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宣傳活動暨新春文化旅遊月啟動

2020-12-20 福州新聞網

  五福合一,年至閩侯」活動現場,舞獅表演引得市民熱情互動。記者 謝星星 攝

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入口處,群眾熱鬧迎新春。通訊員 陳建鋆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陳建鋆 張存金

  古厝悠然、墨香四溢、燈籠高掛、熱鬧舞獅、歡樂腰鼓……昨日,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主入口一片喜慶氣氛,近百名群眾歡聚一堂體驗街區宣傳活動,共同感受八閩首邑深厚歷史文化。當日,閩侯同步啟動新春文化旅遊月活動,為市民獻上新春文化盛宴。

  打造文化「新地標」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甘蔗街道曇石山歷史文化遺址周邊區域,是老縣城所在地,亦為閩侯縣城的核心區,距福州市中心僅15公裡。

  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恢弘大氣的街區門牌坊屹立入口,火紅的燈籠把街區古建築裝點得年味滿滿。從春風村遷建過來的首座老宅古色古香,引得群眾爭相拍照發微信朋友圈。「街區的建設效果真不錯,古民居很有味道,下次要帶孩子來感受歷史。」橫嶼村村民林翔飛在現場玩得不亦樂乎,他不僅拍了許多小視頻,還高興地領取了春聯。

  記者了解到,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現狀有閩都民俗園、曇石山、蝙蝠山、洽浦河、安平浦、曇石山博物館、縣博物館等,具備豐富的公共文化資源,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點1處,建議歷史建築61處,傳統風貌建築105處,街區肌理保存較好。「整個街區包括橫嶼歷史街區、曇石風貌區、洽浦歷史街區三大功能區,重點反映閩侯歷史文化、地域風貌、鄉土人情等特色。」閩侯縣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街區一期啟動區已完成竹岐鄉春風村大部分古建築遷建、街區門牌坊建設、縣博物館新館陳列展覽等系列工程項目。」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將通過保護修繕、拆除遷建、降層改造等方式,推進後續項目建設,進一步挖掘重塑歷史文化,融合前沿時尚業態,將街區打造成為八閩首邑的文化「新地標」。

  安排五大類20項節目

  昨日下午,閩侯南通鎮天澤奧萊時代仿佛一片歡樂的海洋。在這裡,「五福合一·年至閩侯——2019年閩侯『福』主題系列年味旅遊文化活動」啟動,這是閩侯2019新春文化旅遊月系列活動之一。

  據介紹,即日起到2月20日,閩侯共安排了展示類、書畫類、演藝類、非遺體驗類、旅遊推介類等五大類20項節目。

  「旅遊推介類上,我們根據閩侯旅遊、文化、民俗等特色,積極整合各部門及旅遊景區活動資源,以『集福、祈福、納福、享福、賜福』為主題,推出諸多惠民活動。」閩侯縣旅遊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將通過策劃實施系列年味旅遊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年味氛圍,提升閩侯旅遊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

  除昨日下午啟動儀式精彩紛呈的活動外,閩侯縣明天還將在荊溪鎮首邑溫泉度假村、大湖鄉雪峰寺舉辦「賞花撞鐘沐泉祈福」活動,4日在上街鎮鯉魚洲酒店舉辦「樂享自然闔家納福」活動,10日在閩都民俗園舉辦「集福過大年」活動,5日~19日在南通鎮天澤奧萊時代舉辦「享福就來天澤奧萊」活動,19日在竹岐鄉閩越水鎮舉辦「閩越賜福喜迎元宵」活動。

