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中華老字號」大有豐醬園等待新活法,承載百年記憶的老廠房...

2020-12-17 騰訊網

「中華老字號」在沉默中等待

——商丘大有豐醬園百年沉浮紀事

記者 郭文劍

引 子

突然想去看看商丘古城內的「中華老字號」大有豐醬園,儘管記者知道作為國有企業的河南商丘大有豐醬園已依法宣告破產4年了。

上周末,如願以償。位處商丘古城內中山西三街路北,楊成武將軍30年前題寫的「大有豐醬園」廠名依然在那個有50年歷史的簡易大門上頭掛著。廠區內很安靜,生產車間只有兩三個工人在手工製作鹹菜。院子裡成排立著成百上千的醃菜大缸,很多都是空的。揭開一個曬制醬蘿蔔的大缸,醬香撲面而來,滿滿的大有豐味道。最後排的醬油、食醋車間門鎖生鏽,被瘋長的雜樹野草所包圍。門口的兩層職工宿舍樓早已人去樓空,幾十年前的鍋爐房還在,廠區西北角因拆遷一片瓦礫……

大有豐醬園被依法宣告破產後接手廠長的張齊華,之前在廠裡已工作30年,其中擔任大有豐醬園主管銷售、供應的副廠長已12年。「大有豐醬園破產後的善後處理和維持生產,是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我要守護好這個老字號!」張齊華向記者展示著他存放的大有豐醬園歷史榮譽證書,很堅定地說。

與張齊華一樣堅定的還有退休後被聘請看門守攤的馬勇。今年60歲的馬勇退休前已在大有豐醬園工作了38年,而且曾是負責技術、生產管理20多年的副廠長、工程師,是大有豐醬菜傳統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老馬說:「大有豐醬菜經歷了370年歷史傳承,是商務部命名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我是傳承人之一,有生之年我要守著它,等它復甦興旺。」

記者與大有豐醬園的兩位守護者在交談

大有豐的由來和新生

從馬勇保存了幾十年的《商丘縣商業志》和他長期留心整理的材料中,百年老字號大有豐醬菜由來演變的脈絡清晰可見。

現河南商丘大有豐醬園的前身是清朝歸德府大有豐醬園,而歸德府大有豐醬園又來源於近在咫尺的亳州。創始人姓李,名大有,字豐年,大有豐醬園因其名字而得名。

說來話長。據傳,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戰亂不息,李大有五世祖、南京商人李氏舉家逃難落腳到亳州,做絲綢、染布生意,兼營祖傳醬菜、藥膳滷菜店。清順治八年(1651年),李家生意傳到李大有這一代。李大有的名字與《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的「大有」卦名巧合,有氣運充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意思,因此李大有創辦的醬園一開始就亮出「大有豐醬園」的商號。由於經營有方,商運通達,李家醬園生意不斷壯大,在亳州相繼發展成「春陽齋」「紫陽齋」「大有豐」「大有厚」等四家商號分店。

清道光十年(1830年),李大有的孫輩後人傳承光大祖傳基業,將大有豐醬園從亳州整體遷往歷史厚重、商業繁華、有「八大家七大戶」超強購買力的歸德府城(現在的商丘古城),專營醬菜一業。此時,歸德府有一位經營北方風味醬醃菜、很有名氣的孟春發師傅。大有豐醬園以重金相聘,「收編」孟春發師傅加盟。老字號強強聯手,歸德府大有豐醬園由此笑傲江湖。

作為歸德府大有豐醬園的第一代醬醃菜大師,孟春發師傅將自家精通北方風味所長與大有豐醬園原有的南方風味祖傳技藝相結合,並吸取亳州、濟寧「南北二州」醬醃菜技藝之精華,精心研究,不斷改進工藝,很快讓歸德府大有豐醬園南北風味兼具的醬醃菜名氣大振,留下「南有紫陽(亳州紫陽齋醬園),北有玉堂(濟寧玉堂醬園),中有大有豐,三家醬菜美名揚」的業界和市井佳話。

