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代流行的文化俗語有許多都源於古代,古人們創造了這些語言,經久不衰地沿用至今,也就成了社會約定俗成的說法。我們可能從未思索過為什麼要這麼說,這個說法是出於什麼目的,只是從祖輩們那裡傳承下來,大家都這麼講,於是自己也跟著這麼稱呼了。所以今天,我們要來對一個約定俗成的社會俗語進行刨根問底的分析,看一看究竟出於什麼目的,古人才會如此定義。
地理位置
「上廁所,下廚房」,相信大家對這句話肯定不陌生,內急時會說「上個廁所」,做飯燒菜就是「下廚房給你們露一手」,這種叫法的由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從方位因素入手。古人的房子裡,廁所常常處於北邊偏東的位置,廚房為南邊偏東的,而那時候又存在著「坐北朝南」的講究,因為太陽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坐北朝南視野好,還迎著光。廁所在北邊,北是主位置,廚房在南方,南方是宅子的背部,是副位置。所以,才會出現「上廁所,下廚房」的叫法。
陰陽五行
其次,從五行入手。廚房是做飯做菜用的,火是其中最稀鬆平常的事物。但有火就意味著稍不注意會走水,有安全隱患,所以,迷信的古人稱做菜為「下廚房」,廚房有大火,人得在火下面才平安;廁所有水,對待水我們要處於水的上面,就不會淹死,因此叫「上廁所」。
最後,從古人的地位尊卑看,有身份的主子很少親自下廚洗羹湯,做飯、備菜的都是那時候相對低賤的僕人,廁所就不一樣了,有的大戶人間會把廁所建在自己房間的附近,就是為了方便排洩。自然。廁所的地位就跟著水漲船高。其實,就算沒那麼多講究,古人既然這麼叫了,流傳到今天都是這個稱呼,就證明「上廁所,下廚房」已變成了口語習慣,沒有辦法糾正,在人的心裡扎了根。只能感嘆古人對生活要求的嚴格和曆法規範的嚴肅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