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用上,廚房叫下,一上一下弄懂方知古人智慧

2020-12-19 時間講史

鬱金堂北畫樓東,換骨神方上藥通。露氣暗連青桂苑,風聲偏獵紫蘭叢。長籌未必輸孫皓,香棗何勞問石崇。憶事懷人兼得句,翠衾歸臥繡簾中。——李商隱《藥轉 》

前言

前文這首詩是李商隱所做的關於上廁所的詩,相比於李商隱的傳世之作,寫一首顯然並非上乘之作,這首詩裡面李商隱引用了兩個古人上廁所時候的典故,而這首詩所寫的內容也是關於上廁所的事情的,因此這首詩的格調也不是很高,所以姑且看一看罷了。

▲古代的豪華廁所

古人對上廁所不是很講究,所以根本沒有人會在上廁所這件事情上多做用心。但是和上廁所相對的廚房,作為烹調食物的地方,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自古以來中國就講究民以食為天,因此廚房和廁所作為兩個對立,二者在發展中都是有著古人的智慧的。

廁所叫上,廚房用下

中國發展至今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在這5000年中很多文化得以發揚和傳承,向人們熟知的詩詞歌賦以及舞蹈繪畫,這些都是經常拿來向世人展示的文化。但是與這方面的文化不同,5000年的智慧積累下來的不僅僅是這樣陽春白雪的文化,還有一些屬於勞動人民的智慧。

▲劇照中的古代廚房

但是這種智慧往往只能意會,而不能用語言所表達出來。就拿人們的語言習慣來說吧,我們經常會說上廁所和下廚房,但是沒有人會去說上廚房下廁所,這又是為什麼呢?

1.於生活環境和習慣息息相關

這可以追溯到人類還住在山洞的時候,那個時候因為發現廁所中排洩出的穢物的味道都是往上走的,所以聰明的中國人就想到了把廁所修建在較高的位置,這樣就可以讓令人不愉快的味道,遠離自己居住的環境。

▲穴居的居住環境

而天冷生火的時候就需要在山洞靠裡邊一些的位置,這種做法比較神火,相對於在離洞口很近的地方,生活會更容易保證洞內的溫度因此生火做飯的地方就被放到了裡面,於是就出現了上廁所和下廚房這樣的說法

2.跟風水布局有關係

隨著歷史的變遷,從原始社會變到了封建社會以後,人們有了房子這樣的概念。然而中國的住房一定要講究風水,在布局上要求房屋要坐南朝北,不僅如此就連床的擺放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為了配合室內的風水所有的東西布局都遵循不能破壞風水的原則進行。

▲山西喬家大院

而廁所和廚房作為生活必備的基礎設施,這兩處地方的布局也相當的重要,對廁所的要求就是不管風向如何改變,都不可以有不好的味道飄到住所中。廚房也是一樣,不能因為他做飯飄出的香氣影響了整體屋內的風水。

所以廁所一般都會修建在北邊,而廚房則放置在靠南的位置,而我們對方位的說法一直都有上北下南之說,由此就有了上廁所和下廚房之分。

3.階級社會的等級制度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是非常之森嚴的,凡是上層貴族階級一定不會到廚房裡自己做飯,因此都會有下人為他們提供服務,那麼如果主人家到廚房裡來按照正常的說法就會是叫下廚房。

▲北京四合院

而在貴族家庭中服務的這些人叫做下人,在主人家裡工作的這些下人也需要去解手,在主人家去廁所就等於進入了貴族階級,所以對於下人來說等於跨越了階層,所以叫做上廁所。

▲劇照

總結

如此看來,僅僅一個上和一個下用在不同的場所中,就充滿了古人的智慧以及體現了古時候的一些文化發展等。其中所暗含的深意以及所體現出來的智慧,是需要大家自己領悟才能體會到的,因此說中國古人的智慧是相當高的。

