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說說山西美食「搓魚子」

2020-12-01 騰訊網

文:趙雁明

圖:來源網絡

山西有一種美食,土豆「搓魚子」,也叫土豆「搓魚魚」,相信許多朋友沒有聽說過,土豆「搓魚子」,是搓魚魚麵食的分支,顧名思義就是用土豆為主料做出來的。山西的這道美食,以前只在尋常百姓家才有,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飯店也開始有經營。

要想了解土豆「搓魚魚」,首先需要了解,啥是「搓魚魚」?把和好的麵團,揪成指甲蓋大小的「劑子」,再把那些指甲蓋大小的「劑子」,都搓成兩頭尖中間圓的面魚魚,模樣和銀魚的形狀差不多,就是所謂的「搓魚魚」了。山西人做飯不浮躁,尤其是做麵食,很有耐心,為了提升些許的味道,有時不惜多費幾道工序,工序的繁瑣細膩,命名貼切,也是山西主婦,認定山西麵食天下第一的主要緣由。「搓魚魚」說白了,就是搓出來的短麵條。

山西人說話喜歡名改動,喜歡使用重疊字眼兒,喜歡用「家」用「子」用「兒」字,「搓魚魚」,就是很山西的麵條名字。那麼,什麼是土豆「搓魚魚」呢?山西那地方,苦寒地塊兒多,雜糧種植也比較多,土豆在山西有的地方叫山藥,有的地方叫山藥蛋,也有許多人管土豆叫做「萼」,那是土豆剛引進來時的古老稱呼。山西人特別愛土豆,呂梁雁北等許多的地方,都把土豆當糧食,當做果腹的主食,做好土豆飯,理所當然是山西主婦的責任,土豆「搓魚子」這道山西麵食,就是包裹著山西人對土豆特別的愛,也包裹著山西人做飯的不厭其煩,經過不知道多少次嘗試,經過許許多多的感悟,才脫穎而出的美食。

做土豆「搓魚子」,主料就是土豆,絕對不能使用土豆澱粉,山西的廚師測試過,過程沒有辦法節省的。把土豆洗乾淨削皮,一二大碗「搓魚魚」的土豆用量,大約是一斤半,將削好的土豆,用細眼兒「擦子」,擦成細土豆沫沫,沒有細眼的,用擦土豆絲的「擦子」也可以,最好不擦成條狀,越細的短沫沫越好,這是做土豆「搓魚魚」最關鍵的步驟,因為土豆裡有「黑素」,擦成細沫沫,既為了好和麵團,更是為了把土豆裡的黑水擠出來。沫沫擦好後,用手把沫沫裡的水擠出來,把黑水倒掉,但必須保留沫沫裡擠出來的澱粉,沒有這澱粉,搓出來的魚魚就不「勁道」了,也不晶瑩剔透了。

舀上一碗麵粉,將賺去水分的土豆沫沫和澱粉,在麵粉的輔助下,和成土豆沫沫麵團,接下來,也像做搓魚魚那樣,揪成一個個指甲蓋大小的「劑子」,再把所有的「劑子」,都耐心搓成「面魚魚」,開水煮後就是所說的土豆「面魚子」。土豆面魚子,也是需要拌滷兒吃的,也是需要有醬料調和的。當然了,做好的「澆頭」是肉「滷兒」,沒有肉滷西紅柿雞蛋滷兒也不錯,土豆「搓魚兒」,可比普通的「搓魚子」好吃多了,嚼著特別的「勁道」,口感特別的好,尤其他的外觀,偏點乳白的晶瑩,偏點面色的剔透,看著誘人開胃,吃著別有一番風味,胃不膩特舒坦,絕對沒有吃多了土豆的「燒心」。

土豆「搓魚魚」,匯集著山西主婦的勤勞和智慧,也匯聚著山西主婦對家人滿滿的愛,如果你也是個有性情的人,就按照我所介紹的方法,也體驗一下吧,弄點土豆擦成碎沫沫,擠去黑水去掉黑色素,也去掉了土豆裡的微毒素,留下澱粉和沫沫,舀點麵粉做輔助,和成土豆麵團,搓成魚魚煮出來。

