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留給我們的外交遺產,中國在歐洲的自留地斯瓦爾巴群島

2020-12-14 養成教育知識分享驛站

中國歷史上的北洋政府一直為後人所詬病,北洋軍閥掌握這國家的軍事和政治權力,那時候的中國內部軍閥混戰,對外倍受西方列強的壓迫。

1925北洋政府籤署了《斯瓦爾巴條約》,為我們在歐洲大陸置辦 了一份豐厚的遺產,斯瓦爾巴群島。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自然資源非常的豐富,中國公民無需籤證,就可以到這裡旅遊。

根據條約,挪威政府嚴格管制了這個美麗的島嶼,花草都不得私自摘取,因為,當時發現這個島嶼的時候,太多的國家宣布佔有!為了避免戰爭,大家決定共有,挪威政府對這個島嶼具有管轄權,可是因為地主太多,資源如果開採,引發的矛盾將是不可預估的,因此這個島嶼變成了自然保護區!這樣大家都放心,這裡成了動物的天堂,科學家的樂園。2004年7月28日,北極科學調查活動的基地黃河站成立。中國開始正是享受地主的權力。中國人到這裡是免籤的,是旅遊的好去處。

段祺瑞執政,這人還是非常有遠見的,是他派人籤署了《斯瓦爾巴條約》,籤署合約的國家有50個,這50個國家的公民,在法理上可以自由開展各種活動。可是在北洋政府層面沒人關注,畢竟在那個時期價值不大。

可是段祺瑞非常敏銳的抓住了歷史的機遇,給後人留下了非常豐厚的歷史財產,儘管當時沒有人重視斯瓦爾巴群島。

歷史必須記住一個人,他就是籤約代表高登義!高登義回國之後,估計沒什麼存在感,在北洋政府內部都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份條約的存在。知道的人也不會在意,可是沒有人想到,高登義在那個時代籤署了一個非常高逼格的協議,為我國進入北極鋪平了國際法理的道路。

當歷史成為相片的時候,很多事情已經模糊,被那個時代的人帶走了,而我們必須關注的是,前人留給了我們什麼?榮譽還是嘆息?反思歷史,我們的後人很難記住我們的一切,但唯獨我們留下的文化、自然資產才會讓後人想起我們,就在那一瞬間的感慨裡,我們才能有一絲絲的存在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關焦點

