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養殖的鱘魚(產經新聞)
鱘魚魚子是一種高級食材,做成的魚子醬價格往往讓普通人覺得昂貴。但近日,日本大阪近畿大學宣布,已成功研究出了讓人工養殖的鱘魚通過餵食雌性激素全部變成雌魚的方法。這樣能夠提高魚子生產率,降低魚子醬成本,讓一般老百姓也買得起。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大阪近畿大學表示,他們給150隻孵化後四個月大、人工養殖的鱘魚餵食了混有雌性激素藥劑的飼料。1年後,隨機抽出45隻魚檢查性別後,發現它們全部為雌魚。
鱘魚在剛孵化時無法從外觀判斷性別,一般養到3歲,打開每條鱘魚的胃部,通過生殖腺顏色和形狀來確認,之後還要縫合魚肚,再放回飼養池裡。除了過程麻煩,養殖成本也很高,每千條魚的人工費約1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7萬元)。
魚子醬(日本網站「LEON.JP」)
雌性鱘魚產的卵製成的魚子醬是昂貴佳餚。雄性鱘魚可用作魚肉販售,但需求量少,價格也便宜。如果所有魚都是雌性,人工費用可削減10%,魚子醬價格也勢必降低。
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助理教授稻野利直稱,希望5年內研發出讓鱘魚變性的可行性計劃。
然而,除去雌性激素價格高昂因素,這樣養出的魚是否對人體安全還有待研究。而且,這種藥劑能否作為養殖魚類的餌料來使用,在法律方面也沒有得到認可。日媒稱,相關機構正在加強研究,希望用便宜的植物為原料,製作和雌性激素相同效果的餌料來降低魚子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