不用擔心會粘結,爽爽的,特「勁道」,那可是你做出來的的美妙呀,那就是你的一個幸福滿滿的。我把它也做了小小的改良,用這種麵團包驢肉餡的餃子,美極了。

作者簡介:趙雁明 數學高級講師 喜歡寫鄉土散文,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西邊散文學會會員。

相關焦點

  • 美食·美說│巴陵:搓魚子
    美食·美說 搓魚子 張掖人喜歡吃搓魚子,隱含著「如魚得水」、「年年有餘」的寓意,搓魚子下鍋,拿筷子一攪,似一群搖頭擺尾的小魚在水裡遊動,因此,搓魚子是張掖城鄉的日常麵食,特別是在農忙季節,做頓搓魚子既能展現主婦的廚藝,吃了幹活又耐飢。這種製作和食用方式既反映張掖的富庶,也體現了張掖人民的生活情趣。
  • 甘肅張掖:特色美食搓魚子
    #張掖美食搓魚子對麵粉的要求和蘭州牛肉拉麵有雷同之處,須筋道。搓魚子和面時不能太軟,不然容易變形。從外型上看,加工好的搓魚子中間粗、兩頭尖,猶如一條條白色的小銀魚,搓魚子也因此得名。搓魚子在張掖,喜歡麵食的人,沒有不喜歡搓魚子的。它既屬大眾食品,又可登大雅之堂。對張掖人而言,幸福的感覺也許就是每天靜靜地吃上一碗搓魚子。
  • 【甘肅味道】甘州搓魚子
    說到甘州麵食,不能不提搓魚子。當地人稱之為搓魚子,也是搓魚面的俗稱。搓魚子的原料主要是麵粉,有小麥麵、青稞面、蕎麥麵等,可以單獨和面搓,也可以將幾種麵粉混在一起。搓魚子的做工比較簡單,先用鹽水將麵粉和成軟硬適宜的麵團,將麵團用擀麵杖擀成約半釐米厚的面張子,再將面張子切成四稜麵條,用手在面板上將麵條分段搓成約一寸長、兩頭尖的面魚,用水煮熟即可食用。
  • 張掖搓魚子(原創)
    搓魚子就是其中最具張掖地方特色的麵食。出了張掖,在其他地方是見不到搓魚子的,我曾在與張掖臨近的酒泉市區見到過一家搓魚麵館,上面的招牌上寫著:張掖搓魚面,後來在敦煌也只看到過一家&34;的牌子。其他地方就更少見到了。張掖人喜歡吃並引以為傲的搓魚子,不像其他地方美食那樣普及開來,不僅與地方飲食習慣有關,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做起來麻煩費工夫。
  • 這款美食充滿鄉情,張愛玲專門為它寫了散文
    著名作家張愛玲在臺北回憶上海生活時,專門寫了一篇散文——《草爐餅》,記述了她在上海遇到草爐餅的過程,以此寄託悠悠鄉情。不過,開始她並不知道這叫草爐餅,還以為小販吆喝的是:「炒爐餅!」後來,當她真正吃到了這種餅以後,才知道這是產自蘇北的美食,叫作「草爐餅」。草爐餅,是江蘇鹽城上岡鎮特有的地方美食,相傳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上岡當地不可缺少的早餐食品。
  • 兄弟倆業餘筆耕散文百萬字 鄉情似酒的《本味》最新出版
    (記者農新瑜、實習生彭潔茹)從武漢出版社獲悉,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塗陽斌與胞弟塗陽文創作的散文集《本味》日前在該社出版,收入作者近年創作的散文74篇,共20萬字。
  • 人說山西好風光,我來說說家鄉美食山西刀削麵
    說說我家鄉的美食山西刀削麵有首歌詞唱&39;。我的家鄉就是山西。山西人愛吃麵食,山西的麵食多種多樣豐富多彩,蒸的,煮的,炒的,無不發揮到極致。要說美食中佼佼者當屬刀削麵,刀削麵形放大版的柳葉。完全手工刀削,削麵刀是特製弧形削麵刀。
