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供給香港市場4成活魚,20年來累計供港水產品達48萬多噸

2020-12-28 水產養殖網

中山供給香港市場4成活魚,20年來累計供港水產品達48萬多噸

2017-06-30 09: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方都市報        瀏覽量: 3763 次 我要評論
中山魚要過哪些關&nbsp才能跳上港人餐桌?


小欖港碼頭,海關人員檢查供港水產品。南都記者吳進攝


&nbsp&nbsp&nbsp&nbsp昨日,南都記者從中山檢驗檢疫局獲悉,中山市是內地供港食品、農產品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中,活魚出口佔到了香港4成的市場份額。20年來,中山累計供港食品、農產品15萬批次,水產品48萬多噸,蔬菜3&nbsp.3萬噸,活豬25&nbsp.7萬頭,活禽5000多萬隻,各類深加工食品達21.5萬噸。據悉,今年1-6月,中山供港食品、農產品5826批次。中山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僅小欖港2007年至今十餘年的鮮活水產品出口就近3億美元。

&nbsp&nbsp&nbsp&nbsp配備視頻監控、水質監測系統

&nbsp&nbsp&nbsp&nbsp中山是全國最大的供港澳水產品淡水養殖基地,現有供港澳水產品養殖基地45個,養殖面積超過3萬畝。這些基地每天出口量超過100噸,確保了香港市場對淡水魚的消費需求。在檢驗檢疫部門的推動下,中山市供港澳水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成為內地第一個供港澳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示範區運作4年來,活魚出口量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每批活魚出口前,我們提前一周抽樣檢驗,同時出口運輸全程實施封籤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中山檢驗檢疫局動植物檢疫安全監管科負責人黃裕源表示。

&nbsp&nbsp&nbsp&nbsp昨日上午,跟隨中山海關工作人員,南都記者來到位於港口鎮的中山食品水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活魚養殖場。剛下車就看到一輛掛著香港牌照的大貨車載滿約5噸鮮魚經深圳開往香港。該養殖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天經陸路運往香港的中山鮮魚達30噸,而經水路運過去的則達20噸。南都記者看到,在該基地內,實驗室、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和魚塘水質實時監測系統一應俱全。「2005年6月香港才開始檢測孔雀石綠項目,而我們這個基地早在2002年就進口了相關實驗檢測設備,開始檢測孔雀石綠項目了。」該負責人表示。

&nbsp&nbsp&nbsp&nbsp走進場長室,南都記者看到兩塊屏幕,一塊屏幕上分成了16塊小方格,顯示實時畫面。同時,他表示工作人員還可通過G&nbspPS導航看到運魚船從中山航行到香港的整個路徑過程。工作人員點擊16塊畫面中的一塊,畫面隨即放大,可清晰地觀察到遠在小欖的工人裝魚全過程。而另一塊屏幕上則顯示了當時當刻,每處魚塘的pH值、溶解氧、溫度等信息,供技術人員隨時調配最適宜魚生存的環境。

&nbsp&nbsp&nbsp&nbsp一條魚供港至少抽檢4至5輪

&nbsp&nbsp&nbsp&nbsp作為中山最大的出口淡水魚供應商,該基地採用多魚種套養的養殖模式,年產寶平魚近4000噸,絕大部分供應港澳市場。據悉,通過借鑑供港澳農產品生產管理模式,目前,中山已有8個基地成為廣東首批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據中山食品水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鋪錦養殖場技術主管歐志明表示,養殖場運往香港的魚,可以保持至少30小時鮮活度。

&nbsp&nbsp&nbsp&nbsp中山檢驗檢疫局表示,中山對供港食品、農產品實施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監管,所有供港水產養殖場的魚苗、飼料均來自備案場。據悉,該局每年抽查風險監控樣品800多個,檢測項目8000多項,涵蓋獸藥殘留、微生物、重金屬超標、動物疫病等方面。

&nbsp&nbsp&nbsp&nbsp一水潭的魚具體要檢驗多少次?中山食品水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銓森介紹,在魚苗開始養殖時,入潭前就會進行一次自檢,「由我們公司進行檢測」;在養殖過程中、出倉入精養倉(出口倉)到出口前一周,中山檢驗檢疫局分別會對鮮魚進行3次抽檢。到香港後,香港食環署也會一兩天抽檢一次。尤其在中山設置的精養倉的選擇都由香港食環署工作人員參與,目前在港口設置了3處,東升4處,坦洲3處,南頭2處,民眾2處,而魚只進入精養倉須按標準達到草魚7到8斤,鱅魚5到6斤。進入後再精養45到60天,方能提前一周申報商檢,通過後將獲得一個編碼與衛生證。而準備運輸時,檢驗檢疫執法人員將會把過檢的魚按照標準封網,直到到達香港後,由食環署工作人員開封。而開封的鑰匙編碼必須與檢驗合格後出具的編碼一致,否則將不能予以開封。「這個編碼也同樣存在追溯功能,假設這批魚出了問題,通過這個編碼馬上可以查出這批魚來自哪個魚塘」。

