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古代的著名思想家,一定少不了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先秦七子。他們不僅為中國的文化禮儀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各國的君主想出了不少策略。一個好的思想家不僅可以讓自己的名聲在歷史上永垂,還是各個君主互相爭搶的大師。他們共同開創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三種學說,為古時候的社會文明指明了發展方向。他們雖然擁有不同的理論來自不同的家族,但是互為師生,並且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分成三個家庭。如果想正確概括古時候的這些思想家,應該稱作是「先秦三家」。
先秦七子除了大家熟悉的老子、孔子、孟子之外,還有在當時非常出名的荀子、韓非子、莊子及墨子。他們一共創立了三種學說:分別是儒家、道家和法家,儒家學說是由孔子發明,並且孟子和荀子發揚的學說,道家學說由老子發明並且老子和莊子都是他的代表人物,法家作為後來興起的學說由韓非子代表。奇妙的是這些名人雖然分別來自推崇的幫派,他們之間的師徒關係卻不可思議。
首先老子作為早期的思想家,一共只有四名學生,這四名學生在後來對歷史文化產生了不同的推動,其中孔子可以說是老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一生中的老師非常多,對他啟發最大的一定是老子,由於他們是師徒關係也就共屬於同一思想家庭。根據記載孟子的老師是子思,他們三人共同為儒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其次荀卿門下最得意的弟子是韓非子,來自趙國的荀卿除了本名之外還被稱作是孫卿。而墨子作為戰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老師是精通儒學的荀子。可以看出韓非子和墨子的老師具有同一種思想,他們三個是先秦七子當中的第二個家庭。雖然他們所推崇的思想並不是唯一的,卻共同受到同一種文化的感染。
最後則是莊子,莊子並沒有和這些人中的任何一位擁有師徒關係,雖然他同樣和孔子及老子共同推崇儒學,卻沒有和他們有「一家人」般的關係。因此不看學說分類的話,這七大家可以合併歸為三個家庭。並且從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看得出:即使這些思想在名字和信仰上有著差別,但是論根源來看這些學說之間是有著共同的源頭。這些學說最後分成三類和它們不同的發展方向是有關的,正是這樣才豐富了國人的文化源泉。
在當時國家分裂的戰亂時期,不僅是英雄統帥們在戰場上展示風採的時候,同時也是文化交流和發展的好時期。身為思想家不僅要學習各種各樣的學科,還需要對未來的發展做出推測。這幾大被後人稱讚的思想家們既然都有著各樣的成就,那麼他們對後人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呢?
這些人中被後人稱讚最多的一定是孔子和孟子了,不過他們倆做出的貢獻卻不是同一性質的。孔子就像大家印象裡的那樣是一位教育家,四處遊學的同時創立了非常偉大的學說。他的思想不僅決定了中國未來的文化發展方向,更是後來全世界都推崇的。即使在今天人們想要進步、想要治理國家,都必須要學習在幾千年前孔子的思想。
而孟子更在乎的是治國之道,身為魯國人的孟子為國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不停地總結過去的經驗、總結往屆各個國家的興衰歷程,提出了治國的最大要領,一直都是各國想要爭搶的人才。同樣推崇儒學的墨子涉及的學科很多,他最出名的一定是辯證的思考方式。同時他做出的最重要的是不太過迷信,積極研究物理學是古代的科學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名大師。
除了這些出名的思想家之外,古代中有數不盡的人物為時代的進步做出很大貢獻。無論是道德思想還是科學發展,亦或是治國兵法,每一種新思想的提出都意味著國人文化的進步。在進步的道路上不論是否出名是否被後人記住,都應該不斷感謝這些探索新思想的偉人。而這七大最出名的思想家是他們的代表,他們提出的學說在今日並沒有過時,站在現實的角度來重新看待這些文化是今人一定要做的事情。無論是先秦七子還是先秦三家,他們的各種思想理論一定是各個時代的國人思想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