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子琪 印客美學
萬人萬相萬惡萬聖驚魂夜
把西方任意節過成情人節
是咱東方人天賦 中不?!
——沃茲基碩德
萬聖驚魂日,人們戴上桂冠,拿起權杖聚集在史前遺蹟前,在月光下唱著亙古歌謠。
搖晃的萬聖夜,像嘴唇染著鮮血,蒼白的臉上垂下赤舌,只是最基本的妝面,不裹貞子的白裙,不長惡魔的犄角,不拿死神的鐮刀,似乎都不夠熱鬧!
自打小印年紀再沒辦法在萬聖節索(乞)要(討)到糖果的那天起,就知道世風日下世態炎涼今時不同往日!
小印也搞不懂萬聖什麼時候變成了年輕人的cosplay派對了呢?
這樣的流變,得從萬聖節文化嗦起!
- 01 -
萬聖怪誕流變史
我們過「萬聖」鬧得最歡的10月31日夜晚,準確來說是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而萬聖節(All Saints' Day)是每年11月1日。
最初,這是歐洲遠古的凱爾特人的新年。
顯然你並不知道凱爾特是個啥~
但你一定聽說過NBA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沒聽過也記下來!考博要考!)
18世紀,愛爾蘭發生了嚴重饑荒,四分之一的人口消失,,,,,,當時的10月31日,被視為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天。
過了這一天,就是寒冷的冬季,死者的世界被打開,從另一個世界來的居民將來到人世,人與鬼魂將共同在這世界上生活一段時間。
在這期間,凱爾特人則會燃起篝火,裝扮為妖魔鬼怪。
他們認為,當光明轉為黑暗時,死者世界和活人世界之間的界限會變得模糊。
篝火是用來淨化的,而裝扮成妖魔鬼怪則是為了欺騙到人世到訪的鬼靈,讓它們誤以為是同類而不傷害到自己。
雖說萬聖節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不過「萬聖節服裝」這個概念只存在了100多年喔~那時沒有「大明星」卻有「小可愛」,他們通過簡單直白的裝飾和服飾,詮釋神馬叫「硬核視覺。」
1905年萬聖節裝扮舊照片:鬼魂使者
1911年萬聖節裝扮舊照片:搞怪家族
上世紀萬聖節裝扮舊照片:戲班舞女
上世紀萬聖節裝扮舊照片:俏皮搞怪小惡魔
萬聖節傳承到現在,扮成鬼怪的傳統也一直保留著,而且裝扮成女巫、惡魔、吸血鬼等恐怖形象最有節日氣氛。
雖然萬聖裝扮不完全等於現在的cosplay,但從某種意義上,萬聖節已經有了cosplay的雛形。
後來,隨時間的推移和服飾的多樣化發展,萬聖節的裝扮服飾文化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惡魔鬼怪,而是漸漸融入了人們的奇思妙想——非純粹恐怖的形象,如小丑、牛仔和貓等也成為了萬聖節服飾的一部分。
除了傳統的萬聖元素,人們的腦洞也越來越大,自一百年前開始還亂入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例如舊式電話、巨型雞蛋、米其林般的輪胎人等等,什麼奇形搞怪的造型都不放過。
上世紀的萬聖節裝扮舊照片:電話人、雞蛋人、輪胎人
而在影視文化逐漸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經典角色被塑造,為大眾所知。人們在萬聖節的裝扮狂歡中也開始從這些角色中提取靈感,甚至直接進行角色扮演。
由此,cosplay文化也大步邁進了萬聖節文化當中!
- 02 -
融入Cosplay的萬聖節
強尼·戴普的經典造型
你知道動漫遊戲作品中也會出現類似惡魔鬼怪形象,因此,在萬聖節的服飾打扮上,有一些人便直接從這些作品中獲取靈感或者直接扮演那個角色去演動畫片!
不!參加萬聖大party。
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
隨著萬聖節服飾的多樣化,動漫遊戲中與惡魔無關的角色也開始蹭萬聖節的熱度,這帽子、這假髮、這破白布多費錢啊!店家銷貨能力五星好評!
