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風光【臺北 蔣介石 士林官邸】處處都是故事和美景

2020-12-17 清流溫郊

士林官邸是蔣介石到了臺灣後的住所,此前在日據時為總督府的園藝支所,臺灣光復後,被省政府士林園藝實驗所接收。士林官邸位於福山山系,三面環山,地形猶如口袋,既利防衛,也合乎中國人所謂藏風聚氣的格局。蔣介石從1950年入住,到1975年辭世,在這裡度過26個春秋。1996年,官邸首度開放市民觀賞園藝與休憩使用。

這是官邸的第一道防線,看似很簡單用幾塊磚砌起一的,其實不然,它是用鋼板包紮焊接起來的,四個方向有鋼板門,可經受手榴彈的轟炸。底部有四個機槍眼,在突發事件時可以360度無死角向外掃射。

官邸的警衛部隊相當部份駐紮在這裡,也是整個警衛部隊的指揮所。

這是官邸的衛兵營房,仿佛給人有種硝煙尚未散盡,充滿戰爭緊張氣氛的感覺。

裡面還存放著蔣夫人的座駕。這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製造的凱迪拉克5031cc四門七人座轎車。整個車身包括玻璃、輪胎都是防彈的。宋美齡於1988年至2004年在臺灣期間,一直乘坐這輛汽車。

士林官邸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始建於1908年,日據時代是總督園藝所。1949年國民黨從大陸敗退後逃到臺灣,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先是住在草山招待所(陽明山),1950年5月遷入士林官邸,直至1975年4月蔣介石辭世,蔣夫婦在此居住達26年之久。

士林官邸三面環山,後來山脈氣勢十足,左有青龍右有白虎,風水極佳,非常迎合蔣介石心意。園內紅梅點點,素影橫斜,暗香浮動,奇花異木,爭奇鬥豔,亭臺樓榭,曲徑通幽。

蔣去世後,宋美齡移居美國,此後,宋美齡曾經三次回到臺灣,都居住在士林官邸。第一次是蔣介石逝世周年紀念。第二次是1986年,蔣介石百歲冥誕,這次一住4年之久,中間歷經蔣經國、蔣孝文、蔣孝武先後病逝的天倫喪痛。第三次則是1994年,探視重病的外甥女孔令偉。

這裡曾經是臺灣最神秘的地方,它不僅是蔣介石居住了26年的家,更是當時臺灣重大政策的決策中心。在戒嚴時代,這裡十步一崗,五步一哨,並被層層電網包圍著。官邸的下面,還藏有秘道,直接通往直升機坪。原本這條秘道仍屬「最高機密」,知道它存在的人屈指可數。這個士林官邸最大的秘密數年多前才被爆出,而爆出秘密的人正是陳水扁,只為證明自己無意逃亡。昔日的歷史,今天的故事,為士林官邸平添許多話題性,也深深地吸引著我們一探究竟。

在檳榔樹青松掩映下的蔣公館,也就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居住了26年的住所。這是一棟二層小洋樓,西式的建築風格,墨綠色的牆壁,灰白色瓦頂,明淨的玻璃門窗,白石欄杆,樓旁用鐵皮搭建的門崗房,就是樸素大方的一處小院。

「凱歌堂」建於1950年,外觀為紅瓦,是蔣中正夫婦做禮拜的教堂。。周聯華曾任該堂牧師。該建築在2000年7月14日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之後於2005年5月25日被指定為國定古蹟,2011年1月2日開放。

「凱歌堂」這個名字是在抗戰勝利後,為紀念從重慶凱旋南京,將南京官邸的禮拜堂命了這個名字,意為「凱旋之歌」,後來再帶到臺灣有紀念抗戰勝利之意。

這座小教堂建於1950年,是蔣介石夫婦做禮拜的地方,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和尼克森先生也曾在這裡聆聽講道。堂內陳設簡單,屋頂上吊著西式水晶燈,地上鋪著紅地毯,蓋著紅色臺布的桌上放滿鮮花,牆壁上貼著十字架,一排排深慄子色座椅排列整齊,第一排過道左右各放兩把紅色靠背的大椅子,據稱右邊兩把椅子是蔣介石夫婦的座位。因為宋美齡是虔誠的基督徒,所以特別設立了這個簡單而莊嚴的凱歌堂,蔣家後代多在此完成婚禮及受洗。蔣的後人亦有到此舉辦過婚禮。

