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遇見,原創不易,感謝點讚、轉發、收藏和讚賞。多一種藝術眼光看世界,了解西方繪畫之美。美麗生活,美食美景美畫,一個都不能少。
白天累了一天,回到家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泡澡薯片優優躺。
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天天都可以洗澡,但是古代的人,洗澡就很不方便;有詩為證:
白居易說: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今朝一澡濯,衰瘦頗有餘。老色頭鬢白,病形支體虛。衣寬有剩帶,發少不勝梳。自問今年幾,春秋四十初。四十已如此,七十復何知。
在古代,沐浴洗澡,可是四件大事,沐、浴、洗、澡:
沐,濯發也,洗頭髮;
浴,灑身也,洗身體;
洗,灑足也,洗腳丫子;
澡,灑手也,洗手手。
既然是大事,一定要先寫詩以作紀念,許多關於「沐浴洗澡」的詩詞就這樣被創造並流傳下來。
納蘭性德 有一首「詠浴」,寫的女子出浴,美極啦:
鬢雲松,紅玉瑩。早月多情,送過梨花影。半餉斜釵慵未整,暈入輕潮,剛愛微風醒。露華清,人語靜。怕被郎窺,移卻青鸞鏡。羅襪凌波波不定,小扇單衣,可耐星前冷。
古人一年洗一次澡,洗一次澡能寫十首詩;
今人一年天天洗澡,洗一萬次也寫不出一首詩;
所以,這麼看來,是我們現代人喪失了洗澡的隆重和詩興。
當然我們也不能生活得像個老學究一樣的,今天出門邁哪個腳都要先翻一下皇曆; 生活習慣也隨著隨著歷史的向前發展而日新月異;
秦時的驪山溫泉,因為能治癒某些疾病而聞名天下,據杜牧記載,阿房宮裡築有水道,將渭水、樊水引入宮中,而宮人洗浴之後的脂粉水,又通過水道流出宮,使其晝夜不舍,汩汩流淌,非常的壯觀和先進。
《禮儀·聘禮》所載的「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習俗,在漢代的時候已經正式以「休沐」的形式被法律固定下來,類似我們現在的周末。
到了唐代,改為十天一休沐,被稱為「休浣」。
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出了一個沐浴狂人:齊人何佟之,史書上說他「為人性好潔」,往往一天之內,要洗浴十幾次,幾乎是成天不停地洗浴還覺得不夠,所以得了一個響噹噹地外號叫「水淫」。
等到了宋代的時候,公共浴室已經十分普及,不過,即便如此,還是出了一個不愛洗澡的奇葩神人:王安石,不過這個跟他小時候,在寺廟裡發奮讀書有關係,一個為了讀書會忘記吃飯的人,怎麼會記得洗澡?
自從1972年,我們從日本引進熱水器之後,各種技術革新帶來的淋浴設備的發展和迭代,也確實便利了每一個人的生活。
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洗浴設備,所以,我且選了這些適合掛在浴室裡的畫,與常見的《泉》或者大*浴*女不同,今天這些畫作很獨特,色調都很飽滿;
不管你喜歡獨自沐浴,還是共同沐浴,這些畫都能襯託出你家豪華浴室的慵懶風格。
貴妃出浴影朦朧,羅裘薄紗半遮胸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感謝遇見,原創不易,感謝點讚、轉發、收藏和讚賞。多一種藝術眼光看世界,了解西方繪畫之美。美麗生活,美食美景美畫,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