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居酒屋開在異國他鄉,早已串聯了當地的味道。綜合一點點本土口味習慣,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接受。
杭州的火車東站人流密集,能夠在這附近開出的餐館,都會面臨更多五光十色的人們。這家大川居酒屋,在天城路沿線的衣之家商場一樓外圍,門面小小。按下開關,自動推開的移門將帶你走近一個別樣的小天地。
裡面的燈光是暖黃色的,一塊塊空間被與燈光同色的木頭板層層分開。木頭像柵欄一樣,圈出一個個隱約可以看見食客的餐位。
我們一進屋,便被服務員安排到靠裡的位置,一個隔離的小屋子可以容下兩桌客人,我們是頭一波。不過,等我們的餐陸續上桌,旁邊桌也有客人來品嘗美食了。聽口音,他們不是杭州人,但說話尚能聽懂,應該是有一些淵源的紹興一帶的客人吧。
我們兩桌,都點了牛肉壽喜鍋。這種鍋我在古風的南宋御街也有所嘗試,只不過當時在另一家日料店吃的壽喜鍋是素的,裡面沒放牛肉。
我覺得,這壽喜鍋還是應該加一點肥牛卷之類的葷腥,因為當蔬菜飽含了肉類的油脂,味道會變得更美味,它們互相融合,肉類吃起來也不至於太油膩。
這壽喜鍋端上,需要燒一會會時間,才會逐漸加熱。這樣就很適合居酒屋聊天的氛圍,不至於吃得太趕。燒開之後,應該開小火,好讓菜慢慢地燉,保留餘溫。舀一口壽喜鍋的湯,有一點點甜,並且加入了日式醬油。燒得久了,湯變更甜些。這種變化接受於否完全因人而異。
服務員在端上壽喜鍋的同時,也給了兩碗無菌生雞蛋,這是用來當蘸料的。將肥牛和金針菇、白菜等一點點調入到打散的雞蛋後,吃起來更滑些。在差不多吃完壽喜鍋的菜品時,我們又把碗裡打散的雞蛋倒入到剩些湯水的鍋裡。這種雞蛋在沸水經歷一場燒煉之後,蛋液仍是滑滑的,而且比較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剛當作蘸料,裡面已經加入了些湯水。這樣的蛋花,也是甜鹹味為主。
厚切牛舌就顯得有些今貴了,一爐上來,只有四片。烤盤上還放著一盤分量十足的醬料,其實根本用不完。牛舌很香,但不建議久烤,那樣就會變老了。
鰻魚炸蝦壽司用來裹腹最好。它用料豐富,首先可見的是黃澄澄的魚籽和沙拉,下面鋪著烤制過的鰻魚片,再咬得深入些,就吃到黃瓜條和炸蝦了。
本來的話,居酒屋肯定與酒有關。但我們沒有喝酒,而是選擇了同樣有些酒精味的可爾必思。不過,這是不含酒精的的乳酸菌飲料,製作非常醇厚,需要兌水後飲用。
這樣一個慢悠悠的午後,在居酒屋有精緻和微醺的體驗,也有了屬於我們自己喜愛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