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養殖戶朋友對小龍蝦的生理特徵的表現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小龍蝦作為甲殼類生物,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根據外部的生態環境變化來打洞進洞,比如水質惡化,低溫高溫極端天氣下等不適合小龍蝦生存的前提下,會出現打洞進洞的情況。這個觀點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錯誤,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的話,也是有漏洞的。不錯小龍蝦作為甲殼類生物的確有打洞進洞的生理習慣。但是同時小龍蝦同時也是底棲性的水生生物,同樣喜歡生活在水底或者水草裡面遊動。
這個季節正好就是最容易說明這個現象的時刻。小龍蝦長大之後,大部分時候都在水體裡面爬行,而還沒有長大的小龍蝦大多數情況下,都在水裡面遊來遊去,很多情況下,都是不會進洞的,更加準確一點來說,是由於個體太小,自己打洞很困難,這種情況下,如果有現成的龍蝦洞或者能夠隱蔽棲息過冬的地方,這些小蝦苗都會毫不猶豫地往裡鑽。
所以今天,我要分析的問題主要有三點:
目前冬季低溫天氣下,小龍蝦打洞進洞困難的原因是什麼?
對小龍蝦的生存有什麼樣的危害?
養殖戶如何通過人工幹預的輔助手段讓這些還沒有長大的小龍蝦安然過冬?
目前冬季低溫天氣下,小龍蝦打洞進洞困難的原因是什麼?
一,案例展示:
稻蝦田上水將環溝邊上的田埂淹沒之後,如果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水質清澈見底,我們可以發現,被誰淹沒的環溝下邊,有很多小龍蝦洞穴,但是比較奇怪的是,很多小龍蝦幼蝦,偶爾你也可以看見少量的大規格小龍蝦,基本上都匍匐在邊上遊來遊去,或者一動不動,在那曬太陽,但是卻從來不往洞裡面鑽。如果是在陰雨天氣下,氣溫普遍只有幾度,人都會感覺到手腳冰冷,這種情況下,我去巡塘的時候,在環溝裡面,水草稀少的地方,基本看不到小龍蝦,但是在水草裡面,我用水桶或者水瓢往水裡一舀,會看見水桶和水瓢裡面有大量的小規格的蝦苗,少的有20個以上,多的甚至將近離100個都不遠。也就是說,大部分養殖戶的稻蝦田裡面都有大量的小苗,低溫天氣下,只不過說都藏在了水草裡面以及其他相對比較溫暖的地方了。
我在巡塘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稻蝦田裡面以及其他少量的養殖戶稻蝦田裡面有的地方的青苔還比較多,我原本想將這些青苔用網兜打撈上來,結果打撈上來一看,發現青苔裡面藏有大量額小龍蝦小苗,所以最終我打消了打撈青苔的計劃,就讓這些青苔浮在水面上,讓這些青苔孢子長在水底,作為小龍蝦藏身和過冬的地方。這可能也是冬季青苔唯一的好處了。
二,理論分析:
1,冬季小龍蝦苗子太小:小蝦苗一來規格太小,打洞可是一個力氣活,所以打洞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這些小蝦苗不像長大了的小龍蝦,一般都是在水裡面遊動。根據水溫和天氣變化,會在水體裡面來回遊動,只往水溫比較高的地方躲藏過冬,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養殖戶,會在水草裡面和青苔裡面發現大量的小龍蝦的原因。而且雖然小蝦苗,由於規格小,活動能力有限,但是規格小也有規格小的好處,就是靈活,隨便找到隱藏的地方都可以。
2,冬季有現成的龍蝦洞可以利用:前面的案例我就為大家講過,這個季節可以發現環溝周邊,有很多空閒的龍蝦洞,這些東其實都是以前抱卵蝦以及公蝦在繁殖孵化期間留下的,到現在公蝦死亡之後,這些抱卵的母蝦孵化出小蝦苗之後就會離開洞穴。因此這些空閒的龍蝦洞也是冬季低溫天氣下,這些在外面活動的小苗的天然的藏身過冬的好地方,也就是說又下大東困難一般不打洞,但是有現成的洞可以利用,也絕對不會浪費。
3,小龍蝦的生理屬性決定的:小龍蝦既是甲殼類生物所以天然會打洞,同時小龍蝦也是底棲性水生生物。也就是說,小龍蝦既可以通過打洞在龍蝦洞裡面生活,也可以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和水下過冬,至於到底在什麼地方活動,取決於小龍蝦所處的生態環境的好壞,以及生理特徵。前者比如缺氧,水質汙染,高低溫的氣候。後者主要指的是小龍蝦親蝦抱卵孵化的時候一般都是在龍蝦洞裡面棲息。這裡還要強調一點的是,小龍蝦在龍蝦洞裡面棲息,肯定沒有在水體裡面活動,長得快,長得好,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人工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養殖戶想儘量確保小龍蝦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進洞的原因。
以上的原因加起來,也就造成了冬季這個時候小龍蝦在大部分情況下,不打洞以及在水體裡面活動的獨特現象。這裡我們還需要認識到,養殖戶在這個時候如果放任不管的情況下,這些還沒有長到,還很小的小龍蝦是很容易死亡的。
哪麼具體對小龍蝦的危害有哪些呢?