世事無常,造化弄人。歸德府大有豐醬園在之後動蕩飄搖的歷史大變局中逐漸走向敗落。抗日戰爭時期,日偽侵佔統治商丘古城,難以為繼的大有豐醬園商號分裂成「北大有」和「南大有」。解放戰爭時期,「北大有」被先是起義投誠、後成為我黨地下工作者的國民黨軍官丁保仁與其他幾位國民黨軍官合股經營,並改商號為「仁記大有豐」。「南大有」後來又分裂成「榮記大有」和「蘭記大有」兩個商號,其中「蘭記大有」以李大有後人李秀蘭的名字命名,因李秀蘭出嫁很快解體,「大有豐醬園」從此告別了李大有的家族傳承。

解放後,「榮記大有」作為私營工商業改造對象被取消商號納入公私合營醬菜企業中。「仁記大有豐」於1951年以官僚資本被收歸國有,改商號「公記大有豐」。當年,「公記大有豐」生產的五香大頭菜出口朝鮮,成為我抗美援朝的軍需品。由此,大有豐醬園經歷了整整300年的家族傳承、顛簸流離,在新中國成立後完成了國有化的華麗轉身,重獲新生。

大有豐醬園大門

大有豐醬菜依然在生產

大有豐的負重和回歸

新中國初成立,百廢待興。人民翻身做主,建設新中國的熱情空前高漲。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工業,大有豐醬園數百年積累的勢能被賦予新的使命,也迎來爆發的時刻。

儘管改稱「公記大有豐醬園」,名字畢竟還是舊時代的烙印。1953年,收歸國有的「公記大有豐」改為商丘縣(現睢陽區前身)醬醋釀造廠。城內城外設立四個門市部,廠內上馬醬油、醋、鹹菜三個車間;繼承大有豐傳統工藝,30多名員工人歡馬叫,生產的五香大頭菜、五香豆腐乳、醬包瓜等鹹菜產品供不應求;當年產值實現30萬元,相當於1952年的12倍。乘勢而上,擴大再生產,1958年更是「吃下」天益齋、天成泰、味和等幾家散落的老字號醬園,廠名去掉狹隘的「醬醋」二字,變成大氣的商丘縣釀造廠。

因大有豐而興的商丘縣釀造廠不再滿足原有的醬油醋鹹菜產品格局,立即上馬白酒車間,不久投入酒精生產,連創奇蹟,因此還得到過當時國家輕工部表彰,被授予「一物多用,一人多藝,為進一步開展綜合利用、多種經營而努力」的大型匾額鼓勵。

商丘縣釀造廠一發而不可收,接下來的手筆更是創造歷史。1966年,為擴大生產,商丘縣釀造廠挺進歷史上白酒作坊林立的商丘縣宋集鄉林河村,在那裡建起白酒生產車間,生產已聞名全省的林河大曲。1968年,林河酒實現國有規模化大生產。1970年,林河酒廠從商丘縣釀造廠分出,劃歸商丘縣工業局領導。8年後,林河酒被評為「河南名酒」,成為聞名全國的「張、寶、林」河南三大名酒之一。

「孵化」好的林河酒廠飛了,商丘縣釀造廠又在酒精生產上發力,於1975年建成一座年產3000噸(後改造成年產5000噸)的酒精塔。第二年,在酒精車間和白酒車間基礎上組建的商丘縣酒精廠再次從商丘縣釀造廠「孵化」單飛,乃至後來一度成為縱橫原商丘縣工業江湖的支柱企業。從1976年起,瘦身後的商丘縣釀造廠將廠址遷到商丘古城中山西三街一號,又回歸到專業生產醬油、醋、醬醃菜、豆腐乳等產品的大有豐原點,從此再也沒有動過地方。1981年1月,釀造廠劃歸原商丘縣商業局管轄,成為國有商辦企業。

1991年6月,商丘縣釀造廠更是恢復了老字號名稱——河南商丘大有豐醬園,廠門上方掛上了楊成武將軍親筆題寫的「大有豐醬園」匾額,直到今天還在。

大有豐醬園的醬依然好滋味

大有豐的輝煌和糾結

改革開放後,回歸本源的商丘縣釀造廠憑藉大有豐醬菜百年老字號的口碑傳承,產品逐漸形成五大系列80多個品種,產品質量和效益連年提升,屢創輝煌。

1982年以來,該廠產品醬瓜、白糖豆腐乳、油辣豆醬、歸德陳醋、芝麻辣絲等先後被評為國家部優產品。尤其是其拳頭產品白糖豆腐乳曾在全省同類產品評比中連續三年名列第一,且榮獲「部優產品三連冠」。另有五香大頭菜等10個產品相繼被評為省優質產品。