  展示類活動方面,今晚起,閩都民俗園將舉辦「八閩首邑異彩華燈」新春大型燈展。

  書畫類活動包括今天開始在閩侯縣博物館新館舉行的福建省首屆篆刻藝術巡迴展(閩侯)、春聯義寫活動等。

  演藝類活動方面,最具看點的是14日至19日在閩都民俗園舉辦的民間民俗鬧元宵系列活動,包含曲藝、少兒舞蹈、文藝晚會、民俗隊伍巡遊、閩劇等。

  非遺體驗類活動同樣亮點多多,如今天閩侯縣博物館新館舉辦非遺項目手工技藝展示,包含竹編、福船、木根雕、脫胎漆器、南少林詠春拳、剪紙等非遺體驗互動項目。

  「誠邀全國各地旅客、當地民眾一同體驗、品味,歡度閩侯多福多彩的新春佳節。」閩侯縣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街 閩侯「喜街」迎喜
    王東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21日電 (葉秋雲)一場閩侯傳統集體婚禮在古厝中舉行,身穿傳統中式服飾的新人在閩侯喜娘的喜語喜願聲中,拜天地、添花禮、進鬥丁禮……21日,福建省福州市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街。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街。
  •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街 來喜街體驗閩侯喜文化
    2020年01月21日 14:24:09 來源:福州新聞網 曇石山歷史文化街區,即喜街入口。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21日正式開街,它的名字就叫「喜街」。
  •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21日正式開街 來喜街體驗閩侯喜文化
    福州日報社App-掌上福州1月21日訊 (記者 邱陵/文 原浩/攝)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21日正式開街,它的名字就叫「喜街」。當天,喜街作為福州市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集中開街的主會場,舉辦由閩侯喜娘主持的傳統婚禮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正宗臺北士林夜市也首次入駐,為遊客帶來為期一個月的美食體驗。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閩侯甘蔗街道,緊鄰曇石山博物館,與曇石山博物館、閩都民俗園、閩侯縣博物館連成一片。
  •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將打造「一街六巷」
    福州新聞網9月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見習記者 葉欣童 通訊員 張存金 陳建鋆)5日,閩侯召開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規劃建設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啟動區已完成規劃及前期摸排,並進入徵遷階段,力爭明年春節前建成開放。
  •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首批資產在海峽縱橫電子競價平臺成功競租
    李琳珊)今年1月,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街,極具特色的閩侯喜文化吸引許多市民前來遊玩,成為福州新晉的網紅打卡地。近日,一場人氣爆棚的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招商競租在福州海峽縱橫電子競價平臺上展開,引來社會廣泛關注。  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資產招租項目是福州海峽縱橫電子競價平臺在閩侯業務的一大突破,將有助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資產保值增值。
  • 五福齊聚閩侯,文化旅遊鬧熱了一番年味鄉情
    從2月1日持續持至2月19日,五大主題、五場活動貫穿整個新春佳節並在閩侯各大旅遊景區相繼開展,將新年的熱力輻射至閩侯各大旅遊景區,邀約全國各地的旅遊者與當地居民共度閩侯多福多彩的新春佳節,體驗曇石山歷史文化、融入閩侯地方風情,親身感受閩侯的文旅魅力。
  • 閩侯法院設立全省首個「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
    此次在建設維護中的歷史文化街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是立足閩侯古村落。  今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人民日報重刊了習近平總書記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序》。這篇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文章,生動闡述了保護好古建築、古文物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刻論斷,對於我們更好傳承地中華文明、增強文明自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五福合一 閩侯啟動福主題年味旅遊文化活動
    書法家為市民免費送對聯 (陳楠 攝)東南網2月1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歡天喜地度佳節,張燈結彩迎新春2月1日,由閩侯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閩侯縣旅遊事業發展中心、海峽都市報社、南通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9「五福合一·年至閩侯」福主題系列年味旅遊文化活動啟動儀式在閩侯縣南通鎮天澤奧萊時代景區啟動。
  • 福州一批特色街區春節前嶄新亮相!臺北士林夜市首進福建!