一,案例展示:
我前面有篇文章已經提到過,上個星期我們這裡有一家養殖戶稻蝦田裡面的小龍蝦,在一夜之間大量死亡,少說也有100多斤,死的絕大部分都是小蝦苗,大蝦很少死亡。死亡的原因,預測的結果有很多種,有的人說是沒有投食餌料凍死的,有的說是投毒死的,或者是被農藥汙染之後導致急性死亡的。還有的人說是低溫天氣和過高的溫差,導致小龍蝦應激死亡。種種說法都有。不過我內心深處還是傾向於凍死的,仔細觀察,這塊稻蝦田,環溝裡面基本上什麼水草都沒有,伊樂藻和水花生也沒有,水體清澈透明見底,清湯寡水,透明度過高,這種情況下,這些小蝦苗一來打洞困難,二來在水體裡面沒有地方躲藏過冬,被凍死的概率很大很大,然後觀察,死亡的大部分都是小苗,大蝦很少死亡,也足以證實這一點,因為小苗太嬌貴,很容易死亡。
二,理論分析:
1,小蝦苗凍死: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小苗進洞困難,只能呆在水體裡面,如果養殖戶忽視冬季管理工作,比如沒有移栽好水草,就會導致小龍蝦無處藏身,只能在光溜溜的水體裡面四處掙扎,最只能怪被凍死。同時水位沒有蓄起來,導致水位過淺,陽光直射,導致水溫過低,也會讓小苗凍死。最後沒有做好肥水工作,一般情況下,上水淹洞過遲,稻草沒有覆蓋堆積在水面,直接導致水體過瘦透明度過高,這樣在水體裡面活動的小龍蝦很可能就會因為溫差過大死亡。
2,小龍蝦營養不良,生長緩慢:如果冬季水溫過低,溫差過大的情況下,養殖戶沒有做好相關的保暖增溫工作,就會導致小龍蝦比較強烈和明顯的應激反應。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即使小苗沒有凍死,也會在應激反應的過程中,處於求生的本能會減少自身的營養消耗,停止生長發育,同時蝦殼會迅速提前硬化,這樣就會導致小龍蝦蛻殼困難,最終,長出來的小龍蝦有大概率會形成鐵殼蝦,並且由於營養不良,而長的頭大身子小,品相很差。這樣,在總體程度下,就會延長小龍蝦的生長周期,導致早春小蝦苗普遍生長緩慢,達不到上市的要求和規模,養殖戶損失慘重。
針對以上的具體危害表現,我個人認為,養殖戶完全有必要採取人工幹預的手段,來給小龍蝦營造大量合適的棲息的場所,來防止小龍蝦在水體裡面過冬,被凍死或者停止生長。
人工輔助手段來給小龍蝦提供洞外合適的過冬棲息環境的措施有哪些?
1,冬季合理充分移栽水草:小龍蝦多不多,長的快不快,好不好,看水草,這句話用在這個季節是最合適不過了。由於冬季可以選擇的水草不多,在我們這邊主要有三種,一是沉水水草伊樂藻,其次是水花生,還有本地野生的水荇草,伊樂藻一般移栽到稻蝦田種植區,當然也有移栽到環溝裡面的。其次在環溝兩邊還要移栽大量的水花生和水荇草,以上三種水草充足合理搭配,可以給在水體裡面活動的小龍蝦提供大量的棲息過冬的地方。我們之前就試過,即便是低溫天氣下,在水草多的地方用水桶舀上來,水草裡面也有數不清的小苗,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伊樂藻具體的移栽時間我們這邊是10月中旬,移栽的時候要先將稻蝦田淺水種植區用旋耕機旋耕一遍,然後堅持行距5米,株距10釐米的格局來移栽。這樣可以確保水體裡面大部分地區都有水草覆蓋。其次,水花生和水荇草在環溝附近,一般不需要特別管理,本來冬季水草就不多,多長一點也沒關係。
2,稻茬浸泡和稻草漚肥:我們這裡肥水一般都是利用稻田現成的稻茬和稻草來肥水,當然也可以使用草木灰來肥水,最好是兩者搭配使用。稻茬和稻草在腐爛的過程中一方面會釋放大量的有機質來肥水降低水體透明度另一方面還會釋放大量的熱量來給水體增溫,最重要的是在這些稻茬和稻茬腐爛堆放的地方,小苗很喜歡藏在裡面,既暖和,還有大量的浮遊動物可以攝食,稻茬浸泡大家相信都比較熟悉,稻草的話建議是每隔20米堆放一堆稻草用來漚肥加溫。
3,保持高水位,儘量減少水位劇烈變化:寒冬臘月保持高水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保證水體裡面的水溫相對要高一些,這樣可以有效保證水底活動的小苗不被凍死,具體來說,這個季節的水位建議保持在50到70公分的樣子,穩定水位很重要,有利於小苗的繁殖和生長。由於稻蝦田多少都有滲水的現象發生,因此每隔一段時間,養殖戶都要根據具體情況加水,加水的時候注意要少量緩慢,原因只有一點,就是不同水源之間溫差很大,加一次水最好用三天的時間緩慢加,可以將小苗的應激反應降到最低。
4,為小龍蝦人工打洞:這裡的人工打洞並不是說養殖戶直接為小龍蝦挖洞,指的是儘量為小龍蝦尋找以你藏身的地方,比如前面說的稻草堆,還有牛糞堆,水葫蘆堆,水花生堆以及土堆等等。這些地方都可以為小苗提供避難過冬的場所。
小結:
還是那句老話,之所以要求養殖戶在冬季低溫下做好相關管理措施,本質上就是要確保小龍蝦的存活率,其次是確保小龍蝦健康快速生長,目的就是為了明年開出,養殖戶在市場空缺期有高價小龍蝦出售。而鑑於冬季低溫下小龍蝦大部分時候不進洞的特殊現象,就要求養殖戶做好稻蝦田的保溫工作,儘量給小苗提供足夠多的過冬場所。朋友們,你們的管理工作都做到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