&nbsp&nbsp&nbsp&nbsp知多D

&nbsp&nbsp&nbsp&nbsp中山魚

&nbsp&nbsp&nbsp&nbsp要過這些關

&nbsp&nbsp&nbsp&nbsp第1關:魚苗入潭前自檢。

&nbsp&nbsp&nbsp&nbsp第2關:出倉入精養倉到出口前一周,中山檢驗檢疫局對鮮魚進行3次抽檢。

&nbsp&nbsp&nbsp&nbsp第3關:香港食環署也會一兩天抽檢一次。

&nbsp&nbsp&nbsp&nbsp第4關:抽檢後進入精養倉,再精養45到60天。

&nbsp&nbsp&nbsp&nbsp第5關:通過商檢後,將獲得一個編碼與衛生證。

&nbsp&nbsp&nbsp&nbsp第6關:準備運輸時,檢驗檢疫執法人員將會把過檢的魚按照標準封網。

&nbsp&nbsp&nbsp&nbsp第7關:到達香港後,由食環署工作人員開封。若開封的鑰匙編碼與檢驗合格後出具的編碼不一致,則不能予以開封。

&nbsp&nbsp&nbsp&nbsp走訪

&nbsp&nbsp&nbsp&nbsp「越是肥碩健康,越容易被選中」

&nbsp&nbsp&nbsp&nbsp昨日一早,南都記者看到,魚塘的師傅就已撒下漁網合力拉起了,「這意味著赴港選拔賽正式開始」,一位師傅笑稱,「誰身材好,誰跳得高,跳出龍門就會被師傅選中,越是肥碩健康的魚就越容易被選中。」被選中的魚隨即會被投入一個藍色大桶內,稱重,完成檢驗送碼頭。南都記者跟隨中山海關工作人員來到小欖港水出碼頭,此時正好有一車魚正在裝船。葉銓森介紹,運往香港的魚主要是草魚和鱅魚,下午還會有一批鰻魚、桂魚、鯽魚運上船,最晚在18點多開出,第二天凌晨到達香港。「每天這一艘船會運20多噸的魚去往香港九龍長沙灣與西環碼頭」。通過當地固定批發商,售賣到香港居民家中。

&nbsp&nbsp&nbsp&nbsp香港回歸前後有何區別?對此,葉銓森介紹說,回歸前一刮大颱風,內地船隻(包括中山船隻)就無法出海,而當時由於保鮮技術、交通不便及通關複雜,並未開通陸路運輸,導致一年總有那麼幾天香港同胞很難吃到鮮魚。「從1998年開始,我們就開通了經深圳運往香港的貨運線路,每天7輛貨車運30噸鮮魚過去,出現颱風時則加開貨車,將航運無法送到的鮮魚通過陸路準時送達」。

&nbsp&nbsp&nbsp&nbsp那麼,中山市民是否能吃到這麼安全的鮮魚呢?對此,葉銓森表示,事實上,水出公司也對中山市場供應鮮魚,「我們公司的寶平魚每天也向內地銷售4到5噸,中山市內每天大概銷售2噸半到3噸,廣州則有1噸左右,監管抽檢都是一樣的,只比其他魚貴3-4元/斤」,葉銓森說。

