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與責任
——深圳檢驗檢疫局確保供港食品安全衛生工作側記
十年,寒暑交替,滄桑嬗變。
到200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整整十年。
十年,世界見證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被成功地付諸實踐。
十年,香港與內地水乳交融,互利共贏。
十年,香港戰勝了亞洲金融危機、全球經濟不景氣、禽流感、非典等一系列艱難險阻,奮然前行。
十年過後,今天的香港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機勃勃。世界自由港的特色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未曾改變,美麗的香江浪漫依然,東方之珠越發璀璨。
怒放的紫荊花告訴世人:香港的繁榮承載著中央政府和內地各省市的傾力支持,而這中間就包含著深圳檢驗檢疫人的無私付出。
十年裡,深圳檢驗檢疫人以無限忠誠和高度的責任感,經歷了諸如禽流感、瘦肉精、染色橙、紅火蟻、非典、孔雀石綠、豬鏈球菌、注水西瓜等種種考驗,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譜寫了一曲曲飽含對香港同胞深情厚誼的讚歌。
據統計,香港回歸十年來,深圳檢驗檢疫人共檢驗檢疫供港活禽4億餘只、活畜1900萬頭、水產品57萬噸、冰鮮禽產品37萬噸;供港蔬菜28.86萬批、123.85萬噸;供港水果9.47萬批、151.48萬噸;供港點心10.6萬噸;供港牛奶約8.5萬噸;累計73億立方米的東江水流入香港千家萬戶,有效保證了供港食品的質量和安全衛生,確保香港同胞吃上了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食品。這不能不說是一項驚人的創舉!
荊棘路上使命與囑託始終銘記於心
涓涓東江水,百年羅湖情。一衣帶水的親鄰關係,造就了深港兩地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榮辱與共,唇齒相依。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深圳是全國供港食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和離境口岸,85%以上的供港蔬菜、活畜禽、東江水、小食品等經深圳口岸運往香港。特別是文錦渡口岸是連接深港兩地的陸路貨運口岸,是深圳供港鮮活類產品的主要通道,是全國指定的唯一供港活禽出境口岸,唯一供港水生動物出境口岸,香港市民生動地稱之為「綠色生命線」。
「保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確保供港食品安全衛生,是國家質檢總局交給我們的一項政治任務!」深圳檢驗檢疫人如是說。
國家質檢總局在歷年的工作重點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此作出具體部署。李長江局長等國家質檢總局領導在考察深圳檢驗檢疫局時,多次不厭其煩地就供港食品安全問題提出具體要求。
「供港食品安全無小事。它事關香港同胞的健康,事關香港的繁榮穩定,你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一定要把它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李長江局長在考察深圳口岸時語重心長地說。
「深圳口岸大事多、急事多、難事多,突發事件多,敏感事件多。」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書記李傳卿考察深圳局時曾如此概括。
「供港問題,中央重視、媒體關注、社會和民眾關心。」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來深圳局調研時曾特別指出。
面對各級領導的殷切囑託,深圳局黨組一班人深感責任重大:這是光榮的使命!這是戰鬥的號角!一定要想方設法確保供港食品的安全,不負重託,不辱使命!
「供港食品的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是我們各項工作之首,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時刻繃緊一根弦,牢記李長江局長提出的『兩個確保』要求:確保供港食品的安全衛生,確保口岸的安全暢通。」
「要花大氣力、下苦功夫抓好供港食品檢驗檢疫監管工作,堅決讓香港同胞放心。」
在每年的工作報告上,深圳局黨組都是如此強調,都是把供港食品的安全衛生作為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且不說深圳局領導多次親臨一線,坐鎮指揮;且不說他們面對壓力沉著應對,迎難而上;且不說他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確保供港檢驗檢疫工作質量……就讓我們再次回顧遭遇禽流感的2004年的春節吧。
那年的春節註定非同尋常。那場傳播速度之快、波及範圍之廣、危害之大的禽流感疫情迅速打破了人們生活的平靜,讓許多人「談雞色變」,同時也更揪緊了以劉勝利局長為班長的深圳局黨組一班人的心。
大疫當前,防止禽流感經口岸傳入傳出、確保供港活禽養殖場不發生禽流感疫情、維護香港市場的繁榮穩定、盡最大可能保護廣大雞農的利益、促進出口,成了深圳局黨組最牽掛的大事。
那段日子,深圳局黨組的時間是以天計算,以小時計算,甚至以分鐘計算的!
