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2億的2萬畝藕塘 官方助推池塘低碳循環流水養魚模式

2020-12-20 水產養殖網

投資1.2億的2萬畝藕塘 官方助推池塘低碳循環流水養魚模式

2017-08-21 17: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7450 次 我要評論

安徽徽蓮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nbsp&nbsp&nbsp&nbsp2017年8月18號,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一行人來到六安霍邱縣城西湖鄉進行考察與指導工作。這裡生態秀美、漁農資源非常豐富,是典型的皖西魚米之鄉。霍邱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有無以比擬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人文歷史文化資源,7.8萬畝城西湖水面碧波蕩漾。安徽徽蓮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坐落於此,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2016年霍邱縣招商引資重點企業和產業扶貧生產基地。

一、徽蓮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nbsp&nbsp&nbsp&nbsp徽蓮公司總經理馬向東介紹說:公司擁有的這片藕田佔地2萬畝,主要種植蓮藕,也套養了一些水產生物,最原始的就是泥鰍黃鱔套養,現在也會養些黑魚。投放了1500畝泥鰍和黃鱔,800畝黑魚,龍蝦苗育了30畝,準備養幾百畝龍蝦。龍蝦養的少,因為每年藕出杆的時候,龍蝦沒有捕撈乾淨,剩下的龍蝦用鉗子把藕杆夾斷,影響藕的產量。湖裡下遊小魚苗多,每次漲水的時候,跟著水流到達藕田,所以在田裡面放些黑魚,可以魚吃魚,都不用投放飼料。雖然每畝投放的魚苗少,但是養出來的魚的品質是非常好的。

&nbsp&nbsp&nbsp&nbsp徽蓮公司投資商王銀,霍邱縣本地人,在北京做房地產開發生意。15年投資1.2億流轉土地近2萬畝來發展藕田,據他介紹公司開辦以來經濟效益並不好。希望通過與其它養殖模式相結合,在優化環境的前提下,打破虧損,增加效益。他的兒子王良玉作為公司主要負責人之一,在會議上也著重講了這一點,他說「中國種植蓮藕還是傳統方式,上一輩人太辛苦了,所以我們想結合年輕人的智慧,用創新的思維,打破傳統種植,促使中國農業真正走向現代農業。傳統的種植和原來種植水稻一樣,農民先是種,種了就去賣,沒有深加工甚至連粗加工的條件都沒有。我們希望在霍邱打造一個深加工基地,然後將這些產品通過網際網路賣出去,一來體現產品自身的附加值,二來也能帶動家鄉發展」。

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六安市政協、六安市水產局相關領導去基地指導考察



二、會上提出循環水養殖模式

&nbsp&nbsp&nbsp&nbsp那麼有沒有一種養殖模式能夠打破目前的傳統養殖,使藕田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作用呢?合肥萬康漁業科技有限公司葉曉明在會議上介紹了一種循環水養殖模式。循環流水養殖技術是從美國引進來的,目前公司在全國已經做了11個省份,有500多條跑道(22米長,5米寬),養殖品種因地制宜,北方的四大家魚,南方比如安徽的特種水產,淡水海水養殖都有,但是目前以淡水為主,往海水養殖方面延伸。

接天蓮葉無窮碧,2萬畝藕田很壯觀



&nbsp&nbsp&nbsp&nbsp藕塘裡進行循環水養殖就是把魚圈養起來,不同於傳統的散養,圈養起來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前端有設備在供氧,二是後端能夠把魚的糞便收集掉。把魚的糞便收集掉也是因地制宜去處理,可以作為稻田的有機肥,可以作為種菜的有機肥,把糞便收集到藕田裡,就能作為蓮藕生長的有機肥。如果把整片藕田連接起來進行循環水養殖是非常好的方式,等於藕塘養水,池子養魚,效益非常高。

三、這種模式的優勢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蔣軍表示,安徽省農委從漁業角度來講,重點推廣兩大技術。一是稻漁綜合種養,這裡面特別推崇的是稻蝦綜合養殖。稻漁種養面積有90萬畝,今年稻蝦養殖佔到95%以上,發展很快。現在湖北,江蘇一些地方都在開始套養龍蝦。當然這種養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稻子發芽期間,龍蝦投放進去就會影響發芽。如果等稻芽長出來再把蝦苗放下去,龍蝦養殖與稻田種植之間的矛盾就能得到解決。

