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七歲了還在和媽媽同床睡覺,可孩子這三種表現,被媽媽忽視了

2020-12-21 糖果的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庭爸爸媽媽因為寵愛孩子,覺得孩子還小,擔心照顧不周,選擇和孩子一個房間睡覺,或者同床睡覺。當孩子沒有自理能力時,有些家長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後,父母想要分房,但是孩子哭著喊著害怕,要媽媽,家長還會選擇和孩子同睡。

這樣的家長的做法,就有些溺愛了,這樣長大的孩子對孩子的真的好嗎?

七歲了還在和媽媽同床睡覺,半夜找不著就會哭

靜靜的女兒7歲了,晚上會和媽媽一起睡覺,夫妻想要晚上親熱一下都會時間有限,靜靜也有些犯愁,在孩子剛上幼兒園那會,靜靜就想過讓孩子一個人睡,可孩子又哭又鬧的,不一起睡就不睡覺,讓靜靜暫時放棄了和孩子分房睡的打算。

後來孩子上小學了,靜靜再一次和孩子提出分房睡了,可孩子總說自己怕黑,用被別稚嫩的語氣說,媽媽你不愛我了嗎?於是靜靜和丈夫決定,孩子睡著之後再分開睡。

可是這樣的行為,在孩子幾次半夜醒來後發現媽媽不在,就變得有些神經兮兮,甚至有一次,靜靜正在和孩子睡覺,半夜孩子突然自己起身,往臥室門口走,這可嚇壞了靜靜,「寶寶,你幹什麼去呀?」靜靜問,寶寶一開始沒反應,靜靜又問了幾聲,並讓寶寶回來,說「回來,幹什麼去,媽媽在這呢!」然後寶寶才聽到一般回來,並且掐著小腰生氣的說:「哼,讓你走!」

第二天靜靜開玩笑的和孩子說這事,寶寶卻說自己不記得呀,靜靜才知道孩子是真的在夢遊,心疼之餘,卻實在不敢和孩子分房睡了。

可是孩子十分膽小怕事,靜靜是一個敢說敢做的職場寶媽,但是孩子的性格卻和父母一點不像,這也讓很多親戚朋友驚奇。孩子的性格是怎麼養成的呢?孩子的同班同學的媽媽還和靜靜說:「你家孩子回答問題的聲音怎麼這麼小,和你一點不像。」

很多家長不明白,其實孩子的性格和爸媽分房睡和不分房睡也有很大影響的。那麼究竟該選擇什麼時候分房睡好?

當孩子有一下這三大表現時,父母一定要自省,和孩子分房睡!

性格膽小怕事:孩子的性格和表現在家裡是真實體現不出來的,因為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讓孩子放心大膽,所以當孩子在外面的表現,膽小怯弱的時候,家長就要留心了,比如不願意主動交朋友,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等。

太依賴媽媽,黏黏糊糊:當孩子有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無論去哪裡都始終粘著媽媽,撒嬌任性,甚至表現得很無理取鬧,就要適當時機分房睡了,讓孩子學會獨立。

開始對男女性別感興趣:當孩子開始對男女性別感興趣,會不停的發問了,父母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在正確教育孩子的男女區別的之後,也要適當讓孩子自己勇敢一些,要能自己睡覺,男孩可以說,你是最勇敢的。女孩可以鼓勵她,你最棒,是媽媽的驕傲等。

總有些家長說孩子怕黑,看見孩子怕的樣子,真的很心疼,可是孩子為什麼怕黑?在孩子的認知裡,黑天也一開始不是就怕的,想想父母們,曾經有沒有過帶孩子夜晚逛走夜路的場景,是不是你曾經和孩子說過,不怕,有媽媽或者爸爸在呢?也許孩子的怕黑就是大人們無意識的語言,讓孩子知道黑天是可怕的。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但是如果不能克制的愛孩子,你的孩子就很容易永遠「長不大」,以後自己遇事的時候會手足無措。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焦點

