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
我們為大家盤點了
國內國外各類粽子的風味今天
我們將為大家特別介紹四川的端午特色風景線馬鞍東路
這條被譽為四川「粽子一條街」的馬鞍東路,至今已經火爆了30年。
每年端午節前到來的前半個月,這條街道上無論什麼店鋪,都會臨時改行賣粽子。在短短的的街道上,支滿了各種粽子攤。
走進馬鞍東路,艾葉的清香、糯米的醇香撲面而來,在這人來人往的熱鬧街道上,充滿了煙火氣息。
# 馬鞍東路的前世今生
馬鞍東路「粽子一條街」的江湖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1980年,居住在馬鞍東路的李太婆,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到院壩門口和附近的曹家巷農貿市場賣。
受到她的啟發,同住在附近的「馬婆婆」周啟玉(隨夫姓)拉著「梅婆婆」葉新芳和「任婆婆」張興碧,一起籌划起了粽子生意。
▲馬婆婆@天府發布
隨著條街的粽子婆婆的名氣越來越大,生意也開始越來越好,婆婆們開始收徒學藝。
隨著徒弟們也逐漸出師,馬鞍東路上的粽子攤越來越多,粽子「婆婆」們就這樣將清香醇厚的傳統手工粽帶進了成都人的生活。
如今,開創粽子一條街傳奇的四位婆婆中,已經有三位已經離世,只剩94歲的馬婆婆依然還坐在這裡,和她的徒弟和後代們,堅守著這塊粽葉飄香的土地。
目前,這條街上的粽子店多達上百家。
且十有八九的店鋪,都是以「婆婆」命名,馬婆婆、杜婆婆、陳婆婆、楊婆婆,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個各姓「婆婆」的粽子從這裡賣出,發往全國各地。
這些婆婆們,靠著自己的雙手,在這條不足600米的馬路上,為川味粽子打下了一片天地。
作為美食之都的成都,當然不能輸。
無論什麼口味的川味粽子,你都能在馬鞍東路上找得到。
鮮肉粽、滷肉粽、臘肉粽、紅燒肉粽、蛋黃肉粽、香菇肉粽、鮑魚粽、芽菜肉粽、咖喱牛肉粽、冬陰功肉粽、椒鹽粽、蜜棗粽、八寶粽、紫薯粽、菠蘿水果粽……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 最火爆的傳統白粽
在這條擁有五花八門的品種的粽子江湖中,地位站得最高最穩的,還是要屬傳統的白味粽。
在每年的粽子售賣中,傳統的白味粽往往是賣得最暢銷的。
只需一勺黃豆粉、一勺紅糖漿,粽葉的香氣混入米的軟糯中,入口即化,吃起來就像可口的甜點,不管是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
# 肉粽之霸 鮮肉粽
鮮肉粽作為鹹粽的代表,俘虜了大部分鹹粽愛好者的胃。
它的製作選料講究,配料多樣,製作精細,歷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以獨有的風味,享譽海內外。
一個鮮肉粽下肚,腸胃和血液都變得溫暖熱烈起來。對於鹹粽黨來說,唯有鮮肉粽才能治癒一天的辛勤工作啊。
# 讓人慾罷不能的蛋黃肉粽
鹹蛋黃肉粽是近年來,偉大的勞動人民們調配出來的粽子口味。
▲馬鞍東路上現包的鹹蛋黃超級大肉粽
可能有些沒吃過鹹蛋黃的朋友會說,鹹蛋黃配肉,會是什麼奇妙的味覺體驗?好奇就對了,這種口味的粽子,傳說是讓沒吃過的朋友都欲罷不能了。
鹹香的淡化,沙酥流油;金黃油潤的糯米,顆粒分明;糯米中間裹著的肉塊,鮮香誘人。沒吃過的朋友,一定要勇於嘗試一下!
# 香噴噴的雞湯粽
馬鞍東路有一家獨特的粽子吸引了大批顧客的青睞,那就是「雞湯粽子」。
這款雞湯粽子,在蒸煮時將粽子浸泡在雞湯中,經過大火烹飪,雞湯的精華全部滲入糯米中,顆顆香噴噴。
傳說雞湯粽子的做法,從光緒年間流傳至今。軟糯的高湯糯米和雞湯的鮮美讓人停不下來。
在我們的採訪中,老闆告訴我們,雞湯粽子一定要趁熱吃,這才是雞湯粽子的最佳打開方式。
————
在這條街上,本地風味和外來風味相互交融、相輔相成。
各家店鋪的婆婆們都是現場包粽子,從原材料的製作、包粽子的工藝手法,再到烹飪,每一個製作粽子的步驟全都看得見。
上好的糯米包裹著肥美的肉餡,從熱氣騰騰的鍋裡取出,扒拉開粽葉,晶瑩剔透、顆粒飽滿的的糯米在熱氣中舒展開,吃貨們來到這裡,怕是都挪不開腿了。
在接受我們採訪時,有一位每年都前來購買粽子的顧客說,「在這條街上,端午賣的不是粽子,是誠心」。
雖然這裡沒有高大上的門面,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牌,只是在平常人家的店鋪門口支起的臨時攤位。
但這裡傳承的記憶,早已經成為了成都的一個傳奇。
*更多端午專題的精彩內容
歡迎收聽每晚7點至8點的《川廣悅生活》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