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餐飲品牌陣亡報告:30%成了「炮灰」

2020-12-16 聯商網linkshop

如今,購物中心越開越多,商場中餐飲佔比也從10%一路上升到50%以上。

然而,商場給品牌的成長周期也在大幅縮短,數據顯示,商場餐飲淘汰期從5年到3年到縮至1年。甚至,在一些A類購物中心,讓一家餐廳撤場最快只用1.5-3個月。

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商場餐飲「洗牌」開始加速。你要如何成為倖存者?

商場裡,餐飲洗牌正在加速

最近,朋友W給內參君發來一條消息,說他在逛鄭州最繁華的購物中心——大衛城時,看到裡面的餐飲品牌又迎來一輪新洗牌,尤其是負一樓的小餐飲,品牌替換明顯加快。

已經記不清,這是該商場第幾次「洗牌」了。內參君去探場發現:

大衛城並不是個案。在距離它直線距離1公裡左右的華潤·萬象城:

B1F的麵包新語被軟歐包網紅品牌「openoven」取代;

6F的小南國撤店,「表哥」茶餐廳正在裝修;

7F的潮堂撤店,海底撈火鍋進駐;

7F的小天鵝火鍋撤店後,目測換成了食通天旗下的「掂檔牛肉火鍋」……

以前,商場通常會給品牌一兩年的培養期、再有兩到三年的紅利期,而現在,《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顯示,隨著商場餐飲業態成熟,給品牌的成長周期縮短到1年。

甚至,一些A類購物中心,關掉一家生意不好的餐廳最快只用3個月。更誇張的,鄭州大衛城某拉麵品牌1.5個月便從商場撤出。新創品牌的上升通道正在收緊。

30家店全部開在商場的W君對此深有感觸——

在某A級購物中心,正餐大品牌能籤8年,本地代表品牌籤5年,它們生意穩定、交租及時。相反,輕餐小吃區是紅海,通常只能籤1年,在二線城市租金最高達到800-900元/平,很多小品牌抱著錢擠破頭還進不來。有些新場開業時專門搭配一些新創品牌,以便給二次調整留出空間(而大部分新品牌都成了「炮灰」)。

哪些品牌「被出局了」?

購物中心越開越多,餐飲佔比也從10%一路上升到50%以上。

 ▲ 2017年2季度購物中心關注餐飲品牌榜TOP20

再來看一年前的榜單:

 ▲ 2016年2季度購物中心關注餐飲品牌榜TOP20

以購物中心關注的餐飲品牌TOP20為觀察樣本,前後對比,你會發現,一年後依舊上榜的品牌只有9家,榜單上超過一半是新面孔。

與2016年數據相比:

星巴克、海底撈、西貝等業界大牌地位穩定;

現象級品牌喜茶排名躍升11位,探魚、雲海餚等口碑品牌排名亦有所上升;

九毛九、奈雪的茶、新石器烤肉等嶄露頭角的上升期品牌,以及牧之初心、大開沙界、PizzaExpress等西式簡餐首次入圍;

漫咖啡、綠茶、優格花園、太平洋咖啡、爐魚、弄堂裡、大食代等品牌跌出前20。

結合榜單數據和對中國購物中心第一梯隊招商負責人的採訪,內參君發現,不管是被淘汰還是主動離開,從內在經營看,撤場的餐飲品牌無外乎有四種死法:

(1)網紅品牌流行死。來得快去得也快,名氣常常大於產品。一旦新鮮期一過,立馬冷場。「趙小姐不等位」、「很高興遇見你」、「水貨」連續關店,基本都在此列;

(2)大牌水土不服死。在港臺和北上廣做得成功,進一二線城市就不行,高冷不接地氣。成都利苑蘭桂坊店、鼎泰豐來福士店關店,鄭州萬象城的小南國、潮堂關店,都與此有關。還有一些街邊店做到幾十家,可進商場開店活不過兩個月的,也屬於此列;

(3)自創品牌眼高手低死。這兩年太多小白和跨界人幹餐飲,看啥熱門就跟風做個自創品牌,花大錢進了商業體,但產品研發、運營管理、品牌推廣都沒有章法,小餐飲區大量前赴後繼的「炮灰」就是例證;

(4)加盟店斷血死。有些品牌很有名,但商場加盟店卻生意慘澹,缺乏總部後續運營、推廣支持,或者供應鏈各自為戰。水貨加盟店有類似問題,一些美式廚房、俄式廚房、年糕火鍋、小龍蝦也存在這類問題。

誰能成為商場餐飲「常青樹」?

