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尾胭脂魚、100萬尾長吻鮠待命放流長江

2020-12-28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 7月4日,記者在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祿口基地獲悉,30萬尾胭脂魚、100萬尾長吻鮠正待命放流長江。

在基地大大小小的魚池中,不時有魚「譁啦」躍出水面,魚群不時改變著隊形,白鷺在水草間起落。記者了解到,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祿口基地承擔了長江魚類資源修復育種等功能,養殖繁育珍稀魚種是其主要任務,基地同時也是中國最大、設施最先進的進境水生動物檢驗檢疫隔離場,該隔離場為全國第四家。今年,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主任李瀟軒領銜的課題組,在基地培育了胭脂魚30萬尾,長江珍稀魚種長吻鮠100萬尾。

李瀟軒介紹,胭脂魚屬長江本土魚類,也作為本土觀賞魚,因其美麗的外形,被譽為「亞洲美人魚「,由於長江大壩隔斷了胭脂魚溯遊通道,不少胭脂魚不一定能遊過預留的魚道,抵達上遊金沙江的產卵地。儘管長江每個江段還能見到胭脂魚,魚已大幅減少,胭脂魚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為什麼下半年放流?李瀟軒告訴記者,春天放流魚苗太小,到了江湖野外難以生存,魚寶寶太小,放流後成活率是有影響的,第一是魚寶寶的應急反應,第二是長江、大湖大魚小魚混雜,小魚容易被大魚吃掉。胭脂魚目前僅在長江放流,為提高成活率,下半年將放流大規格胭脂魚。我省現在泰州靖江段、南通如皋段江面上有水上浮床,基地也預備苗种放流前,讓胭脂魚等放流魚類在浮床暫養一段時間,先讓苗種在野外適應,在江水中成活後,再放到長江自然水域。

圖為課題組工作人員李志輝向記者介紹。 丁蔚文攝

為配合每年的長江自然資源調查,進行長江魚類調查修復跟蹤,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李瀟軒課題組將為胭脂魚佩戴「身份證」,從四月份孵苗到下半年放流,胭脂魚養到十公分以上投放長江,先期放流可以一萬尾挑1000尾,在胭脂魚腹腔注射電子晶片,這些魚即使溯遊到其他江段,漁政佩戴的掃描儀一掃描,也能追蹤到放流胭脂魚的信息,,這也讓魚類資源修復有了依據。目前江蘇漁政掃描有兩個點,隨著長江大保護和資源修復需要將逐步增加。

另一長江珍稀魚類長吻鮠,基地培育了100萬尾,將增殖放流長江。長吻鮠為長江「高大上」魚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捕撈過度,長江已經十分稀少,野生長江長吻鮠一斤價格高達三四百元。今年六月,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祿口基地執行放流任務,赴太湖放流八公分以上5萬尾長吻鮠。

基地培育長吻鮠魚苗,必須從公魚腹腔人工取精,科研人員殺了公魚再取精,一條公魚配三至四條母魚,母魚產卵後再孵出水花魚苗,魚苗還需要下塘,在大塘養的魚寶寶長得快。下半年,南通、泰州、鎮江、太湖、駱馬湖等地放流出臺公告方案,100多萬尾長吻鮠寶寶也長到10公分以上了,李瀟軒說,「到長江去,它們會遊得更快,長得更好」。

