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黑豆還具有解毒功效,《本草匯言》記載:「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諸毒和蟲毒。」不過,要說黑豆的解毒效果,加入甘草才好。如李時珍說:「古方稱大豆(指黑豆)解百藥毒,予每試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如此之事,不可不知。」因此黑豆甘草湯是可以用於食物和藥物中毒的,這也是此湯的出處。
脘腹脹滿的人要少吃黑豆
黑豆雖好,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的,比如腹部常有脹滿感的人就不宜多食。
有些人或是肝氣犯胃,或是常常憂思憂慮傷了脾氣,導致氣滯於胃,這樣胃受納食物的能力就減少了,於是吃點兒東西就胃脹,消化能力也差,這樣的人就得少吃黑豆。因為但凡豆類在體內消化過程中都會產生很多氣體,特別是黑豆,炒熟了熱性大,更容易使熱氣在胃裡發脹。胃不受納食物,脾的運化功能進一步受影響,就會傷脾。因此脘腹脹滿的人不宜吃黑豆。
我們說黑豆不易消化,腸胃不好、容易胃脹的人不宜吃黑豆,其實就一般人而言,吃黑豆也不能過量的,否則同樣會引起腹脹。如《本草匯言》裡就有「多食(黑豆)令人腹脹」。孫思邈也說「黑豆少食醒脾,多食損脾也」。
另外,老人和小兒也不宜多吃黑豆。《隨息居飲食譜》中講到黑豆「性滯壅氣。小兒不宜多食」。「壅」是堵塞的意思。壅氣就是肚子裡脹氣,這裡也是在說黑豆容易造成氣滯腹中。而老人和小孩的消化能力都比較差,所以也不宜過多食用。
莫生吞黑豆,以免導致消化不良
有些人用生吞黑豆的方法來養生保健,古書裡也有相關記載。但醫學專家對這種方法不是很贊同。因為這樣不細細咀嚼就直接吃下去,不易消化,還有可能會在腸道造成堵塞和引起腹脹。
其實最好的食用方法就是煮熟再吃。以煮粥為代表,例如將黑豆和糯米以1∶4的比例來配,再加上一把紅棗和適量紅糖煮粥喝,就是不錯的搭配。
此粥補脾益腎,活血利水,對脾虛血虧和腎虛陰虧所致的腰痛、水腫、盜汗和眩暈等症,效果非常好。
豆類不易消化,所以還可將黑豆磨成面蒸饅頭,打成豆漿就更棒了,這樣營養也吸收了,又不對消化造成影響。
在飲食禁忌上,黑豆是忌與蓖麻子、厚樸同食的,這點在《本草綱目》裡也有說明。
另外,在藥效方面,小黑豆要更好一些,也就是黑豆中粒小一點的。《本草圖經》裡是這樣說的:「其緊小者為雄豆,入藥為佳。」可見顆粒大的黑豆未必就比顆粒小的要好。
此外大家在買黑豆時要學會鑑別,不少商家用黑芸豆來冒充黑豆,兩者看似相像卻不一樣。黑豆的外觀是又黑又圓的,沒有亮光,除去表皮是青黃色的;而黑芸豆稍細長,表皮是黑色發亮的,且除去表皮是白仁,沒有那層青黃的顏色。
明天請看:健脾補虛的「營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