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30萬斤 蔡甸張灣池塘循環水流水養魚模式在全省推廣

2020-12-20 蔡甸發布

新聞資訊

NEWS

這對於普通漁民來說不敢想像

位於蔡甸區張灣街的恆宇信科技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探索池塘循環水流水養殖模式,將漁業養殖畝產15萬公斤變成現實。

該合作社作為湖北省首批池塘循環水流水養魚示範點,養殖經驗在全省推廣,吸引了省內各地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和養殖大戶前來「取經」。

合作社理事長陳國榮介紹,魚塘建有5條寬5米、長27米的流道,總佔地面積約1畝。以每立方米150條的規格投放鱖魚和鱸魚苗,每條流道裡各安裝了一臺「增氧推水」裝置,通過風機鼓風推動水流、增氧。這樣,魚兒在高密度的養殖池裡不斷重複有氧運動。由於養殖密度高,產生的排洩物等肥水較多。

合作社在流水養殖區附近,建有大面積汙水回收和水質淨化區,實行了循環流水生態處理。

2015年,該合作社在全省率先探索循環水流水養殖模式,不僅魚苗成活率高,而且產量和品質均大幅提高,經濟效益成倍增長,並且實現了綠色生態養殖。該合作社正在積極申報市水產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並通過工作站與水產養殖合作社、養殖戶開展專項技術培訓,加快技術和成果的輻射帶動推廣。

▌來源:蔡甸電視臺全媒體記者 方丹

編排:郭艾嬌 | 責任編輯:黃浩 | 編審:鄧顯耀

[ 轉載請註明出處 ]