「新蘭亭」三個字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所書。總給人有種人去樓空的悽涼感。

新蘭亭建於民國三十九年,又名壽亭,為中式四角狀建築,是每年蔣公作壽的地方,也是舉辦各類蘭花展覽之地。慈雲亭建於福山之上,為兩層樓方形亭,是老總統為懷念母親所建。」

新蘭亭後花園的花圃,鮮花爭奇鬥豔,美得讓人窒息。

從花園可以看出蔣介石和宋美齡各自的喜好和風格,一個完全西化的知性女子和一個仍然殘留著封建思想的軍閥官僚的結合,卻猶如這花園般令人驚異地和諧。不過,宋美齡自從和蔣結婚以後,喜歡上了國畫,拜國畫大師黃君璧、張大千等為師,畫蘭、畫竹、畫山水,幾達廢寢忘食境界。據說外界曾懷疑宋美齡之畫有請人捉刀代筆之嫌,宋美齡於是選在孔子誕辰紀念日,邀請各大國畫名家餐敘,餐後當場揮毫,展現畫技,從此無人再持疑心。

士林官邸造就了很多自然引蝶、引鳥的條件,這裡的腐爛木頭是不能移走的,目的是讓鳥兒有蟲子吃。

士林官邸處處顯現出溼地公園的氣息。

士林官邸種了很多樹叫「千層樹」,手是不能摸的,有劇毒。當年宋美齡有皮膚病,這種散發出的毒氣可以治療宋的皮膚病病。這叫以毒攻毒吧。

這裡原來是菜地, 專供官邸裡面無汙染的疏菜。

士林官邸的玫瑰花,有400多個種類,其中最吸引民眾的就是彩虹玫瑰,每片花瓣上顏色都不一樣,而且互不染色,民眾嘖嘖稱奇,大家爭先搶拍留念,

「官邸」是臺灣對領導人住所的稱呼(由公家提供的高級官員的住所,區別於『私邸』)。

整園區內主要分為官邸和花園兩個部分,這是花園部份。

這個花園因為在日據時代是園藝管理所,所以總是花團錦簇,包括中式庭園和西式庭園。另外,還有玫瑰園以及露天音樂座,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花展。

