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東港區各鄉鎮利用自身天然優勢推進鄉村振興,愈發生動、美麗。為生動展現各鎮的特色旅遊、特色產業,東港區文化和旅遊局、東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東港區總工會、大眾網·日照聯合舉辦「帶你去打卡——東港鄉鎮尋訪之旅」主題系列宣傳活動,對東港區七個鎮進行集中採風,以高質量的圖文、視頻形成專題報導,將全新的東港風貌呈現給讀者。
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5月23日訊(記者 賈小億 見習記者 牟怡曉)順日照市山海路西行20公裡,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優美小鎮,坡上草木蒼翠,溝下溪水潺潺,耳邊鳥鳴清脆,這裡就是中國藍莓之鄉——陳疃。
卞家莊:舊村新貌,花褪殘紅青杏小
卞家莊新面貌(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舉目白牆青瓦,門前花木葳蕤,一棟棟二層小樓錯落有致,陽光照耀下的街道乾淨整潔。這是我們打卡的第一站,陳疃鎮卞家莊。
卞家莊新面貌
卞家莊新面貌
卞家莊新面貌
老人們記憶中的卞家莊並非如今的模樣,曾經的卞家莊坐落在山海路以南,石塊壘砌的房屋年代久遠,低矮的院牆寫滿歲月滄桑。伴隨著東港區「突破三莊、帶動西部」戰略的實施,卞家莊整體遷至交通更為便利的山海路西,重新規劃,包聯建設,曾經的老舊村莊煥然一新,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陳疃鎮盛產藍莓
院前花圃裡玫瑰開的正好,杏子開始結出青色的果實,道路兩旁榆柳成蔭,下面坐著納涼的老者和遊戲的孩童,初夏的風從村莊吹過,也沾染了村莊的恬靜和花果的清香。
1971青少年研學營地: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當——當——」銅鈴敲出的下課鈴聲是70年代校園的記憶符號,循著鈴聲穿過紅磚壘砌的圍牆,我們來到陳疃鎮打卡的第二站,1971青少年研學營地。
1971研學基地
1971研學基地
磚瓦搭建的校舍、系在老樹枝椏上的古銅色銅鈴、成排的大鍋灶、宿舍的大通鋪上被褥平順,小院裡的樹木枝葉繁茂。走進這裡,仿佛走進了一段泛黃的舊時光。
1971研學基地
1971研學基地校舍
「1971」這個名字源自營地的原址,陳疃鎮中心初中。這所建於1971年的中學承載了一代陳疃人的記憶。如今現代化的校舍林立,這處老校舍便閒置下來。懷舊的陳疃人們並沒有讓記錄一代人青春的老校舍閒置太久,他們用匠心將舊校址重新利用起來,在保留現有風格的基礎上,以紅磚、青磚、清水混凝土為主調,將原來的校舍打造為具有建築創意的教育營地。
1971研學基地(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1971研學基地(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建成的教育營地規劃為教育培訓、手工藝術傳統文化區、校園文化展示區、餐飲會議辦公區、國防教育區、心理素質強化區等15個片區,並配套住宿區,營地一改原先的教學為主的功能,將「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作為研學旅行的主線課程體系,突出濱海研學實踐體驗和日照特有手工藝研學實踐教育。
1971研學基地(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生活體驗區(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設施齊全的拓展訓練區、迷彩塗裝的國防教育訓練區,還有探險遊戲、生活體驗、體能訓練等一系列的社會實踐課程的融入,讓這裡成為大人、小孩探究未知、鍛鍊身體、磨練意志的勵志大本營。
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飲其流者懷其源
依山傍水的陳疃鎮位於日照水庫上遊,流經鄉鎮的陳疃河潤澤著沿岸土地,也是匯入日照水庫的重要支流。
陳疃河界碑
日照水庫紀念塔
1958年,為改造自然、造福百姓,日照舉全縣之力建設日照水庫。為了水庫的修建,陳疃鎮居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搬遷,並充分發揚實幹與奉獻的精神,在水庫建設過程發揮了巨大作用。
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日照水庫規劃圖(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1959年6月,日照水庫順利竣工,在此之後的六十年間,這方水庫成為日照市區主要的防洪樞紐和水源地,為城市發展奠定了水利命脈根基,承擔起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等功能。而在修建過程中形成的「擔當、實幹、協作、奉獻」的日照水庫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日照人砥礪奮進。
