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老師
「你在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像憑空捏造。」
快手上現在最火辣的主播是誰?
不是曾經地動山搖的牌牌琦家族,不是「一給我裡giaogiao」的giao哥,也不是撤碩美食家老八,而是人稱滄州泫雅的郭老師。
文章開場那個現在盛行於抖音的bgm,正是來自郭老師的郭言郭語集。
除這串成語亂用外,這本郭言郭語還包括——集美們(姐妹們)、米hotel(獼猴桃)、新居(香蕉)、繆克(milk)、李你汁(荔枝)等等。靠著這些口齒不清的新詞彙,郭老師出圈快手,橫掃B站,成為了鬼畜區和表情包界冉冉升起的一顆巨星。
幾天前,#郭老師直播和老公打起來了#的話題,在微博熱搜上掛了一整天,可見其紅火程度。
至於到底為何這麼火?
可能得感謝一下B站。
郭老師是誰?
郭老師,真實姓名郭蓓蓓,94年生人,快手主播。
目前,在快手,一共有三個帳號,「愛吃食物的女孩子」、「郭子」和「達玲」。粉絲數量分別為粉絲數分別為210.4w、63.4w、23.3w。
其中「達玲」是她愛人的帳號,但由於郭老師經常被快手封號、禁播7天,因此,「達玲」也基本算是主號的備用號。抖音一個,粉絲240萬,微博一個,粉絲63萬。
她的發跡史,郭老師曾在自己的直播裡說起過。不知真假。
那段口述裡,說最初玩直播是為了還債。
2017年,那時她也還是個開著美顏《學貓叫》的普通主播,粉絲寥寥無幾,她還沒有看到希望。
之後,郭老師用一年的時間改變了局面,她改換路數,關掉了美顏,跳起了莫名其妙的舞蹈,拿到了土味視頻的入場券。
到了2018年年底,她已經是擁有20粉絲的小主播了。
但,正如今日時常發生的「被迫」下播情況一樣。2018年年底,「迷人的郭老師」被快手官方認定為A類犯規(涉及色情),就這麼涼了。
嘗到甜頭的她當然不可能就此打住。郭老師立刻就開了小號,東山再起,但半年後再次因A類犯規被快手封號。
到這裡,她都並未能成氣候。
直到,「愛吃食物的女孩」的出現。
2019年10月,一個吃米hotel的視頻,讓郭老師成為B站up主們的必備素材。這是郭老師命運的轉折點。
她深知形勢將大好,所以趁熱打鐵,推出了水果全家福:次莓、相居、牛奶milk、紅心火龍果兒等等。
油膩的頭髮、尖銳的嗓音、時不時的尖叫,這個從頭邋遢到位的26歲主播,就這樣靠著源源不斷的新鮮素材,持續屠榜B站。
這場人類行為迷惑大賞,B站的鬼畜文化和玩梗風潮,功不可沒。如飯圈黑話,在各大搞笑剪輯和段子手的配合下,郭老師的諧音梗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大家興致勃勃的搬運、二次創作,離開B站,進入微博,成為了網友們的狂歡。自然的,郭老師也就成為了土味界的扛把子,更是土味女主播第一人。
只用了5、6個月的時間,齜牙咧嘴的郭老師乘坐著刷刷刷~的穿雲箭,郭語文化正式燎原。
但同時也有無數路人看了她的視頻後,疑惑地皺眉,打開搜索欄敲下問句:
——這是怎麼火的?
——她在幹什麼?
——生理性不適
圍繞著郭老師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有人認為她在直播中不美顏無濾鏡,充分展示自我,真實真誠,因此入坑;有人認為她創造出了某種能引發身份認同的情緒,因而得到追捧;
更有甚者,將她捧高到了,代表多元化女性力量對抗世俗秩序的位置。
??????
用文科黑話包裝一遍又一遍。
就這樣,奇特的郭老師,居然被穿上「世人皆醉她獨醒」的外衣,成為了被大眾娛樂裹挾的無辜者。
低俗、病態、扭曲和獵奇=真實?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這句話經常被用來解讀郭老師以及同款風格的主播們。
只不過,細思極恐,如果真性情等於直播放屁、當眾聞襪子、飈髒話、謾罵他人、隨意講黃色笑話,那娛sir真的要替大家十數年的受教育生涯感到悲哀了。
某些成長的中二時期,或許的確有人把嘴臭和沒教養解釋為「直率」和「真性情」。
但當郭老師在直播間裡放屁、打嗝、噴鼻涕、摳腳,大批量網友和彈幕說「這是真實」「這就是私底下的我們」;
非要跟同行連線,辱罵、甚至口出狂言問候對方全家,都可以用後來對待聾啞人的溫和態度消解,並美化為不是單純的「惡」時,娛sir還是嚇了一跳。
這種瘋癲,看不穿也罷。
網絡世界,對所謂「真實」的追求,真的到了這般令人髮指的地步了嗎?