&nbsp&nbsp&nbsp&nbsp採寫:南都記者&nbsp肖偉

&nbsp&nbsp&nbsp&nbsp通訊員&nbsp何雪雁&nbsp吳碩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孔雀石綠事件後 首季廣東供港澳活魚恢復增長
    孔雀石綠事件後 首季廣東供港澳活魚恢復增長
  • 廣東湛江活魚有望供應香港市場
    近日,香港食環署派遣官員考察湛江雷州市流沙港海水網箱養殖場,以確認湛江海水網箱活魚養殖場的養殖條件、飼養管理、檢驗檢疫監管是否符合供港要求。湛江活魚在不久的將來有望供應香港市場,將成為湛江經濟發展又一新的增長點。&nbsp  經過近三個月的籌備,湛江海水網箱養殖已做向香港供應活魚的準備工作,經廣東檢驗檢疫局推薦,今年4月28日,香港食環署官員研究主任曾耀源先生、一級農林督察林浩祥先生、二級農林督察林建波先生在廣東檢驗檢疫局有關部門領導的陪同下,考察了湛江雷州市流沙港尹成武海水網箱養殖場。
  • 前5月湖南供港蔬菜成倍增長,蔬菜直供香港試點將啟
    前5月我省供港蔬菜成倍增長,蔬菜直供香港試點將啟—— 供港蔬菜有望「朝發夕至」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羅揚帆 何昌笠我省是供港農產品的傳統供應地,一直以來為保障香港同胞的「菜籃子」貢獻力量。
  • 永州蔬菜直供香港試點即將啟動 供港蔬菜有望「朝發夕至」
    前5月我省供港蔬菜成倍增長,蔬菜直供香港試點將啟——供港蔬菜有望「朝發夕至」湖南日報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羅揚帆 何昌笠我省是供港農產品的傳統供應地,一直以來為保障香港同胞的「菜籃子」貢獻力量。出口訂單持續增長,前5月全省蔬菜出口量增長七成多近日,江華瑤族自治縣日日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20噸鮮蔬順利通關運抵香港,貨值達172.8萬元,包括鮮豆芽、鮮西蘭花、鮮青瓜、鮮胡蘿蔔等。今年以來,該公司已向香港出口蔬菜4.7億元。
  • 江西省淡水魚首次直供香港市場 內陸省份唯一
    &nbsp&nbsp&nbsp&nbsp(記者郭遠明)日前,標有鄱陽湖水系生態魚標記的專用鮮活水產品運輸車駛入香港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這標誌著江西首批20噸直供香港市場的優質草魚順利入港,實現了江西淡水魚水產品與香港市場對接進港銷售零的突破。江西也成為除廣東省外,內地唯一直接進入香港市場銷售鮮活淡水魚的內陸省份。
  • 中山鮮制腸粉將首次供港
    總經理鄭建興告訴記者,這批香港客戶定製的腸粉共有5噸,將在第二天上午經港珠澳大橋「快運」到香港,供300多家7-Eleven門店使用。中山海關表示,這也將是中山首批出口到香港的鮮制腸粉。■鮮制腸粉出口 質量要求較高這次出口的鮮制腸粉,是廣東人俗稱的「豬腸粉」,物美價廉,是早餐店和茶樓常見的粉面點心之一。
  • 探訪廣東供港牛奶生產基地 產品達歐盟標準
    中新網廣州11月24日電 題:探訪廣東供港牛奶生產基地 產品達歐盟標準  作者 郭軍 粵儉宣  11月25日,廣州市華美牛奶公司青龍基地生產的生乳即將實現首次供應香港。位於廣州市從化鰲頭鎮的這間供港牛奶生產基地,是廣東省少數幾家在檢驗檢疫部門登記備案的大型供港生乳奶畜飼養場之一。
  • 廈「本港海鮮」成傳說 八成海產品靠外埠運入
    今年開漁後的海鮮價格降幅遠低於往年雖然已經開漁一個多月,但昨日記者走訪八市、中埔海鮮批發市場等發現,今年開漁後的海鮮價格降幅遠低於往年。從事海鮮銷售行業多年的中埔海鮮批發市場黃老闆告訴記者,今年開漁後,廈門海鮮價格並沒有下降多少,第一個原因是,由於捕撈頻繁,近海的漁業資源不斷減少,產量下降。
  • 長春水產品市場將打造吉林省規模最大的水產品集散地(圖)
    工作人員介紹說,市場的主體工程預計今年10月末完工,市場年底前投入使用。屆時,將徹底改變我市水產品市場規模小、不集中、競爭無序的狀態。  集中銷售水產品貨全價低  長白路的水產品市場佔地面積5.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197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25億元。建成後,將成為我市乃至吉林省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水產品零售和批發市場。
  • 福建廈門「本港海鮮」幾乎成傳說 八成海產品靠外埠運入
    福建廈門「本港海鮮」幾乎成傳說 八成海產品靠外埠運入2014-09-24 08:08:00  水產養殖網    看點2  遍地「本港魚」,真的嗎?  真正的「本港海鮮」幾乎已成傳說  眾所周知,受各方面因素影響,目前廈門港的海鮮產量早已大不如從前。然而,記者走訪八市時卻發現,擺攤賣海鮮的小販們都堅稱他們賣的海鮮是「本港貨」,不論是普通魚還是高檔魚,都被小販們貼上了「本港標籤」。  「本港」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
  • 深圳羅湖水產批發市場四個商戶活魚攤檔驚現孔雀石綠