&nbsp&nbsp&nbsp&nbsp在蓮藕塘裡養龍蝦存在很多優勢,蓮藕塘遮天蔽日,底下水溫相對比較低。像在夏季的七八月份,高溫季節基本上都能迴避掉。因為龍蝦在水溫超過34度基本就要打洞進洞,這樣幾乎就不生長了。而且到這個季節,龍蝦也基本沒有了,市場上價格賣到四五十每斤都有。所以,藕塘養蝦能夠起到反季節銷售的作用。

&nbsp&nbsp&nbsp&nbsp怎麼實施這種養殖模式呢,我們可以借鑑外省的一些經驗。我估計我省的蓮藕養殖面積大概有100萬畝,如果一畝放養七八十斤龍蝦,這應該不是太困難,做的好的話,甚至能夠超過蓮藕的收益。
&nbsp
&nbsp&nbsp&nbsp&nbsp第二個推廣的技術就是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這項技術目前在全省五十多個點推廣使用,在技術上相對比較成熟了。循環水養殖的最大特點就是把魚固定在一個區域進行養殖,通過增氧推水設備讓水轉動起來,能夠把魚的糞便及時抽出來,保持良好的水質,這樣魚的吃食好了,生長旺盛,魚病也會減少了。&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今年安徽省在巢湖,在稻田推廣這項技術。我們把部分汙染物抽取出來後,還有一部分會留在塘裡。在池塘循環水養殖中,用小池子養魚,外面池子淨化水,通過放養部分花白鰱來淨化水質。我們的稻田包括藕田也能達到這種效果。藕田外槽的糞便沒有抽取或者溶解在水裡的部分,通過藕或者水稻的種植,消耗掉這些糞便作為有機肥,淨化水質。另外我們抽取出來的部分魚的糞便可以再回到藕塘裡去,減少有機肥料的投放。傳統的套養模式,會在藕塘裡隨意放魚,也存在問題。每年採藕的時候必須大量清塘,花的代價比較大。如果把魚固定在某個區域裡養殖,對於魚和藕都是有利的。

&nbsp&nbsp&nbsp&nbsp這種方式養出來的魚品質非常好,合肥工業大學通過儀器模擬人的口感,針對魚的品質包括硬度,粘性等設計一系列指標。通過試驗檢測表明,循環水養出來的魚很多指標高於普通養殖魚類的指標,從某種程度上講循環水養殖模式養出來的魚的品質接近於野生魚。這種魚目前也遇到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養殖面積很小的話賣不出什麼價錢,另一方面市場需求量遠高於我們所能提供的量。如果這些問題都做好了,對於我們的藕田養殖是個很好的突破。