  • 說說山西美食不用煮的麵食,燜面
    都知道山西人愛吃麵食,大多麵條都是煮著吃,今天說說這款獨特的麵條,不用水煮,尤其夏天特別受寵。那就是燜面。燜面起源於宋朝,發源在山西生活、家常、美食、減肥交流,大冬美食每天給你不一樣的視頻分享。每天分享一些身邊的事。希望能夠帶給你快樂。歡迎關注我@大冬美食。謝謝支持。
  • 「鐵棒散文·歷九州」山西餄餎面
    山西餄餎面未到山西,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餄餎面這一美食。若非走一遍,根本不敢想像,山西麵食竟有100多種吃法。面的王國,山西餄餎面,拓寬了我對麵食認識的邊界。這千年的美食,竟然不為所謂「吃貨」之我所知,自己還是書看少了、路行少了。到山西,並不是專程為美食,吃餄餎面也是偶然。未曾想,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對於餄餎面的好奇、眷戀,竟發展到後來的渴盼與回味無窮。餄餎面,究竟為何物?簡單的說就是一種麵食。
  • 甘肅張掖,11元一份搓魚子太過癮!甘州市場傍晚變身美食天堂
    來到這的第一時間,我便直接去了當地一個極其熱鬧的地方——甘州市場,這是一座甘州特色風味美食廣場!還等什麼?張掖,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看見這個市場的第一眼,就免不了喜歡,紅色的燈籠,古香古色的木質大門和小攤,在傍晚時分變身美食天堂,顯得十分喜慶和有韻味。
  • 尋味丹霞口|炒撥拉、搓魚子、卷子雞…這些美食你都打卡了嗎
    張掖不僅地理環境優越,人文歷史悠久,與張掖文化一脈相承的張掖美食,諸多風味的傳承,更是千百年來絲路繁華的見證。作為目前西北最大的美食匯聚地的丹霞口小鎮,不僅包羅了各種地道的張掖美食,還擁有張掖最大的團餐廳
  • 舌尖上的晉城:今天就來說說,山西晉城的特色美食
    宋、元時期,有個陶瓷世家的喬氏,從陝西西安龍橋遷到山西高平的橋溝,發展陶瓷業。經多年選擇,喬氏發現陽城縣東五華裡的猴子腰村陶瓷資源十分豐富,便建立了陶瓷窯,開始燒窯作貨,生意十分興隆。其實在這裡,除了陽城肉罐外,還有很多的美食。那麼這就來說說舌尖上的晉城:今天就來說說,山西晉城的特色美食。卷白饃:這是晉城有名的風味小吃,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家家必吃卷白膜。
  • 北方人的麵條暗號:搓魚子、炮仗子、跐耳子
    火腿雞蛋面片 | 豆果美食網網友xian_閒雲_yun■ 搓魚子&彎耳子 還有兩道麵食也可以放在一起說,那就是「搓魚子」和「跐耳子」。「搓魚子」和「跐耳子」開始時都是要將麵團擀成五毫米左右的麵餅。做「搓魚子」要將麵餅切成長兩釐米、寬一釐米的條狀,切好後用蓋布遮住,做一點取一點,防止風乾。接下來就要開始搓了,把長方體兩頭搓尖,中間搓圓,最後成紡錘狀。
  • 搓魚子是魚嗎?原來很多人都錯了
    記得剛到張掖,感覺那裡的人和事物很新鮮也很奇怪,最怪的就是當地的麵食名,炒炮、搓魚子、臊面、牛肉小飯等等。本以為這些麵食跟家鄉的是一個東西,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因為家鄉有炒麵、牛肉麵、臊子麵等。結果一吃才知道大錯特錯了,這幾種麵食根本就八竿子打不著,沒一點相同之處。
  • 新疆看家美食 或為陽性食物 男人愛吃 女人未必 裹著濃濃的鄉情