    深圳羅湖水產批發市場四個商戶活魚攤檔驚現孔雀石綠2013-09-26 08:0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深圳商報        瀏覽量: 1964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蘇海強  繼重拳整治肉製品市場後,深圳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再出重拳開展水產品專項執法工作。
  • 「供港」商標欲阻止溫氏供港
    「供港」商標引發侵權糾紛 晨光乳業的前身是光明農場,自1979年起就開始生產牛奶供應我國香港地區,至今已有38年的供港歷史,佔據香港鮮奶市場40%份額。2014年12月26日,晨光乳業在第29類(肉、蛋、酸奶、牛奶等)和第32類(啤酒、礦泉水、汽水等)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下稱商標局)提交了「供港」商標註冊申請,並於2016年3月28日被核准註冊,有效期至2026年3月27日。
  • 廣深港高鐵票價來了!48分鐘廣州南到香港!
    廣深港高鐵票價來了!以後廣州南出發48分鐘到香港!就問你期待不期待?據悉,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於2010年4月正式動工,現目標完工期為2018年第三季度。敲黑板!廣深港高鐵:廣州南--香港48分鐘廣深港高鐵全線建成通車後,從香港至福田僅14分鐘,至深圳北23分鐘,至廣州南48分鐘。屆時,來往香港及內地的旅客到達西九龍總站後,均可在站內一次性完成兩地的出入境手續,方便快捷!
  • 權威數據:2017年全國水產品市場價格因素分析及2018年走勢預測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養魚        瀏覽量: 19932 次 我要評論 隨著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2017年全國水產品市場運行穩中向好,市場成交量額雙增,漁業「減量增收
  •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關於印發《供港鮮活冷凍商品管理暫行辦法》的...
    :  為進一步推動供港鮮活冷凍商品管理改革,確保對香港市場的持續、穩定供應,我部制訂了《供港鮮活冷凍商品管理暫行辦法》。外經貿部駐廣州特派員辦事處(以下簡稱廣州特辦)根據外經貿部授權,負責供港鮮活冷凍商品的部分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外經貿委、廳(以下簡稱地方外經貿管理部門)負責本地區供港鮮活冷凍商品的綜合管理工作。香港華潤(集團)五豐行(以下簡稱五豐行)是內地鮮活冷凍商品在香港的總代理,負責市場的協調、管理工作。
  • 內地供港食品是怎樣煉成的? 養雞場就像生態公園
    據介紹,該雞場年產1200萬隻雞苗及45萬隻肉雞,全部供應香港,雞隻從孵化到出欄約100天,從離開雞舍到在香港市場販賣之前,共要經過雞場內部及有關質檢部門的5道檢測關。  被問及春節前是否會加強檢測,身兼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供港澳活雞分會理事長的毛俊華說:「檢測是一年365天每天都這樣嚴格,談不上放鬆或加強。」
  • 深圳檢驗檢疫局確保供港食品安全衛生工作側記
    據統計,香港回歸十年來,深圳檢驗檢疫人共檢驗檢疫供港活禽4億餘只、活畜1900萬頭、水產品57萬噸、冰鮮禽產品37萬噸;供港蔬菜28.86萬批、123.85萬噸;供港水果9.47萬批、151.48萬噸;供港點心10.6萬噸;供港牛奶約8.5萬噸;累計73億立方米的東江水流入香港千家萬戶,有效保證了供港食品的質量和安全衛生,確保香港同胞吃上了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食品。
  • 記者探訪深圳水產品市場:近海魚的品種越來越少
    記者探訪深圳水產品市場:近海魚的品種越來越少2012-05-20 03:3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晶報        瀏覽量: 6836 次 我要評論 記者繼續追溯水產品源頭了解到,深圳水產品市場需求每年達25萬噸,深圳可自給自足。近日,記者分赴東部海域、海上田園和深圳灣深入探訪水產品源頭供應情況,向讀者呈現「魚塘」現狀。  深圳海岸線的精華,在城市的東部。從市中心驅車向東行駛,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了大鵬半島。這個地方因為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選美中國」特輯中被評為中國八大「最美海岸」之一,成為旅遊者的摯愛。
  • 2020年版中國冷凍水產品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冷凍水產品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年全國漁業經濟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前**季度漁業產值5773億元,增加值34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9.2%。生產穩定增長,截至**月末,全國水產品總產量5378.2萬噸,同比增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