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綿綿的大耳朵,黝黑的毛髮,風度翩翩的姿態,昂首闊步的步伐,這就是——雲上黑山羊。
但你千萬別被它那活潑好動的外表欺騙了,作為國內第一個肉用黑山羊新品種,繼承了父親努比山羊和母親雲嶺山羊的優點,這個「混血兒」,除了性情十分溫順之外,體型還相當健碩,一歲時體重就能達到60-70公斤,成年之後甚至可以達到100公斤以上,這是一般肉用山羊的2-3倍。
雲上黑山羊的培育成功是傳統育種技術、現代繁育技術、分子育種技術聯合運用的成果。這樣科技化的育種技術,必須由專業的畜牧業科研人員來完成,而第一人選便是洪瓊花。
高原「羊媽媽」——洪瓊花
這是正在進行胚胎工程快速擴繁技術的檢測試驗。這個從種羊個體上回收出來的胚胎,超數排卵效果不好,羊群應激後胚胎退化,影響了胚胎的質量。
洪瓊花:「我們做這項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產出更多活的小羊,但整個過程影響因素較多,我們必須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到萬無一失,才能確保成功。」
胚胎工程技術的實施,完全依賴人與器械的精準操控,是精巧至極的手藝活,心、眼、手妙到毫巔的組合,是這場檢測試驗的關鍵。
洪瓊花:「若不能保證產出較多高質量的胚胎,這個工作就是失敗的。」
所謂的失敗,就是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為了達到及格線,那很容易,保證育成就行了,但是胚胎質量的提升,並不像她想的那麼簡單。
洪瓊花:「當時,科研設施設備條件落後,科研人員用計算器對大量的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僅靠'經驗+數理統計'的方法來育種,不但費時、準確性差,而且育種速度較慢。」
反覆的琢磨,反覆的修改,經歷了上萬次的試驗,洪瓊花不斷突破自己的技術界限,經過22年的長期摸索和對比研究,在秋毫之末,成功找到了雲上黑山羊最理想的優質胚胎。
洪瓊花:「我們根據育種需要自已編程, 充分利用種羊個體及其父母、同胞、後代的所有信息,對種羊進行遺傳評定,不僅提高了計算效率,也提高了選擇種羊的準確性。另外,我們應用了超數排卵和胚胎移植技術快速擴繁優秀種羊,迅速提升了育種群體的整齊度和質量。」
2019年4月28日,我國第一個肉用黑山羊新品種——雲上黑山羊,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從一年一胎到兩年三產,單頭母羊年產羔量最多可達20隻,這是一般肉用山羊的10倍之多,且羔羊斷奶成活率高達90%以上。
如今,洪瓊花培育的雲上黑山羊,以個體大、產肉性能好,適應性強等特點,受到養殖戶和市場的一致好評。已成為雲南山區半山區建檔立卡戶的「脫貧羊」;生產經營者的「發財羊」和消費者的「美味羊」。
科學技術的研究,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離不開一代代科研人員對經驗的傳遞和知識的更迭。30年前,洪瓊花從第一天踏入畜牧業科研行業起,就始終堅信這一點。
這張20世紀90年代的照片,是洪瓊花和師父高源漢唯一的合影,而從那時起,「扎紮實實幹活,問心無愧做人」便是師父除了技術經驗的教授之外,聽到最多的一句訓導。
洪瓊花:「不能因為我們做得不到位或者放鬆了什麼的,造成工作上的失誤,那我覺得也對不起過去師父的栽培。」
如今,華發漸生的洪瓊花,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對科研工作的任何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對徒弟也是如此。
洪瓊花的徒弟:「在工作中可以從洪老師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我覺得這個用語言無法形容,只要師父在,我自己心裡就感覺特別踏實。」
53歲的洪瓊花,30年的育種經驗,主持建立了「雲南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工程實驗室」和「雲南省肉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先後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雲南省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並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同時,洪瓊花還組建了一支女性佔60%以上的巾幗團隊,2017年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
洪瓊花:「我們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無悔自已的職業選擇,並認可和追求共同的目標;尤其是女性,心總是分成幾瓣,一頭牽著工作,一頭牽著家庭,都是很不容易的。 」
「把一件事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這就是工匠精神。
三十年,她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每一個人,帶領著團隊衝在第一線,大家都親切的稱她為「羊媽媽」。
求索者的路徑總是前行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人生有涯,學術科研的薪火不滅;洪瓊花在實踐中為雲南省及南方地區羊產業的發展、助力產業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提供了種業支撐。
7月7日至7月12日,
敬請鎖定雲南廣播電視臺
公共頻道、都市頻道
《雲嶺工匠》第三季!
公共頻道:
7月7日-11日21:00首播
7月8日-12日01:15、12:40重播
都市頻道:
7月7日-11日22:00首播
7月8日-12日12:05重播
編輯: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