我們接受的教育難道不應該是「不欺暗室」「君子必慎其獨也」之類的嗎?就算這太過理想化,也不該推崇去社會化的粗鄙行為是「真性情」和「反審美單一」吧。
同樣都是真假難辨的人設,攻擊性格溫柔,長相甜美的主播不該是政治正確,而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更不該成為被當面或者背地裡辱罵的對象。
人與人相處,展示出基本禮節就是「虛偽」嗎?保持自己的「得體」真的不需要嗎?
老生常談,瘦、網紅臉本質上不是原罪,真正犯錯的是對女性長相、身材評頭論足的「直男癌」審美習慣。
不是要一桿子打死郭老師,認為她的存在是不對的、沒有價值的。而是沒必要非讓郭老師成為亞文化的代表,非給披上一層正向引導作用的強行價值觀。
——「郭老師向世界表達自我完整的脆弱與強大,是對平民階級的偶像文化有所隱喻」
???這強行閱讀理解的能力,本平民謹代表我全家投出反對的四票。
——「在尊重與認同基礎上產生了具有「言論自由」「真我表達」「女性自我做主」等的社會價值。」
文科黑話關鍵詞沒用上,差評。
其實,上這麼高的價值,大可不必。
既然販賣的是「真實」,倒不如坦坦蕩蕩的承認:大部分人不過是抱著滿足獵奇心態看上一下,還比較有說服力。
可以看,但捧高至所謂的自我表達、女性展示多樣化,得慎重。
本質上賣醜的網紅和開足美顏濾鏡的網紅,並無任何區別。都是迎合市場,博取關注換來直觀收入的產物。
公眾號「青年橫財發展會」曾取樣小主播提供的真實收入數據,再利用在線觀看人數與收入之間的相關性,估算過郭老師的收入:
截圖來自青年橫財發展會
當然,這也只是一個估算的結果,真實的數據是多少大概只有快手和郭老師知道。
收入數字是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數字足以驅使郭老師做出諸如聞襪子、謾罵同行之類的行為。
回顧一下前日的熱搜,郭老師要是真如視頻那般「瘋癲」,怎能在被質疑婚姻的時候,給出如此冷靜、理性的回覆:「人家上直播間是看開心的,不是幫你斷家務事的。」
無論是郭老師還是更早之前同款路數的劉波,他們都清楚的知道觀眾想看什麼,知道怎麼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流量。
套一句很網紅的臺詞「過著次要的生活,以為自己不是代價」。
別傻了,無論是郭老師還是美顏網紅,她們都不是代價。傻乎乎地看著視頻咯咯笑,刷著彈幕「我私下也是這樣」、以為這是「多元化」、將郭老師捧高到「平民文化隱喻」的你,才是代價。
快手:努力向「上」和「郭老師」之間的撕扯
超過3億日活的快手,正在盡力撕扯掉刻板化、地域化、low的標籤屬性,今年尤為努力。
從成為2020年央視春晚的獨家互動合作夥伴開始、到2月22日的「沙發喜劇秀」與喜劇人的大面積聯動、到2月29日與UCCA聯手的線上音樂會、再到周杰倫首檔綜藝《週遊記》的獨家冠名。
快手一直在努力「向上」。
這種「上」是相對於與原本快手發家的路徑——「用一個又一個的草根網紅,收割著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而言的用戶和品牌的提升。
熟悉快手的都知道,快手早期種子用戶與主播基本都是以北方方言為主,在北方地區傳播度較高。
大眾較為熟悉的,算得上出圈的頭部主播,基本都能在「郭老師」身上找到共通點。有人稱之為「平民」、有人稱之為「草根」,但更多的人,將這些界定為「low」。
Giao哥、郭老師、二驢、祁天道、Lao方丈、高迪、牌牌琦,再早一點的劉波以及聲名遠揚的天佑等等。
他們都帶著標誌性的北方口音與特色,不論是喊麥、社會搖還是「一給我裡giaogiao」,主打的都是老鐵文化,快手甚至一度被認為是「東北人」的快手。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快手,「歇斯底裡」一直是男主播的天下,郭老師算是第一位打開這個局面的女主播。
而快手長期「頭部草根明星、中部垂直創作、尾部視頻社交」的供給格局,使得早期在快手打下天下的主播擁有了難以撼動的地位,如果不被封號或禁播。
也因此,不管是用郎朗、蕭敬騰、還是李誕,「郭老師」等於快手的印象標籤,恐怕還得撕扯上一段時間。
撕扯開的難度有多大?
2月29號的那場音樂會,連線了紐約的坂本龍一、波士頓的劉與操和郭雅志、合肥的馮昊、上海的張夢、北京的龐寬等九位音樂人,在線觀看超過300萬人。
整個直播,從搖滾到民樂,從電子音樂到先鋒的實驗多媒體音樂,要多「上」有多「上」,但這一切,都不如郭老師和她老公在直播掐架來的有熱度。
人們提起快手,依然是二驢怒懟王祖藍的尷尬場面、社會搖的疑惑不解又上頭,被封的天佑以及各種擦邊球,如今新增了一個郭老師。
當然這跟快手一直以來的佛系運營也有關係。
坂本龍一在線直播,要是換成短視頻友商,娛sir覺得能吹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