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產業新聞 齊文慧
近日,老字號餐飲品牌「狗不理」發布消息稱,因實際經營狀況困難、形勢發展需要,決定從新三板退市——狗不理包子上市只有不到五年的時間。
狗不理包子的退市,引發了大家對於中華老字號的熱議。畢竟,老字號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個物品、一個品牌,更是一份情懷、一張地域飲食文化的標籤。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老字號企業有16000多家,後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28家。在這1128家老字號中,只有10%的企業發展勢頭良好,40%能維持盈虧平衡,剩餘50%都是慘澹經營或者持續虧損狀態。
但在新常態下,老字號企業受到現代經濟的猛烈衝擊,效益不斷下滑、規模不斷下降。經過百年沉浮,我們不禁思考,老字號除了「老」還留下什麼?
來天津別吃狗不理,來北京別吃全聚德
曾幾何時,中華老字號承載著質量、信譽和文化記憶,得到更多國家政策的扶持,也得到人們更多的信賴。而如今,口味一般、服務一般,價格奇貴成為老字號的通病。
狗不理包子的過高價格早已備受爭議,一個便宜一點的狗不理包子需要五六塊錢,而貴一點的則需要二三十塊錢,隨便吃一頓則動輒上百。
而狗不理之所以能夠馳名國內,就是因為它味道鮮美,做法考究。雖然現在狗不理的名頭未改,但味道卻已大不如從前。在各類點評軟體中更是差評如潮,丟盡了百年老字號的顏面!
為了轉型,狗不理也在多方面做出努力:上市速凍產品,迅速開分店,試水線上經營。同時,狗不理也嘗試跨界多元化經營,進軍咖啡和益生菌市場,甚至將眼光轉向健康業和美容業,賣起了眼罩、面膜等護膚品,但效果均不理想。
與狗不理類似,曾經的「烤鴨第一股」全聚德也面臨著尷尬處境。數據顯示,2019年全聚德的餐飲業務接待賓客共658.92萬人次,較2018年減少了110萬餘人次,較2017年減少了逾145萬人次。
不過,全聚德的投資收益卻呈現出逐年走高的態勢。近三年,全聚德的投資收益分別為3567.21萬元、4061.4萬元和5517.43億元,其中2019年投資收益佔當年淨利潤的123.64%。
賣烤鴨還不如投資掙錢!全聚德又將其中華老字號的招牌置於何處?
此外,在餐飲行業,廣州醉瓊樓、牡丹大酒樓、凱萊大飯店、牡丹大酒樓等老字號都已關店結業。
曾獲得「服裝定製『唯一』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絲綢第一品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項殊榮的中華老字號瑞蚨祥,如今也因為經營不善、產品單一等問題,徒留一個老字號的外表。
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同仁堂也因其子公司委託生產企業回收過期蜂蜜的違規行為,讓品牌形象蒙塵。
如今紅遍大江南北的金字招牌,如今卻被時代無情拋棄,人氣漸衰,增長乏力。
老字號不能倚老賣老!
2006年,商務部啟動振興老字號工程;
2008年,商務部聯合14部委發布《關於保護和促進老字號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7年,商務部、發改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年,國貨復興,老字號再次得到政策大力扶持,獲得財政、金融方面的幫扶和傾斜;
2020年,由於突發疫情,政府繼續加大對老字號的財政補貼。
……
「隔開了動蕩市場的詭譎變幻,有些老字號就像個被保護到髮絲的巨嬰,在政策營造的溫室中肆意打滾。」如此全面的政策扶持和保護,反倒成了一種「枷鎖」,讓中華老字號習慣了「倚老賣老」,習慣了被保護,卻失去了主動革新求生的能力。
無論什麼品牌,其產品都是競爭核心,不然註定會被市場所淘汰。老字號更是要抓住產品特色,呈現適合現代人口味的傳統味道。並且不斷創新、適時調整,滿足不同時代的消費需求。
同時,老字號更應該仔細分析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對公司戰略進行針對性調整,順勢而為,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特別是疫情時期,人們的健康生活理念持續升溫,老字號也可以通過定義健康理念更好地迎合這一趨勢。
從市場營銷方面來看,部分「老字號」企業依舊守著「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老話,忙於生產而不重視市場營銷,更不了解「市場是可以創造的」。片面認為百年品牌就不需要再進行品牌宣傳和傳播工作,忽略了在當今信息爆炸的年代,產品同質化以及傳播的速度逐漸培養了消費者的挑剔眼光,如果不能保持持續且新穎的傳播,就很容易被消費者遺忘。
結語
老字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承載著獨特傳統技藝、精深服務理念和商業文化精髓,是彌足珍貴的自主品牌。我們希望看到老字號企業能走出一條穩中求進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抬高價格,倚老賣老。
希望中華老字號,能將百年輝煌繼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