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
……
簡單的歌詞描繪出,現今社會大量單身人士的生活:一人租房,一人旅行,一個人吃便利店裡的麵包。
2019年天貓「雙十一」數據顯示,迷你微波爐銷量增長980%,迷你洗衣機銷量增長630%,方便小火鍋銷量增長210%……這背後指向一點: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如今,「不將就」成了廣大單身人士的口頭禪。「愛情不將就,所以單身。吃飯,當然更不能將就。」
17歲就孤身闖蕩北京的壹食一創始人高雷深有體會:「一個人吃飯經常找不到座,需要問服務員。其實不是沒座,而是有些兩人桌、四人桌的基本坐滿只剩下一個座,你不好意思去,往往得服務員上前幫忙詢問後才勉強入座。」
而《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早年做的一項調查也證明,這不是高雷一人的感受。在對2000名18-35周歲青年進行的調查顯示,67.6%的受訪者表示,「一個人去餐館吃飯會感到尷尬」;71.5%的受訪青年認為「商家有必要針對單人食客調整餐廳布局」。
於是,為了讓一個人吃飯「得勁兒」,高雷在2017年打造出專門為單人就餐服務的餐廳——壹食一。餐廳內是一排排用木板隔開,僅供單人坐的格子間。
「我希望顧客拿到餐,坐下就不用動了,一切需求都在格子間裡能夠滿足。」高雷笑說。
主打一人食燜鍋飯的壹食一在開業後很快受到年輕食客們的喜歡。「我們通州萬達店附近,鏈家房產的幾個小夥子恨不得一周來吃三四次。裡面有一個小夥子因為喜歡我們的藤椒口味料包,每次來都要選藤椒口味吃。」
有趣貼心的單身桌爆紅於網絡,引來無數年輕人打卡。高峰期,壹食一門店可以排出好長的一條長龍。
大量單身人口的存在促使了商業品牌提供相應的服務;而當一個商業社會可以讓單身人群過得足夠自在,單身經濟在這種良性互動下逐漸壯大。
正如大家所見,『一人食』餐廳已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潮流,不少老闆也躍躍欲試。市面上近兩年冒出很多一人食麵館、小火鍋,甚至連炒飯都有一人食店。
這裡面很多店鋪就像大海裡的潮水,因為盲目跟風,沒有找準定位,漲潮快退潮也快。
壹食一也是迎合了「一人食」的經濟風口,從2017年在北京通州開出第一家店以後,在以後的兩年中茁壯發展,開出門店近400家。
在這場「一人食」經濟藍海中壹食一是用什麼姿勢投身發展的呢?
1.空間:單身桌的佔比和設計
單身桌几乎是一人食餐廳的標配,但餐位數也得控制。壹食一目前有單人卡座也有適合多人的拼桌。
壹食一根據過往客流情況將單身桌餐位數控制在60%-80%,剩餘的餐位數改為適合多人的拼桌。人性化的餐位設計方便了食客的選擇。
一般餐廳12個單身桌的空間可以做出14、16個普通座位,被犧牲的座位率還是蠻大的。壹食一在經過市場調研後,將單身座位合理化設計,不僅能滿足單個格子空間內食客的活動需求,還極大地保全了餐位率。
▲餐桌規劃了飲品、託盤、鍋蓋、充電線、插座等物品的擺放區
2.互動:一人吃飯也要有社交
一人吃飯也不能忽略餐廳社交的功能屬性。
這點,高雷就得到過「教訓」。「我們剛開始店內全都是一人臺的,後來有顧客結伴而來,為了解決他們邊吃飯邊聊天的需求,我們又增加了四人臺和六人臺。」
3.菜品: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民以食為天,一家餐廳的生存根本還是餐廳的菜品。所有的好餐飲最終都要歸於好的產品。只有將壹食一小燜鍋做好吃了,才能真正的留住食客。
對原創的重視以及對細節的把控是壹食一能夠贏得受眾關注的關鍵。
一份燜鍋飯好吃與否,不僅是研發師在味型上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斷嘗試,也是實驗中靈感迸發的巧思。
壹食一有一道廣為人知的食材——「陳皮牛肉」。「陳皮牛肉」是壹食一的招牌,同時也是這道原創食材讓品牌成功脫穎而出。
此外,壹食一用數十款新鮮菜品的自助選擇,顧客自己烹飪的燜飯模式,讓顧客在就餐上擁有最大主動權。保證顧客最大可能的吃到自己喜愛的食物。」
4.環境:心理情感上形成共鳴
處於孤獨時光的個人,其實也是容易被感動的人。因此,客戶到店用餐的體驗氛圍要強。
高雷認為,品牌背後最好有一個故事,有一個魂來做支撐,否則就擺幾個菜在格子間一放,沒有靈魂,持久不了。「我們的故事是一個人打拼享受孤獨,當你孤獨或處於低谷的時候,會看到旁邊很多正能量的人向陽生長。」
所以,壹食一門店在軟裝上會有很多類似正能量文案給單身人士打氣加油。讓食客從心裡上真正的喜愛上壹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