    新疆看家美食 或為陽性食物 男人愛吃女人未必 裹著濃濃的鄉情新疆鄉情鄉味的本土食物 四季食用 隨處可見 在異地吃到 有人流淚標籤:>新疆旅遊美食、地方小吃、拉條子拌麵、美食烹飪、美食文化散文隨筆。後來才知道那就是拉條子,而在那個年代,人們拿出來招待客人的最佳美食就是做上一頓拉條子。在新疆居住時間久了,我自己也學會了製作拉條子。拉條子的製作要經過和面、揉面、醒面和拉麵四個環節。先用鹹淡適宜的鹽水和面,面以稍軟為佳。揉面要不斷地用拳頭揣,這樣可以使面變得均勻,有彈性。
  • 山西麵食名不虛傳,一道經典「土豆烤姥姥」,用啥做的這麼好吃
    山西麵食名不虛傳,一道經典「土豆烤姥姥」,用啥做的這麼好吃山西麵食在全國有名,真正走進山西,才知道山西麵食不僅好吃,而且花樣非常多,好的山西廚師,用各種麵粉就能做出一桌麵食宴。「源易緣鄉情」在山西武鄉縣城外一個偏僻的小飯店,吃到的這道名叫「土豆烤姥姥」的經典山西菜,超級好吃。像鍋巴一樣焦脆的土豆片配上勁道的褐紅色面片,吃起來十分過癮。
  • 蒸面 安康人舌尖上的鄉情
    今天就說說安康人離不開的、又寄託安康人的鄉情飲食——蒸面。,哪怕是大冬天下雪,再冷,蒸面依然是早餐的首選,有時候一天兩頓都是蒸面,吃出了感情,吃出了安康的鄉情。於是蒸面在安康有很多品牌店,食客經常排長隊,享受蒸面美食的快樂。像馬家、翁家、黃家、萬家、王家、汪家、蘭家、石記、譚家、鄒家、李家、詹家、肖家等等蒸面都是非常有名的。其中肖家是網紅蒸面,五星街馬家是百年老店,各家蒸面都有自己獨到之處,深得食客的喜愛。
  •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山西各地美食味道極好,外地人吃後拍手稱讚
    一說山西,人們的第一反應除了煤,就是醋了,但是今天不想說煤,也不想說醋,來說說山西美食!山西作為歷史悠久的省份,山西美食多種多樣,那麼大家知道山西美食有哪些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山西特色小吃,上榜的分別有:刀削麵、莜麵栲栳栳、剔尖、撥爛子、羊雜割、山西油茶、過油肉、定襄蒸肉、不爛子、碗託、聞喜花饃、忻州瓦酥、郭氏羊湯、太原頭腦、清徐灌腸。一起來看看吧。山西每個市都有著其獨特的小吃,這種小吃,已經是一種在當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
  • 舌尖上的山西:這就來說說長治的特色美食,每一個都特別的美味
    其實,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長治小吃最有名的就是長子炒餅了,其實長治市特色美食還有不少。那麼今天來談談舌尖上的山西:這就來說說長治的特色美食,每一個都特別的美味!長子炒餅:「炒餅」在長治可以說是最有名的,製作方法很講究,原料多樣,長子炒餅配上粉條蒜苔,最後撒蒜末,風味獨特。
  • 兄弟倆業餘筆耕不輟 出版散文集《本味》鄉情濃釅
    湖北日報訊 (記者農新瑜、實習生彭潔茹)從武漢出版社獲悉,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塗陽斌與胞弟塗陽文創作的散文集《本味》日前在該社出版,該散文集收入作者近年創作的散文74篇,共20萬字。據悉,這是他們兄弟倆業餘寫作出版的第4本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