  • 8歲兒子還和媽媽睡,半夜出現這情況,媽媽決定分床睡
    導語一般而言,孩子6歲之後就可以獨立睡覺。但有的孩子到了七八歲卻依然沒有和父母分床睡,這實際上對孩子的發展是有的不良的影響。案例小奇今年8歲了,本來早就應該獨立睡覺。但是孩子和沒有媽媽一起睡,就總是無法入睡。
  • 10歲孩子還在吃母乳,都是媽媽在縱容,再不斷奶,會毀了孩子
    看到一個朋友提出的問題「十歲孩子還吃母乳,會對孩子有影響嗎?」其實這並不是少見多怪的現象,這種情況真不少。網上有一個視頻,一個10歲的男孩滑著滑板,推開門,來到媽媽身邊。當時媽媽正站著呢,孩子扒開媽媽的衣服,就吃起來,先吃一邊再吃另一邊,媽媽也沒有怎麼阻止,吃了幾口又滑著滑板出去玩去了。
  • 孩子睡覺前吃這些食物,可能會影響發育,媽媽別忽視
    說是這個大孩子昨晚睡覺前非要吃冰淇淋,這一次還吃了兩根,結果夜裡就開始鬧肚子,一大早上還不見好轉,他的媽媽就帶孩子來醫院了。無奈的是剛好孩子爸爸出差也不在家,所以這位寶媽就抱著小的,拉著大的,看著操碎了心。這位寶媽的經歷確實讓人挺同情的,可問題是孩子睡覺之前她怎麼能給孩子吃冰淇淋,還一次就吃兩根,現在已經是冬天了,這麼低的溫度,孩子不生病才奇怪呢。
  • 孩子睡覺之前,總拽媽媽頭髮、揪耳朵,多半是「皮膚飢餓」的表現
    孩子會在睡覺之前出現一些特別的小動作,這些小動作會顯得孩子特別的「另類」。孩子會拽媽媽的頭髮,或者揪耳朵、抱著手臂、摸著媽媽才能安穩地睡去,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孩子是在通過動作來傳遞什麼信息,家長需要知道了解。
  • 12歲男孩跟父母同床睡,孩子分房睡的最佳年齡是多少,家長需了解
    我哥哥家的孩子今年已經12歲了,讓人驚訝的是現在還和父母在同房同床睡,這讓我很是吃驚,我便開玩笑的說了小侄子幾句,顯然小侄子也感到有點害羞,聽哥哥說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沒分床成功,所以後來也就慢慢的習慣了孩子跟自己睡了。真的就如古話說的那樣「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三歲之後不分房分床睡就晚了嗎?
  • 兒子都16歲了,媽媽還堅持不分床睡,越界的母愛讓孩子徹底毀了
    我兒子都16歲了,現在還和我睡覺萌萌(化名)今年39歲了,前段時間她和閨蜜一起聊天,說自己的兒子已經16歲了,但是仍然還要每天和自己一起睡覺,這讓朋友特別吃驚,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青春期,如果每天和媽媽同床睡覺,對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
  • 媽媽做了五件事,孩子乖乖睡覺,親測有用
    爸爸有經常熬夜工作的習慣,四歲的兒子見爸爸不睡覺,自己找理由說:爸爸不睡覺,我也不睡,要再玩一會兒。每次到了晚上11點多還玩意正濃,這可愁壞了媽媽,耽誤了長身體怎麼辦呢?由此可見,父母的作息習慣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 寶寶有這3種表現,到了猛漲期,媽媽可要多點耐心別忽視了
    其實就閨蜜那性格,她婆婆和老公是不敢給她臉色的,倒是女兒吃奶咬她這個事情估計是真的。後來女兒實在太能咬了,閨蜜就帶著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說這是寶寶進入猛漲期的一種煩躁症狀,等過了這一段就好了。一歲前寶寶經歷幾個猛漲期?
  • 孩子白天睡覺的時候,媽媽做這個動作,會讓孩子的生物鐘混亂
    小米的孩子出生才四個月,整天不是吃就是睡,但是讓小米煩惱的是,孩子總是白天睡得很香,一到晚上就經常醒,睡眠質量明顯沒有白天高。小米因為這件事被搞得精神狀態很不好。一天白天鄰居在家做客,小米照常抱著熟睡的孩子向臥室走去,將孩子放在床上之後拉住了窗簾,鄰居見小米這樣做,馬上制止,白天睡覺還給孩子拉窗簾,怪不得孩子白天睡得香,晚上不睡覺呢。小米恍然大悟,趕緊將窗簾拉開了。白天睡覺給孩子拉上窗簾,是可以讓孩子白天睡的更舒服,但是相對來說晚上當然就睡不好了。這樣讓孩子黑白顛倒,怪不得孩子晚上精神頭那麼充足呢。
  • 睡覺時,寶寶若有這3個動作,媽媽別嫌煩,這是他很愛你的表現
    但實際上,寶寶的這些小動作,是愛媽媽的表現!當寶寶出現這3種動作時,就說明媽媽是他最喜歡的人!1、喜歡靠近並觸摸媽媽一些寶寶雖然沒有那些小怪癖,但睡覺的時候同樣必須要靠近媽媽,要麼就是碰到她身體的一部分才可以。
  • 給孩子斷奶,還在塗辣椒油、芥末?這5招媽媽有必要了解