據招商負責人介紹,雖然大悅城的餐飲競爭很激烈,汰換品牌也是在業內出了名的「能折騰」,但如果籤署了正常租期,並不會有外界所說的「3個月關店」那麼殘酷。業內3個月關店的店鋪都是一些餐飲POP-UP店,僅籤署了3到6個月的合約。

以朝陽大悅城為例,在朝陽大悅城餐飲招商負責人張闖看來,目前傾向的餐飲品類有四種:

1、引領消費潮流的品牌。比如上廣深港、國外的餐廳,首次進京或首次進中國。例如喜茶就是首次進京。即將開業的日本牛角烤肉就是首次進大陸。「我們期待引入全新的品牌給消費者,引領消費者消費方向和行業的發展方向。」

2、餐飲集團做的新品牌首發。細節品質有保證,運營有經驗,而且他們的承租能力很穩定。

3、代表餐飲消費升級類品牌。朝陽大悅城今年嘗試引入了多個代表消費升級的品類,包括舉個慄子、文宇奶酪等小品類升級品牌。最近華中、華南的購物中心出現了烤冷麵、烤雞爪、掉渣餅等超級單品店,北京也出現了倔驢幫、噹哈驢火等對驢肉火燒品類升級的品牌。「做得都非常有特色,在保證了口味的基礎上,升級了消費體驗。」

4、從未進購物中心,但知名度、消費者認可度極高的民間品牌。這類品牌有意向升級品牌,提升形象和細節後會非常受歡迎。比如,今年5月,朝陽大悅城剛剛推出匠心慢食主題空間——拾間,落地效果就很理想。

內參君調查發現,早餐、酒吧、燒烤等購物中心傳統「少見品類」,也因特色經營開始展露苗頭,三裡屯通盈中心樓頂的the roof是夜店+酒吧,太古裡的桃園眷村是早餐,朝陽大悅城的薛蟠、串亭是烤串……這些品類有助於打造差異化的新競爭力。越好的購物中心,越希望在品牌上能夠引領市場,向用戶展現對餐飲未來的探索。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 李尋歡)

