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一直有著東西部差距大的問題,那你知道南北經濟發展也在逐漸拉開差距嗎?
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北差距在近十年裡逐漸拉大。南方大批明星城市紛紛崛起,經濟飛速發展,科技創新不斷。北方往昔重工業重鎮紛紛褪色,心氣全無。只剩首都一個苦苦支撐北方經濟。
北方共有16個省市自治區,面積580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9億。南方共有18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386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9億人。北方雖然面積上比南方多出200萬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卻少了2個多億。這可能是北方經濟不如南方的一大原因。
附上各省市10年經濟增長圖
遙想建國之處,東北三省作為重工業基地,GDP可以說佔據全國半壁江山也不為過,再加上山東,天津等傳統富裕地區。北方經濟一直是力壓南方經濟的。
改革開放之後,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紛紛深化改革,發展經濟。動作比北方要快很多。到了2000年,南方經濟就已經佔到全國的53%。到了2018年,更是佔到gdp的64%,領先北方29個百分點。
2014年前的天津風無限,是北京、上海、廣州之後毫無爭議的第四城。一轉眼,這座拱衛京畿的門戶,卻陷入了經濟增速墊底的泥潭,號稱「中國曼哈頓」的濱海新區也是疲態盡顯。2018年GDP更是砍去了4000多億。預估今年會跌出全國GDP十強之列。
相比之下,杭州從之前的歷史旅遊名城一躍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聖地。深圳從無名漁村崛起為中國科創的代言人。成渝城市群抓住產業轉型的趨勢,穩紮穩打。
40年前,城市gdp前二十強的榜單中還有11個北方城市。40年後只剩5個城市,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而南方是北方的3倍之多。歷史似乎又一次佔到了南方這邊。
2017年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一場大會上歷數山東痛點:山東經濟從08年到17年一直在後退,標兵漸行漸遠,追兵越來越近,發展形勢逼人,競爭態勢逼人。山東貴為全國經濟第三大省,北方的扛把子,但在短短9年的時間裡,山東和廣東的gdp差距從5600億擴大到1.7萬億,和江蘇的gdp差距從50億擴大到2.32萬億。
而南方為什麼會比北方強呢?
首先從古至今,中國的政治重心一直在北方,所以北方對穩定的要求更高,經濟退居次要地位。
其次中國在海外有4000萬華人華僑,其中大部分都是從南方走出去的,與家鄉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有龐大的經濟實力,改革開放初期,甚至整個80年代,華人都是對中國大陸投資的主力軍。而且香港這個對大陸投資最多的境外資金來源地也靠近廣東。即使到今天,北方在吸引外資方面仍然不是南方的對手。
再其次南海航道是世界第一大海上交通線,中國最大的幾個貿易夥伴都需要經過南海進行聯繫,比如東南亞、非洲和歐盟,因此更靠近南海航道的南方省份在經濟發展上佔據優勢,外貿成本更低!山東、河北等省,在航程上就比廣東多了數千公裡。
最後就是北方資源豐富且依賴嚴重,產業轉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