廠名恢復大有豐醬園後,1992年5月,原商業部商辦工業司和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學會聯合在大有豐醬園召開了「全國醬曲醅菜技術交流會」,大有豐獨有的醬曲醅菜工藝技術受到全國同行、專家的點讚。河南省原政協主席閆濟民分別在1988年、2009年兩次揮毫題詞,盛讚大有豐醬園「有高技藝醬菜瓜」為「大江以北獨一家」「大河以南獨一家」。1993年10月,商丘大有豐醬園被原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1997年2月,「歸德大有豐」註冊商標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2006年4月,國家商務部啟動「振興老字號工程」,大有豐醬園當之無愧地再次被確認為「中華老字號」,成為河南省首批被商務部確認的四個「中華老字號」之一。2011年12月,大有豐醬菜醃製技藝被省政府、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頭頂著「中華老字號」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光環的大有豐醬園,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從生產經營的角度漸漸顯示出跟不上時代節奏的「老態龍鍾」。歷史包袱沉重,體制僵化,廠長更換頻繁,傳統工藝生產周期長、成本高,市場上個體作坊生產的假冒大有豐鹹菜防不勝防,廠房設備嚴重老化,人才流失嚴重、青黃不接……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大有豐醬園在長期以來的糾結中體會到了切膚之痛。2007年,大有豐醬園醬油、醋、醬醃菜三個產品的生產許可證三年到期需要申請延續,因「廠裡資金緊張」結果只辦理了醬醃菜延續生產許可證,醬油、醋的兩個生產許可證因沒有申請延續而被註銷;2008年8月,大有豐醬園因到期不能償還睢陽區財政局50多萬元的借款,將「大有豐」「歸德大有豐」等三個註冊商標所有權依法以償債方式抵給睢陽區財政局,繼而通過籤訂三方協議,變更轉讓給睢陽區財政局下屬的信鑫公司。大有豐醬園可以繼續使用三個商標,但已沒有所有權,按協議每年需要支付信鑫公司8000元商標使用費。更為離奇的是,2008年12月,時任大有豐醬園廠長宋某代表廠方竟以失去所有權的三枚商標作為無形資產作價與人籤訂項目合作協議,成為第二年在鄭州註冊成立的河南大有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有豐公司)佔股比例15%的「股東」。後來的結果是,合作協議沒有實際履行,宋某因觸犯國有企業單位人員失職罪而服刑。

大有豐的失落和等待

大有豐醬園在無奈的糾結中走到了2013年,終於啟動了破產改製程序。商丘著名民營企業誠實人公司進駐租賃經營,並且繪製了「讓中華老字號大有豐品牌煥發新生機」的藍圖。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此時,大有豐醬園輝煌時期的五大類產品只剩下醬菜這個生產許可證了,而且營業執照上的經營範圍也變成了這一種。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連大有豐醬園只有使用權的「大有豐」「歸德大有豐」那三枚商標又陷入到曠日持久的官司中。

緣起還是上面提到的那份大有豐醬園與大有豐公司私下簽訂的項目合作協議書。雖然大有豐醬園因將商標轉讓至信鑫公司而未實際履行,但大有豐公司在合作協議沒有撤銷的情況下申請註冊了幾十個與「大有豐」商號相關的商標,並在2013年12月向國家商標總局提出撤銷河南商丘大有豐醬園三枚註冊商標的申請。

此舉無疑是對大有豐醬園「中華老字號」的釜底抽薪!「大有豐」商標是國有資產,睢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馬上組織專門力量應對,「中華老字號保衛戰」打響了。

第一回合,國家商標總局對於大有豐公司提起的「撤三」(即連續三年不使用撤銷申請)請求,決定三枚商標「予以維持」;大有豐公司不服,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起覆審,商評委最終在2017年9月作出「訴爭商標予以無效宣告」的裁定。

