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大多數都是雙面人,既是苦行僧,又是美食家。雖然我主要寫旅行路線,可是旅行又怎麼可以少了美食呢?饕餮盛宴便是記錄美食的專欄。
好的旅行是帶有靈魂的,如果旅行中還有遇到美食,那麼就是一場帶著有趣的靈魂的旅行。
01
芋頭,上不了高雅之堂。
芋頭又稱芋艿,口感細軟,綿甜香糯,營養價值近似於土豆,又不含龍葵素,易於消化而不會引起中毒,是一種很好的鹼性食物。
雖然,芋頭只是百姓尋常食品,但華南地區還是有三個地方的芋頭很出名,廣西荔浦芋頭、廣東樂昌張溪芋頭、廣州花都炭步芋頭。
荔浦芋頭早年間一直皆為朝廷供品,深受皇家喜愛,就連吃遍山珍海味的「十全老人」乾隆爺也讚不絕口。
張溪香芋產於樂昌市張溪村,已有400多年香芋種植歷史。張溪香芋個頭大、體形長、皮薄、纖維少,熟後全身粉細鬆軟、香味濃、肉質粉、口感好。
花都炭步檳榔芋頭,剖開芋頭可見芋肉布滿細小紅筋,類似檳榔花紋,栽培學稱之為「檳榔芋」。炭步檳榔香芋既可作蔬菜,也可當主食,其口感酥鬆、粉嫩、香醇,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是嬰兒和老年人的營養佳品。
02
我去的是花都炭步,按本地人說,炭步芋頭最好的就是文岡村裡的一小塊地方,即便是隔壁村的芋頭味道也會差點。
進了村才發現除了種芋頭,還種蔥,紅蔥。滿眼都是綠油油的蔥田。村內的好多大叔大媽在整理一捆一捆的蔥,空氣裡都瀰漫著蔥的清香。
我是衝著芋頭來的,於是去芋田。沒有想到五六斤重的芋頭的芋苗才五十公分高,好像也不太精神的樣子,很難想像這樣的苗怎麼長出那麼大個頭的芋頭出來。
大概這就是和「人不可貌相」一樣的道理。
為了親身感受一下收芋頭的感受,我們到田地裡挖芋頭。
村民說種蔥的功夫要比種芋頭多很多,但是芋頭的價格沒有蔥好,錢也沒賣蔥來得快。如今村裡願意在田間勞作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年紀大的村民沒有過多的體力種蔥,會選擇種芋頭不種蔥。
03
收好芋頭,已近中午,勞作一番,居然飢腸轆轆,於是在村口吃午飯。農莊簡陋,卻不失親切。所有的食材都是本村的自產的。
紅燜陳皮鴨,鴨肉不硬不軟,很有嚼頭。陳皮的味道很淡,正好滲透到肉裡面,吃起來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鹹菜炒蜆肉,第一次吃這種做法。蜆肉的鮮美與鹹菜的酸糅合在一起很特別,不過放了過多的糖,反倒破壞了其獨特的風味。
我們雖然買了上白斤的芋頭,但是還是迫不及待的想先嘗嘗鮮,於是點了這個芋頭蒸臘肉。芋頭的粉,帶著點糯糯的感覺。芋頭的鬆軟加上臘肉的清香,我吃了兩小碗,太滿足了。
炭步芋頭每年只收成一次,今年不吃就要等來年了。
04
對於大多數普通旅行者而言,旅行基本都是兩種情況。一種是通過旅行將對陌生世界的想像付之現實。一種是宣洩自己的滿懷情感。美食也一樣,一種是感受高端優雅的餐飲,滿足對遠離自己的美食世界的想像。一種是尋常百姓滿足情懷的日常而持久的餐飲特色。
芋頭便是後一種,尋常,情懷滿滿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