從研究制定防治禽流感的緊急預案到緊急啟動預警機制,從赴各分支局檢查部署防治工作到赴各註冊養殖場召開「雞農」大會,從組織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緊急措施到積極與香港有關部門溝通及至促使深圳市各相關部門聯防聯控,深圳局黨組一班人風塵僕僕,馬不停蹄,分秒必爭,與普通檢驗檢疫人員一樣,他們24小時值班,並現場跟班,時刻警惕疫情;與普通檢驗檢疫人員不一樣的是,他們還得撥開眼前的重重陰霾,通盤考慮,周密部署。這是一場難以想像、難以言說的辛苦之戰!這需要的是一種怎樣的精神與毅力!
領舞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是榜樣!最終,深圳檢驗檢疫人齊心協力,用無私與奉獻、智慧與勇氣、忠誠與堅定,與肆虐的疫情抗衡,紮實落實每項措施,切實保證了供港活禽只只健康,為香港同胞獻上了隆重的春節禮物,也向黨和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使命始終高於一切,責任始終重於泰山!
一切為了香港同胞的健康,一切為了香港的繁榮穩定!
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在深圳局內部,從上至下這種意識、這種信念已深入人心、入木三分。在任何時刻、任何情況下,行走在供港檢驗檢疫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深圳檢驗檢疫人無怨無悔,他們恪盡職守,奮力前行,篳路藍縷,始終站在最前沿!
一路前行責任與重擔始終勇挑在肩
記憶不會隨時間風化。我們猶記:1997年底香港受「禽流感」襲擊,全港撲殺存欄活雞150萬隻,特區政府為此賠償雞農損失6000萬港元。我們猶記:2005年的「豬鏈球菌事件」和「孔雀石綠事件」……還有諸如紅火蟻、蘇丹紅、染色橙、注水紅西瓜風波等等。
一樁一樁,接踵而至。件件萬分緊急、突如其來。件件沸沸揚揚,影響面廣。
1997年,禽流感事件後,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禽流感的檢疫要求;1998年,豬肺湯中毒事件後,提出瘦肉精的檢驗要求;2001年,實施對食用動物的藥物殘留監控和最高限量管制措施,使供港農產品的藥物殘留檢測多達44種;2005年,增加對水產品孔雀石綠的檢測要求……面對國際上的新情況,特區政府還在不斷提出新要求,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的關注程度也與日俱增。
素以犀利、大膽、切實關注民生著稱的香港新聞媒體,對深港兩地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及敏感度更是超乎尋常。稍有風吹草動,就立刻成為他們報導的中心,並由此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波瀾。
這一切,給供港食品檢驗檢疫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責任與重擔,常常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也常常激發起人的鬥志!
十年的風雨侵染,磨礪了深圳檢驗檢疫人剛強的靈魂;十年的奮鬥歷程,鑄就了深圳檢驗檢疫人沉著應對的品質。面對壓力與挑戰,深圳檢驗檢疫人絲毫沒有退縮,他們在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指導下,以堅決的行動,出色地應對了各種緊急、敏感、突發的事件,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
2005年2月,當「蘇丹紅」這個名詞出現在報端,造成部分不知情的市民聞之色變,甚至在香港市民中造成一定程度恐慌時,深圳局緊急部署,對進出口食品的檢驗監管嚴格採取五項措施,包括要求各口岸局加強對進口食品特別是原產於歐盟的食品開展「蘇丹紅」項目檢驗、食品檢測中心開檢「蘇丹紅」、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加強監管、對食品添加劑實施備案管理、向深圳市各大中型超市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其對銷售的來自歐盟的食品進行自查、聯合有關部門對流通市場進口食品進行檢查等,確保進出口食品安全、衛生。公布了消費者諮詢和投訴電話,答疑解惑,接受投訴。很快,香港各大媒體詳細報導了深圳局一系列有效措施,並刊出《中國堵查致癌蘇丹紅食品深圳超市自查出口食品未發現致癌色素》等文,及時消除了香港消費者的恐懼心理。