第二回合,信鑫公司對商評委的撤銷商標裁定自然不服,隨即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於2017年、2018年分兩次審理,認為大有豐公司的商標註冊行為已擾亂正常的商標註冊管理秩序,構成商標法規定的「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註冊的情形,認定「大有豐」、「歸德大有豐」商標經過了大有豐醬園真實公開使用,撤銷商評委覆審決定,兩次均判決:駁回大有豐公司的訴訟請求。

第三回合,大有豐公司不服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一審行政判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分別於2018年2月12日和2019年4月11日受理,依法分別組成合議庭,兩次審理,分別於2019年5月7日和2019年6月27日作出同樣的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兩份終審行政判決書中有一段共同的判詞:本案中,即便考慮大有豐公司與大有豐醬園曾經籤有《項目合作協議書》的事實,但大有豐公司在明知合作關係無法實際履行的情況下,仍申請註冊百餘件商標,且其中有數十件均與「大有豐」商標或商號相關,其主觀意圖難謂正當。因此,訴爭商標的註冊擾亂了正常的商標註冊管理秩序,構成以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註冊的情形,違反了商標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原審判決及被訴裁定對此認定正確,本院予以維持。

至此,商丘大有豐醬園經歷數百年傳承、幾十年辛勤培育的「大有豐」「歸德府大有豐」等三枚商標算是保住了。大有豐醬園在失落中看到希望:「中華老字號」的火種得以延續燃燒!

就在這飄搖不定的六年「商標保衛戰」期間,誠實人公司租賃經營不滿三年鎩羽而歸,河南商丘大有豐醬園於2016年7月8日被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宣告破產。

守著奮鬥了半輩子、如今走向寂寥沉默的大有豐醬園,張齊華這位曾經的副廠長似乎很淡定。大有豐醬菜的生產還在維持,每天看著幾十年不變的廠貌,儘管有些破敗荒涼,但隨便瞅一眼都是滿滿的回憶。「看守廠長」張齊華一邊翻著大有豐醬園輝煌時期的證書,一邊遠眺廠外新修復的明清歸德府古城牆,對明天充滿期待!

結 語

大有豐醬園在370年跌宕起伏的傳承史中,一步不離地陪伴了商丘古城190年,陪成了國家商務部命名的「中華老字號」,陪成了省政府命名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有豐醬菜已不僅僅是一種產品,更是一種物化的記憶和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已成為一種生動的文化符號,深深印在正在大力度修復保護的商丘古城裡。

作為國有企業的大有豐醬園完成了階段性歷史使命,如今以破產的樣子陷入沉默。但是,「中華老字號」的根脈依然茁壯,而且在文化自信的新時代越加顯得歷久彌新。

置於死地而後生。大有豐醬園似乎在沉默中等待一種新的活法,就像商丘古城從五百年的沉睡中醒來正在重新出發、全力叫響「遊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文旅品牌一樣。

「中華老字號」需要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傳承。大有豐醬園作為一種文化載體需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需要賦予新的文旅內涵,需要充值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活出新風採。

伴隨著商丘古城的即將驚豔亮相,我們相信大有豐醬園在暫時的沉默中會迎來新的爆發時刻。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但願這重生爆發的時刻不要讓它等得太久!