相關焦點

  • 新奧購物中心餐飲業態超三成
    6月10日,第三屆「首都國企開放日」開幕,北京商報記者跟隨北投集團參觀新奧購物中心開發利用成果。北投商業公司總經理助理薛麗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截止去年年末新奧購物中心(以下簡稱「新奧」)地下餐飲體驗業態品牌數量佔比超過三成,今年下半年,新奧在餐飲兒童娛樂基礎上,將重點打造零售家居體驗等生活文化業態。   具體來說,北投商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奧涵蓋了百貨、零售、餐飲、親子、娛樂體驗、生活居家等10個類型。
  • 從街鋪擠進購物中心 餐飲品牌廣州大遷徙
    老牌餐飲品牌如此,新生代餐飲品牌更是如此。南都記者了解到,成立兩年的八裡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4家八裡屯麻辣香鍋和2家主打酸菜魚的子品牌江湖情,從誕生之初,門店選址全部採取購物中心路線。不過,一方面是集中的人流,另一方面則是激烈化的競爭,有些餐飲商家即便月入200多萬元,也依然活得戰戰兢兢。本期南都記者將深入分析究竟什麼樣的餐飲更適合進入購物中心?購物中心又該如何面對品牌的同質化競爭?
  • 為什麼餐飲業態在購物中心如今開始「往下走」?
    據最新發布的《中國重點城市零售物業租戶普查報告|2018成都》,購物中心樓層空間分布已然生變,其中一個現象正是餐飲業態適度下沉及調整面積以契合愈加精細化的消費需求。報告指出,雖然餐飲業態整體佔比在2016~2018年保持平穩,但中區、高區及地下樓層均錄得佔比負增長,僅低區餐飲業態佔比增加1.5個百分點。
  • 購物中心最受歡迎餐飲、娛樂、快時尚等品牌排行榜
    將整個餐飲行業分為4大類別,正餐、小吃快餐、休閒餐飲和美食廣場、火鍋、燒烤等自助類;  連鎖排名TOP25 (品牌的全國開店數量均超過30家)       正餐類:3個品牌,分別是排名16的黃記煌、19位的漢拿山和25位的大漁   火鍋自助類:1個品牌,呷哺呷哺
  • 報告 || 二線城市典型存量購物中心業態品牌調整趨勢
    過去5年內,每年平均品牌調整更新比例為30-40%,每年引入80-100個首進重慶品牌。 調整策略之一:上調零售、兒童親子;下調餐飲2018年零售業態品牌量輕微上調,以調入時尚精品為主,下調餐飲,對餐飲品牌進行了精選和迭代。
  • %成「炮灰」!淘汰期最短縮至1個半月,但這四種品類成為「常青樹」
    如今,購物中心越開越多,商場中餐飲佔比也從10%一路上升到50%以上。  然而,商場給品牌的成長周期也在大幅縮短,數據顯示,商場餐飲淘汰期從5年到3年到縮至1年。甚至,在一些A類購物中心,讓一家餐廳撤場最快只用1.5-3個月。  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商場餐飲「洗牌」開始加速。你要如何成為倖存者?
  • 侯氏餐飲邵偉:連鎖餐飲品牌偏愛區域家庭型購物中心
    (贏商網河北站報導)在6月25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商業地產產業化峰會上,河北侯氏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偉,發表了主題為《購物中心餐飲品牌簡析》的演講。他詳細地對整個餐飲行業分類及品牌數量做了對比,分析認為區域家庭型購物中心是連鎖品牌偏好度最高的類型,其次是都市時尚購物中心。
  • 贏商調查:深圳購物中心十大重複率最高的餐飲品牌
    贏商調查:深圳購物中心十大重複率最高的餐飲品牌 ——深圳購物中心「餐飲圖譜」大調查二
  • 資本青睞的購物中心新興品牌:餐飲最熱、娛樂、兒童遊樂成「新風口」
    (贏商網報導)隨著消費升級,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日益突出,購物中心品牌迭代加速,因此也催生了大批新興品牌。在購物中心不斷加碼的餐飲、休閒娛樂、兒童、文創業態,是新興品牌誕生最多的領域。大量新興品牌品牌誕生,引來了資本的追逐。其中有一部分品牌是深得資本青睞的,已經融獲千萬級甚至上億級風投,並且在資本的助力下,迅速擴張。
  • 2016年2季度購物中心關注的50個餐飲品牌
    測評方法:結合品牌在贏商網資料庫季度瀏覽數據、網絡熱詞搜索數據、開店數量、已進駐城市等級、已進駐購物中心等級、品牌拓展活躍度、品牌創新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測評。品牌排名越靠前,品牌綜合實力越強,越受購物中心關注。
  • 購物中心「食草」風潮來襲 老餐飲品牌突然改頭換面
    杭州 K PRO近期,美團點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中指出,目前餐飲行業正面臨消費升級的重要節點,未來既健康又高顏值的餐廳更容易吸引新生代消費者。有調查研究顯示,輕餐飲在購物中心經營面積佔比將達到8%-10%,毛利率更高、抵抗培育期商場經營風險的能力更勝一籌、租金承受力更高、單位坪效更高。