4月,深圳地區泛起「禽流感」疑雲。起因是寶安區某註冊雞場發現經免疫接種喉氣管炎疫苗的35日齡雞隻有「流淚、氣囊炎」症狀並伴隨有雞隻死亡,而該場擅自在場內挖坑並將近8000隻雞深埋,被香港媒體在現場強行拍照並於翌日在港報披露本次事件。為防止事態進一步發展,深圳局立即組織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在獲得第一手流行病學資料後,經請示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將調查的事實真相向相關媒體通報;在事發地區召開雞農大會,強化疫情通報觀念並向與會的雞場管理者通報事件的真相及樣本檢測情況,以正視聽;同時,立即成立專家組,科學評價肇事雞場使用的疫苗。由於反應迅速、措施得力,「埋雞」事件得以徹底平息。
8月,有媒體報導孔雀石綠等違禁藥品在國內水產養殖中濫用,而且該報導經其他媒體一再不實、誇大渲染,有愈演愈烈之勢。特別是8月30日,個別香港新聞媒體擅自到深圳多家漁場進行採訪,連續對深圳供港漁場作不實報導,歪曲事實,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此,深圳局立即組織相關單位對全市供港漁場進行調查核實,並提出切實加強對供港漁場的管理和監督,對註冊豬場、雞場、菜場和食品加工廠立即巡查,儘快解決供港活魚漁車的封識問題等要求;召開16家香港媒體記者見面會,通報供港漁場的有關情況,澄清了不實報導,並陪同香港記者實地參觀了相關漁場。《香港商報》、《香港大公報》等均以差不多一個版面的篇幅圖文並茂地進行了翔實的報導,澄清了事實,穩定了人心。
還是2005年8月,一批來自河南的生豬,經深圳市有關部門檢測認定為疑似豬鏈球菌病。接到報告後,深圳市政府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但此舉同時引發了媒體猜疑,深港籠罩著豬鏈球菌疫情的陰影。為正確引導新聞媒體,及時化解危機,深圳市政府委託深圳局對樣品進行覆核檢驗。深圳局精心組織動檢專家,運用三種檢測方法對「疑似樣品」進行了「立體」覆核,報告結果與國家參考實驗室一致,否定了深圳發生豬鏈球菌病的錯誤判斷,穩定了民心。
2006年1月31日和2月3日,是農曆的大年初三和初六,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兩次致電深圳局劉勝利局長,通報香港在沙頭角發現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型病毒一事以及雙方需要配合的事項。接到香港方面的通報後,劉勝利局長立即指示分管領導和相關處室啟動了防控禽流感應急預案,並採取了八項措施。為了緩解港方壓力,防止個別媒體的惡意炒作,2月4日(大年初七),深圳局在徵得國家質檢總局同意後,及時向香港政府有關部門通報了有關情況,同時在《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和《香港商報》等媒體刊登了深圳局高度關注香港禽流感,並採取措施確保供港鮮活商品安全、衛生的報導。2月6日,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到訪深圳局,對深圳局長期以來對供港活禽及其他鮮活產品所採取的有效措施表示感謝,對深圳供港鮮活產品的衛生質量表示放心。當晚香港各媒體、深圳各媒體以及中央電視臺均對此作了全面報導,迅速平息了這場風波。
3月,由於廣州市出現了人禽流感,香港政府暫停廣東活禽供港,引起百姓食雞恐慌。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批同意,深圳局接受香港鳳凰衛視等媒體採訪,介紹對供港活禽註冊場及備案場的嚴格檢驗檢疫監管措施,澄清媒體對深圳禽流感疫情的錯誤猜測。
7月底,廣州媒體報導稱國內市場上有西瓜注射紅藥水的現象,此報導經香港媒體一再炒作,導致國內西瓜供港嚴重受阻。一時,港人聞內地西瓜而變色。深圳局及時對深圳轄區6個出口西瓜加工廠進行了突擊巡查和抽樣檢測,均未發現異常。在此基礎上,深圳局召開了記者招待會,通報了有關的檢驗檢疫情況和抽樣檢測結果,消除了香港市民對內地西瓜的恐懼心理,恢復了香港市場對內地西瓜品質的信心。
……
無須贅述。一次又一次,深圳檢驗檢疫人經受住了嚴峻考驗。他們沉著應對,冷靜處理,及時化解了危機,避免給本局的工作和深港兩地人民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和不安定的因素。他們處理突發事件能力日漸提高,日益成熟。
於是,就有了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來深考察,對深圳檢驗檢疫局各項工作的充分肯定:「四個提高」,特別是在妥善應對突發事件、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於是,就有了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來深圳檢驗檢疫局調研對該局的高度讚譽:你們發揮了「五個方面」的作用,特別是體現在積極應對突發事件、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障國計民生、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上。
