說附在一個人身上有一大群鬼,也不知多少。在各個趕鬼故事中,有的人被鬼附可能是運氣不好,有的人被鬼附發瘋,有的人被鬼附成為啞巴聾子。正如我們常見的跳大神的人騙人的那樣,只要你有煩惱去找他,不管什麼煩惱,他都會說你是見到不乾淨的東西、被妖魔鬼怪附了。以前沒有現代科學可以解釋各種自然現象,沒有現代醫學醫治人們的各種病症,在神棍們的引導下,人們以為鬼是各種不好遭遇的原因、以為趕鬼可以治百病。

到現代,大部分人生病都知道去醫院看病,而不是請神趕鬼。這些就說明,古時說的鬼附身是多麼荒唐啊。其實所謂的鬼都是人心裡想出來的,只要不信鬼,就不會怕鬼,不怕鬼,也就沒有什麼鬼。既然沒有鬼,又何需趕鬼呢。

作者寫耶穌出道做第一件神奇的事就是趕鬼,是因為這是當時「救世主」們最流行的本事,沒有這個本事不好意思稱自己是「救世主」。第24句作者借「汙鬼」的口告訴信徒:耶穌是神的聖者,第27句又說「他用權柄吩咐汙鬼,連汙鬼也聽從了他」。這兩句話就是作者編這個故事的目的:告訴以色列人,耶穌是神的聖者,他有趕鬼的權柄。

第七段,治好彼得嶽母和許多病人。

作者說,他們一出會堂,就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西門的嶽母,正害熱病躺著。就有人告訴耶穌。耶穌進前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熱就退了,他就服事他們。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8:14-17,路加福音版本在4:38-41。馬可福音寫耶穌「進前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熱就退了」,馬太福音寫耶穌「把他的手一摸,熱就退了」,路加福音寫耶穌「站在他旁邊,斥責那熱病,熱就退了」。各人寫的治病方式都不同,「拉手」和「一摸」可以勉強認為差不多,但是路加福音寫的「斥責」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動作啊。

彼得是福音書裡唯一提到有嶽母的耶穌的門徒,有嶽母自然是結過婚的。按照常理,其它沒有提到嶽母的,也未必沒有結過婚。其實在馬可福音裡,作者提到彼得的嶽母,是因為彼得是第一大配角,幾乎所有耶穌需要門徒配合的戲,都是彼得出場。所以在這裡,作者想寫門徒的嶽母生病需要耶穌醫治,這個角色當然非彼得莫屬。他不是有意要指出彼得是結過婚的,也沒有暗示其他門徒都是單身的。

但是在馬太福音19:10-12,「馬太」寫門徒說「,夫妻既然這樣,不如不娶」,而耶穌則回答「這個秘密不是誰都可以領受的」,這相當於就是暗示只要福音書沒有提到過「嶽母」、「妻子」、「兒子」的門徒都是單身的,相當於暗示單身的才是神揀選的。這幾句話害了以後不少基督徒,有些人信了神之後,就說自己這一生是奉獻給神了,不再婚娶,有的則已經結婚的情況下還離婚掉。當然,結婚生子是人類的天性,大部分信徒就算信神還是希望自己能夠結婚的,有些人是結不了婚,或者感情受到打擊,不婚只是以信神為藉口。

後來的歌林多前書9:5說,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一同往來,彷佛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並磯法一樣嗎。這裡寫的「磯法」就是福音書裡說的彼得。這句話說明「保羅」不贊同不婚主義,試圖糾正馬太福音的說法,指耶穌的其他門徒及弟兄都和彼得一樣有結婚。但是他說要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又使很多基督徒陷入擇妻困境,因為他們可能很難找到合適的「信主的姊妹」。這個問題只有在歐洲廣泛信仰基督教的時候才不成為問題。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基督教是非法的。在現在的非基督教國家,基督教雖然合法,但是信眾太少。很多基督徒本身條件就不大好,再加上要找「信主的姊妹」,就更難達成結婚的目的。

我們前面說過,馬太福音暗示耶穌的門徒不婚可能是有他的苦衷的。因為他知道所謂的耶穌和十二門徒都是虛構出來的,如果說他們都有結婚的話,人們就會問,誰是他們的兒子,誰是他們的後代。按照神理,耶穌的門徒如果有子孫傳下來,他們也應該比較聞名才對。另外,那個時候確實也有很多他們教派的信徒娶不到妻子、結不了婚,這些話也可以視為是為這些人的安慰。