還有哪些古人的智慧,朋友們不妨分享一下,增長一些文化知識。

【參考資料】《中國俗語新說》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上廁所為什麼用「上」,下廚房為什麼用「下」,其中蘊含大智慧
    「餘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歐陽修自古以來,廁所和廚房就是對立面,它和人們的發展史緊密相隨,從雛形到成熟、從簡陋到發達,雖然日日出現,二者的背後卻有著眾多鮮有人知的隱藏點,這些隱藏的「古典」智慧就要得益於古人的聰慧!
  • 中華民俗博大精深:為什麼去廁所叫上,到廚房叫下,佩服古人智慧
    比如說平時利用在生活當中的俗語,裡面就包含著很多祖輩積攢下來的智慧。像我們說的買東西,為什麼就不是買南北呢?在歷史文化當中講究屬性。哪怕是4個方向,也帶著自己的特有屬性。南北分屬火水是不能裝在籃子裡的,因此才有了買東西一說。在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全部都是老祖宗所留下的智慧。比如說"上廁所"和"下廚房",這其中有什麼講究呢?
  • 為什麼說「上廁所,下廚房」,並非「下廁所,上廚房」,原來如此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對一個約定俗成的社會俗語進行刨根問底的分析,看一看究竟出於什麼目的,古人才會如此定義。地理位置「上廁所,下廚房」,相信大家對這句話肯定不陌生,內急時會說「上個廁所」,做飯燒菜就是「下廚房給你們露一手」,這種叫法的由來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從方位因素入手。
  • 上廁所為什麼用「上」,下廚房為什麼用「下」,看後漲知識了!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老話:「上廁所和下廚房」。為什麼廁所要用「上」而不是「下」,廚房要用「下」而不是「上」呢?老祖宗的智慧之談,讀後還真長見識。簡單的「上廁所、下廚房」,其實暗含古人趨吉避兇的觀點。從尊卑方面解釋在古人的觀點裡,上是代表尊貴的,而下代表卑微的,男人是尊的,女人是卑的,比如皇帝就是最為尊貴的,所以稱為皇上,而皇太子、皇后是比較低姿態的,所以稱為殿下。
  • 俗語:上廁所,下廚房,為何不說下廁所,上廚房?深析習慣由來
    這樣一個四合院房子和房子之間的空隙就構成了一個八卦的形象,這個八卦代表的是世間萬物,所以這些房子和房子之間的空隙就相當於八卦的八個卦位,按照陰陽五行思想和八卦的思想進行推演,廚房是做飯的地方,要用到火,而且是必須用火的,不用火的日子叫寒食節。
  • 常說「上廁所下廚房」,為何不是「下廁所上廚房」?怕人笑沒文化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古人最講究的是「輕重緩急」有別,這一主題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說上廁所又叫「出恭」,「入敬」等文雅之詞,「恭」和「敬」乃恭敬的意思。這可從「上廁所和下廚房」一句話看出端倪,「上」和「下」形成了對照。「如廁」是人生第一急,所以古人用「上」來冠稱,而吃飯可以緩一緩,人餓了可以等一會吃飯,於是有了「好飯不怕晚」之說。人可以少吃一頓飯,但不能等一會去廁所,箇中因由恐怕大家都有切身感受。
  • 為何人們常說「上廁所和下廚房」,怎麼不說「下廁所和上廚房」?
    舉個例子,就說「上廁所」和「下廚房」吧,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去廁所用「上」,而去廚房用「下」呢?為什麼不能反過來,說「上廚房」和「下廁所」呢?其實這背後蘊含著古人關於五行,房屋方位,還有上面尊卑的觀念,裡面的學問大著呢。 那麼一個簡簡單單的「上廁所」和「下廚房」究竟能蘊含著哪些文史常識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 古人為什麼說「上廁所」,「下廚房」?
    「上廁所」和「下廚房」是我們在生活中常用的表達。為什麼是「上」廁所和「下」廚房,而不能反過來說「下"廁所和「上」廚房呢?這語言現象的產生,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在我國古代,廁所又被稱為「圂」、「軒」、「廁」等。
  • 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上廁所、下廚房說到「上廁所」「下廚房」,為什麼不是「下廁所」「上廚房」,這還得從五行說起。在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裡,南方屬火,東方屬木,北方屬水,西方屬金,中衛屬土。在古代,四合院是我國最傳統的住宅建築,古人在建造四合院時,將五個方位與五行相對應。根據五行相生原理,廁所是汙水之所,水生木,所以把廁所建在東北角,也有以肥水滋養木性,祈求發家之意;又因為木生火,生火的廚房就被在四合院的東南角了。
  • 廁所為什麼是上,廚房為什麼是下
    廁所和廚房是家裡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兩個地方,平時大家都說上廁所、下廚房。而沒有人說下廁所、上廚房。網上有人說上廁所是因為人類還居住在洞穴裡的時候,因為氣味往上跑,人怕燻著,所以廁所建在高處,所以叫上廁所,真的是這樣嗎?
  • 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而不是下廁所、上廚房?