於是,就有了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在考察深圳檢驗檢疫局動植中心實驗室時的高度評價:你們在保障供港食品安全衛生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經你們檢驗合格的食品香港同胞可以放心食用;你們各項工作尤其是供港檢驗檢疫工作很出色,很有成績,不同凡響……
就連香港記者們也毫不掩飾對深圳檢驗檢疫工作的信心。他們說得多的是:檢驗檢疫工作透明度明顯提高,香港市民的健康安全越來越有保障。而香港市民通過此,對內地檢驗檢疫部門嚴密的檢驗檢疫措施也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對供港食品的安全衛生更為信賴。
這些,不僅源於深圳檢驗檢疫人一貫以來堅持嚴密高效的檢驗檢疫工作措施,還與他們加強深港雙方的合作與交流密不可分。
確實,這兩年,深圳檢驗檢疫部門與香港各相關單位的聯繫越來越密切,深港兩地檢驗檢疫部門官員互訪越來越頻繁,交流與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拓展。雙方在疫情通報、經驗交流、實驗室檢測、把關協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06年年初成功舉辦的「深港檢驗檢疫工作坊」,就是一個全新的溝通形式,得到了深港兩地專家和媒體的一致認可。
此後,隨著周一嶽局長與劉勝利局長互訪,深港兩地檢驗檢疫部門的聯繫更加緊密,溝通渠道更加暢順有效。特別是2006年8月,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陳育德,上任甫一周,即率香港食物安全專員麥倩屏等一行6人到訪深圳局,就如何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合作、確保供港食品安全衛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這一系列的互訪,使雙方的溝通協調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加強。雙方達成共識:新的疫病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不斷發生、蔓延的形勢,以及深港特殊的地理近緣關係,決定著雙方檢驗檢疫部門始終要保持密切合作。在疫病疫情的防控、供港食品的安全衛生方面,深港雙方的工作宗旨永遠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切為了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和衛生安全,這是我們的神聖責任!
播撒真情心血與汗水浸潤香江
深圳供港食品的歷史,是凝聚著祖國內地對港澳同胞的關懷、促進和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歷史,也是檢驗檢疫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管理體制不斷改革、檢驗檢疫內容不斷充實、雙方合作不斷加強的歷史。
有誰知道,這一歷史徵程中,凝聚了深圳檢驗檢疫人多少的心血與汗水?多少的辛勤與智慧?
「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這首在香港廣為傳唱的《獅子山下》,同樣可以用來詮釋深圳檢驗檢疫人的風採。
面對不斷提高的檢驗檢疫要求,面對世界範圍內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深圳檢驗檢疫人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探索。
當改革的春風吹遍深圳,當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時,在國家質檢總局的總框架、總部署下,深圳檢驗檢疫人憑藉他們的聰明才智,憑藉他們的善學多思,在摸索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供港檢驗檢疫監管措施,深圳口岸供港檢驗檢疫工作逐步嚴格、規範、高效。
2003年,當深圳檢驗檢疫人對歷史上供港食品不合格的原因進行統計分析時,驚人地發現,因添加劑使用不當造成的供港食品安全隱患的竟佔到同期不合格食品總數的66.7%。他們迅速分析了原因:一方面,由於食品添加劑的品種繁多,各國、各地區使用添加劑的品種、範圍、劑量各異;另一方面,部分企業沒有相應的專業人員,對香港《食物中防腐劑規例》等規定缺乏足夠認識,沿用落後的傳統工藝生產食品。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深圳檢驗檢疫人在反覆斟酌與多方調研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深圳地區出口食品添加劑使用監督管理辦法》,建立供港食品添加劑使用備案制度,通過備案審核措施,保證供港食品使用的添加劑在品種、範圍、劑量上符合港方《食物中防腐劑規例》等規定的要求。這一管理模式出臺後,供港食品添加劑濫用的情況基本得到杜絕,供港食品安全衛生也進一步得到有效保障。