記者 丁蔚文

相關焦點

  • 讓中華鱘等珍稀瀕危物種重回長江!南京連續15年向長江放流2億尾魚苗
    20多萬尾投放淡水經濟物種鰱鱅夏花2000多萬尾此次放流將持續3天累計將向長江投放鰱鱅苗種9500萬尾,胭脂魚24萬尾!]南京自2004年實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以來,至今已投入資金超過4000萬元,投入各類苗種2億尾,其中大規格魚種100萬公斤。放流區域遍及長江、秦淮河、石臼湖、固城湖等重要漁業水域。
  • 【生態】增殖放流!近700萬尾魚苗江津長江段安家
    胭脂魚、巖原鯉厚頜魴、華鯪……近700萬尾魚苗搖頭晃腦從江津米幫沱碼頭遊進長江同時,每年建設2萬平方米以上的人工魚巢,優化提升珍稀特有魚類的產卵場,提高其自然繁殖成功率和早期資源量。此外,三方還將共同組織開展長江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促進野生漁業資源的恢復、種群數量的擴大、群落結構的改善和長江生態的修復,並廣泛開展環境資源巡迴審判和法治宣傳活動,進社區、進校園開展科學知識普及和政策法規宣傳。
  • 增殖放流護生態 700萬尾魚苗放入長江
    增殖放流現場。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人民網重慶11月27日電(劉政寧、周小平)11月27日,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江津區林業局籤訂《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將攜手共同推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境的保護修復,積極打造環資審判與法制教育、懲治破壞與注重修復相結合的司法模式。
  • 剛剛,24條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
    6月6日,全國放魚日,24尾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2020年6月6日,全國放魚日,24尾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王陸傑 攝當日,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崇明區人民政府聯合在長江口水域,開展主題為「立法保護中華鱘 助推長江大保護——《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施行暨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 700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苗 在長江「安家」!
    胭脂魚、巖原鯉、厚頜魴、華鯪……近700萬尾魚苗從江津米幫沱碼頭遊進長江。近日,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暨2020年增殖放流活動在江津舉行。
  • 100萬尾「冬片」放流湘江 胭脂魚等珍稀魚類回歸母親河
    今日上午,在望城區蔡家洲上遊洲頭,長沙市湘江綜合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舉行魚類增殖放流,100多萬尾「冬片」遊入湘江,其中不乏胭脂魚、湘華鯪、中華倒刺䰾等珍稀魚類,為母親河注入了新的活力。湘江魚類資源豐富,但受濫捕等因素影響,湘江魚類資源出現衰退。
  • 700萬尾魚苗長江安新家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江津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胭脂魚、巖原鯉厚頜魴、華鯪……近700萬尾魚苗搖頭晃腦此外,三方還將共同組織開展長江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促進野生漁業資源的恢復、種群數量的擴大、群落結構的改善和長江生態的修復,並廣泛開展環境資源巡迴審判和法治宣傳活動,進社區、進校園開展科學知識普及和政策法規宣傳。
  • 萬尾中華鱘被放流 長江促珍稀水生動物增殖放流
    15日上午,萬尾中華鱘從湖北省荊州、宜昌放流長江,「2004年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增殖放流活動」拉開序幕。  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是長江葛洲壩以下江段春季禁漁期。藉此機會,中國農業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科學研究所、葛洲壩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和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聯合發起這次放流活動。
  • 24尾中華鱘和2000尾胭脂魚長江口放流
    新華社上海6月6日電(記者郭敬丹、許東遠)水箱閘門依次打開,24尾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放流水槽躍入長江。6日,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口水域舉行,《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也於當日起施行。