相關焦點

  • 低成本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養高檔魚畝產值兩萬三
    為探索新型的池塘養殖模式,特地從美國大豆協會引進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水養殖模式試驗,該模式是傳統的池塘養魚與流水養魚技術的有機結合,通過建造養殖槽(流水池)和安裝推水曝氣設備,使原有的靜態池塘通過空氣推水設備使池塘形成動態循環流水「生態式圈養」模式養魚。
  • 浙江模式:南美白對蝦池塘循環水蝦魚生態高效養殖
    為探索新型的池塘水體循環利用與蝦魚高效生態混養模式,在上級有關農業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我們在蕭山南美白對蝦主養區開展了池塘循環水蝦、魚高效生態養殖。經過一年的養殖,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養殖情況總結報告如下。一、池塘建設與漁機配套試驗地點選擇在蕭山區黨灣鎮圍墾杭州萬爵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內。
  • IPA池塘循環流水養魚系統的心臟是增氧和推水
    它能否在未來全面取代傳統的水產養殖模式?在建設使用IPA系統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未來還存在什麼樣的升級空間?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我們最主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2017年6月30日,第十二屆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亞太水產養殖展覽會在福建省會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 投資1.2億的2萬畝藕塘 官方助推池塘低碳循環流水養魚模式
    投資1.2億的2萬畝藕塘 官方助推池塘低碳循環流水養魚模式2017-08-21 17:25:00  水產養殖網如果把整片藕田連接起來進行循環水養殖是非常好的方式,等於藕塘養水,池子養魚,效益非常高。三、這種模式的優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蔣軍表示,安徽省農委從漁業角度來講,重點推廣兩大技術。
  • 江蘇推廣生態工廠化養殖:50畝魚塘僅用1畝來養魚
    水科所副所長茆建強說,秘密就在魚槽邊的一排氣提式推水機,它能模擬水流環境,產生循環水流,同時產生高溶氧,把大塘裡的水不停地往水槽裡置換。由於水流加速,每條魚都像每年秋季爭相到上遊產卵的大馬哈魚一樣,逆水不停擺動,所以每一條魚都是「運動健將」,不但產量高,而且肉質緊。此外由於長期生長在流水環境中,「圈養魚」體質優於大塘魚。  周崗養魚基地借鑑的是畜禽工廠化養殖模式。
  • 室內也能養魚,1畝能產6萬多斤!一個人管理範圍相當於200畝池塘
    我們探訪到這個養殖區,大大小小用水泥做成的養殖池,據說用這種模式養魚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密度,密度有多大呢?它這一立方水體的養殖量是傳統模式的100多倍。武漢漁水情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nbsp李允:拿鱖魚來說的話,滿負荷可以達到30萬斤,30萬斤,一斤的純利潤可以達到7到8塊,年收益就是200多萬。
  • 大棚裡面養對蝦 最高單塘畝產1萬斤
    大棚養殖對蝦平均畝產7000斤~8000斤,最高單塘畝產達1萬斤,蝦體規格28尾~35尾/斤。蝦也能像蔬菜、水果一樣在大棚裡養殖。蝦池砌上水泥,上面架上鋼構大棚,整個鋼筋混凝土的蝦塘就像是「粗放式遊泳池」,這就是浙江省寧海縣斌淵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大棚裡養殖,是寧海三門灣現代漁業園區於2013年引進的首批高標準對蝦大棚養殖企業,今年首次投產就交出了可喜的成績:30口池塘共產出南美白對蝦約25萬斤,平均畝產7000斤~8000斤,最高單塘畝產達1萬斤,蝦體規格28尾~35尾/斤。
  • 湖北武漢揭秘「工廠化」循環水養魚_水產快訊(循環水養殖)_水產...
    那麼,面對水資源不足、養魚二次汙染這些難題,武漢水產養殖業新的出路在哪?有幸的是,近日,由武漢農業集團投資500萬元建設的「武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通過驗收。這意味著,武漢漁業養殖進入「工廠化」時代,並將掀起新一輪的養魚革命。那麼,什麼是「循環水養殖」,這種模式下,一條條魚兒是怎樣長大的,口感如何,價格貴不貴呢?為此,記者作了一番實地探訪。
  • 武漢漁業養殖「工廠化」 循環水養魚成本高
    那麼,面對水資源不足、養魚二次汙染這些難題,武漢水產養殖業新的出路在哪?有幸的是,近日,由武漢農業集團投資500萬元建設的「武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通過驗收。這意味著,武漢漁業養殖進入「工廠化」時代,並將掀起新一輪的養魚革命。那麼,什麼是「循環水養殖」,這種模式下,一條條魚兒是怎樣長大的,口感如何,價格貴不貴呢?為此,記者作了一番實地探訪。
  • 池塘養魚又養鴨,是不是一舉兩得?要注意哪些事項
    養魚兼養鴨是近年來推廣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即水下養魚、水面養鴨,這樣能為池塘魚兒增氧,又改善塘內生態系統和營養環境、鴨糞可以餵魚、鴨子能常戲水會減少鴨寄生蟲和疾病等好處。那麼,池塘養魚又養鴨,是不是一舉兩得?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 養魚池塘裡種上了「藤藤菜」
    為切實改善漁業養殖生態環境,解決養魚池塘因長期投飼造成的水質惡化、魚病頻發、大量使用漁藥的生產狀況,「池塘魚菜共生生態養殖技術」推廣示範,探索我地高產老舊池塘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方式,為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進行實踐。
  • 貨櫃和廠房內養魚,「魚工廠」每天遊出萬斤活魚
    記者發現,除了線上、團購等新模式的興起推動武漢水產養殖業發展外,新的養殖模式也保障了武漢市民餐桌活魚供應。一條條鮮活的魚,他們的「家」從寬闊的湖面、池塘,搬到了貨櫃、室內廠房。記者近日走進東西湖區兩家養殖基地進行探訪。
  • 岸上「養魚神器」綠色環保產量穩
    這些內置管道通過外部管道與池塘相連,水循環系統運作時,箱體內養魚的髒水攜帶魚糞、殘餘飼料,經由過濾網排出,進入池塘,髒水經過三級淨化後回流到箱體內。通過水體循環以及增氧,生魚始終在健康的水體中持續遊動,長成一尾魚身瘦長、魚肉緊實、沒有泥腥味的生魚。與傳統魚塘養殖模式相比,「貨櫃養魚」屬於高效集汙、綠色環保的養殖方式,也因此降低了魚類的發病率和用藥量。
  • 湖南湘潭:魚賤傷農,如何幫助養魚戶脫困
    公司共有水面300多畝,主要養殖四大家魚、刁子魚等品種,其中草魚約佔60%,今年共投餵飼料300噸,魚產量約40萬斤。公司已出水各類鮮魚10萬斤,還有30萬斤魚因魚價太低還沒有賣出去。李某粗粗地給我們算了一筆帳,每畝水面產1000斤魚,每畝魚塘耗料1噸,全年飼料價格在3200元/噸,每畝水面塘租500元、人工費用500元、水電費和魚藥約300元。
  • 土豆畝產2萬斤已是現實,中國人打算怎麼推廣?
    (原標題:畝產2萬斤已是現實,中國人打算怎麼推廣?)幾十年來,「畝產萬斤」一直是帶有貶義的神話,現在已經是被甩在身後的裡程碑了。當然,9.58噸只是一塊試驗田的成績,中國土豆的平均畝產依然是全球倒數,但這個數字背後的隱藏信息讓人鼓舞。中國有限的耕地可能還有巨大的潛力。
  • 生態養魚和集約化養魚的技術集成,是水產養殖理念的再一次革新
    生態養魚和集約化養魚的技術集成,是水產養殖理念的再一次革新[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劉 波一、技術定義(一)技術定義貨櫃循環水養殖技術模式是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態養殖新模式(二)技術背景池塘養殖是黑龍江省重要的水產養殖方式,2016 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 589.08 萬畝,養殖產量 57.29 萬噸,其中池塘養殖面積 158.24 萬畝,養殖產量 36.75 萬噸,佔全省水產養殖總面積的26.86%及總產量的64.15%。
  • 增產20%,三水白坭黑皮冬瓜種植技術將全省推廣
    6月12日,記者獲悉,今年白坭鎮春植黑皮冬瓜2000畝,預計總收成3000萬斤,合計15000噸,畝產7.5噸。 更為可喜的是,白坭鎮黑皮冬瓜提質節本增效技術試驗田通過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增產20%。今年夏(秋)植將全面推廣該技術,屆時該鎮黑皮冬瓜將由原來的平均畝產1.5萬斤提高到1.8萬斤以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將逐步推廣該技術到三水全區乃至全省。
  • 常州養魚戶沈田祥:一畝半水面養20萬斤青魚
    常州養魚戶沈田祥:一畝半水面養20萬斤青魚2014-06-04 09: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常州晚報最近他把池塘水抽掉重新改造,「過去用傳統的養殖方法,100畝水面能出20萬斤青魚,現在改造了這個新的池塘工程化養殖系統,這1畝半的水面保守估計就能養出這麼多。」
  • 龔錦文:我參與水稻畝產30萬斤「實踐」
    1958年早稻登場時,國內報紙、電臺競相發表《廣西環江縣飛出水稻畝產十三萬斤大衛星》特大新聞。此報導套紅標題,還配發有大姑娘坐在未割倒的谷穗上的特寫鏡頭照片,藉以提高新聞的可信度。環江「壯舉」,一時轟動國內外。廣西公安系統管轄的古瓦農場(在來賓縣)不甘落後,奮起超環江,決定晚稻放一顆畝產30萬斤的大衛星。
  • 山東推廣綠色生態健康水產養殖模式 構建立體生態循環養殖區
    山東推廣綠色生態健康水產養殖模式 構建立體生態循環養殖區 2020-09-02 16:47: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