作者說彼得的嶽母害熱病,我們從原文看就是發燒。有的經學家說,彼得嶽母可能是得了瘧疾。本來就是假的故事,沒必要猜得那麼詳細。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發燒都是很常見的。現代醫學告訴我們發燒並不是病,而是病的症狀,有太多病都會引起發燒。如果病人是生活在現代的話,可以通過一些醫學檢查知道具體的病因,至於古代,就算有真人真事,我們也已不能確定病因。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新約將發燒當作一種病來治,正是說明古人對病症的認識有限。如果說真的有神的話,就應該知道是什麼病引起的發燒,將其真正的病因治好,而不是只把表面的發燒治好。

古代人雖然普遍都信神,但是他們衛生意識不如現代人,衛生條件也不如現代,可想而知,他們會經常被細菌和病毒感染,他們也更會發燒。發燒致不致命,要看發燒的病因,像流感、瘧疾、腦炎等在古代就是九死一生的,作者將耶穌治好發燒放在趕鬼之後排第二倍,說明那時的人們發燒比較普遍,人們對發燒也很恐懼。發燒都能讓他們如此恐懼,很明顯可見,信神對他們的身體健康並沒有幫助,否則的話,完全不至於這樣嘛。

作者寫耶穌治好彼得的嶽母的病,是為了引出很多病人來向耶穌求醫、很多被鬼附的人來求耶穌趕鬼的故事。治病、趕鬼這些是當時「救世主」們通常幹的活,所以也是作者替他作品的主人公耶穌安排的主要工作。

第34句說「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這句話是作者的這段話主要要表達的意思,仍表示上一段最後說「他有吩咐法鬼有權柄」同樣的意思。作者說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是裝神弄鬼、故作神秘,他是要讓信徒們產生這樣的感覺:耶穌並不想宣揚他的身份,只是「鬼」們多口,才不小心洩露給你們知道。

第八段,在加利利各會堂傳道。

作者說,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路加福音版本在4:42-44,馬太福音則在4:23、治好彼得嶽母的病之前已經寫過。這段話沒什麼好講的,它的重點也是在最後一句話,講耶穌走遍加利利全地傳道趕鬼。

因為是虛構的事,作者也沒有想耶穌花多少時間能走遍加利利的各地。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說:說書的一張嘴,拉車的跑斷腿。這句話意思是說講故事是一句話的事,但是實際上要做到卻可能要很長時間。加利利地區的大小大約有3000平方公裡,一個人如果挑大的地方走一走,也許兩、三年能走遍,但是如果小地方都去的話,可能四、五年也走不遍。雖然約翰福音跟其它三部福音書矛盾很多,但是約翰福音書裡提到三次「逾越節近了」,所以經學家一般認為耶穌受洗之後傳道時間是三年,其實三年時間一個人走不了多少地方。

另外,在古代的時候,不同的教派公開去傳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就像後來基督教的傳教者很多被處死一樣,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在傳教的時候數次被毆打、石擊,差點被迫害致死,後來他拉起了軍隊才脫離被迫害的危險,並且在後來建立龐大的阿拉伯帝國。如果耶穌真的到加利利的各地會堂去傳教,肯定會發生一些驚險或者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值得寫一寫嗎,怎麼能輕輕巧巧地一句話說走遍加利利的全地就過去了呢。

第九段,潔淨麻風病人。

作者說,有一個長大麻風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麻風既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耶穌嚴嚴的囑咐他,就打發他走,對他說,你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

本段結束。

這個故事的路加福音的版本在5:12-16,而馬太福音版本在8:1-4,還在耶穌治好彼得的嶽母之前。在馬太福音的作者看來,可能麻風病要比熱病對人的傷害更大,所以他將耶穌治好麻風病人的故事調整到治好熱病的前面。如果說馬可福音記載的是實事的話,馬太福音所作的調整就是弄虛作假。不過實際上我們知道,兩個作者都知道他們是在編造虛假故事。

我們以前說過,麻風在古代根本沒有辦法醫治,在律法書裡給出的辦法是隔離,這個辦法應該是從埃及學來的。舊約中唯一寫治好麻風病的是虛構的先知以利沙治好亞蘭元帥乃縵,辦法是只要去約旦河中沐浴七回就行。我們當然知道約旦河水是不可能治得好麻風病的,如果能治得好,那麼對以色列人來說,麻風就不會是個問題,福音書也不用以耶穌能治好麻風病來顯擺。我們前面說過,趕鬼、治病是當時「救世主」們標配的本領,但是沒有一個「救世主」敢當面表演治好麻風瘋人,因為這個病對古人來說,很難造假。所以說耶穌能治好麻風病,從這點也可看出作者是在編故事。實際上越是在神話中說什麼人能治好的什麼病,越是證明這個病在當時是沒辦法治好的。因為如果能治好,就是普通人的本領,「救世主」就不用拿治好這個病來向人們顯擺。