    今年春節期間,這裡將推出新春活動,包括寫春聯、送福字年貨小吃、各色美食、閩劇表演《花好月圓》、還有武術表演……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項目位於馬尾區港口路南側、馬限山南麓濱江段,整治建設範圍約222畝,項目總投資規模約
  • 「故事」福建省首個 「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設立...
    這篇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文章,生動闡述了保護好古建築、古文物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刻論斷,對於我們更好地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文明自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靈秀閩侯素有「八閩首邑」之美譽,其五千多年歷史的曇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搖籃和先秦閩族的發源地,承載著閩侯兒女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2019年「五福合一 年至閩侯」 福主題系列年味旅遊文化活動正式啟動
    歡天喜地度佳節,張燈結彩迎新春。2月1日,由閩侯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閩侯縣旅遊事業發展中心、海峽都市報社、南通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9「五福合一·年至閩侯」福主題系列年味旅遊文化活動啟動儀式在閩侯縣南通鎮天澤奧萊時代景區正式啟動。
  • 特色線路∣閩侯古厝文保探訪二日遊
    為保護這些珍貴的遺存,閩侯縣開創性實行了八部門聯審,任何項目建設都要為文物讓路,將文物保護納入城鄉規劃中,把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同城鄉建設開發過程相結合等政策措施,讓我們得以一窺五千多年歷史的曇石山文化、福建古文化與先秦閩族留下的歷史印記。
  • 閩侯設立全省首個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
    "閩侯縣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日前揭牌成立,這是全省首個"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示範點設立在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閩侯縣法院將以此為契機,聯動各部門,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依法審理破壞古厝和文物的案件,將生態保護和防範管控融為一體,加大普法宣傳和依法懲處工作力度。
  • 閩侯:守望古厝 延續文脈
    八閩首邑,五千年前曇石山文化發源於此,福建的文明也從這裡開始。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給這片熱土留下了豐富的文物資源。而今,飽含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背負著文物保護的歷史重任,一系列有創新、有力度、有情懷的保護舉措在閩侯轟轟烈烈展開,保護古厝、傳承文化成為閩侯人的行動自覺。
  • 閩侯喜街竟然還有這樣的「打開」方式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閩侯甘蔗街道,緊鄰曇石山博物館,與曇石山博物館、閩都民俗園、閩侯縣博物館連成一片。此次開街的橫嶼村片區位於歷史文化街區的東南角,現有面積71.4畝,建築34座(含8座異地遷建保護的古厝),為具有閩侯村落傳統風貌的「一街六巷」,主街凸顯閩侯喜文化,致力打造中國「喜街」。因此,「閩侯喜街」這一稱號應運而生。
  • 從曇石山文化看海峽兩岸同源
    主要遺址有閩侯曇石山遺地中下層、閩侯莊邊山下層、閩侯白沙溪頭下層、福清東張下層等遺址。此外,在閩西北清流、光澤、將樂,閩東霞浦,閩南詔安等地均有發現。它是福建古代海洋文化的搖籃,也是先秦閩族的發源地。曇石山文化是因曇石山遺址的發現而得名,位於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村的曇石山遺址,發現於1954年1月,此後至2004年共進行了九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2000平方米。
  • 「水磨坊」文化旅遊街區項目啟動
    「水磨坊」文化旅遊街區項目啟動 2016-10-08 09:57:27 來源:水磨溝區政府網站   水磨溝區日前啟動
  • 【西寧河湟文化旅遊藝術節】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寧美食節成為...
    為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拓展文旅消費新領域,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西寧市以河湟文化為重心,以青海特色美食為載體,自今年7月,舉辦為期3個月的第三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寧美食節,為市民遊客打造了一場舌尖上的夏日狂歡盛會,讓群眾盡享文化大餐,切實增強了全市乃至全省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溫宿冬春冰雪旅遊宣傳推介暨漢易休閒農業草莓採摘節活動啟動
    天山網訊(記者呂娜 通訊員顏壽林 周洪攝影報導) 美食、歌舞表演、草莓採摘……12月8日,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漢易水鄉休閒農業產業園內熱鬧非凡,溫宿冬春冰雪旅遊宣傳推介啟動儀式暨漢易休閒農業草莓採摘節活動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