  • 餐飲品牌如何與購物中心共生共榮?胡桃裡、老廣新意等50個品牌有話說
    隨著體驗式消費概念的興起,聚客能力強的餐飲業態日漸成為購物中心的寵兒。餐飲業態在購物中心的佔比已從10%提升至40%。然而,餐飲行業在步入蓬勃發展新時代的同時,也面臨新挑戰。   大浪淘沙之下,餐飲品牌該如何準確選址?購物中心又該引入哪種餐飲品牌?
  • 悠唐購物中心品牌升級 水貨、火爐火等10家餐飲入駐
    (贏商網北京站記者報導)水貨(需求面積:350-400平方米)、火爐火、南京大排檔、將太無二、寬板凳老灶火鍋等10家時尚人氣餐飲將在悠唐購物中心相繼開業。屆時將與悠唐購物中心已有的綠茶、西貝莜麵村、南鑼肥貓烤魚等餐飲在一起,打造京城時尚美食聚集地,開啟饕餮盛宴之旅。  據悉,悠唐購物中心從去年開始就在進行大面積業態、品牌調整。
  • 購物中心餐飲比重已超40% 「+餐飲」須因地制宜
    餐飲業態本身的聚客能力已然成為引流利器之一,但業內人士指出,餐飲業態並非救命稻草,根據區域特點選擇和恰當的組合才能實現與餐飲業態的雙贏。「+餐飲」成調整共識隨著體驗式消費概念的興起,聚客能力強的餐飲業態日漸成為購物中心的寵兒。公開資料顯示,在購物中心當中,餐飲的比重從過去的佔比10%,到如今平均佔比40%以上。
  • 41個受購物中心歡迎的本土新興品牌,竟有四分之三是餐飲?
    受購物中心歡迎的本土新興品牌   在贏商網統計的受貴州購物中心歡迎的41個本土新興品牌中,餐飲品牌30個,佔據大半江山;零售品牌3個,文創品牌3個,兒童品牌1個,生活集合館3個,娛樂品牌1個,零售、文創和生活集合館持平
  • 甜品店成購物中心不可或缺業態
    在購物中心紛紛以體驗性、多元化轉型升級、匯集人潮的當下,能夠豐富購物中心體驗感受的消費業態正愈加被購物中心運營者關注,包括餐飲消費、兒童消費和文化消費等業態在購物中心的布局也持續加速。  日前,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發布《舌尖上的購物中心甜品業態發展趨勢》,以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8個主要城市的購物中心為研究樣本,對45個跨城市發展的甜品品牌深入研究發現,隨著甜品店的客戶黏性逐步顯現,甜品店已經成為購物中心裡不可或缺的重要業態。到2014年,甜品店在購物中心的比重已超餐飲業態的三分之一。
  • 深圳14大購物中心地鐵樓層業態大起底:輕餐飲超四成 快銷類漸成主流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與地鐵無縫銜接,有著「人氣磁石」之稱的地鐵樓層也成為各商家必爭之地,成為繼商場首層之後又一個新的租金業績增長點。那麼,直通地鐵的樓層,或者是即將通地鐵的樓層,在業態、品牌等方面的布局上呈現怎樣的特點?又有哪些新的變化和趨勢?為此,贏商網特選取深圳市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家商場進行實地探訪,並帶來詳盡的踩盤報告。以供業內參考。
  • 江西餐飲企業「傍」購物中心轉型 爭搶商場餐飲
    知名餐飲品牌與大型購物中心的合作被認為是連鎖餐飲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從去年紅谷灘萬達廣場的開業,到近日開張的世茂廣場,再到未來的銅鑼灣購物廣場、綠地中央廣場,南昌的ShoppingMall(大型購物中心)將越來越多,集百貨、餐飲、娛樂等功能於一身的大型購物中心,也越來越多受到南昌餐飲老闆的青睞。
  • 非核心商圈購物中心集中入市,虹橋、南翔、浦江鎮的購物中心成「網...
    在紅紅火火的購物節和各種促銷拉動下,上海商業市場正逐步復甦,非核心商圈商業地產布局日益成熟。 近日,多家機構發布了數據顯示,上海非核心商圈購物中心將集中進入市場,得益於政府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消費需求正進一步回升。
  • 餐飲周報:瑞幸與騰訊合作 杭州購物中心青睞哪些咖啡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9.3-9.9),9月6日,網紅咖啡品牌瑞幸與騰訊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廣、普及微信支付,深度探索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化營銷,共建國內咖啡「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杭州購物中心咖啡店拓展報告,星巴克遙遙領先;126家購物中心引流王牌武器,173個新晉冰激凌品牌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