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
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內
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位於陳疃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建築面積288m,通過「水利·命脈、水庫·攻堅、飲水·思源、水潤·家園」四個篇章展示和場景再現,為市民營造了可視化的城市記憶,進一步挖掘和弘揚了60年前日照水庫建設的艱苦創業歷史和黨員群眾「擔當、實幹、協作、奉獻」的日照水庫精神。
上蔡莊古村落:山水之間的詩情古意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生活在快節奏的城市中,這樣幽靜閒適的山村景色已經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而在陳疃鎮的西北一隅,還存留有這樣一出世外桃源——上蔡莊古村落。
上蔡莊古村落(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村民在河畔洗衣服
上蔡莊的得名可追溯至明代景泰年間,蔡姓居民徙此居住,形成了蔡家莊這處村落。莊村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西、北兩側山脈與五蓮縣接壤,平垛、尖垛、五姑洞幾座山峰彼此相連。山中林木豐富,槐松柏柞枝葉參天,杜鵑藍槿花香撲面。
上蔡莊古村落
上蔡莊古村落
老母洞、佛爺洞、鐵匠爐子,通天流、閻王鼻子、將軍肚子、十八盤、道士路子、一腳路子等自然景觀如明珠般點綴著山莊南麓。上蔡莊的山、垛,奇形怪狀,各有特色,山山有故事,垛垛有傳說。窗戶欞子山上有個窗戶欞子洞,洞口比一般門口稍大些,在山這邊點火,山那邊就冒煙。當地村民誇張的說,「窗戶欞子點上火,洪凝街上冒黃煙」。
上蔡莊村有厚重的歷史滄桑感。100餘座百年老屋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有一處據考是150年前建的房屋,現在仍有人居住。這裡的古民居多為低矮的草房,牆高兩米左右,牆體都是用大小不等的石頭砌壘而成。石頭均產自附近的溝涯河畔,大的有七、八十公斤重,小的和現在的磚頭差不多。
村內古井
上蔡莊有一口古井,據傳是立村後不久打的。井深10多米,無論天多旱,井從未乾涸過。全村500多戶人家,大部分都吃這口井的水。扣井的大石板直徑兩米多,現已斷為兩半。現在仍有人家吃這口井的水。
特色產業:小藍莓託起產城融合大夢想
駛入一條僅容一車行駛的田間小路,路兩旁,一人高的藍莓樹枝幹遒勁,生機勃勃,一眼望去看不到頭,一簇簇紫色的漿果,密密匝匝地掛滿了枝頭。
莓香河畔
禹海藍莓灣田園綜合體,是一家集藍莓、茶葉、林果、花卉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和農業休閒旅遊開發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開發企業。園區著力打造日照西部獨具特色的旅遊接待中心、山東生態農業旅遊新地標、美麗鄉村示範基地。
蘭香食品有限公司與當地特色藍莓產業相融合,創新生產藍莓麵包、藍莓蛋糕、藍莓月餅等系列藍莓產品,有效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增收。
莓美噠藍莓樂園
莓美噠藍莓樂園佔地面積200畝,年產值達約6萬斤,產品銷售全國10個省市。現已布局建成有機種植、食品加工、分銷/物流、品牌推廣、食品銷售、休閒觀光於一體的藍莓生態全產業鏈。莓美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近億元打造2000畝藍莓標準化種植基地,2014年榮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藍莓產品
藍莓為何會在這裡紮根繁育?2005年,研究藍莓種植的王賀新教授想找一塊地方試植藍莓,土壤檢測發現,陳疃鎮的土壤偏酸性,正好適合藍莓生長,從此這種藍色的漿果便在陳疃鎮扎了根,成為了託起產城融合的支柱。
在陳疃鎮,還有許許多多的驚喜打卡地,小編均有幸一一領略。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一組高清大圖,奉上陳疃品不盡的美!
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一角的亭臺迴廊
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的足球場
陳疃河畔落日(大眾網攝友團王偉時 攝)
陳疃河畔
百果園中的採茶婦女
慄香園
慄香園
覽良田萬頃,賞湖水粼粼,聽魚蟲鳥鳴,舉目亭臺雨榭,入耳鄉裡餘音,這便是陳疃。小滿剛過,正是藍莓成熟的季節,不妨順著藍莓的果香,尋著此行的路線,赴一場與湖光山色的約,來到世外桃源般的陳疃鎮,邂逅一段靜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