第44句說你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這話是故作神秘、欲縱故擒,目的是讓讀者覺得,耶穌本來是不想讓人將此事傳揚出去的,後來病人不聽耶穌的話,將此事傳揚出去,所以這事是真實的,並不是耶穌吹牛皮。馬可福音後面還有好幾處寫不可告訴人,用意都是一樣的。

第44句後半句說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這是根據利未記第14章所寫,麻風病人是否好了,要祭司確認過,如果祭司覺得他已經好了,就要按規定獻贖罪祭,祭司為他贖罪後,才算正式潔淨。最後說「對眾人作證據」,並不是說讓他向眾人證明耶穌能治麻風,而是說通過規定的程序向眾人證明他已經潔淨,可以讓他回歸群體生活不再被隔離。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另外馬太福音裡還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馬太加了稅吏的前綴,我們前面在呼召馬太的故事解讀裡已經說過,在馬可福音裡,稅吏是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對照馬可福音寫的十二使徒名單,如果說利未有兩個名字的話,對應的人也應該是雅各,而不是馬太。為什麼馬可福音2:13-17專門一段寫呼召利未,後面十二門徒裡卻沒有包含利未呢。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寫耶穌家鄉的人不相信他是一個敗招
    如果說路加福音寫的是真實的,這麼精彩的事,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為什麼不寫呢,顯而易見,起碼路加福音的故事是虛構的。我們前面說過,路加福音作者這點改得不好,太缺乏想像力。如果耶穌能從眾人中間走出來,為什麼會被人帶上山崖呢;既然他要上到山崖去顯本事,被人推後,應該行走在空中,這才更神奇嗎。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究竟在加利利升天還是在伯大尼升天
    繼續解讀馬太福音最後一章、第28章。第二段,祭司長捏造謊言。作者說,他們去的時候,看守的兵,有幾個進城去,將所經歷的事,都報給祭司長。祭司長和長老聚集商議,就拿許多銀錢給兵丁說,你們要這樣說,夜間我們睡覺的時候,他的門徒來把他偷去了。倘若這話被巡撫聽見,有我們勸他,保你們無事。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作者是誰 他眼中的耶穌是什麼人
    馬可福音的作者是誰,基督教有好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說,不知道是誰。他們說,馬可福音全卷裡面都沒有提到「馬可」,為什麼書名叫馬可福音,可能是後來附加上去的。這種說法是沒根據的,要是按這種說法,馬太福音裡雖然有提到馬太,但是也沒有說馬太是作者,四部福音書沒有一部有指明作者或者暗示某人為作者的。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以施洗約翰引出耶穌
    馬可福音總的介紹和作者身份等問題的探討暫時就說到上一篇文章為止,留一些問題到下面介紹具體內容的時候說吧。因為馬可福音的內容大部分在解讀馬太福音的時候已經介紹和解讀過,為了避免大篇幅的解讀內容重複,所以在解讀馬可福音的時候有些內容就不會再說那麼詳細。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回到加利利去
    他被處死的事寫在第14章,馬可福音則寫在第6章,路加福音寫在第9章。後面馬可福音給約翰被處死編了一個故事,或者是按民間傳說寫的,跟猶太古史記載的也能扯上一點點關係,這個我們到時候再細講。我們可以想像,所謂耶穌傳道的事很可能就是馬可福音的作者根據施洗約翰的事創作出來的。就像我們前面說過,梁羽生根據擂臺比武這件真實的事情創作出龍虎鬥京華這部小說一樣。當然,馬可福音的作者未必就是想出這些事的第一原創,有可能他也是聽說的。按照神理,我們可以跟經學家一樣,說耶穌後來的被捕和釘死是為了替萬民贖罪的偉大計劃,但是神為什麼要讓施洗約翰也被捕被殺呢。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編耶穌要受試探四十天
    第1章第三、四段,耶穌受試探和開始在加利利傳道。作者說,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真假
    第10章中文版分成七段,標題分別是:耶穌揀選十二使徒、耶穌差遣十二使徒、將遇到的迫害、不要懼怕、在人的面前承認基督、做門徒的代價、服侍主的賞賜。這些內容少部分是作者自己的原創,大部分分別抄或者改編自馬可福音第3章、第6章、第9章和第13章。按馬可福音,在不同章的事情是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的,到馬太福音這裡,卻都被編到了一起。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權柄證明耶穌是神嗎
    因為人多,不得進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裡,心裡議論說,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耶穌心中知道他們的心裡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裡為什麼這樣議論呢。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樣容易呢。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是基督的事究竟是誰傳出去的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6:13-20,接在「防備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酵」那一段之後,路加福音的版本在9:18-21,接在「耶穌使五千人吃飽」那一段之後。馬可福音寫這事發生他們在去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村莊的路上,而馬太福音寫這事發生在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路加福音則寫此事發生在伯賽大。另外,馬太福音的版本還增加了很多內容,詳情可參見馬太福音的解讀文章。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神」知道植物為什麼晚上生長速度快嗎