來源:商丘日報

相關焦點

  • 百年老字號鼎豐醬園項目將落地「南橋源」
    作為一家傳承有150年歷史的百年老字號、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承載著眾多奉賢人兒時吃的記憶。吃鼎豐的腐乳就像喝一瓶窖藏幾十年的原釀一樣,回憶的是歷史,品嘗的是醇厚,下咽的是糯味。  作為整體「南橋源」城市更新項目重要一環的鼎豐醬園項目,這次,奉賢投資促進局將主要針對的老廠區的工業廠房和辦公設施進行城市更新改造,計劃於2018年啟動開發建設。
  • 在龍山,有一家百年老字號醬園!
    龍山萬順醬園,是一家老字號企業,在三北一帶頗有名氣。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家企業一直經營著醬醋類產品,從未間斷過,那初創時期的廠房、庫房、帳房還在繼續使用,成了寧波市非物質文化保護單位、慈谿市文物保護單位。慈谿有不少老字號企業,但在原始地且連續生產經營老產品的百年企業,恐怕已經很難找到了。 萬順醬園創建於晚清時期。筆者曾於1989年採訪過1908年出生、當過萬順學徒和帳房的朱駿浩老人。
  • 你不知道的官醬園——中華老字號醬園品牌 第二篇
    鹽生百味老字號組今天帶您看看17家中華老字號醬園的各自歷程與故事2006年12月被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2008年被認定為江蘇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和四美醬菜製作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司先後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論證 、「QS」論證和HACCP論證。
  • 三百年老字號搭載電商快車 濟寧玉堂醬園煥發蓬勃生機
    齊魯網濟寧8月26日訊(記者 李蕾)運河湯湯,浸潤著這座倚水而興的城市;船行浩蕩,承載起幾百年商業興衰。「南門外,買賣忙,生意興隆數玉堂」,這首在濟寧民間廣為流傳的民謠,生動記錄著玉堂醬園昔日的光輝歲月。時至今日,玉堂醬園已經看透了300餘年的風風雨雨,「中華老字號」的牌匾背後,鐫刻著一代又一代人傳承與堅守。
  • 你不知道的官醬園——中華老字號醬園品牌,第一篇
    鹽生百味老字號組今天帶您看看17家中華老字號醬園的各自歷程與故事多年來,公司以「六必居」品牌為龍頭,以「天源」、「桂馨齋」、「金獅」、「龍門」品牌為依託,不斷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和工藝改造,投入大量資金對現有廠房及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提高機械化水平,擴大規模,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 你不知道的官醬園——中華老字號醬園品牌 第一篇
    鹽生百味老字號組今天帶您看看17家中華老字號醬園的各自歷程與故事1.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天源醬園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隸屬於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生產設備一流、技術力量強大、管理科學的生產經營醬醃菜、醬類、醬油、食醋及調味品的專業公司,旗下擁有「六必居
  • 濟南老字號協會蒞臨「北厚記醬園」進行「老字號」評審工作
    11月3日,「北厚記醬園」迎來了好消息,濟南老字號協會對「北厚記醬園」的老字號評審工作正在進行中。熟悉「北厚記醬園」的朋友們都知道,「北厚記醬園」是清末開張營業的老品牌,對老濟南人來說是耳熟能詳、婦孺皆知。自從消失之後,眾多老濟南人都割捨不下這份醬菜情懷。許多市民在聽說「北厚記醬園」重新開業的消息後,非常激動,紛紛前來購買經典的醬園三絕——醬包瓜、醬磨茄、水晶甘茹,開業當天人滿為患,可見其備受歡迎!
  • 老濟南的醬園
    在這一背景下,濟南的醬園作坊競相開張,出現了少有的繁榮景象。這些醬園中,著名的有醴泉居、北厚記、寶源居、興順福、德馨齋,其製作工藝、產品種類、生產規模,以及風味口感,與北京城的六必居、天義順、桂馨齋、天源醬園,天津衛的玉川居、慶冒德醬園,不相上下。就連那保定府赫赫有名的槐茂醬園,也曾千裡迢迢來濟南府取經學藝。
  • 老字號七一醬園新品發布 獨家秘方帶來健康新體驗
    本網訊: 7月1日,「百年純釀,七谷醋香」百年老字號七一醬園七谷醋新品發布會在烏魯木齊東方王朝酒店隆重召開。來自烏魯木齊市飲食服務行業協會、烏魯木齊市營養師協會、烏魯木齊星級酒店行政主廚、新疆七一醬園釀造有限公司、多家主流媒體的領導和嘉賓蒞臨本次發布會現場。
  • 百年中華路,承載了小辰光的舌尖記憶
    百年中華路,承載了小辰光的舌尖記憶 2020-12-23 1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不知道的官醬園——中華老字號醬園品牌 第三篇
