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潭灰水粽
家鄉特產之一
在高潭,每年的端午節總是少不了一種特殊的粽子——灰水粽,灰水粽是客家市民喜歡吃的一種粽子,也是高潭特產的一種,看灰水粽視頻,再看製作過程:
在惠東高潭旅遊小鎮,一些村民製作灰水粽還是沿用老傳統方法,將一種植物燒成灰做成灰水來做粽子,這種原生態的灰水粽也是深受群眾歡迎。
「蚊驚」是當地人稱呼一種植物的名字。據當地村民了解在院子外一種開著細碎小白花、葉子邊緣呈鋸齒狀的植物,那就是村民們俗稱為「蚊驚」的植物。這種植物以前漫山遍野隨處可見,用途很多,但是現在卻越來越來少了,要到比較偏遠的地方才能採摘到。
據了解有些村民為了保證有蚊驚灰來做灰水粽,從清明節後就開始採摘蚊驚燒灰用蚊驚製作灰水粽,所以當地就有一個俗語:「一升灰一升米。」也就是說,用一升蚊驚的灰,就可以浸泡一升糯米來製作灰水粽。要燒一升的蚊驚灰,約需30公斤的蚊驚。
據說要做灰水粽,用了約300公斤的鮮蚊驚。而這道客家美食的具體的做法是把蚊驚摘下後,放進一口大鐵鍋裡,然後混合幹的芭蕉葉和稻草一起燃燒,燒完後還要等待一天讓灰燼沉澱下來,這就是所謂的蚊驚灰。
把「蚊驚」燒成灰後,還要把這些灰都收集起來裝進布袋中,放到水裡重複煮沸幾次,將灰渣過濾掉,再把灰水靜置,待灰水中的雜物沉澱下來,剩下的灰水就可以用來泡糯米了。
而且製作灰水粽選粽葉也是很講究的,不能選翻青竹葉,不然煮出來的水是青色的,而且粽子會有一股化學品的味道。疊起幾片粽葉捲成漏鬥狀,把在灰水裡浸泡兩天、已經泡得有些金黃色的糯米放進去,再用竹片絲繩纏繞幾下打個結,這樣一個精緻的灰水粽就做好了。
最後將包好的灰水粽用竹絲串好,直接放入大鍋裡煮,不需要再加入其它的作料,至少要煮8個小時。待粽子煮好撈起,打開粽葉,就可以看到米粽顏色呈淡黃色,看起來不但很誘人而且一入口,就感覺到韌勁十足,清香四溢,讓人愛不絕口。灰水粽綠色天然健康老少皆宜,吃的時候加上自製的蜂蜜味道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