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存在。它們誕生於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經過侏羅紀和白堊紀的繁榮發展後,最終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小行星撞地球,在6500萬年前從地球上滅絕。
恐龍有多強大呢?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表示恐龍是地球上已知的體型最龐大的生物,它們的體重最大的甚至可以達到幾十噸,那麼,擁有龐大身軀的恐龍,又是通過什麼來支撐它們移動行走的呢?
鴨嘴龍化石揭開謎團
鴨嘴龍是一種出現於恐龍晚期的草食性恐龍,目前已知的最大鴨嘴龍,身長超過了22米,體重更是將近4噸。
通過研究鴨嘴龍化石,科學家發現鴨嘴龍的骨小梁結構,是與哺乳動物和鳥類完全不同的,這或許是支撐恐龍龐大身軀的關鍵所在。
說起來,地球上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是具有骨小梁的,骨小梁是存在於骨髓腔中的,一種呈不規則形狀的立體網狀結構,如絲瓜絡樣或海綿狀。
現代研究發現,骨小梁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被骨骼慢慢的吸收掉,這個時候,骨骼的重量也會變得更加重。在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年齡越大、骨骼越重」,其實這裡就是因為骨小梁導致的。
不過凡事都有一個例外,恐龍的骨小梁就非常的特殊。來自美國南衛理工會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託尼·菲奧裡略表示,通過對於鴨嘴龍的研究,以及分析了其它恐龍的骨骼化石後,發現恐龍的骨小梁並不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被吸收掉。
而且恐龍的骨小梁非常輕,它從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始終保持不變,這樣,恐龍的骨骼重量就不會增加,可以讓恐龍以非常輕的骨骼,支撐起自己龐大的身軀來,即使看起來非常的笨拙,事實上很多恐龍的速度也都是非常快的。
為何恐龍擁有這個能力?
恐龍的骨小梁存在於股骨等骨頭末端,雖然也是海綿狀結構,但是卻非常的特殊,在過去,科學家們從未關注過恐龍的骨小梁,一直到古生物學家託尼·菲奧裡略無意中通過研究,發現了恐龍骨小梁和其它動物的不同。
託尼·菲奧裡略認為,這或許與恐龍是卵生動物有關。而人類和地球上如今的陸地生物,則大多是胎生的,這就可以讓恐龍不受到哺乳動物的體型限制。
畢竟哺乳動物出現的時間,是在白堊紀,在那之前,恐龍已經在地球生存上億年了,而且哺乳動物進化的很長時間裡,也一直都受到恐龍的壓迫,沒有辦法讓自己的體型變得龐大,這就導致哺乳動物的骨小梁沒有像恐龍一般,擁有特殊的,不會消失的能力。
科學家表示,通過對恐龍骨小梁的研究,未來或許可以幫助人類在建築領域有新的突破,比方說可以製造出承載能力更強、質量更輕的橋梁,同時安全係數也更高,真正的做到造福人類,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26日文章《恐龍撐起龐大身軀 海綿狀骨小梁或起關鍵作用》