  • 中國公民可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群島,須歸功北洋政府
    [摘要]北洋政府為何去籤訂這樣一個協約呢?據一份文書記錄:我國經法國之邀請並承認荒島主權本系國際間一種事實。如我國加入該約,則僑民前往該島經營各種事業即取得條約保障而享有均等權利。儘管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但該條約規定,斯瓦爾巴群島「永遠不得為戰爭的目的所利用」,各個締約國、協約國公民,可以自由進入和逗留,只要不與挪威法律相牴觸,就可以在這裡從事生產、商業、科考等一切活動。 北洋政府為何在戰事混亂中去籤訂這樣一個協約呢?據一份文書記錄:我國經法國之邀請並承認荒島主權本系國際間一種事實。
  • 一戰時期本來中立的中國北洋政府,為何決定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
    因為「吾國近十年中外交狀態,固賴列強均勢之局,得以維持;勿容諱飾,歐洲均勢之破壞,其必非吾國之福,不待智者而知,故嚴守中立,實我政府及我國民共同之意思也。」基於自身狀況的考慮,1914年8月6日中國北洋政府向國際社會宣布「:對於此次歐洲各國戰事,決意嚴守中立。」
  • 清帝遜位後,統治中國17年的政府,為何被稱之為「北洋政府」?
    明亡清興,中國迎來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其實清政府最初也是不錯,明朝時代,中國的版圖主要是指漢人居住的地區,南七省北六省再加上南北兩京,過了遼寧鐵嶺就是外國,長城以北便是蒙古人的地盤,甘肅以西是異國的土地。到了清代,我國的版圖才算真正形成,清朝給後來人留下的最大遺產就是領土面積,就算後來割給了俄國三百萬平方公裡土地,還有超過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留給了民國。
  • 歐洲有個地方,中國人不用籤證就可以去,此地中國是如何取得的?
    飛地指的是與本國領土面積不相鄰的領土,這一塊飛地是北歐的斯瓦爾巴群島,如今這個群島歸挪威管轄,但是根據當時北洋政府籤訂的條約,所以中國依然依法享有對此島嶼的資源採集權以及科學勘探權,此外,斯瓦爾巴群島也是中國人去歐洲唯一一個不用籤證的地方。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北洋政府段祺瑞為什麼為中國爭取了這樣一塊地呢?
  • 北洋水師墓竣工 清政府出資興建屬於中國政府飛地
    北洋水師墓竣工「這是一次中國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以及海內外炎黃子孫通力合作,中英密切合作保護中國海外文物的成功實踐,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實施聖約翰墓園北洋水師墓的搶救性保護修繕項目。基金會委派北京國文琰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榮作為技術代表,對墓碑殘損狀況進行調查評估。
  • 中國外交「歐洲時刻」與歐洲外交「中國時間」共鳴
    近期,歐洲國家與中國關係熱絡不已:習近平主席結束訪英回京不久,就接待荷蘭國王、德國總理、法國總統,兩周內與歐洲四大貿易夥伴見了一遍。不難發現,中國外交的「歐洲時刻」與歐洲外交的「中國時間」在對表,在共鳴。在18世紀之後,歐洲為何再次引領世界的中國熱?
  • 中國與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建立外交關係
    主要內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薩爾瓦多共和國,根據兩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茲決定自公報籤署之日起相互承認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兩國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兩國友好關係。
  • 從袁世凱進北平,到張作霖出北平,北洋政府這些年經歷了什麼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張作霖的那些事。我們提起張作霖都知道他是奉系的軍閥,主政東北多年,和直系、皖系拼的你死我活,而當時的中國也是非常的混亂,大總統經常換著做,但你們知道這幾個軍閥的關係嗎?當時的中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旅行:關於中國人可免籤踏上的歐洲土地——斯瓦爾巴群島
    2004年7月28日,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正式成立。中國成為第8個在這裡建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黃河站也是中國繼長城站,中山站之後的第三個極地科考站。
  • 100多年前法國強塞給中國一塊地,現在起了大作用!
    但實際上,在遠在3千公裡之外的海外,歐洲邊緣,北冰洋之上,中國還有一塊「土地」!價值巨大! 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  這塊土地就是位於北極圈內,歐洲邊緣的斯瓦爾巴群島。  斯瓦爾巴群島被巴倫支海、格陵蘭海和北冰洋包圍,從二三百年前起,該群島就是北極地理大發現的大本營。  斯瓦爾巴群島群島上的新奧爾松,更是人類進軍北極點的出發地之一。
  • 一百年前北洋政府武裝撤僑,軍艦開進海參崴,現在讀起來依然自豪
    很多華僑被搶劫、還有很多華僑被強徵上了前線,告急信像雪片一樣飛到了中國。當時的中國被國際上承認的政府是北洋政府。經過一番討論後,北洋政府不顧日本的反對,決定武裝護僑,不要以為武裝護僑這個決定很好下,當時的北洋政府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國內軍閥割據、派系林立,國際上處於弱國無外交的局面。
  • 西原借款成死帳,日本人慾哭無淚,堂堂北洋之虎為何當「老賴」?
    說到北洋之虎段祺瑞,這位「六不總理」留給後世的歷史素材太豐富了,三造共和、府院之爭、執掌皖系、收復外蒙、軍閥混戰等北洋大事件中,他總是處在風口浪尖。縱觀北洋時期十七年,一直活躍在權力舞臺上的北洋大佬似乎只有他一人,用梁啓超的話:「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 北洋政府時期,一共誕生了多少位國家元首?
    1912年元旦,以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也從這時候開始,中國進入了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   不過,此時中國北方仍有一支強大的北洋軍閥,為了拉攏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南京臨時國民政府以大總統職位為代價換取了袁世凱倒戈
  • 中國與歐洲文化遺產管理制度對比分析
    內容摘要:西方(歐洲)遺產管理模式中主要有法國「去國家化模式」、義大利的威尼斯模式兩種類型。從組織結構、權力配置、法律法規、經費籌集、公民參與、經營機制等6個方面對中國與歐洲文化遺產管理體制進行對比分析。結論:第一,東西方文化遺產管理中面臨共同的困境。
  • 晚清三次「炮艦外交」,次次振奮人心
    自從鴉片戰爭以來,晚清政府給人的印象就是懦弱、屈辱、求和,毫無民族骨氣,典型的「缺鈣」。其實,歷史並非如此,晚清政府也有對外強硬的時候,也敢於搞所謂的「炮艦外交」,迫使對手屈服,從而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尊嚴!
  • 北洋政府在太和殿閱兵慶祝一戰勝利
    紫禁城太和門前插著北洋政府的五色旗。一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半殖民地的中國未派兵參加,但是段祺瑞北洋政府迫於英法壓力,被迫對德奧宣戰,稀裡糊塗地當了戰勝國。可是,戰勝國猶如戰敗國,德國在中國的利益全部被出賣給了英法日等國家。
  • 斯瓦爾巴群島算不算我國的飛地?我國到底有沒有「飛地」?
    但實際上,在遠在3千公裡之外的海外,中國還有一塊「土地」, 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這塊土地就是斯瓦爾巴群島。根據該條約,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歸屬挪威,但群島上的所有礦產資源歸各締約國共同所有。原本這些只是列強才有份,而且當時中國正處於混亂時期,各個軍閥都忙著打地盤。然而,在1925年法國卻派代表主動找到了段祺瑞,也想讓中國承認這個條約。
  • 派軍艦「炮艦外交」,去拉美護僑
    清國斥巨資建立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因為種種原因被處於劣勢的日本聯合艦隊全數殲滅,鎮遠、平遠、濟遠三艦甚至直接被日本俘獲成為日軍戰艦,屈辱異常。儘管如此,大清國也能欺負別人的。在海戰慘敗後清廷下定決心,組建一支真正的海軍而不是只有大船沒有好兵好武器的靶子。海圻號、海天號就是清廷後續購買的43艘軍艦中最強的兩艘。
  • 最後的輝煌,艦隊外訪行「炮艦外交」,出國大清,回國已然是民國
    不久,負責搞笑的6艘義大利遣清艦隊,駛近了中國海域。總理衙門像往常一樣,頓時顫顫巍巍的懼洋起來。經諮詢海軍方面,聽聞北洋艦隊統領(司令)葉祖珪和海天艦管帶劉冠雄,皆為強硬的進言「義大利軍艦遠洋而來,其勞我逸,形勢對我們有利。且吾有海天、海圻等大艦巨艨,可求一戰。」之後。
  • 澳媒:索羅門群島總理稱「臺灣對我們毫無用處」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李東堯 付國豪】索羅門群島可能與臺當局「斷交」的消息傳了數月。儘管索羅門群島方面尚未宣布「斷交」,但澳大利亞媒體10日報導稱,索羅門群島總理梅納西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說,「臺灣對我們毫無用處」。對此,澳大利亞媒體聲稱,這是「斷交」的「最強烈跡象」,島內網友也諷刺稱:不是之前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邦交」不會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