    這段話相當於是結束前面的比喻,意思是說比喻的事就寫那麼多、到此為止。在馬太福音第13章的此段之後,卻還有好好幾個比喻,這些比喻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裡都沒有寫,大概率是後來的作者添加上去的。第八段,平靜風浪。作者說,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作者為什麼把耶穌的弟弟妹妹改沒掉了
    他為什麼要解釋,當然是因為別人讀了馬可和可太福音之後有此疑問:耶穌既然是神的愛子,為什麼之前一直都默默無聞,從沒聽說他能用超能力給人治病呢。受洗後得到超能力,其實馬可福音的作者編耶穌故事的時候就是這麼設計的,他說耶穌受洗之後,聖靈像鴿子一樣降到他的身上,就是說他得到了聖靈,從此就有了醫病救人的能力。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第2句中提到的抹大拉的馬利亞,可以說是福音書中本來最著名的婦女,在最早的馬可福音中,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只在6:3和16:1提到,並沒有單獨的故事,抹大拉的馬利亞卻提到更多,並且在最後一章有單獨的故事,16:9-11寫耶穌復活後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馬太福音給耶穌編了出生的故事之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才成為福音書中更著名的婦女。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之死(下)耶穌死時有發生地震嗎
    繼續解讀第27章第七段,耶穌的死。第46句說,耶穌大聲喊叫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這句話只有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有。在這句話裡,作者賣弄了一下方言,但是因為他對方言其實並不熟悉,所以反而獻了一點醜。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要寫召稅吏為門徒的故事
    第9章第二段,呼召馬太。作者說,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坐在稅關上,叫做馬太,就對他說,跟我走吧,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怎麼說耶穌又是大衛子孫又不是大衛子孫
    這個故事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2:28-34。他不是寫「法利賽人中的律法師」試探耶穌,而是說「有一個文士」來向他請教。耶穌的回答也有些不同,在「盡心、盡性、盡力」之前,先提「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後面還說文士附和耶穌的話,耶穌覺得他有智慧,讚揚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馬可福音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表示耶穌的理論連文士都佩服,作者是在借文士來抬高耶穌。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陰間的權柄為什麼不能勝過彼得
    第14句門徒回答耶穌,說人們怎麼看待耶穌,馬可福音寫施洗約翰,或以利亞,或先知裡的一位,馬太福音給加了一個耶利米。馬可福音作者的意思是百姓把耶穌當作先知,就舉了一個新約時期的例子和舊約時期的例子,馬太福音作者是最喜歡引用先知書裝神弄鬼的,他就自己又加一個先知書裡的先知。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神國的秘密究竟要不要讓所有人知道
    這幾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3:1-23,路加福音的版本在8:4-15。路加福音的這幾段話還在上一段的前面,所以上下文和場景又是與馬可福音不同的。馬可福音寫耶穌在海邊教訓人的時候說這番話,路加福音寫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的時候耶穌說這番話。在馬可福音裡,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是按增長的順序寫的,而馬太福音作者不知怎麼想的,改成了倒序。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這一段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4:10-11,路加福音版本在22:3-6。馬可福音的版本與馬太福音基本一致,區別是馬可福音只寫祭司長應許給他錢,路加福音22:5也只寫約定給他錢,而馬太福音則寫他們給了他三十個銀幣。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嗎(下)
    繼續解讀第27章第六段的內容。第34句說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馬可福音15:23卻寫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他卻不受。究竟是苦膽酒還是沒藥酒,耶穌究竟嘗沒嘗呢。還有路加福音23:36寫兵丁拿醋給耶穌喝,不過沒有寫耶穌喝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