會議結束之後,參會領導在基地合影留念



&nbsp&nbsp&nbsp&nbsp這套養殖模式從研發到推廣應用經歷的時間並不太長,但是它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本次會議上提出的將循環水養殖模式應用到蓮藕種植上,這是一種創新思維,更是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新突破。究竟能否生產出更多、更優質、更安全的水產品,有待進一步試驗來說明。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低成本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養高檔魚畝產值兩萬三
    為探索新型的池塘養殖模式,特地從美國大豆協會引進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水養殖模式試驗,該模式是傳統的池塘養魚與流水養魚技術的有機結合,通過建造養殖槽(流水池)和安裝推水曝氣設備,使原有的靜態池塘通過空氣推水設備使池塘形成動態循環流水「生態式圈養」模式養魚。
  • IPA池塘循環流水養魚系統的心臟是增氧和推水
    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擴展到江蘇、安徽、上海,自2015年以後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IPA池塘循環流水養魚系統已經發展到全國的18個省市,總體的流水槽面積大約在20多萬平方米,按照專業的角度來講,應該是立方水體。但是由於在中國地區流水養魚槽的深度不一樣,有的達到2米深,有的只有1.5米、1.6米,各種規格參差不齊,所以為了統計的便利我們採用的是平方米來計算。
  • 室內也能養魚,1畝能產6萬多斤!一個人管理範圍相當於200畝池塘
    室內也能養魚,1畝能產6萬多斤!原來絕招就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魚池每立方米的水體可以養100斤魚,一畝就是6萬多斤,而傳統池塘一畝的養殖量在1500斤左右。相應的,每單位面積的產量就提高了40幾倍。
  • 畝產30萬斤 蔡甸張灣池塘循環水流水養魚模式在全省推廣
    新聞資訊NEWS﹀﹀﹀這對於普通漁民來說不敢想像位於蔡甸區張灣街的恆宇信科技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探索池塘循環水流水養殖模式,將漁業養殖畝產15萬公斤變成現實。該合作社作為湖北省首批池塘循環水流水養魚示範點,養殖經驗在全省推廣,吸引了省內各地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和養殖大戶前來「取經」。合作社理事長陳國榮介紹,魚塘建有5條寬5米、長27米的流道,總佔地面積約1畝。以每立方米150條的規格投放鱖魚和鱸魚苗,每條流道裡各安裝了一臺「增氧推水」裝置,通過風機鼓風推動水流、增氧。
  • 浙江模式:南美白對蝦池塘循環水蝦魚生態高效養殖
    :科學養魚        瀏覽量: 3189 次 我要評論 浙江杭州市蕭山區圍墾有集中連片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8萬餘畝。試驗將35畝的池塘進行平均分隔,並保持水體循環相通,在池塘的東側設置水槽3隻,單個水槽長23米、寬5米、深2.15米;水槽底部、牆面等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進水與出水兩端用金屬網片、聚乙烯網片等材料隔離,並與池塘相通。水槽進水口設置納米管流水式增氧系統,出水口設置移動式吸汙區,池塘設置葉輪式、水車式增氧機、湧浪機等(池塘設計見圖1)。
  • 流水養魚:味鮮美 效益更好
    前不久,記者來到山東省利津縣汀羅鎮陳家屋子村低碳流水循環養殖池塘,只見陽光下的塘面波光粼粼,四個養殖水槽一字排開,養殖水槽兩頭裝著攔魚柵,水槽上方安有自動投料機,西面水底裝有推水裝置,隨著工人按下開關,推水裝置形成的水浪吸引了成群的魚兒不停地遊向水面,場面蔚為壯觀。
  • 技術| 澳洲「國寶魚」墨瑞鱈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
    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是近幾年漁業創新發展的一種新模式,長興縣自2016年開始引進該模式,目前全縣已建成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基地7家,運行養殖水槽53條,主要養殖品種有草魚、鯽魚、大口黑鱸和黃顙魚等。2018年,長興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墨瑞鱈試驗,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試驗過程和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供養殖者參考。
  • 三穗縣瓦寨鎮:創新養魚模式 投入2.4億建設高效循環生態魚養殖場
    近日,記者走進三穗縣瓦寨鎮觀音閣村高效循環流水養殖基地,工人們在車間裡調試水池,在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的情況下,穩步有序推進高效循環流水養殖基地建設,為3月底正式投產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圖為高效循環生態魚養殖場)三穗縣瓦寨鎮高效循環流水養殖基地位於瓦寨鎮觀音閣村,是三穗縣唯一的高效循環流水養殖基地,是全省集中連片規模較大的國有漁場、第八批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總面積245.12畝。
  • 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鱖魚淺談