    鹽生百味老字號組今天帶您看看17家中華老字號醬園的各自歷程與故事,甪直鎮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據吳縣誌記載,傳統名優產品「甪直蘿蔔」至今已有180多年,該產品在1987年被蘇州市場榮獲「消費者信譽獎」,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是全國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
  • 有範兒!望城這家百年老字號香乾,你必須擁有!
    有範兒!望城這家百年老字號香乾,你必須擁有!那唇齒生香、餘味無窮的味道再帶幾片香乾回家給媽媽炒菜這是多少老長沙歷久彌新的記憶堅持技術與產品的不斷創新將生產安全、健康、綠色無汙染的豆製品為己任,續寫百年中華老字號。」
  • 京省馳名,味壓江南 玉堂醬園劈荊斬浪的三百年傳奇
    如今,始建於1714 年的玉堂醬園,歷經三百年的歲月滄桑,仍舊持續演繹著百年老號的傳說……官商合作:玉堂醬園規模初具玉堂醬園的創始人蘇州的戴阿堂,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時,發現了「賽過銀窩」的濟寧州,便在南門口運河岸邊買下了一方寶地,開起醬菜鋪,取名「姑蘇戴玉堂」。
  • 蕭山惟一的「中華老字號」發來求助!曾經紅極一時,現在卻面臨兩難選擇……
    徐維昌坦言,上世紀末,「老大昌」經歷股份制改造後,也曾嘗試過多種方法轉型,也曾投入200多萬元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最終因為人才缺乏,新工藝新技術得不到應用而成為擺設。行業競爭、人才缺乏確實是老大昌的兩大痛點。「如今熱愛傳統釀製技藝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工資待遇不高,企業引進人才非常難。」據徐維昌介紹,老大昌現有的30多名員工,平均年齡50多歲,以本地人為主。
  • 山東老字號|向天再借三百年!玉堂醬園用時光釀造濟寧味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對於大多數濟寧人來說,玉堂醬園並不僅僅是幾味醬菜,而是瀰漫在記憶裡的傳統味道。從青花瓷壇裡的各種小菜到琳琅滿目的新品佳餚,玉堂醬菜的味道在幾百年的歲月裡,逐漸形成了融入濟寧文脈的一種文化。
  • 周巷醬油:老字號老味道期待新傳承
    這樣走村串巷的叫賣聲,對於老慈谿人來說恐怕再熟悉不過了。而這其中,最老牌、最正宗的周巷醬油非「恆利」莫屬。早在上世紀初期,「恆利」醬油就獲得了巴拿馬國際金獎,它還是唯一一個寫入慈谿縣誌的百年老字號。從清道光年間面世的恆利官醬園到如今的慈谿釀造廠,從一把黃豆到正式出品,「恆利」走過了190多年的風雨歷程,經歷了徘徊不前、股權重置。
  • 鄉情· 老底子老字號 | 老字號裡藏著最熟悉的老寧波味道
    從小在北侖新碶長大的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先生,談到他晚年回到家鄉,在老菜場聽到行販的那聲叫賣,哽咽淚目,「聽到真是舒服啊」。今天,寧波的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但是,那一口只可意會的阿拉方言、那一道極其普通的臭冬瓜、那一張泛著淡淡光澤的黃古林草蓆……都還停留在這裡,未曾改變。希望我們新推出的「鄉情」欄目,能勾起您兒時的記憶,喚醒心中的那份鄉愁。
  • 百年老店&新晉網紅,中華老字號再寫飲食新潮流
    引領三秦飲食,迎接八方來客 見證壯闊華章,記錄時代發展 「老字號」作為承載古城文化記憶的一部分 不僅傳承著三秦精神 更豐盈著時代生活
  • 「百年老字號—中華行」在京啟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8日訊(記者馬洪超)「百年老字號—中華行」啟動儀式暨中食在線產品發布會,12月27日在北京舉行。「百年老字號-中華行」活動將整合100家百年食品老字號企業,通過舉辦美食節、行業峰會、商貿會等形式,拉動食品市場消費,加快食品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加強地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互贏互利。
  • 昔日輝煌不再,中華老字號的下一個百年在哪裡?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老字號企業有16000多家,後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28家。在這1128家老字號中,只有10%的企業發展勢頭良好,40%能維持盈虧平衡,剩餘50%都是慘澹經營或者持續虧損狀態。但在新常態下,老字號企業受到現代經濟的猛烈衝擊,效益不斷下滑、規模不斷下降。經過百年沉浮,我們不禁思考,老字號除了「老」還留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