  • 它活了1.3億年熬過了恐龍滅絕,長江口放流30尾中華鱘遊向東海
    「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增殖放流)」項目,日前在長江口進行了該項目今年以來第4次放流,30尾珍稀瀕危物種中華鱘在此遊向東海。中華鱘在地球上已活了約1.3億年,它熬過恐龍滅絕並延續至今,堪稱活化石。
  • 長寧增殖放流珍稀特有魚苗5萬多尾
    長寧增殖放流珍稀特有魚苗5萬多尾     本報訊 (宋成均 記者 吳亞飛)近日,長寧縣在香爐灘碼頭邊舉行「為了長江的明天」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將51000尾長江珍稀特有魚苗放入長江中。
  • 胭脂魚 期待在贛江看到你遊來遊去 放流2.5萬尾魚苗修復生態
    胭脂魚    中國江西網訊 3月17日,峽江縣漁業局局長習宏斌早早地來到了贛江邊上,投放草魚、鱅魚、鰱魚等魚苗。
  • 江津:增殖放流60萬尾珍稀魚苗 為長江水域「添丁增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1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蘇盛宇 )為了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增殖珍惜漁業資源,重慶市江津區在長江白沙輪渡碼頭舉行了以「增殖資源,保護長江」為主題的增殖放流活動。
  • 24.5萬尾珍稀魚類放流金沙江 長江鱘放流規模刷新紀錄
    昨天,在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附近的碼頭旁,24.5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被放歸金沙江,進一步補充了魚類野生資源,促進了魚類自然種群恢復和壯大。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管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和三峽集團等單位以及志願者,共放流長江鱘、胭脂魚、長薄鰍、厚頜魴、巖原鯉、圓口銅魚等6種魚類。
  • 近700萬尾魚苗「躍」入長江 重點保護珍稀特有魚類 他們在一起努力!
    規模最大增殖放流,700萬尾魚苗入長江協議籤署後,參加活動的全體領導及人員前往江津區米邦沱碼頭,共同開展「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西南大學漁業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維志在增殖放流前指導現場人員用剪鰭標記、掛牌標記、鰓蓋標記、耳石標記等方法,對1.6萬餘尾胭脂魚、巖原鯉等國家和市級重點保護魚類魚苗進行了標記,以加強放流的科研監測及效果評估。11時許,在各在場單位、護漁志願隊、公益組織及人大代表的共同參與和見證下,近700萬尾魚苗「躍」入長江。
  • 鳳臺硤山口放流5萬尾名貴淮王魚(圖)
    硤山口放流5萬尾名貴淮王魚   7月4日,在淮河淮王魚的原生地——鳳臺硤山口,5萬尾淮王魚在此放流,以增加當地淮王魚的種群數量。當日,同時放流的還有江黃顙、黃顙及四大家魚品種。據悉,在今年夏季增殖放流期,淮南漁政部門將在淮河流域放流各種魚類500萬尾,有效養護淮河漁業資源,維護淮河水生生物多樣性。  近幾日是陰雨天,天氣涼爽,空氣溼潤,給魚苗的運輸帶來了有利條件。硤山口淮河水域風平浪靜、波瀾不興,漁政人員將用車輛運輸來的魚苗移到船隻上,船隻行駛到硤山口預定水域,放流活動開始,水流落處,一尾尾淮王魚苗隨著水流撲向母親河的懷抱。
  • 南充:16萬尾魚苗嘉陵江「安家」
    3月16日上午,嘉陵江南充高坪段舉行嘉陵江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活動, 向嘉陵江放流魚苗16.33萬尾, 其中長吻鮠5萬尾、 南方鯰1萬尾、 鱖1萬尾、 黃顙魚9.33萬尾。
  • 2500尾中華鱘、長江鱘回歸長江
    人民網宜昌11月19日電 11月18日上午,2020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綜合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在宜昌市沿江大道延伸段第三標段三峽海事碼頭舉行,2500尾大大小小的中華鱘、長江鱘等,回歸長江的懷抱。
  • 永豐開展2017年增殖放流活動 2.5萬尾胭脂魚遊進贛江
    吉安訊 (賀曉梅)6月21日,永豐縣農業局開展2017年增殖放流活動,首批2.5萬尾胭脂魚被投入贛江流域。  胭脂魚素有「亞洲美人魚」之稱,是我國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種。據了解,永豐縣於2009年成立胭脂魚繁殖基地,由此填補了江西珍稀特種魚繁養的空白,並通過與高等院校合作,破解了胭脂魚規模繁殖問題。
  • 江豚最大生存危機是「餓」 100萬尾魚苗放流長江
    他認為,避免悲劇重演,只有從各方面改善長江的生態環境,其中重要一項就是恢復餌料資源,不讓江豚挨餓。  昨天上午在南京江濱公園,德基廣場認購的100萬尾魚苗悉數放入長江。記者了解到,這是國內首次由企業發起針對江豚保護的放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