    這種方式沒有考慮水體的循環利用,而純粹出於延長養殖周期。在此基礎上,有部分養殖場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應對自然條件限制從而開始了半循環養殖方式。在2017年,湖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設立了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系統,探索該模式下的養殖技術,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生態效益。試驗折合畝產量達到833.26千克,且未到達上限,比傳統池塘養殖模式要高。
  • 江蘇推廣生態工廠化養殖:50畝魚塘僅用1畝來養魚
    可在湖熟街道周崗水科院基地,這裡已是一幅「漁業大生產」的忙碌景象:蓄滿水的偌大魚塘,中間砌出「塘中塘」——面積約一畝的方形管槽,槽邊、水裡管線、設備密布,推水機「呼哧呼哧」作業,將循環水推進推出。  「這,就是南京生態化工場養魚基地!」南京市水科所所長周國勤手指眼前的「塘中塘」對記者說,這裡投放了5萬多尾青、草魚苗,密度是普通魚塘的50倍!
  • 坡地山嶺亦可養魚 玉林打造圓桶養魚新模式
    這還是一個可移動可回收的「池塘」,底部的基礎是由紅磚鋪墊而成,大圓桶只是放置在磚頭之上,不使用時可直接帶走,完全沒有破壞土地原本的狀態。「這是一種省地節約的新模式。」江新華說,這種陸基圓桶型高位養魚池是近年來推廣的一種循環水養魚新模式,它除了這個「池塘」外,還配套建設排汙口、攔魚網、連通池循環系統等塘底排汙工程,打造集規模化、標準化於一體的高密度生態循環養殖模式。
  • 湖北武漢揭秘「工廠化」循環水養魚_水產快訊(循環水養殖)_水產...
    那麼,面對水資源不足、養魚二次汙染這些難題,武漢水產養殖業新的出路在哪?有幸的是,近日,由武漢農業集團投資500萬元建設的「武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通過驗收。這意味著,武漢漁業養殖進入「工廠化」時代,並將掀起新一輪的養魚革命。那麼,什麼是「循環水養殖」,這種模式下,一條條魚兒是怎樣長大的,口感如何,價格貴不貴呢?為此,記者作了一番實地探訪。
  • 武漢漁業養殖「工廠化」 循環水養魚成本高
    那麼,面對水資源不足、養魚二次汙染這些難題,武漢水產養殖業新的出路在哪?有幸的是,近日,由武漢農業集團投資500萬元建設的「武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通過驗收。這意味著,武漢漁業養殖進入「工廠化」時代,並將掀起新一輪的養魚革命。那麼,什麼是「循環水養殖」,這種模式下,一條條魚兒是怎樣長大的,口感如何,價格貴不貴呢?為此,記者作了一番實地探訪。
  • 池塘高產養魚技術:立體套養模式+「八」字精養,高效益產高品質
    池塘養魚的特性為水體面積小,容易改善水質、把握放養密度,管理和起捕也比較方便,投資少、見效快,很適用於農村家庭戶承包養殖。在我國池塘養魚早已有悠久的生產歷史,並且經驗豐富,行間總結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八字精養法」,可以概括為水(水深水活)、種(良種體健)、餌(精餌量足)、密(合理密放)、混(多種混養)、輪(輪捕輪放)、防(防病除害)、管(精心管理)。
  • 池塘循環生態養殖 125平方米的水池能養兩萬多斤魚
    池塘循環生態養殖 125平方米的水池能養兩萬多斤魚2015-02-12 22:14:00  水產養殖網  傳統養殖方式下,這麼多魚必須養在一個10畝的魚塘裡。近日,在江寧區湖熟街道周崗社區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養殖基地,記者參觀了這種新型水產養殖模式——池塘原位循環生態養殖系統。據悉,這種養殖方式是首次在國內嘗試。&nbsp養殖基地的南側,是一塊50多畝的大魚塘,魚塘一側的中間,建有5個長長的水池。
  • 蓮藕價格波動大,藕塘裡養龍蝦成本低質量好,這個互補模式值得推嗎?
    一年下來,一畝藕池能產120多斤龍蝦。」走進王志英所說的蝦池,一方方、一塊塊,像綠寶石鑲嵌在大地上。池中密密麻麻的荷葉中,不時透出幾朵潔白的荷花和誘人的蓮蓬……「以前的800多畝池塘多是用來養魚,存在『不好養、價格低、容易偷』等缺點,加上池子老化漏水,很多養魚戶都尋求新路。鎮上引導群眾發展藕蝦套養之後,經濟效益上來了。
  • 生態養魚和集約化養魚的技術集成,是水產養殖理念的再一次革新
    (二)技術背景池塘養殖是黑龍江省重要的水產養殖方式,2016 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 589.08 萬畝,養殖產量 57.29 萬噸,其中池塘養殖面積 158.24 萬畝,養殖產量 36.75 萬噸,佔全省水產養殖總面積的26.86%及總產量的64.15%。
  • 山東臨朐建成工廠化循環水養魚項目掀起行業變革
    產業規模最大的時候,有養殖戶近500戶,年產量10000多噸,年產值2億多元。 伴隨著冷水魚養殖的迅速發展,水資源不足,水資源浪費嚴重,以及水環保等問題也隨即產生。2019年1月23日,臨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以臨政辦字【2019】4號印發了《臨朐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通知,明確了全縣漁業養殖的禁養區、限養區和禁養區的劃分。
  • 養魚池塘裡種上了「藤藤菜」
    為切實改善漁業養殖生態環境,解決養魚池塘因長期投飼造成的水質惡化、魚病頻發、大量使用漁藥的生產狀況,「池塘魚菜共生生態養殖技術」推廣示範,探索我地高產老舊池塘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方式,為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進行實踐。
  • 貨櫃養魚:一立方竟可養200斤魚,香港老闆瞬變身水產達人
    陸基推水貨櫃養殖模式還具有以下技術特點:(1)2-7個貨櫃配備1畝淨化池塘(水深1.5米),箱體與池塘形成一體化的循環系統;(2)箱體配有增氧設備,最好能配備臭氧殺菌裝置等,能調控水體,降低病害發生率;(3)養殖廢水進行多級沉澱,集中收集殘餌和糞便並作無害化處理,去除懸浮顆粒的尾水排入池塘,利用大面積池塘作為緩衝和水處理系統,可減少池塘積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