士林官邸,蔣介石在此生活了26年,在1996年前是神秘且不可親近的禁地,在逐步向軍方爭取之後,逐步開放,直到2003年1月正館2樓起居室開放後已經算沒有秘密了。

這棵松樹跟家鄉的松樹長得一模一樣,覺得特別親切,為此特留下了一張婧照,供沒去過的親們欣賞。

這是每年為蔣介石做壽的慈雲亭。

相關焦點

  • 2019春遊臺灣之「士林官邸」生態園
    2019年4月9日隨大陸某觀光團,遊逛了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的 「士林官邸」,參觀了士林官邸花園、凱歌堂和玫瑰園,玫瑰園據稱是專為宋美齡所造。這裡鮮花盛開,不乏花卉欣賞。對臺灣人來說,這是一個「皇室」寓所而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地方。
  • 臺灣臺北士林官邸,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舊居,看看蔣介石有多浪漫!
    來到臺灣旅行,士林官邸是一個必去的景區。士林官邸位於臺北市,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到臺灣後的居住地。士林官邸環境優美,種植了很多花草。心形的通道,滿滿的愛意。宋美齡特別喜歡玫瑰花,所以蔣介石就從各地引進珍稀品種的玫瑰,建了一個玫瑰園。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士林官邸
    臺北士林官邸臺灣行第3站,我們來到了蔣介石官邸---臺北士林官邸。臺北士林官邸是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居住時間最久的官邸,這裡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在臺灣的家,他們夫妻二人於1950年入住士林官邸,在這裡居住了26年之久。
  • 士林官邸裡的蔣介石
    他和宋美齡在這裡下棋、畫畫、看電影,度過了26個春秋《環球人物》雜誌駐臺北特約記者蕭師言蔣介石臺北故居士林官邸自1996年開闢為公園以來,堪稱臺灣最熱門的景點之一。然而,每個到此參觀過的遊客,都遺憾未能一窺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生活起居處,也就是官邸正館。2011年1月2日,這個遺憾不復存在了。
  • 走進士林官邸:褪去"神秘外衣"的蔣介石舊居(圖)
    蔣介石的臺北舊居正逐步脫去最後的「神秘外衣」,從一個歷史場域變為一個文化場域,向民眾敞開大門  水泥構造、墨綠色的外牆,西式建築體、中式家具陳設。走在池塘、假山、小徑邊,更能感受到一種中式園林的意趣。  這就是蔣介石夫婦位於臺北的舊居「士林官邸」正館。
  • 「臺灣見聞」之臺北士林官邸「正館」,萌萌的蔣公紀念章
    捷運士林站的指示牌在臺灣旅行,一般不用擔心會迷路,這不,在臺北捷運士林站下車後,一出站臺就看見了這個路牌,我們的計劃就是這兩個地方,士林官邸和士林夜市。以往的戒備森嚴,讓社會大眾難以想像蔣家生活,今天廬山真面目掀開,原來士林官邸裡,也有與市井小民一樣的家庭和樂、感性溫馨一面。
  • 臺北士林官邸:蔣介石夫婦曾住了26年,如今向所有人免費開放
    臺北士林官邸,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住所。在日本佔領時期,此地曾經是總督府園藝所用地。後來蔣介石敗退臺灣,這裡就被選為「總統官邸」,蔣介石這一住就是整整26年的時間,直到1975年因病去世。這就是蔣公館,是一棟兩層樓的小別墅,樓下是會客室,樓上則是蔣介石夫婦的臥室。眾所周知,宋美齡是一位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先進女子,而蔣介石則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領袖,兩人喜歡的風格也是截然不同,所以造就了士林官邸中西結合的美妙畫面,一點也不覺得突兀。圖為士林官邸內清幽典雅的風景。
  • 民國秘史:蔣介石最愛的別墅美廬,和他最神秘的官邸士林官邸!
    老蔣受此剩激,乃決定下山另幫地,他看中了位於士林區的臺灣大學「毒蛇血清研究所」所在地,立即開工興建,很快便建成了這座堪稱全臺島最神秘的地方一一「士林官邸」。官邸的主建築是一幢二層樓的歐式洋房,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梁、柱等主要結構國部分則採用了當時甚為罕見的RC鋼骨結構,堅固異常,炸彈都根難炸垮。
  • 孟夢:環島走臺灣二,士林官邸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於我們這些西北大漠看慣了滾滾黃塵的人來說,滿眼都是美景,滿心都是喜悅。嚴帥指著路旁疾馳而過的樓廈、山水、隧道,不斷地給我們介紹著臺北的方方面面。他告訴我們,剛穿過的隧道叫自強隧道,稍遠處的建築是東吳大學,陽明山上住過張大千、林語堂、錢穆等等名人,臺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卻有一千四百萬輛摩託車……大巴行駛了四十多分鐘,到中山北路和福林路交界處,這裡就是士林官邸。
  • 走進神秘士林官邸 探秘蔣介石晚年生活(圖)
    蔣介石從1950年入住,到1975年辭世,在這裡度過晚年26個春秋。  士林官邸外花園區自1996年起闢為公園,成為臺北熱門景點之一,唯有蔣家起居、會客的正館,始終籠罩著神秘面紗。1月2日,一場隆重的開館儀式在正館前舉行,當天下午起,民眾就可入館一窺堂奧,體驗昔日蔣宋生活點滴。