    文|淘媽接孩子放學期間,和一位媽媽聊天。聊的過程中得知,這位媽媽的二寶1歲半了,這段時間正在斷奶。她又要照顧大寶剛入園的情緒,又要斷奶,比較辛苦。所以直接將二寶送回奶奶家,等斷奶後再接回來。聽這位媽媽說完,格外心疼二寶。吃不到媽媽的母乳,甚至都見不到媽媽,孩子該有多絕望啊。
  • 10歲孩子還吃母乳怎麼辦?媽媽覺得很無奈,孩子越大越難斷奶
    對於兒子來說,雖然他有爸爸媽媽,但他從沒有享受過爸爸媽媽給他的健全的愛和家庭真正的家庭溫暖,他得到的愛是殘缺的。對於媽媽來說,她沒有得到丈夫真正的支持、欣賞與理解,她是獨自面對繁雜的家務,可以想像得到的勞累與苦悶,於是忽略了對育兒知識的學習,造成孩子10歲還在吃母乳的尷尬與無奈。
  • 孩子睡覺有這4個小動作千萬別忽視!越早重視越好
    寶寶睡覺常常會有一些小習慣,在媽媽們看來只要寶寶沒醒、睡得踏實了,就問題不大。但其實,有些小動作暗示著寶寶的身體健康問題,需要媽媽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到底是哪些睡眠習慣容易被媽媽們忽視,需要更重視?主要有四個方面!一、張嘴呼吸媽媽應該知道,寶寶越長越沒有小時候好看,跟寶寶睡覺「張嘴呼吸」有密切的關係。
  • 李嘉欣和8歲兒子共浴,狄鶯和15歲兒子同床,好好的孩子毀了
    李嘉欣和8歲兒子共浴,狄鶯和15歲兒子同床,好好的孩子毀了狄鶯是臺灣的一位女性,年輕的時候也是紅極一時,當初,拍攝《包青天》時一舉進入了娛樂圈,但後來的狄鶯很快便息影結了婚。在綜藝節目中,狄鶯曾表示:「我兒子真的很愛我,他到現在都還要跟我睡,」一臉洋洋得意的樣子,可那個時候,他兒子都已經15歲了。
  • 30歲小叔子宅家睡覺不工作,只因婆婆是「100分」媽媽!
    小叔子辭了工作,整天貓在家裡睡覺。沒了收入來源,媳婦天天和他吵架、鬧離婚。婆婆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停地給同事老公打電話,要他幫忙給弟弟介紹工作。如果不給介紹工作,小叔子會上同事家睡覺去!攤上這麼一個不成器的小叔子,同事心裡堵得發慌。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不是迷信,孩子有這三個表現,代表更聰明
    民間一直流傳著"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樣一種說法,意思是在孩子3周歲和7周歲時候的一些行為可以看到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比較迷信,也有些誇大但是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卻是比較合理的。
  • 一覺醒來孩子就沒了?冬天孩子睡覺一定要注意這兩點
    和眾多父母都喜歡做的一樣, San 也偶爾讓孩子趴在自己的胸口安睡,靜靜地感受他的呼吸。然而就在孩子 3 周大的時候,SIDS 突然奪走了孩子的生命。SIDS 是美國 1 周到 1 歲孩子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在中國香港,每 10000 名嬰兒中就有 1~3 名死於 SIDS。
  • 8歲男孩不願和媽媽分床睡,心理醫生直言,有這三個表現就可以了
    有的人則認為孩子從小和自己分開睡,能夠比較好的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性,其實分床睡並不是看年齡,而是應該要看孩子的實際發育情況,在孩子出現一些具體的行為之後。朋友跟我說,她親戚家有個孩子已經8歲了,還跟爸爸媽媽一起睡,她的親戚最近可發愁了。
  • 孩子三歲前,說話時有這三種習慣的,長大後想不聰明都難!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仔細想想其實非常有道理,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各方面都會逐步發育完善,這個時候通過孩子的表現,基本上就可以看到孩子長大後的情形了。尤其是還在在三歲前,說話時有這三種習慣的,長大後想不聰明都難!
  • 寶寶睡覺媽媽煲湯,回來發現孩子不見急哭,爸爸:看看是不在鍋裡
    相信不少媽媽們都發現自己家的小寶寶是個不安分的小陀螺,常常在睡覺的時候喜歡滾來滾去的。孩子睡覺不安分,其實有很多因素,家長們應該多多注意。寶寶睡覺媽媽煲湯,回來發現孩子不見急哭雪莉的寶寶今年1歲多了,小傢伙肉肉的,像大丸子一樣,因為先生姓於,雪莉給寶寶起了個小名叫魚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