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縣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效果圖。
福州新聞網9月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見習記者 葉欣童 通訊員 張存金 陳建鋆)5日,閩侯召開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規劃建設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啟動區已完成規劃及前期摸排,並進入徵遷階段,力爭明年春節前建成開放。
現狀分析
結合舊城區改造和歷史建築保護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具體要在哪裡建設?現狀如何?5日發布會前,記者隨閩侯縣工作人員進行了探訪。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選址於甘蔗街道曇石山歷史文化遺址周邊區域,規劃範圍131.7畝,為現橫嶼村範圍。
「此次我們將城市文化特色與城市更新相結合,探索城市可持續更新和治理的模式。」閩侯縣城鄉規劃局副局長樊海強介紹,將結合成片舊城區改造和歷史建築保護工作,打造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其中,一期啟動區位於街區東南角,沿曇石中大道,規劃面積45畝,主要街道長度220米,擬投資約7800多萬元。5日,記者在街區選址片區走訪發現,現狀街區依洽浦河發展,呈「魚骨」肌理。在現狀建築風貌上,多為低層混凝土建築,與遺存的多處明清歷史建築風貌差異較大。
「目前已完成一期規劃和建築物調研摸排。」樊海強告訴記者,一期啟動區有1處不可移動文物點,建築原貌保留清晰,木構體系完整,具有藝術欣賞和空間使用價值;建議歷史建築23處,均為宅第民居類;傳統風貌建築40處;其餘為普通風貌建築。
在徵遷工作方面,一期啟動區涉及160多戶涉遷戶,目前已完成120多戶籤約,力爭月底全面完成籤約。「聽說此次徵收是要建設歷史文化街區,我們都很支持,以後我們不僅能住新房,還能有新景點,高興。」涉遷戶林依伯說。
建設方案
依託原村落風貌打造「一街六巷」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具體如何規劃?有何特色?發布會上,閩侯縣城鄉規劃局對此進行解讀。
「現狀街區肌理保存較好,街巷尺度宜人。」樊海強介紹說,街區內部自主形成東南至西北的中軸線,並串聯兩側的巷道,「將依託原村落風貌打造『一街六巷』」。
記者了解到,針對街區內不同類型的建築,閩侯採用不同方式進行保護與整治。對街區中的文保點、建議歷史建築及傳統風貌建築,將進行保護修繕;對街區內建築風貌較差、質量較差、層數較高的民房,將進行拆除,以滿足街區消防、遷建建築的空間需求;對不符合風貌要求的建築,將保留改造處理,並對超過兩層的建築實施降層;同時遷建歷史建築,以織補街區肌理。
除此之外,對街區內的環境景觀、市政管網、夜景燈光等內容,閩侯將進行統一的設計與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築風格將獨具閩侯特色。「有別於三坊七巷馬鞍牆風格,我們將結合原有村落建築原貌進行改造,不建高牆,視覺上更加通透清爽。」負責規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同時將最大限度依託既有街巷格局,如保留原有空地建設廣場,打造別具風味的空間布局。
遠期規劃
連片打造4A級曇石山文化民俗旅遊區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標準如何?遠期還有何發展規劃?發布會上,閩侯縣旅遊局對此進行了說明。
「以4A級標準謀劃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閩侯縣旅遊風景區管理處主任陳景清說,將配套建設標識標牌導覽系統、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遊公廁等設施。
在街區業態布局上,閩侯計劃開發一批曇石山文化主題的陶藝製作體驗、文化演藝等業態,增加曇石山文化的展示載體和體驗產品。同時,將挖掘當地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布局一批特色業態,如閩侯非遺技藝傳習館、雪峰高山茶文化體驗館、閩侯老字號美食館、閩侯工藝品主題文化展銷館、閩侯金魚文化體驗館、閩侯伴手禮精品店、精品書店、咖啡吧等。
「等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成後,我們還計劃將此與周邊的曇石山文化遺址博物館、閩都民俗園、閩侯縣博物館串聯成線,打造曇石山文化民俗旅遊區。」陳景清說,目前已計劃建設曇石山歷史文化街區一期與曇石山博物館的遊線銜接區,曇石村與閩都民俗園木廊橋、石拱橋的遊線銜接區,閩都民俗園與縣博物館的遊線銜接區,做到各具特色又形成整體,力爭於2020年聯合申報、成功創建4A級旅遊區,打響曇石山文化品牌。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