  • 蔣介石士林官邸開放供參觀 被曝藏有秘道(圖)
    蔣介石從1950年入住,到1975年辭世,在這裡度過晚年26個春秋。士林官邸外花園區自1996年起闢為公園,成為臺北熱門景點之一,唯有蔣家起居、會客的正館,始終籠罩著神秘面紗。1月2日,一場隆重的開館儀式在正館前舉行,當天下午起,民眾就可入館一窺堂奧,體驗昔日蔣宋生活點滴。
  • 走進士林官邸正館「觸摸」蔣介石夫婦晚年生活
    中新社臺北1月2日電 題:走進士林官邸正館「觸摸」蔣介石夫婦晚年生活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臺北士林官邸正館2日正式開放,公眾有機會「觸摸」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晚年生活的場域。  從1950年3月31日住進士林官邸,至蔣介石1975年4月5日辭世,蔣介石夫婦在此生活長達26年。
  • 小宋視角:臺北士林官邸——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
    臺灣省士林官邸,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早期屬日本佔領時代總督府園藝所用地, 後來成為蔣介石在臺灣的住處,也是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士林官邸主要包括:士林園藝所、園藝展覽館、歐式花園、中式庭園、蘭亭與噴泉,及做禮拜的凱歌堂,外花園有溫室盆栽和玫瑰園內花園為中西合稱庭園,有假山奇石造景,花木扶疏絲蔭遮天,在豔陽高照下,可讓你清涼一下!又可享受席地而坐聆聽演奏,一種不拘形式的音樂盛宴。臺北士林官邸,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臺北士林官邸,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
  • 士林官邸:沉澱在歲月中的浪漫與美
    8月1日電 題:士林官邸:沉澱在歲月中的浪漫與美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玫瑰花園種著夫人最喜歡的玫瑰,周圍則環抱著先生鍾愛的梅花」,臺北士林官邸志工楊涵雲介紹說,官邸現正力推2017年系列特展「牽手情」,主題是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的愛情故事。
  • 臺北士林官邸全面開放 蔣家私密空間曝光(圖)
    任成琦攝蔣介石的床鋪,書桌,愛看的書籍,晚年用過的拐杖都首度公開亮相。宋美齡作畫的畫筆,她和蔣介石每天早上一起用餐看報的地方,甚至兩人閒暇時愛玩的跳棋也一一展示。本是「外人止步」的臺北士林官邸二樓,近日正式對外開放。1月31日,臺北飄著細雨。
  • 蔣介石退臺後,除了士林官邸外,他還建造了哪些「行宮」?
    蔣介石退臺後,除了士林官邸外,他還建造了哪些「行宮」?「行宮」,古代指皇帝出巡時沿途建立的供休息、打尖、住宿的地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就有關於行宮的記載。
  • 士林官邸正館開放 蔣介石住26年每日向母親行禮
    小客廳壁爐上掛著蔣介石母親王太夫人的照片,這裡常與隔壁的餐廳合併,作為電影放映室。(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環球網1月4日消息,蒙上神秘面紗長達60多年,從未對外曝光的蔣介石士林官邸正館,經過兩年多整修後已經開放民眾參觀,大批大陸觀光客和臺灣民眾必須排隊領號碼牌,分梯次入場參觀,即使是周一上班日都有不少遊客前往。
  • 蔣介石在臺灣住了二十六年的士林官邸,現在已成著名景區。
    前段時間隨旅遊團來到臺灣觀光,其中大陸遊客選擇比較多的一個景點,就是蔣介石和宋美玲在此居住並辦公的地方士林官邸。1949年臺灣省政府在此興建外賓招待所七幢。蔣介石遷移臺灣前夕,由當時的省政府主席陳誠親自甄選所謂「總統府邸」地點。因此地環境清幽,三面環山,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選定這裡為所謂「總統官邸」。
  • 臺北草山行館官邸,蔣介石宋美齡敗退臺灣後的第一居所
    草山行館位於臺北市近郊北投區湖底路,陽明山公園第一停車場旁。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草山行館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招待所。1920年,裕仁訪問臺灣,為迎接這位日後天皇特建造了這處別墅。1949年12月,國民黨政府遷臺。12月10日,蔣介石、宋美齡抵達臺北後,第一個晚上就住進了草山行館。
  • 憶往昔,走進塵封的歷史——訪臺北士林官邸、國父紀念館
    今天行程第一站——士林官邸。著名的臺北士林官邸為蔣介石、宋美齡官邸。兩層瓦頂水泥洋房,外牆漆成深綠色,與背後的青山綠樹融為一體曾經戒備森嚴的官家宅邸,也撩起了它神秘的面紗,滄海桑田,靜止的空間,流馳的歲月,一切似乎都未改變,一切似乎早已變遷現在的士林官邸是臺北市的第一座生態公園,整個園區花木扶疏,綠蔭遮天,群花競秀,景色清幽庭園造景設計精緻,蟲鳴鳥叫、景色秀麗,如今是民眾休閒遊憩的絕佳場所第二站——國父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