萬聖夜街頭裝扮
在美國,人們在對於萬聖節的相關消費,如服裝、糖果等的消費熱情堪比我們在「雙十一」期間的消費熱情。
一些服飾店會大量銷售應節的服裝,男孩喜歡的超人服、女孩喜歡的公主服,個別男孩喜歡的「大碼女裝」,應有盡有!
有趣的是,川普造型的道具也很受歡迎。
近幾年美國萬聖節遊行cos川普、希拉蕊、歐巴馬、安倍晉三等政客的,大有人在。
可見如今的萬聖節服飾早已不再是單一的「惡魔集會」,而是人們釋放裝扮想法的載體。由此來看,萬聖節豐富的節日內涵和國民特性、文化交融、歷史傳統不無關係。
政客也是美國萬聖遊行中常常被COS的對象
萬聖節裝扮文化與cosplay文化的交融,對於節日傳承和創新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滴!
一方面,年輕群體的文化包容性,使得多元的節日文化更易被新生代所接受;
另一方面,年輕群體作為未來的傳承者,其對節日文化內涵的創新豐富,使得節日能夠持續保持生命力。
而萬聖節原本所具有的廣泛群眾基礎,則為cosplay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使其有機會跳出動漫遊戲的圈子,進行更廣泛的傳播。
萬聖夜街頭大秀
- 03 -
萬聖節的跨界聯名
不得不說,一些國家在文化輸出方面,還真是相當優秀呢!
南瓜貴了,糖果漲了,經濟學講萬聖效應,此節一到,必買股票。
萬聖節——這個歐美傳統的鬼節,通過恐怖片、遊戲、動畫、漫畫等形式,成為了全世界人盡皆知的狂(購)歡(物)節。
歐洲殖民者將萬聖節和病菌、槍炮一起帶到了美洲,在滅絕了瑪雅文明的同時,也吸取了南美土著本地的祭祀大典,與萬聖節結合為「亡靈節」~
南美的「萬聖節」被迪士尼拍成《尋夢環遊記》,一曲《Remember Me》不知賺了多少人的老淚......
但掩藏了這樣一個南「瓜」,亡靈節由跨國運動中不同目的的思想、話語和圖像所塑造,從對祖先的家庭紀念到對不公正和大規模暴力的抗議。
當然美劇也最愛從萬聖節取材,《老友記》、《怪奇物語》、《生活大爆炸》......
老友記
生活大爆炸
同時它也是英劇標配,《瘋城記》、《哈利波特》、《九號秘事》......
哈利波特
瘋城記
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活態文化,而影視在銀幕時空裡,準確「還原」現實世界,是現代藝術綜合體。
儘管二者的符號表現形式迥異,但同時作為文化表徵物的符號載體而存在,在集中體現民族文化傳統,承載文化精神等內涵方面的作用是一樣滴!
N+1年前愛爾蘭移民將萬聖節帶到了美國,之前英國人一直都用蘿蔔雕刻人臉,到了新大陸發現怎麼蘿蔔好少,但滿地都是橙色的南瓜,於是乾脆直接用南瓜雕刻人臉~
今年有點特殊,美國雕刻了百年的南瓜人Pumpkin,今年都變成了川普Trump~
剛好南美原產植物萬壽菊也是橙色,就是尋夢環遊記中的橙色花海!
它是南美土著傳說中死亡女神的頭飾,所以直接被殖民者挪用、作為」亡靈節「的象徵,南瓜與萬壽菊,黑暗與亡魂,讓靈異之日成為了一個橙色和黑色相間的節日~
幾乎沒有一個節日是在自創立之初,便有現在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喔~
就算是外來的節日,也不妨趁此放下平日的包袱,借著夜色融入愉快的節日氣氛當中吧。
今晚是萬聖節前夜,你準備好加入裝扮派對的狂歡了嗎?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原標題:《恐怖的C位,我看誰敢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