2005年,有媒體報導,內地市場肉類製品鹽酸克倫特羅殘留現象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港人消費內地供港肉製品的信心。
如何採取措施,有效控制生豬的飼料及用藥,使豬肉製品不再有「瘦肉精」殘留呢?深圳檢驗檢疫人提出:從供應商入手,把好原料質量關,找一個能從源頭得到控制的有質量保證的供應商集中供應豬肉。在他們的積極協助下,企業完成了供應商考察和原料監管。與此同時,深圳檢驗檢疫部門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加強日常監管,確保豬肉來源可靠。這一敏感原料「集中供應」的管理方式,將粗放分散的原料收購轉變為精細集中的供應商源頭管理,通過從監督考核原料供應商對其原料基地的標準化管理入手,實現「公司+基地+標準化」的模式,有效控制原料質量,降低管理風險,實現可追溯性。上述做法自2005年年底試行至今,使用供應商原料的出口熟豬肉製品均未檢出「瘦肉精」殘留。
這些年來,禽流感的陰雲如影隨形。從1997年始,幾乎每年都要籠罩、瀰漫在深港上空。這每每讓香港市民心有餘悸。
如何有效防控,防止禽流感經深圳口岸傳入傳出,確保供港活禽健康?深圳檢驗檢疫人經過反覆論證與實踐,推出了八項嚴格的檢驗檢疫措施,從源頭到出口等各個環節均進行監管,包括:對供港活禽飼養場進行考核和註冊,加強飼養場的日常監督管理;要求供港註冊活禽飼養場使用供港活禽專用疫苗,定期檢查疫苗存放和免疫記錄,並進行免疫水平的檢測,確保註冊場活禽100%免疫;建立日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巡查監管制度,實施《手冊》管理,對註冊場的衛生條件、飼養管理、禽流感及新城疫免疫、用藥及防疫消毒等日常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開展疫病與藥物殘留監控,以註冊飼養場為單位,重點對氯黴素殘留進行監測和禽流感新城疫病原學監測;對供港活禽出口前5天進行隔離檢疫,檢疫內容主要是對出口活禽進行臨床健康檢查,每批進行H5N1免疫抗體檢測以及每批按0.5%採集喉拭子和糞拭子樣用螢光PCR方法檢測病毒;嚴格實施出口活禽的監裝制度,做到每批活禽均有深圳檢驗檢疫人員監裝押運,確認活禽來自註冊飼養場並且是經隔離檢疫和實驗室檢驗合格的禽群;指定文錦渡口岸為唯一的活禽出境口岸,在口岸現場實施嚴格的臨床症狀檢查制度,必要時進行複查;對裝載活禽出境的運輸工具、裝載籠具以及入境回空雞籠實施嚴格徹底的消毒措施,對來自疫區的運輸工具在口岸實施嚴格的消毒措施。事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這一系列嚴格的措施構築起了嚴密的防線,有效保證了供港活禽無禽流感疫情,供港活禽只只健康。香港市民「食雞」大為心安。
同樣,如何保證香港數百萬市民的「菜籃子」品種豐富、質量可靠?保證供港蔬菜的「安全、高質、順暢、足量」?這也一直牽動著深圳檢驗檢疫人的心。從他們針對貨車司機經常瞞報或漏報裝載貨物,設計第一本「動植物檢疫申報簿」,並在文錦渡口岸率先實施入境汽車裝載貨物申報制度,有效防止了瞞、漏報現象開始,他們對供港蔬菜檢驗監管模式的探索就不曾停止過。
根據香港市場需求及深圳農產品物流特點,在不斷實踐中,深圳檢驗檢疫人總結和完善了一套「深圳供港蔬菜檢驗檢疫管理體系」。具體做法是,實施加強場(廠)源頭監管、口岸查驗、實驗室檢測相結合的制度。採取菜筐(箱)加貼標籤以便於對問題蔬菜的質量追溯,對運輸車輛加施「封識鎖」以杜絕司機私自裝載未經檢驗檢疫的貨物,對菜場種植區域、品種及產量實施核查以堵住場外收購行為。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指導供港蔬菜加工廠逐步建立「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產供銷模式。為了確保供港蔬菜的安全衛生,深圳局還專門成立了一支行走在田間的「工作隊」。他們無論寒暑,長年奔波于田間地頭,始終蹲點在菜場,與菜農們一起「摸爬滾打」,察看病蟲草發生狀況,指導其規範用藥,並及時為菜農們解決實際難題。這,一直讓菜農們覺得親切,感激不已。
2007年初,國家質檢總局下發通知,要求從2007年4月1日起實行供港澳蔬菜基地備案及出口監裝制度,出境蔬菜實施口岸批批查驗鉛封。
這是一項艱辛的任務!為保證有足量的來自註冊場的蔬菜供港,深圳局局長劉勝利親自帶隊,先後赴四川、湖南、河南、雲南等農產品出口大省,與相關產地檢驗檢疫局共同協商,籤訂《合作備忘錄》,以確保從源頭抓質量,建立從基地到口岸的全過程監管,從而充分發揮產地局監管與口岸局把關密切配合的整體優勢,建立健全促進農產品擴大出口的檢驗檢疫業務新模式。
從源頭抓起,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供港蔬菜的質量和數量。然而,負責離境口岸檢驗檢疫的深圳檢驗檢疫人還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煩:每天300多批供港蔬菜,基本集中在早上7點半~8點半和晚上7點半~9點這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內,批批查驗通關壓力十分大,一不小心就易造成口岸堵塞,而且影響香港市場蔬菜的正常供應。
