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數據分析平臺千裡之外教你種菜、水域禁捕智能監管系統鎖定小漁船、無人值守智能灌溉機組有效控制土壤板結……今年的農交會現場,來自農林牧副漁領域的各類新技術、新模式匯聚一堂,成為一大亮點。
高端盆菜走進尋常百姓家
擁有一片自己的小菜園、小果園,是很多城裡人的夢想。本屆農交會上,安徽芸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盆栽蔬菜技術有望讓很多人夢想成真。
「這是什麼蔬菜?好新鮮!放在家裡都可以當盆景了!」走進合肥展廳,看到芸林公司貨架上的一盆盆上海白、正紫松、玉竹菜、金光菜等新鮮蔬菜,很多市民駐足詢問。
「我們在廬陽區大楊鎮建立了高端盆栽蔬菜智慧生產示範園,致力於盆栽農產品研發、種植。」安徽芸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智說,現場展示的蔬菜均產自這個產業園。這些盆菜採用優質進口基質栽培,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可觀賞可食用,現吃現摘。
「針對很多市民的菜園夢、果園夢,我們提供陽臺菜園、果園和屋頂農業的設計、施工和服務。市民在家就能種植自己喜歡的蔬菜、水果。我們通過物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平臺,實時掌握客戶家中果蔬的生長狀況,進行指導。目前,我們已經在市區進行試點,反響良好。」劉智說。
水域禁捕插上智能化「翅膀」
今年1月1日零時起,巢湖實施全域十年禁捕。如何有效監管?在農交會電子商務及物聯網展示區域,現場展示的巢湖漁政信息化雷達系統平臺成為護魚利器——一旦有漁船從事非法捕撈,雷達發現目標後將引導高清攝像頭跟蹤抓拍,鎖定證據的同時,引導執法人員立即趕往現場。
「這套水域禁捕智能監管系統包括分布式前端探測站、各級數據中心和監管信息平臺。」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系統事業部副主任徐瑾介紹,儘管非法捕撈多集中在夜間,但岸邊架設的先進雷達光電系統,配合夜視多光譜技術,探測精度相當高,可實現24小時晝夜監管。
據了解,四創電子研發的水域禁捕智能監管系統,通過「一張圖、一張網、一平臺」,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漁政監管體系,為水域禁捕實現「全流程」「全要素」的數位化管理與服務。
該系統已於去年底在巢湖西半湖投入應用,下一步將覆蓋整個湖區。「針對小漁船,我們的雷達在信號處理上做了很大提升,可探測到10公裡範圍內的目標。」徐瑾表示,系統投入後已抓獲偷捕行為幾十次,起到了有效的震懾作用。
科技無處不在助力農戶增收
果樹產業體系、蔬菜產業體系、棉花產業體系、桑蠶產業體系……農交會5號館內,集中展示了我省十多個農業產業體系最新成果,科技對於農業的促進作用讓人大開眼界。
發展節水農業意義重大。此次農交會,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帶來了智能灌溉機組吸引很多農業大戶關注。這一系統通過技術集成,能實現定時定量的精準施肥灌溉;配備自清潔的疊片過濾系統,可實現全程無人值守。「我們這一系統可以節水60%,節肥30%,可以有效地控制因過量澆水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結等問題,助力農業生產過程中實現『兩節一省三防』。」該系統研發人員介紹。
合肥是「中國淡水龍蝦之都」,小龍蝦養殖遍及各縣(市),是重要的富民產業。此前,在養殖過程中,絕大多數農戶都是育養一體模式。這一模式導致大蝦在脫殼過程中經常被小蝦殘殺,導致蝦田大蝦減少,影響農戶增收。
「通過創新,2019年我們形成了育養分離技術,可以提高小龍蝦的規格和品質。具體來說,就是在一個養殖區劃定20%的區域進行繁殖,其他區域開展養殖,這一模式已經在長豐、巢湖、肥東等地的大戶養殖基地推廣,蝦田效益明顯提升。」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宋光同說。
(記者 華新紅 王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