    現在上廁所都文雅的稱之為「如廁」了那為什麼我們都說「上廁所」而不是「下廁所」呢?要弄明白這個問題不得不了解一下中國傳統四合院的堪輿定位以及建築格局許慎言:「堪,天道也;輿,地道也。」糞便當時可是上好的肥料,是人們期盼豐收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肥水不流外人田」,為了讓肥水積於大地中。於是建造廁所的時候就建在北面偏東一點,北是水位,東是木位,五行相生,水生木,水是萬物之本,木是萬物之源。廁所建在北面偏東,表達了人們希望莊稼豐收的願望。
  • 現在都說「上廁所,下廚房」,為何不說「下廁所,上廚房」呢?
    像我們現在說的這個「上廁所,下廚房」,說起來很順嘴,每個人說得都很溜。可是如果要細問一下,為什麼要這麼說?而不說不說「下廁所,上廚房」?那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答不上來了。我們古代中國人的住宅都講究一個中正平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們先從房子的結構來說吧,一般房子是朝南的。那麼廁所在哪個位置呢?
  • 究竟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呢?追根求源頗有道理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的第一生理需求,而同樣重要的是新陳代謝,無疑排洩也是正常必須的生理現象。這就需要人們每天都要上廁所,當然現在的說法多為上衛生間或洗手間了,也同樣需要下廚房煮飯做菜,當然現在也可以直接叫外賣的。問題是,究竟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呢?
  • 只聽說上廁所,下廚房,沒有人說下廁所,上廚房,這是為什麼?
    「上廁所,下廚房」不僅是一個文化問題,還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有人把上廁所、下廚房與風水方位之說聯繫在一起,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上廁所上廁所源於平民百姓的習慣性口語。「如廁」一詞古代人用得較多,一直沿用至清朝,今天人們已不再使用,而「解手」一詞也源於古代,至今仍然還在廣泛使用。「上廁所」不是古代的語句,應是現代漢語的句子。宋元明清時期有大量的白話小說,這類古典小說的語言採用了當時大量的市井口語,反映了當時的語言風格和習慣,但所有的白話小說,包括戲曲劇本均未出現「上廁所」一詞。
  • 俗語「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什麼意思,原來還有這樣的道理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意思是一個人在家務上可以做得很好,面面俱到;在工作中又能獨當一面,處事老練。就是咱們常說的既能主內,又能主外。那你有沒有過疑惑:為什麼說「上廳堂,下廚房」,而不是「下廳堂,上廚房」?
  • 為什麼我們總說上廁所、下廚房,反過來不能說嗎?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很多我們都習以為常的事,卻是大有文章,就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買東西、上廁所、下廚房……」千百年來只知道是這樣說的,有時候可能就會想為啥是上廁所、下廚房而不是上廚房、下廁所啊,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說的,所以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這樣說似乎更加合理,但是這個上和下的說法可不是隨隨便便流傳下來的
  • 自古以來,為何是「上廁所」和「下廚房」,難道古代廁所比廚房高
    為何我們常說「上上海、下基層、上廁所、下廚房」等,而不是反過來?下邊我們立足於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將好多個常見的例子詮釋一下。為什麼去江南叫下江南。最充足的原因應該是,古代人對自然地理方向的精準掌握「上北下南」,因此 往長江南端,就很當然地說成下江南了,同樣也有下西洋。此外,筆者臆斷:中國古時候四大古都,最南的是南京,也未過長江,絕大多數在北方地區。
  • 古人上廁所用什麼擦屁股,超乎你的想像
    人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是吃飯和上廁所,而上大號則需要用手紙,人生自古誰無屎,有誰大便不用紙。你還別說,古代人們上完之後可能真的不用紙,因為在古代造紙不像現在這樣方便,造價是很高的,只有達官顯貴才能用的起,普通老百姓還真可能不用紙,不用紙那用什麼呢?
  • 俗話說:「上廁所,下廚房」,究竟是有什麼意思?你不一定知道!
    因此,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要知道在農村中可是流傳這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俗語,這裡邊都是蘊含著一些知識的。所以,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樣的俗語吧,俗話說:「上廁所,下廚房」,究竟是有什麼意思?你不一定知道!這句俗語:「上廁所,下廚房」,究竟是有什麼意思?
  • 古人如何將「上廁所」說的高雅,神話傳說中還有關於廁所的法寶
    而從古至今,廁所的名稱也有著變化,不變的則是廁所的功能罷了。首先,廁所叫做「圂」,這個字最初之義為豬圈。韋昭注《說文解字》: 「豕牢, 廁也」,《六書故工事》解釋說廁所因為汙穢的緣故, 也把它叫做圂, 即說廁所和圂同指一物。而豕是何物?就是豬,豕牢則就是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