面對繁重的查驗任務、面對口岸場所的不足、面對快速驗放的壓力,深圳檢驗檢疫人想方設法,重新設置文錦渡口岸出境現場通道,增設供港蔬菜專用接駁場,增加監裝組和接駁組工作人員,協調口岸聯檢單位,特別是經過徵求多方專家的意見,結合文錦渡口岸的實際,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推出全新科技手段———PDA供港蔬菜鉛封移動電子查驗系統,利用現代無線通訊技術與信息網絡技術,建立起了施檢部門的現場查驗、結果登記、檢務審單、打單的快速反應系統,大大提高了檢驗檢疫人員和企業的辦事效率。啟用該系統後,每臺車查驗鉛封的時間僅需兩分鐘,比舊查驗模式節省71%的時間,為供港菜車查驗爭取了時效。
就這樣,深圳檢驗檢疫人在日常的檢驗檢疫工作中,不斷推陳出新,始終嚴密監管,讓工作質量切實得到保證。
再讓我們來看看有名的「三趟快車」吧。
人們常說,香港依賴祖國大陸有兩條「生命線」,一條是東江水,另一條就是「三趟快車」。「三趟快車」運送的是供港活畜禽,而擔負供港動物檢驗檢疫工作的正是一群年輕的小夥子們。
如果沒有親自到過工作現場,任誰也想不到在繁華的深圳,還會有一群公務員工作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裝運供港活豬的專用車,每節車廂分兩層或三層,每層高度不到1.4米,檢驗檢疫人員必須彎著腰鑽進低、矮、髒、臭的車廂裡,為豬「把脈診病」。畜禽跑動時翻起的糞便濺到臉上、身上,甚至它們獸性發作時張口就咬。上層流下來的尿水還時不時從脖子流到背上。
這裡沒有帶空調的工作間,沒有洗手間,甚至連填寫單證的桌椅都沒有。每天早上6點多,小夥子們就開始出發執行任務,檢疫兩列火車近5000頭活豬、活牛。年年如此,日日如此。在他們的日程表中,沒有節假日,沒有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人們親切地稱他們為「檢豬倌」。正是這些年輕的檢豬倌們,歷年來檢驗檢疫4萬多趟列車、9300多萬頭活豬、600多萬頭活牛、60億隻家禽,沒有漏過一隻病畜禽,檢出率為100%,實現了「一項驚人的創舉和記錄」。
然而,誰能說得清楚,他們究竟犧牲了多少?難道僅僅是身上即使衝洗無數遍也難以根除的豬糞味嚇跑了女友?!難道僅僅是節假日無法與家人團聚?!
同樣,在科研和實驗室檢測方面,深圳檢驗檢疫人也不遺餘力。
這幾年在實驗室投入上下了多少力氣,他們清楚;實驗室新添了哪些高新設備、先進儀器,他們明白;多少科研成果通過鑑定,得到認可,取得實效,他們心裡也有底;然而,你讓他們算算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他們無法統計。對實驗室工作人員而言,加班加點已是常事,已成常態。
這些年來,共檢測供港活禽血樣幾百萬份,未出現過一例差錯,準確率達到了100%,香港方面反饋供港活禽無任何質量問題。在全國檢驗檢疫系統中率先從辣椒製品中檢出「蘇丹紅」Ⅰ號、Ⅱ號和Ⅳ號。供港食品添加劑濫用情況被杜絕。瘦肉精殘留現象不再發生。供港蔬菜連續11年無「毒菜」……
心血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無數的數據和事實證明:供港食品安全可靠!深圳檢驗檢疫人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得到實現!
面對取得的驕人成績,深圳檢驗檢疫局局長劉勝利謙虛地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的職責,是我們的責任。如果說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績的話,那首先要歸功於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全局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他略作停頓後,語重心長地說:「確保進出口食品安全的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繁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我們將百倍努力,紮實工作,不負重託,不辱使命,以鐵的手腕確保供港食品安全,確保香港同胞健康!」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告訴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歌聲悠悠,香江悠悠。
承載著太多的風風雨雨,見證了太多的繁華變遷,香江無語東流。江畔濤聲依舊,隨歲月流逝而澎湃。江畔國門衛士依舊,看世間滄桑而愈堅定。《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